蒋小梅 徐振花 梁 婷
( 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中医院骨科, 江西 分宜 336600 )
股骨骨折是临床外科常见的创伤性疾病,通常是由交通事故、高空坠落及暴力性外力等引发,发病后呈现出剧烈疼痛、肿胀等症状,股骨发生骨折会直接影响下肢行走能力,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极大影响[1]。 临床针对股骨骨折通常采取复位牵引及内固定等外科手术治疗,自身股骨损伤外加手术创伤导致患者预后恢复时间加长,期间需卧床休息,稍有不慎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致使患者产生严重的负性心理,对预后恢复造成影响[2-3]。 对此,临床一般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促进临床疗效,系统化护理干预是临床较为全面的护理方式,尤其是针对术后康复阶段展开科学的护理措施,不仅能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还能预防并发症产生,对预后恢复有重要意义[4-5]。 故本文将我院2020 年1 月—2022年1 月接纳的60 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 详细报告如下。
本文将我院2020 年1 月—2022 年1 月接纳的60 例股骨骨折手术患者,采取随机盲选方式进行分组研究,即为观察组(30 例)与对照组(30 例)。 在观察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为12 例和18 例;年龄26~78 岁,平均年龄为(54.24 ±6.73)岁。 在对照组中女性和男性分别为11 例和19 例;年龄27 ~79 岁,平均年龄为(54.38 ±6.85)岁。 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软件对入组的患者资料进行对比后结果为P值>0.05,表示2 组患者资料符合对比原则。 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相关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符合股骨骨折诊断标准;患者资料真实且完整;将知情同意书送至患者及家属查阅,确认签字。 (2)排除标准:将患者或患者家属不签订知情同意书人员排除;精神异常,意识不清,不配合治疗;合并严重心肌病、脑血管等器质性疾病;排除陈旧复发性骨折及病理性骨折。
2 组患者均实施同类型外科手术治疗。 术后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 定期给予手术切口换药及清洁护理,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 具体措施:(1)术前系统化护理。 患者入院后进行个人信息数据调查,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实际情况,并将数据录入电脑系统中建立个性化档案;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及资质等信息,协助患者办理入院及交接工作;术前1 天加强病房巡视工作,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常规各项检查,整理检查报告送至主治医师,辅助其制定针对性手术方案;叮嘱患者于术前8 小时禁食,6 小时禁饮;提前调试手术室设备,检查其运行通畅性,准备手术所需器械,严格遵循无菌环境对手术室进行消毒及灭菌工作;术前1 小时将患者转移至手术等待室,向患者简述手术流程及注意事项,以提高其认知,促进其配合度;给予患者充分关心及支持,拉近护患关系,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及心理暗示缓解其术前紧张、不安等情绪,避免术中产生应激反应,影响手术进程。 (2)术中系统化护理。 调节适宜的手术室温度及湿度,温度控制在20 ℃~26 ℃为宜,相对湿度控制在40% ~60%为宜;将患者推进手术室后向其讲解麻醉流程,全程有专门护理陪同增强其安全感;协助麻醉师展开麻醉措施,待麻醉完成后协助患者摆放舒适的手术体位,妥善固定各种导管,避免导管受压或弯曲,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对手术区以外的部位做好保温措施,用毛毯或保温被覆盖;配合主治医师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期间可通过抚触或握手等方式进行暗示,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输液过程中可运用加温器对输液进行加温,并时刻注意控制输液速率及用量,降低对血管产生的刺激作用;尽量控制医护人员走动,预防气体流动影响手术进程,避免人影晃动对患者造成心理压力;手术结束时遵医嘱展开抗感染治疗,擦拭皮肤血迹,协助患者穿好衣服,将患者转移至麻醉苏醒室,待患者苏醒后告知手术顺利完成,将患者转移至普通病房,转移过程中要轻柔缓慢,注意手术切口、引流管、置留针及尿管等,预防脱落。 (3)系统康复护理。 ①心理疏导:以温和的态度与患者建立有效沟通渠道,耐心倾听患者诉求并表示认同和理解,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纠正其错误的价值观,鼓励其直视疾病,给予心理建设促使其积极接受治疗,引导患者通过深呼吸训练进行自我调节。 ②健康宣教:利用健康宣传手册及影视资料为患者详细讲解病情康复需要注意的事项,了解并发症产生的源头,从患者本身提高基本认知,提升其自护意识,加强自我管理,促进病情康复。 ③疼痛护理:轻揉患者术后疼痛部位,另通过局部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镇痛药物。 ④床上康复指导:术后3 天让患者尽量保持卧床休息,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对其下肢局部进行按摩疏通血液循环,注意按摩力度;术后第4 天开始引导患者进行床上康复训练,通过足背屈伸、踝关节绕环运动、抬臀运动、腹部摆动及上肢训练等科目活动全身关节,每天上下午分别训练30—60 分钟,运动结束用热毛巾擦拭汗液。 ⑤运动康复指导:根据患者实际康复状况尽早鼓励其下床进行康复训练,初期可引导患者围绕床边展开站立、下肢屈伸等热身训练,逐步让其适应腿部支撑力度,然后在双踝关节用橡皮筋捆绑利用拐杖或助行器引导其缓慢步行,注意身体重心放在腰部,避免腿部用力产生疼痛感,逐步引导患者掌握动作技巧,刚开始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可随康复状态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每天有所进展能增强患者成就感。 ⑥强化运动训练:待患者基本能完成行走后开始负重或上下楼训练提高肌肉强度,适当引导患者通过康复操加强下肢训练,加强髋关节及股骨功能性训练,训练期间需护理人员全程陪同,密切观察手术部位,期间给予充分休息缓冲时间。 ⑦生活护理:患者在运动训练期间肢体功能在逐渐恢复,根据其实际恢复状况指导患者完成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吃饭、坐立及如厕等,提高自理能力,重新适应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⑧饮食护理:根据患者饮食喜好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多食用富含矿物质及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如新鲜果蔬、鱼肉及动物肝脏等,确保营养搭配均衡,坚持少食多餐,严格杜绝吸烟、饮酒及刺激性食物。
观察指标如下:(1)依据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2 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进行可行性评估。 评分>8 分表示存在焦虑、抑郁情绪,评分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依据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2 组患者疼痛程度进行可行性评估,评分范围0 ~10 分,0 分为无痛,10 分为重度疼痛。 (2)依据HHS(髋关节Harris 功能量表)及FIM(髋关节功能独立性量表)统计护理前后2 组患者髋关节整体功能性。 HHS 评分满分为100 分,其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功能恢复越好;FIM评分满分为126 分,其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运动功能及独立性越好。 记录2 组患者住院时间。 (3)根据SF-36(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2 组患者睡眠质量、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健康状况、生理机能、人际交往6 项生活质量进行可行性评估。 各项评分越高表示该项生活质量越高。 (4)根据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对2 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其中包括护理质量、护理态度、专业程度等方面,按评分评定满意程度,问卷评分高于90 分为非常满意,问卷评分在75 ~90 分之间为比较满意,问卷评分不足75 分为不满意,统计护理满意度。 (5)统计2 组患者预后康复期间产生的并发症,包括压疮、关节僵硬、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计算发生率。
本文选取的股骨骨折手术患者涉及的所有临床数据均采用SPSS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取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对2 组患者HAMD评分、HAMA 评分、VAS 评分、HHS 评分、FIM 评分、住院时间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实施t检验;采取率(%)的形式表示对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实施χ2检验,当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且具有明显的差异对比,统计学存在分析意义。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HAMA 评分、HAMD 评分及VAS 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数据不满足统计学研究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 评分、HAMD 评分及VAS 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组间数据满足统计学计算分析差异。 见表1。
表1 2 组心理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对比(,分)
表1 2 组心理状态评分及疼痛评分对比(,分)
组别HAMA 评分HAMD 评分VAS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n=30)12.57 ±1.645.63 ±1.1612.92 ±1.765.31 ±1.215.16 ±0.822.64 ±0.49对照组(n=30)12.39 ±1.728.54 ±1.4712.85 ±1.887.89 ±1.545.27 ±0.893.53 ±0.62 t 0.414 88.511 70.148 87.215 30.497 86.168 5 P 0.679 80.000 00.882 20.000 00.620 50.000 0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HHS 评分、FIM 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数据不满足统计学研究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HS 评分、FIM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住院时间相比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组间数据满足统计学计算分析差异。 见表2。
表2 2 组髋关节HHS 评分、FIM 评分及住院时间对比(,分)
表2 2 组髋关节HHS 评分、FIM 评分及住院时间对比(,分)
组别HHS 评分FIM 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住院时间(d)观察组(n=30)53.26 ±7.4172.39 ±8.2938.46 ±5.7170.13 ±7.8217.64 ±2.93对照组(n=30)53.57 ±7.6561.38 ±6.2338.69 ±5.4661.42 ±6.5824.71 ±4.08 t 0.159 45.815 20.159 44.667 97.709 2 P 0.873 90.000 00.873 90.000 00.000 0
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关数据更高,P<0.05,组间数据满足统计学计算分析差异。 见表3。
表3 2 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3 2 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组别睡眠质量健康状况人际交往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生理机能观察组(n=30)85.24 ±6.5786.53 ±7.3186.17 ±6.2487.63 ±4.3885.16 ±5.3686.31 ±6.24对照组(n=30)80.14 ±5.8681.35 ±6.6179.12 ±5.3983.28 ±5.1680.32 ±6.7981.42 ±5.78 t 3.172 92.878 84.683 03.520 23.064 43.148 9 P 0.002 40.005 60.000 00.000 80.003 30.002 6
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认可,P<0.05,组间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 见表4。
表4 2 组护理满意度对比(n,%,n=30)
相比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预后康复期间产生并发症更少,P<0.05,组间数据对比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 见表5。
表5 2 组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n=30)
股骨骨折在各个年龄段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尤其是中老年人群,其骨质伴发不同程度疏松,易受外力造成骨折,发病后需立即展开复位固定治疗,否则会造成下肢永久性损伤,影响正常行走[6]。 股骨骨折经外科手术后基本能恢复生理性功能,但恢复周期较长,期间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导致肢体运动障碍,故在康复期间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7]。 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是临床较为全面的护理干预模式,在该模式下可围绕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在心理及身体方面均能给予专业护理以增进整体疗效[8]。 系统康复护理可按周期分为术前系统化护理、术中系统化护理及术后系统化康复护理,术前系统化护理主要是从患者入院到进入手术室期间通过系统化护理服务为患者创造有利的手术条件,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及心理安抚等措施[9]。 术中系统化护理是通过手术室护理提供舒适的手术室环境,做好术中保温及保护措施,协助主治医师顺利完成手术[10]。 术后系统化康复护理是系统化护理干预的核心内容,从实际角度出发给予患者综合评估,并与责任护士商讨制定系统化康复方案并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采取阶段性对系统化护理方案进行调整及优化,为患者打造最佳的术后康复方案促进预后恢复。(1)系统康复护理干预注重心理疏导,促使患者建立积极的治疗信心,消除负性情绪,以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及护理工作;(2)系统康复护理干预会通过专业的健康宣导向患者介绍股骨骨折相关病理知识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促使其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加强自我护理意识和依从性;(3)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在疼痛护理方面给予充分支持,缓解术后疼痛可降低应激反应;(4)系统康复护理会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运动锻炼,分别在床上、床下及强化训练中给予专业指导促进骨折部位修复,提高髋关节功能,促使患者下肢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能减少并发症产生,对整体疗效具有推动作用[11-12]。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HAMA 评分、HAMD 评分及VAS 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更低,HHS评分、FIM 评分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住院时间相比较于对照组更短,护理满意度相比较于对照组更高,预后产生的并发症对比对照组更少,P<0.05,组间数据满足统计学计算分析差异。
综上所述,系统化护理干预应用于股骨骨折手术患者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降低疼痛程度,改善髋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产生,有助于提升整体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