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欣[中国海洋大学,山东 青岛 266000]
关于汉语基本结构单位的讨论从未停止,在“词本位”“句本位”“词组本位”后又出现了“字本位”理论,该理论的产生有其现实性和突破性。
汉语词汇数量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产生而不断变化,形成了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的教学是不成体系的。留学生在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后,往往会因为词汇量的剧增而遭遇学习上的“瓶颈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出现了留学生造出买“鸡蛋妈妈”的句子的笑话,出现了留学生明白了“笔记”的意思却不理解“笔”的意义,学过“存款单”“取款单”却不理解“罚单”的意义等现象。①
这些现象的出现,与长期采用“词本位”教学法有一定的关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汉语教学界长期采用“词本位”教学法,主张先教词,再由词及句,由句及篇。“词本位”教学法重视语言的交际性,关注学生对语言的应用能力,是对外汉语教学开创阶段一种符合历史规律的选择。但是在广泛应用中,该教学法的弊端也随之显露,出现了对汉字教学的重视不足、对汉字与汉语的关系认识不足的问题,词的确定和词类的划分也存在争议,给学习者带来了很多困惑。
以“词本位”语法体系为中心形成的“词本位”教学法符合西方语言的基础性编码原则,符合印欧语的语言特征,但不适合汉语。语言的民族性特点是不同的,印欧语属于表音体系,汉语属于表意体系,汉语的字具有音义结合的理据性,具有一定的意义表征。汉字是书写符号,也是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
研究词汇教学、突破教学瓶颈,要积极吸收“字本位”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字开始进行教学,以字带词,融合字与词的教学,能推动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更多的汉语词。
吕叔湘、赵元任、徐通锵等学者先后关注到了汉语中“字”的重要地位,徐通锵先生把该思想发展到了理论的高度,他指出“字的结构是‘1个字·1个音节·1个概念’的一一对应,是一种非线性结构,其最重要的特点,一是音义关联,二是语义核心”②。字是形、音、义的结合,这里的“形”不是西方意义的“形态”,而是指汉字的“形体”。“字本位”理论倡导打破印欧语思维,回到汉语的结构基点——“字”,以揭示汉语的结构规律。以字为结构单位,他提出了“字组”概念,指出要理解“字组”,就要结合语境和文化知识去领会两个字暗示的成分和完整的意义;又提出了“构辞法”理论,指出了“构辞法”的两种基本原则——向心构词法和离心构词法,前者构成向心结构,如“酬谢、辞谢、答谢、道谢”等,前字描述后面的核心字的特征;后者构成离心结构,如“谢病、谢词、谢恩、谢绝”等,前面的核心字限制后字的意义范围。③
遵循“字本位”理论,白乐桑和张朋朋等汉语教学家提出了以字为教学起点,用字带词来进行汉语教学的“字本位”教学法,目前该教学法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发展到了一个较成熟的阶段。
汉语有限的字按照较为固定的组合规则互相结合,形成了无限的词。“字本位”教学法抓住了汉语字、词的关系,符合汉语的语言规律。学生在掌握了字义后,可以根据字的表义特征推导字与字结合而成的词的意义和结构。字层层构词,从字入手,在教学中梳理词内部的语义关系,学生便能了解汉语的词汇衍生机制,加深对汉语词法、句法的感知,掌握文字单位之间的关系,增强自学能力和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证明,短时记忆的信息单位是组块,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字本位的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信息主要按‘字’输入,由于‘字’的总量有限,而意义概括性强,有很大可能是学习者已掌握的信息,具有潜在的组块能力”④。从长时记忆的角度来看,“字本位”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层次网络模型,能够节约记忆空间,提高记忆效果。如学生在学习了上位概念“山”后,掌握了这个概念“在地面上”“由土石构成”“高耸”的特征,就能更高效地认知下位概念“高山”“青山”“火山”“雪山”等,符合记忆规律,记忆效果更好。
1.优先讲解常用字
进行“字”的教学前,要做好基础的统计工作,做好字频、词频的筛选、整理,判断每个字的构词能力。在讲授时,要先讲授使用频率高、构词能力强的常用字,“汉语的词汇量虽然庞大,但构成词汇的常用字数量却高度集中:频率最高的前500字占语料库的75%至78%,前1300字占92.4%至94.7%,前1500字占94%至96%”⑤。先讲授常用字,再用字解释词,能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尽快地掌握汉语,形成听说和阅读汉语文献的能力。
2.以字形分析为突破口,以部件教学为关键点
在具体讲授过程中,要关注汉字在字音、字形、字意方面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选择教学方式。在字音方面,汉语的字采取的是声韵调结构,一字一音节,字与字之间形成了自然界限,不存在连读现象。在讲述字时,便要先讲清汉字的语音特征,使学生形成对汉字语音的基本认识,然后利用汉字音义联系的理据性,借助声音线索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在字形方面,汉字是方块结构,形体具有一定的构造规律;在字意方面,汉字采用了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文字使用的符号蕴含着表义性。许多二语学习者感到汉字难学的原因正在于此,汉字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他们要在学习时转变长久以来的“印欧语眼光”,去理解汉字的表义性和其背后的东方思维模式。汉字不能见字知音,但是汉字有自己的特色,汉字的不同字形具有不同的结构理据,以字组词的能力也很强。抓住汉字本身的特点和优势,以字形为突破口,让学生关注汉字原本的结构理据,感受汉字蕴含的文化,实现字形与反映事物的沟通,是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方式。如在讲解“木”“山”“田”“月”时,提示学生感受字形表现的是相应事物的形貌。有的汉字经过历史的发展,部分构件变化,理据消失,但是教师面对此类情况并不是无计可施的。首先,一个字发生变化的往往只是部分构件,如“春”字,上部的构件构造理据消失,但教师仍可以讲解下部构件“日”代表的是阳光,表示该时令季节与天气有关,帮助学生建立对字形的感知。其次,对于理据消失的构件而言,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想象进行教学,展示与字形对应的图片、与字对应的实物图片,增加学生的具象思维。为促进学生记忆、提高讲授效率,教师可以灵活分析字形,探索字形与音义的联系,如对“好”字的分析,潘泰指出:“把‘好’分析为‘一个人家既有儿子,又有女儿,这就是好’,这样做,非但没问题,反而有益于汉字的学习。”⑥
考虑到汉字字形和字意的特点,要从部件入手进行教学。讲解整字时,要先讲由一个部件构成的独体字,再讲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合体字,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为追求教学效率,可以采取集中识字的方式,先讲授具有代表性的部件,再教由该部件构成的生字。以是否能独立成字为划分标准,汉字的部件分为成字部件、非成字部件。成字部件如“木”,要先讲“木”,再讲授“村”“杏”“桃”等字。非成字部件如“氵”,要先讲“氵”,再讲授“江”“河”“海”等字。汉字的部件具有一定的类义作用,如由“木”构成的字的意义多与树木、木材有关,由“氵”构成的字的意义多与水有关。学生掌握了部件的类义关系,就能猜测出由部件构成的字的意义。
以“字”为本位,可以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词汇教学体系。讲授了“空”,便可以成体系地讲解“空军、空气、空想、空间、空旷、空地”等词或“时空、太空、航空、真空、夜空、中空”等词。汉语由字成词,认识事物,关注事物的类属,形成了大量的向心、离心结构的词,这种讲授方式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学生通过学习有限的常用字和搭配规则,通过对比和集中学习,能以简驭繁,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汉语字和词。
认知语言学应该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发挥指导作用。“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在各种认知能力中,一个主要的和普遍的认知能力是想象(imagination),即把一些概念投射到另一些概念中去。”⑦结合字源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想象中学习和记忆,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舞”字时,出示“舞”的正视的人持牛尾舞蹈状的古文字字形;在讲“日”字时,出示“日”的太阳形的古文字字形;在讲“雨”字时,出示“雨”的从天而降的雨滴的古文字字形。分析汉字字形时,还可补充讲授汉字的造字法,增强学生对汉字表义性的认识。
“人类是譬喻性动物——我们概念系统的大部分是由譬喻系统建构的,而这些譬喻系统都在我们意识的知觉层之下自动运作。”⑧隐喻与转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是人类理解抽象概念的认知机制。从“字”出发,要抓住隐喻与转喻机制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化对字义的感知,加强对多义项字的记忆。侧重现象间的相似关系的是“隐喻”,如讲解“熟”字,可以从“熟”字的“食物烹熟”义讲起,逐步讲解“植物成熟”“熟习”“熟悉”等义;侧重现象间的相关关系的是“转喻”,如讲解“兵”字,先讲解“兵”的最早意义是兵器,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兵器总是由拿着兵器的人来使用的,从而引出兵的常用意义“持兵器的人——士兵”义。
在学生掌握了“字”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组词练习,鼓励学生进行联想造词,并及时对学生的造词结果进行订正和总结,以扩展学生的词汇量。
“字本位”教学法从字入手,加强了汉字教学,却往往忽视了汉字的交际性、互动性。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通过填空、对话等方式培养学生识字、用字的能力,引导学生分辨清楚易混淆的字的意义、功能和使用规则,鼓励学生通过应用汉字、使用语言体会汉语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汉语的字通过有限的结构规则构成词,采用“字本位”教学法,可以以字带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字本位”的地位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词本位”仍是许多课堂的主导模式。提倡“字本位”教学法不是要直接推翻“词本位”教学法,白乐桑、张朋朋等“字本位”的提倡者也没有拒绝词的概念,而是主张从汉语本身特征出发,重视汉字教学,充分利用字的构词能力。从字的教学入手,进行词的教学,能培养学习者自主识词、领悟词义的能力,使学习者学习了“药”“店”两个语素,便能理解“药店”的意义,学习了“店”这个语素,便能大致领悟“食品店”“饭店”“便利店”“杂货店”“洗衣店”等词的所指。“字本位”教学法主张要回归汉语的本真面目,理清汉字与汉语的关系,吸收借鉴我国传统“小学”中对文字研究的成果,保留“词本位”教学法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地提高汉字教学的地位,促进留学生更快地习得汉语。
①贾颖:《字本位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汉语学习》2001年第4期,第18页。
② 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303页。
③徐通锵:《语言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62—385页。
④ 王骏:《字本位与认知法的对外汉语教学》,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09页。
⑤ 郦青、王飞华:《字本位与对外汉语教学》,《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6期,第371页。
⑥ 潘泰、曲抒浩:《“字本位”教学法的困境与出路》,《海外华文教育》2020年第4期,第37页。
⑦ 王德春、张辉:《认知语言学研究现状》,《外语研究》2001年第3期,第2—3页。
⑧ 〔美〕雷可夫、詹森:《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周世箴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