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外擺」從古至今都深受商家和消費者的青睞,前有盛行的「擺地攤」,後因影響市容而被管制。如今的「外擺經濟」開啟,區別於以往的「擺地攤」的是多了一份規範。後疫情時代,全面復工復產,促進經濟加快恢復,刺激消費是重點。
中國多地紛紛出台政策鼓勵「外擺經濟」的發展,開展具有特色的「商業外擺」,這不僅向商戶和消費者釋放經濟回暖信號,還讓群眾重新感知城市、體驗回煙火生活。在「外擺經濟」促銷費時,城市正面臨著「外擺經濟」所產生的環境衛生問題的大考。
華燈初上,多地熱門商圈集市熱鬧非凡,樹蔭下的咖啡外擺區、夜晚路邊接地氣的小吃和大排檔、密集擺設的手工藝品……豐富多彩的外擺經營模式,滿足了人們多元文化的消費需求,也讓城市的熱鬧與煙火回歸了。
近年來,受疫情影響,經濟遭受不小的創傷,甚至出現停擺狀況,有的商家因資金鏈出現斷裂而無法繼續經營,有的公司因接不到訂單而無奈倒閉,隨之而來失業率上升,再就業難。
為了刺激消費潛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自2022年以來,北京、南京、成都、蘇州、深圳等地相繼發文或試點鼓勵商業外擺。疫情期間,商業外擺是商家擴大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潛力的有益嘗試。後疫情下,外擺商業將會為商圈繁榮打開新空間。
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還為城市注入熱氣騰騰的生活氣息和商業活力。從特色早市、夜市、後備箱集市到特色風情街區等,一些外擺地甚至成為網紅時尚打卡點,不斷吸引眼球、聚集人氣。
關於「外擺經濟」,這並非是一個陌生的新概念,以前一些重要商圈外圍的餐飲店也會利用門店外的空間搭建傘棚座椅等,供客人休憩。如今盛行的「外擺經濟」拓展的經營範圍更大了,場所和時間點也更規範,更能激發出消費新活力,點燃城市煙火氣。
與此同時,在多地政策的支持下,「外擺經濟」火熱,如何「外擺」不「亂擺」,有「規劃」的「外擺經濟」,在助力經濟發展的同時,擺出秩序, 這考驗著一個城市的治理智慧。
「外擺經濟」重啟
不少人會疑惑,「外擺經濟」不就是以前的「擺地攤」嗎?其實,「外擺經濟」與以往傳統的「擺地攤」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擺地攤」從古至今都是一種主流的經營方式,具有成本低、風險低、客流穩、流動性強的特點,其以餐飲業為主。
而「外擺經濟」則指在特定時間範圍內,餐飲、零售等企業、個體工商戶在經營場所門前或指定區域適當設置促銷、經營、休閒設施,範圍涵蓋了餐飲、飾品、服裝等方面,更方便顧客進行消費和休閒活動,類似於迷你版的小型商超,延長了商家的服務半徑。
這樣的「外擺經濟」相比大型商超而言,他擺脫了以往室內的封閉式購物,帶來的是更高效的消費與更立體的呈現出熱鬧氛圍。「外擺經濟」作為一種伴隨經濟復蘇而實行的經營模式,往往能在更小的地方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是目前中國大多數個體商戶普遍接受並樂於採納的形式。
如今流行的外擺模式多以沿街商鋪外擺、天臺外擺、主題街區外擺、中庭或廣場外擺和邊角空間外擺。幾張桌子,幾個傘棚,便構成了沿街商鋪外擺的大概模型。這樣的模式既可以增加商家的營業面積,還能增添與消費者間的互動性。
在商業一層的商鋪,不管是飲品店、咖啡店,還是小吃店、服裝店。店鋪面積都不算很大,卻有可以外擺的區域,可搭建傘棚、擺上桌椅、掛上小燈串,再配點綠植,外擺的環境立馬烘托出來,就能把經營新空間發揮出來。
而布置出有氛圍感的外擺環境,讓就餐環境從室內擴展到室外,一目了然的展示餐廳經營內容,吸引其他流動顧客的注意。而別致的外擺環境,還能在不經意間與消費者進行互動,幫助街區提升顏值,吸引人氣。
而獨立主題街區,相比沿街商鋪外擺而已,更為集中統一。利用購物中心室外狹長的空間,外擺經營更好的吸引消費者,打造出步行街式的商業體驗。就像深圳龍華區COCOCITY商場裡的外擺經營,利用餐飲區與購物區中間狹長的空地開展市集,環境、攤位都布置精美,市集裡商品種類豐富,引得前來購物的消費者駐足前往。
天台外擺是近幾年開始流行起來,作為頂層的開放式空間,天台具有開闊的視野,像西安大悅城利用屋頂花園,通過餐飲和酒吧加持,再加上其頂樓天台與大雁塔相近,成為時尚潮流的年輕人社交場所。
除了以上三個位置外,購物中心的中庭和廣場現也利用起來,為門店提供外擺空間,諸如南京新地標金鷹世界推出的「888號的夏夜」,將超市內的餐飲移至廣場,在結合音樂live、露天電影、競技pk等,結合市場所需,為消費者帶來夜市體驗。
除此之外,諸如餐車、貨櫃、小推車等移動式的邊角空間外擺也流行起來,這種外擺受到的空間限制較少,位置選擇上也更加靈活。
這些規範有序的商業外擺,不僅為城市增添了亮麗的風景,還助力商圈增加顏值、聚集人氣,帶動外擺周邊的商業發展同時,為推動消費復蘇注入新動能。
政策加持 新體驗促消費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被疫情占據的三年後,今年春也將迎來經濟復蘇的春天,在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後,各種經濟發展模式整體一片向好。防疫鬆綁,人們也更願意踏出家門呆在戶外。消費者至上「外擺經濟」春潮湧動,各地也陸續開放「外擺經濟」,這都得益於各地出台一系列政策助力外擺發展。
深圳2022年12月出台「穩增長促消費」系列措施,其中提出「在規範管理的前提下,各區和各管理部門支持消費企業開展『外擺經營』,舉辦特色集市活動,延長營業時間,豐富早市生活,發展夜間經濟,充分釋放市場活力。」
2023年以來,北京印發了《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提出制定實施商圈外擺經營管理規則,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上海發佈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新時期設攤經營活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提出允許有序設攤,可以劃定設攤開放區,設置特色點、疏導點、管控點。
無錫發佈了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的八條支持措施,包括支持「外擺位」,支持打造「夜市經濟」等,明確鼓勵打造外擺示範街區,支持各類主體適度設置外擺點位。2022年末,無錫市的首條「國字號」商業街——湖濱商業街設置外擺位的24戶商鋪已增至如今的36家,客流量較去年同期提升了30%。
各地為何紛紛出臺政策支持「外擺經濟」?
各地紛紛出台政策支持「外擺經濟」,一方面是向商家及消費者釋放出市場經濟迅速回暖的積極信號,另一方面,為廣大城市居民重新感知城市、回歸煙火生活提供捷徑。畢竟,「煙火氣」總能給人們帶來一種「眾樂樂」的自在與安穩,也恰如一座城市有溫度的脈動與呼吸。恰好「外擺經濟」不僅順應了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消費者們休閒消費、品質消費的需要。還順應了疫情下復蘇經濟的需要,助力商戶復工復產。「外擺經濟」正在成為擴大線下消費的下一個「風口」。
對於消費者而言,在後疫情下,人們需要一個消費的「宣洩口」,而「外擺經濟」的重啟,更是為他們在線下消費方面增加了新體驗。而隨著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費升級,人們對餐飲消費需求提高了,不再是為了填飽肚子,而對環境、氛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來,不少城市的外擺正與城市的特色小店、風格街巷、歷史文化街區有機融合在一起,個別一些城市還把外擺區域裝飾成統一傘棚、桌椅,裝扮上小燈串,打造成網紅時尚打卡地,依託夜經濟等新經濟形態,為消費市場注入蓬勃活力、持續煥新消費體驗。
這讓人們不再是捧著一杯咖啡,坐在城市的某個角落沐浴著陽光。而是白天可以閒逛網紅市集,一邊用餐一邊打卡拍照,到了夜晚,搖身一變成了喜聞樂見的夜市,成為點亮城市「夜經濟」的新引擎。
數據顯示,有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外擺經濟」與夜間經濟的適應度更好。而且,消費者的參與感和體驗感會更強,消費者不需要帶著某種消費目的走進門店,外擺可以讓消費者隨意閒逛,隨時激發消費欲望。
像深圳福田COCOPARK、中洲灣、卓越中心等熱門商圈均推出了外擺市集,類似鹽田文化街、水圍村文化街等也推出人們喜聞樂見的夜市。全市公園還設置了多達41個帳篷區,著力於滿足市民多場景露營消費需求,進一步增強人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北京國際商貿中心研究基地首席專家賴陽表示,「在眾多的城市戶外商業中,外擺商業是非常靠近消費者的存在,主要滿足零散的消費需求,經營的時間、空間靈活度高,且有著很強的人群聚集效應。」
「外擺經濟」不僅為城市注入新的消費活力,還與個體工商戶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商業外擺門檻低,可以省去租金、水電等成本,使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降低了,而且靈活性高,個體工商戶可以打破地域、空間的限制,選場地選擇,還能提升當地就業率。推動市場消費活力回暖,能夠最大限度調動最廣泛力量參與市場競爭、拉動經濟增長。
另外,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型購物中心的室外空間利用率低,購物中心內的店鋪、貨品種類相似,再加上互聯網可以全覆蓋消費者的購物需求,導致線上購物中心人流量減少。而商業外擺可以為線下購物中心提供差異化競爭,通過外擺提升名氣,人氣也就隨之增加,還能帶動購物中心消費力的提升。
然而商業外擺對於城市的影響,一直都是一把雙刃劍。有人愛它的接地氣和煙火氣,但也有人會質疑它所帶來的交通、噪聲、油煙、衛生等問題。這就需要考量到,在重啟「外擺經濟」同時,該如何平衡好商業外擺與城市治理之間的關係。
優化「外擺經營」助力可持續發展
在提振經濟、帶動線下消費的大背景下,「外擺經濟」無疑為城市增添煙火氣,激發消費活力。鼓勵和支持「外擺經濟」,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得忽視的是,火熱的商業外擺背後所產生的環境和衛生等問題。
「外擺經濟」在逐步變成助力經濟發展的常態化模式時,不僅需要綜合考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進行模式創新,更應該思考相關部門精細化的管理和服務。後疫情時代,消費者和商家都迫切的開展商業外擺,試圖一睹為快和搶占先機。再結合「夜經濟」在風格街巷、歷史文化街區等場所開展的外擺更易出現問題。
諸如,外擺區域的攤位過剩,而出現占到經營;在文化街區附近的外擺多接近居民樓,會產生環境噪音,造成夜間擾民;人流量大,秩序難以維護;餐飲經營所產生的大量垃圾和食品安全問題等現實問題,這都是與各地執行的城市管理規定相悖,更不利於商業街區的市容秩序。
政策加持,商業外擺逐漸放開,但是「放開」不等於「放任」。要通過科學規劃、合理管理,助力外擺經營朝著良性發展。要防止「一哄而上」和「雜亂無章」等現象的發生,引導商家和消費者營造良好的外擺經營環境,在鼓勵商戶多元化經營和消費者參與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類似於建立「外擺經營白名單」,分區域、商家、時段經營,多鼓勵以咖啡、烘培等為代表的輕餐飲商戶,或者手工藝品、飾品等商戶開展相關經營性活動。對商戶加以引導,健全完善常態化監管機制,包括做好衛生保潔、保持周邊有序等。此外,還要循序漸進實行「外擺經營」商業模式,注重外部「允許開放區域」高品質建設,深入打造「店外空間」不同的消費場景。
為此,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經會同市相關部門研究,擬定了《關於進一步規範新時期設攤經營活動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回答了可在哪裡擺攤、怎麼管理等備受關注的問題,為外擺劃定了設攤開放區,設置特色點、疏導點、管控點,規範外擺安排。
杭州市則要求經營者承擔外擺區域的垃圾問題,如不合要求則商家會被要求暫停整改;北京則要求在重點商圈開展的特色外擺活動,需要按照「規定時間、區域,限定品類」的原則,不占道、不影響市容和市民生活等。雖然各地做法不盡相同,但都在實行中探索更好的思路。
除此之外,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要健全完善市場準入「門檻」,落實計分退出機制。無錫在2022年就出台了相關管理實施意見,如外擺設置不得寬於商鋪門面寬度,只可集中於商業街、綜合體內廣場,不得超過規劃紅線。
然而政策出台規範是一方面,而實行和遵守或許是另一方面,這就考驗著各方對「外擺經濟」參與的主動性,商家需要遵守相關規定,不鑽空子,相關部門做好監督和管理工作,要在刺激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為「外擺經濟」可持續發展做準備。
「擺」出特色
在做好好「外擺經濟」一系列的問題的應對措施後,還需要考慮如何讓商業外擺可以擺出各地的特色出來,讓外擺規範且就有靈魂,能夠構成城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擺」出獨特風格街,不僅吸引路過消費的注意,還要讓更多消費者慕名而來。要把外擺從過去整齊劃一、標準復刻轉化成別具一格、標新立異的商業地標,不斷創新求變,把外擺場地打造出吸睛更吸金。
滿足多方面的需求,增加消費者的期待值。對於城市的消費者而已,大多都是上班族,除去休息日最多消費的時間就是上下班。如今許多商業外擺已經結合「夜經濟」在進行,接下來可以嘗試加入到早餐的範疇。對於上班族來說,一頓方便快捷的早餐是生活的剛需。疫情期間,肯德基、必勝客等快餐品牌在中國多地試點推出餐車業務,外擺銷售早餐。這是接下來各地可以繼續發展的方向。
有人說,「商業外擺就像『街頭小品』,是城市功能的延伸。」在不同的地方,就會有他獨特的商業氣息,而恰巧商業外擺能拉進城市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為城市增添「煙火氣」,為經濟發展提供新活力。
打造成「外擺」不「亂擺」,有「規劃」的外擺,透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見證著社會生活和經濟復蘇,也許也能成為城市活力的表現,高顏值的城市風景線。「外擺經濟」繼續該怎麼擺很重要,既要擺出規範又要擺出特色,是各地仍需結合合集繼續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