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生死亡教育需求现状分析

2023-09-27 12:30徐志芳尚洪宇唐丽娟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护生独生子女形式

徐志芳,尚洪宇,唐丽娟,王 艳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死亡教育是向人们传递死亡相关知识、培养与提升死亡事件应对及处置能力,同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的特殊教育,旨在帮助人们树立科学正确的生死价值观念[1]。受传统生死观影响,我国死亡教育发展缓慢。有文献报道,至今我国开设死亡教育课程的高校不足20所,医学院校则更少[2]。临床护理是直面生死的职业,高职护理专业大学生(以下简称高职护生)多数面向基层就业,是未来从事安宁疗护事业的重要力量。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果学生在校期间能接受系统、规范的死亡教育,势必有利于在未来的安宁疗护工作中对患者及患者家属开展死亡教育。前期已有学者就高职护生死亡教育需求情况进行报道[3],本研究旨在探析高职护生对死亡教育的需求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为当前死亡教育课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大学生986 例为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3+2、社会招生全日制形式和成人教育形式护理专科生,近期罹患严重身心疾病,近1个月内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者,调查期间病事假、休学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级、生源地、有无宗教信仰、是否独生子女等;(2)死亡教育形式问卷:根据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在广泛参阅文献[2-5]的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死亡教育具体开展形式包括开设形式、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3个方面的问题。(3)死亡教育需求量表:由我国台湾学者颜淑慧编制[6]。该量表包括10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从 “非常不需要” 到 “非常需要” 分别赋值为1~5分。总分10~50 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生对死亡教育的需求程度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5,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统一指导语,发放前充分说明目的及注意事项,做到知情同意。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发放,嘱学生匿名填写,现场回收,力求客观真实。注意检查问卷填写是否完整,如有漏项及时要求被调查者补填。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6份,回收有效问卷986份,有效率为98.01%。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采用描述,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影响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高职护生一般情况986 例研究对象中男生142例(14.4%),女生844例(85.6%);年龄最大的22 岁,最小的20 岁,平均年龄(21.07±0.42)岁; 大一498 例(50.51%), 大二292 例(29.61%),大三196例(19.88%);生源地:农村710例(72.01%),城镇276名(27.99%);有宗教信仰者29 例(2.94%); 独生子女295 例(29.92%),非独生子女691例(70.08%);来自单亲家庭85例(8.72%)。

2.2 高职护生对死亡教育的具体开展形式需求高职护生对开展死亡教育的形式建议,详见表1。

表1 高职护生死亡教育具体开展形式(n=986)

2.3 高职护生死亡教育需求得分与影响因素高职护生死亡教育需求条目均分(3.85±0.79)分;总均分(38.47±6.51)分。以高职护生死亡教育需求得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的结果和可能有专业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自变量的选择采用向后逐步法(Backward),α 入=0.05,α 出=0.10。最终筛选出6 个变量,其中家庭中死亡讨论情形对死亡教育需求影响最大,其次是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影响最小(见表2)。方差分析显示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7.230,P<0.001),复相关系数(R)为0.206,决定系数(R2)为0.042。

3 讨论

3.1 高职护生对死亡教育需求呈现多样化表1显示,高职护生最喜欢的开展死亡教育的方法是案例分析,与曹丹阳[7]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其次是参观体验与死亡教育相关的活动及相关书籍推荐阅读,选择最少的是经验分享和反思讨论。案例分析是临床课程教学中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发散思维、巩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案例分析教学较为熟悉和喜爱,同时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与学者冯政哲[2]等的研究不同,本组高职护生较少推荐经验分享和反思讨论,考虑原因有二:其一是受长时间疫情影响,课程教学都以线上授课为主,线下授课一般采取小班教学,学生之间需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限制了小组讨论的开展;其二可能与部分高职护生长期以来在学业上难以得到积极正向的反馈,自信心不足,对当众发表见解和沟通交流心存抵触,负性情绪较为严重有关。

对于死亡教育开设形式,多数护生建议采取多学科渗透,与王世嫘[8]的研究一致;其次是专题讲座,仅33.37%的护生选择了开设专门的课程。充分考量高职护理专业课程多、学业压力大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要避免知识传授过于片面、分散,采取在设有相关内容的重点课程中进行扩展渗透,并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再统筹与整合较为可行。护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是用超星学习通进行教学视频及相关影视资料观看,其次是线上视频教学,仅26.47%的护生选择了线下教学。付雪连[3]等的研究显示高职护生希望以影片展播、社会新闻讨论和知识讲座的形式开展死亡教育。本研究中护生较少选择线下教学的原因可能跟疫情常态化有关,受持续疫情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较大改变,网络学习平台和直播教学平台逐渐成为辅助传统教学、丰富课程资源的重要途径,也使在线学习成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

3.2 高职护生死亡教育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组高职护生死亡教育需求条目均分(3.85±0.79)分,总均分(38.47±6.51)分,高于疫情前使用同一测量工具的多数研究[9-11]。分析原因之一是本组样本涵盖20、21和22三个年级的高职护生,他们在疫情期间入学,出于对疫情的担忧和自身被感染的恐惧,可能更希望全面、科学、理性地认识疾病与死亡,对死亡教育的需求水平亦较高。其二可能与我国安宁疗护政策的逐步推广和深化有关,高职护生了解老龄化背景下安宁疗护的重要性,渴望学习相关知识,以备未来从业所需。

多元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死亡讨论的情形、家中亲人或自己有无罹患过重大疾病6 个变量是影响死亡教育需求的主要因素。女生较男生对死亡教育的需求程度更高,可能与多数女性较同龄男性在认知方面更加敏感细腻,思维缜密有关。万李[12]等研究发现随着年级层次提高,护生对死亡教育需求逐渐增强,且具有临床实习经历的护生的需求更为迫切;而本研究结果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且大一、大二护生的死亡教育需求得分与大三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考虑本组大三护生在参与调查时已结束10个月的临床实习,在实习过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患者的濒死状态与死亡事件,实习护生从最初对患者死亡的恐惧到最终能面对死亡,期间带教老师的榜样作用和临床环境的教化可能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建议院校充分开展死亡教育,使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岗位之前掌握相关知识,以便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另外,独生子女、家庭中能够公开讨论死亡以及经历过亲人罹患重大疾病的护生死亡教育需求程度较高,自身罹患过重大疾病的护生死亡教育需求较低。考虑独生子女需独自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潜在的压力可能使他们更多地思考生命的价值,渴望通过死亡教育获取相关知识。

4 结语

高职护生对死亡教育的需求水平较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院校应充分考量目前高职护生对死亡教育的具体需求,结合相关影响因素,着力探索切实可行的死亡教育实施方案,针对性给予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死亡教育,以便为我国未来安宁疗护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护理人才。

猜你喜欢
护生独生子女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