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设计语境下高职建筑设计课程 “3+4” 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023-09-27 12:30叶财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案课程

李 薇,叶财华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1 高职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高职院校建筑设计课程作为我校建筑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贯穿大二整个学年,以独立别墅、茶室、幼儿园、建筑系馆等中小型民用建筑设计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传统教学一般是在项目设计之初由任课教师将理论知识逐一讲授,再由学生进行相关调研、资料收集及草图设计,教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交流指导,辅助学生最终完成方案设计。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全程一对一指导使得整个教学进度难以推进,教学效率较低;第二,学生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需重复讲解,主动性不够的学生受课堂时间的限制,难以被全程有效督促;第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方案设计仅停留于满足功能要求,缺少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及对文化传承的关注,方案成果缺少特色。

2 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的战略思想,乡村发展与建设进一步得到全民重视。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理应深入乡村,关注乡村发展,有责任通过乡村实践,挖掘乡村底蕴,唤起乡村活力,并延续乡村生命力[1]。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团队以此为契机,基于文化、情怀和技能三方面的育人理念,结合建筑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采用 “基于设计的学习+协同知识建构+能力导向学习” 三大在线教育理论,通过 “重组教学资源—重构教学活动—重塑教学评价—拓展教育目标” 四重在线教学流程和多元教学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图1),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城乡发展观与乡村建设观,以提升学生的个人学习意愿,增强学习获得感[2]。

3 高职建筑设计课程的3+4 混合式教学实践

3.1 “3+4” 教学模式简介

(1)三大教育理念。

1)基于乡村设计的教学。建筑设计的教学依附于项目载体的设置。课程在传统设计项目基础上融入乡村设计语境,选取了乡村茶室、幼儿园、村民活动中心等典型公共建筑设计项目组织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乡村空心化、老破旧等乡村活力缺失问题,分析它们与建筑设计的关系。借助头脑风暴、主题探讨、分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设计热情。

2)协同知识建构。学生按主题自由分组,完成调研及方案分析,师生通过多次线上线下乡建类建筑设计的讨论,共同构建由” 乡建设计理念——使用者行为心理——建筑空间特征” 的乡村建筑设计知识体系,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3)能力导向的学习。教学过程以乡建方案设计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方案汇报、学生互评等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阶段成果的展示训练学生的制图表现能力。

(2)四重教学流程。

1)重组教学资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依据岗位工作流程分四个阶段来重点讲授:前期调研、方案构思、方案深化和成果制作,将四个阶段的知识点分别录制多个微课视频,在校内课程平台发布任务学习和讨论,并利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专业学习网站推送优质学习资源。

2)重构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组织线上线下课堂,利用自建课程平台和微信群进行知识预习、方案讨论、教师答疑等。重点知识、案例学习、方案点评利用在线课堂组织教学;方案中的共性问题、难点解析、方案研讨、知识点归纳总结则利用线下课堂完成。学生通过线上课堂预先思考难点知识,通过线下课堂教师讲授、分组讨论,自己梳理归纳知识,从而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3)重塑教学评价。学生总评成绩由学习资源学习完成度、课堂参与度、方案草图设计质量、最终设计成果等四部分组成。

4)拓展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在达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注重树立文化自信、扎实设计技能、拓展学习能力、缔结知识体系的拓展教育目标,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2 基于乡村设计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以村民活动中心建筑方案设计为例,该方案以 “乡村设计” 为中介,由学生自选熟悉的场地并自选设计角度完成建筑方案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同时注重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融入教学过程,结合乡村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多角度分析设计主题,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成果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意识,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建筑设计专业学生的特有风采。

(1)创造思维能力导向的教学设计。村民活动中心设计混合式教学,着力引导学生发现乡村建设中的问题,积极探索利用建筑的手段传承乡村传统文化的设计思维,从而为乡村振兴赋能。在教学设计上运用主题探讨法,让学生针对自选地形自选角度切入设计主题,遵循提出主题—分析问题—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归纳总结的教学路径,教学过程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实现协同建构 “乡村设计理念—使用者行为心理—空间需求—建筑特征” 的乡建设计知识体系。

(2)教学组织。村民活动中心设计教学根据学生前期调研、方案构思设计、方案深化设计和成果制作展示四个阶段,采用了课前 “3+4” 、课中 “3+4” 和课后 “3+4” 组织教学(图2)。

图2 教学组织

1)课前 “3+4” 。课前,教师发布村民活动中心建筑设计任务,探讨针对乡村特定社会和环境背景下的建筑空间设计理念。重组教学资源:根据村民活动中心设计四阶段教学内容与要求,制作教学视频和课件上传至课程平台,并通过学习强国APP 向学生推送乡村纪录片资源,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乡村社会,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乡愁情怀,提高方案设计的学习热情。分析学情:经过大二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建筑方案设计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每个项目设计的区别以及相互联系。设计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和关注乡村发展的设计理念为导向,结合本次项目设计四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进行知识点的视频讲授和乡村设计案例的示范分析。学生在课前完成线上资源的学习、自主设计方案草图、课前讨论等三项准备工作。

2)课中 “3+4” 。课中,教师讲授重点知识及学生课前学习遇到的难点问题,以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把握设计重点,并学会从典型设计案例中汲取设计思路,同时组织学生通过头脑风暴、集体评图、示范改图、归纳总结等形式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方法,训练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方案表达能力。课中教学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重点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辅助他们及时归纳总结,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则根据教师的讲授和指导采取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和自主设计完善三种形式参与学习。

3)课后 “3+4” 。课后,教师梳理问题,并在下一阶段集中讲授。同时,教师利用课程平台的讨论区设置相关问题启发学生,通过微信群、QQ群回答个别学生的问题。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完成教学总结和反思、课后答疑以及师生课后交流讨论三项工作。学生则完成线上作业、学习资源学习、线上讨论和自我反思四项任务。

3.3 特色创新与成效

与传统教学项目建筑系馆设计等课题相比,乡村公共建筑设计是一次新的尝试,涉及的教学问题也更多元,教学指导过程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期性。教学项目的任务只对基本功能作了要求,学生需根据自己选定的场地条件进行调研分析和数据整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和学生一起研究分析场地的限制条件,一起了解场地所在地区的设计背景,包括其自然条件、社会文化、民俗传统等诸多影响要素,并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将与之关联的知识以切片的形式分配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方便学生学习。

此次教学改革实践,教师的答疑指导环节从传统的线下一对一交流延伸到线上,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学生亦可及时获得教师的指导反馈,教师教学效率大幅提高;学生从建筑教育的层面接触并深入了解国家的乡村振兴事业,树立了正确的乡村建设态度,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提升,设计作业完成质量显著提高。

4 结语

本次教学实践以 “乡村设计” 为教学载体,以 “3+4” 混合式多元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是一次高效有益的教改尝试,较好地达成了高职建筑设计课程的教育目标。古人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本课程希望学生所学会的不仅是单一的建筑设计知识,还要掌握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科学方法,以便他们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猜你喜欢
建筑设计方案课程
烂脸了急救方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