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大学生课堂学习困境实证研究

2023-09-27 07:34史岸灵
科教导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生师课间程度

徐 新,史岸灵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3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都需要得到公平的教育,通过学习知识和技能,获得立足的根本,从而作为“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然而,现实情况是听障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堪忧,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交往等,人格得不到健全的发展,不利于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听障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困境归结起来,仍然是语言交流问题。听障特别是重度耳聋大学生,由于听觉受阻,无法通过正常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融合教育课堂上也很难快速地将教师教授的知识串联起来,吸收消化,形成自己的知识图谱。因此,对听障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困境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建议,改善课堂教学质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1 调研基本情况

1.1 调研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60 名听障大学生作为调研对象。由于课题组主要成员就包含有听障大学生,通过该生的听障大学生微信群,很容易就和多个高校的听障大学生取得了联系。受访的听障大学生主要来自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郑州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年级从大一到大四均有所包括。在听力损失程度上,有46 名被调查者左右耳听力损失均在90d B以上,属于极重度听力损失或耳全聋;有9 名被调查者左右耳听力损失为80d B~90d B 之间,属于重度耳聋范围;只有5 名被调查者听力损失在中度以下。

1.2 研究工具及问卷收集

研究采用的是《听障大学生学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本问卷主要是根据美国NSSE项目[2-3]和清华大学汉译的NSSE-China项目量表[4],依据聋生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编制的问卷,并将问卷内容请教特殊教育教师,根据教师的经验建议对问卷进行删减和修改,初次编制的问卷包含25 道题目。调研采用“问卷星”开展并进行回收,问卷发放60 份,回收有效问卷60 份。统计分析采用的是SPSS19.0,分析了听障大学生学习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对策建议提供数据支撑。

2 实证结果及分析

听障大学生因身体缺陷,学习过程与健听大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别。感觉通道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和动觉型三种[5],听障大学生属于视觉性或动觉型学习者。其特点是依赖视觉观察,眼睛辨识能力强,但由于感官通道的缺失,记忆力劣于健听大学生,同时更易产生负面情绪。通常听障大学生依赖教学辅助手段对课堂知识进行感知,依靠短暂性思维进行记忆,而后通过实践巩固来内化知识。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认知加强就显得尤为重要。

2.1 整体结果

对听障大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课间生生沟通”“教师知识传达”“课间生师沟通”“课堂吸纳程度”五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低水平组(1―1.99 分)、中下水平组(2―2.99 分)、中上水平组(3―3.99 分)、高水平组(4―4.99 分)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如表1 所示。

表1 听障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差异分析

从总体看,听障大学生学习质量平均水平为3.0466,表明听障大学生自身感受,学习质量可以接受,大概达到了心理及格线。从各维度看,学习质量由高到低的感受程度,依次是课间生生沟通(3.2291)、知识理解程度(3.1256)、课堂吸纳程度(3.0812)、课间生师沟通(2.9347)、教师知识传达(2.8625),说明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教师知识传达和生师间的沟通,课堂学习困境仍然是最难改善的环节。从T检验的结果看,听障大学生学习总体水平、各维度学习质量与标准检验值5 之间的差异极其显著,说明从听障大学生内心看,学习质量确实不高。

2.2 分项结果

课堂吸纳程度。实证结果显示,“课堂学习的内容可以形成我的知识体系”“我需付出极大努力才能跟上老师的讲授”等得分偏低,平均分不超过3 分。这说明听障大学生对课堂的吸纳有一定的困难。

知识理解程度。听障大学生对学习到的知识可以转化为自己的内在知识,得分较低,再次说明了听障大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理解的方式和理解的程度与普通学生相比还是有所差距,由于听觉通道的缺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建立在不同的域内,普通的融合方式教学很难直接转化为听障大学生的内化的知识。

教师知识传达。“老师课堂讲授内容听懂的程度”“深入浅出讲解知识要点的程度”等得分都较低,这也导致教师知识传达总的平均得分是最低的,仅达到了2.8625 分,最大的障碍还是来自教师的讲授环节。

课间生师沟通。听障大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重要弥补来自生师沟通,但是调研情况却显示,“课间与教师的交流情况”“教师主动与自己的交流情况”“自己主动与教师的交流情况”等,都非常不理想,得分都较低。课间生师沟通这一课堂学习最重要的弥补也缺失了,致使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进一步陷入困境。

课间生生沟通。除了课间生师沟通这个重要手段,还有一个重要弥补手段,即课间生生沟通,实证结果显示,该项的总体得分相对较好。这也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由于长时间的相处,听障大学生能够和其他同学相处比较融洽,只要愿意学习,从该途径获取知识反而更加便捷,因为这种方式学生克服了交流的心理障碍,不足之处是,同学毕竟不是老师,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有一定的局限性,传达给听障大学生,又有很大部分的信息损失。

3 听障大学生课堂学习提升路径

3.1 引导个体行为

借助学习团队,提升自主性。鼓励听障大学生参加学习团队,比如学术研究团等,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逐步改变听障大学生学习较为被动的惯性,减少学习的监督依赖,克服惰性思想,提升学习效果。利用小组学习营造氛围,并进行集体交流,从而促进正面引导。在积极主动的强化训练中,重视每个阶段的不同,发挥细节上的作用,帮助听障大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从根本上提升听障大学生的学习质量。

通过多元辅助,提高听课质量。利用智能方法扩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学习丰富度,从而为提高学习质量打下基础。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了解聋生的多元智能,比如音乐智能、体育智能等,开展相应领域的课程,以提升听障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积极心态。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手语、视觉工具、互动讨论等来帮助听障大学生建立系统性学习架构,提高学习效果。加强因材施教,发掘他们的潜力。通过阅读感想交流会,逐步建立起听障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观念,最终形成内部正向推力。

3.2 完善教学保障

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授课质量。在多媒体、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的今天,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将网络视频与讲授相结合,积极开展教育改革,拓展听障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引入听障大学生参与式教学和双语教学等方法,使之成为一种由教师主导,学生自主进行的双语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减少教学中的知识点损失。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将上课视频经过加工处理后,分享给学生,以便课后进行复习,弥补听障大学生课堂学习时的信息损失。

转变管理方法,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个性差异理论指出,个体间存在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自我管理方式对激励听障大学生更为重要。应该建立起针对听障大学生的个性化管理模式,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以学生为中心,倾听学生的声音和反馈,制订出更加精准的方案和措施。在培养听障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技巧和方法,如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培养良好的习惯、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增强人际交往能力、训练面对问题时保持冷静的情绪等。

3.3 优化外部环境

社会辅助支持,提供实践机会。学习丰富程度正向影响听觉障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可以从社会实践入手,帮助听障大学生学以致用,不仅加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能够通过真实的实践方式,将学习到的知识入心入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创建孵化基地,将真实项目在其中予以孵化,让听觉障碍大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应用锻炼。在这个过程中,充实所学知识,扩展应用能力,增强听障大学生与社会的融合,提高交流技巧,拓宽知识的广度,提升整体素质。

加强政策保护,优化学习环境。政府制定政策,保障特殊高等教育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听障大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合理的规定和保护,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加强政策导向和强制的作用,从而使政策的帮扶能够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以政府力量,在全社会领域推动听障大学生课堂学习质量的提升,共同构建起党的二十大中提出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生师课间程度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有效参与,构建“生师”角色转变的翻转教学高效课堂
从生师比角度透视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
乡村学校生师比下降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仍有待提升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