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教学:培育学生的音乐通感

2023-09-27 09:21仇旭东
江西教育C 2023年9期
关键词: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

仇旭东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听觉化的表征”“视觉化的表征”“动觉化的表征”“语言化的表征”等,让音乐变得直观可感、直观形象、直观表达。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诸种感官,让学生的诸种感官协同活动,通过“可视化”音乐学习活动,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音乐   “可视化”教学   音乐通感

视觉和听觉的运用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看”和“听”是人类最为常见、自然的一种行为。视觉和听觉既具有一种选择性,又具有一种“敞视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视觉、听觉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对音乐形成一种立体化、全方位的认识。“可视化”教学,一方面以音乐的“听”为中心,另一方面将人的多种感官协同配合,从而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形成一种通感。实践证明,音乐的通感是培育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一、“听觉化表征”:让音乐直观可感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主要是诉诸学生的听觉感受,或者说主要诉诸学生的耳朵。音乐聆听不是简单的“听”,而是一种富有音乐内涵的“听”。“听觉化表征”能让音乐作品直观可感。在引导学生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思考与音乐想象,让学生的聆听产生情感共鸣。

追求通感体验的课堂,不仅注重引导学生聆听,还注重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听觉与“动觉”结合起来。教师要通过丰富的视听活动,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变得立体而多元。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听”,引导学生的“听”,这样既可以将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性聆听与局部性聆听结合起来,也可以将学生的认知性聆听、情感性聆听与行动性聆听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的“听觉化表征”,能够深化学生的音乐学习感受与体验。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森林狂想曲》时,首先,笔者让学生整体性聆听,把握乐曲的基本内容,熟悉音樂的主题。其次,引导学生分段展开局部性聆听,如音乐中的小动物、演奏乐器等,去感受、体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去捕捉作品所描述的景象。最后,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性聆听,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描述。整体性聆听与局部性聆听,能够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

聆听不是简单地竖起耳朵,而是一种对话与交流。在对音乐作品的聆听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音乐作品互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感觉的“挪移”“转化”,让音乐意象更为活泼与新奇,让学生的诸种感官相互沟通。

二、“视觉化表征”:让音乐直观形象

音乐是一门以“听觉”为中心的学科,音乐教学是强化学生“聆听”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结合起来,是“可视化”教学的一种常见的方式。实践证明,“视觉化表征”能让音乐学科中的符号可视化,能让音乐的节奏、旋律直观可见,能让音乐的强弱以颜色来表征,能让音乐的内在脉络、结构一目了然。

比如,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送别》时,笔者就采用多种视觉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视觉化表征,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一些景物,让学生触景生情,感受到音乐所表现的一种内在的离别情感以及一种对人生离别的无奈。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画“旋律线”,通过画“旋律线”来表示歌曲的高低起伏。在“视觉化表征”中,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对音乐的学习,不仅能用耳朵聆听音乐,还能用眼睛感知音乐。

学生的眼睛犹如一个摄像头,耳朵犹如一个收音器。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将学生的视听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亲眼看、亲耳听,让学生用心感受与体验,能让学生产生恒久的音乐记忆。“视觉化表征”就是将学生的听觉与视觉连接起来,让它们相互结合、相互支持。这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音乐认知、音乐感受与体验,还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是一种节奏化的图像,“视觉化表征”能让音乐更直观、更形象,能让学生的音乐学习进入“可视化”时代。

三、“动觉化表征”:让音乐直观显现

“可视化”的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借助直观化的图像、图形、图片等呈现,还可以借助学生的肢体性动作呈现。音乐化动作,不同于一般的肢体动作,它具有一种律动感。“动觉化表征”源于学生的天性与本能,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动态的音乐表现。研究表明,音乐可以激发运动知觉,也可以抑制运动知觉。同样,运动知觉也能表现音乐,让音乐变得直观、可感,变得形象化、可视化,进而帮助学生突破对音乐的认知障碍、理解障碍、表现障碍。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彼得和狼》时,首先,笔者鼓励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节,应时而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听觉体验,随着乐曲的起伏、长短、强弱、音色等,情不自禁地律动。其次,让学生听辨乐曲中相关的乐器,揣摩音乐中故事的进展,形成各种表现性的身体动作。最后,借助这些身体动作,将音乐作品的内涵表现出来。不仅如此,学生还能通过各种动作来强化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借助身体动作,学生能将音乐中的故事“动觉化表征”出来,能化抽象为形象。这个过程能有效地发散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音乐不仅是一种模仿,还是一种表现。借助动作展开“动觉化表征”,能让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与体验。在借助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内涵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适度性,要始终以培育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根本,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创造。

四、“语言化表征”:让音乐直观表达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语言来表现音乐。音乐的符号是抽象的,而语言是经验化、形象化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用经验性的语言来表达,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唤醒学生的音乐联想,将音乐作品中的内涵转化为学生“可感”的生活意象,助推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其表现形式也是多样化的。比如,在教学苏少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游子吟》时,首先,笔者让学生反复地吟诵古诗《游子吟》,将“慈母”“手中线”“游子”“衣服”“密密缝”等相关的意象融入多媒体课件创设的情境之中。其次,配上《游子吟》动听的旋律,以“诗朗诵”的形式导出学生要学习的歌曲。借助语言的渲染,将歌曲中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再次,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将歌曲用图片、视频展示出来,即游子对母亲深深的爱与深深的感激之情。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思考该怎样报答母亲,以及想对母亲说些什么。这样的引导,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与诗歌的特殊关联。

“可视化”的音乐学习是一种“以生为本”的学习范式。“可视化”的音乐教学,能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通感。对此,教师不仅要“打开”学生的听觉器官,还要“打开”学生的视觉器官、动觉器官,让学生的诸种感官协同活动。“可视化”的音乐学习,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与想象,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孙鹏玉.波形音乐文件特征提取方法的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3.

[2]张璐.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情感与想象[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105-108.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市南莫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