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摄下基于语文要素的单元整体教学
——以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

2023-09-26 08:27薛潮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表现性风俗重难点

薛潮平

(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福建 福清 350300)

语文要素是指向语文知识、能力、学习策略与良好习惯的要素,其本质是语文方法性知识,具有概括性、迁移性,其价值指向语文要素能力化。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将语文要素分解为知识点,分散在课文与交流平台中“学”,在词句段运用、口语交际与习作中“用”,形成语文知识的学用模式,其“学”重在阅读理解与记忆,“用”侧重于表达运用。教材把语文要素学习过程简单划分为先学后用两个阶段,与用中学、用以致学相比,学用是阶段性分离的,难以实现语文要素知识点的结构化和能力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重视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倡导“加强课程内容内在关联,突出课程内容的结构化”。[2]语文要素作为单元学习核心内容,从“先学后用”走向“用以致学”,需要用大概念加以统摄学用过程,实现语文要素知识结构化。本文以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试加以说明。

一、提炼大概念:结合要素,确定目标

威金斯认为,大概念是一个概念、主题或问题,它能够使离散的事实、知识与技能相互联系并形成意义。[3]语文单元大概念在单元学习中居于中心地位,是语文要素的上位概念,它可以统摄单元知识、技能学用,统摄运用语文要素解决问题,达成任务的学习过程,实现语文要素知识的结构化。

单元大概念提炼路径是:分析语文要素—梳理教材内容—聚焦单元学习的重难点—提取大概念。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这两个语文要素分别指向阅读与表达,前者指向阅读文章要分辨主次,体会作者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后者指向表达要抓住重点,写出特点。因此,阅读与写作时,如何分清内容的主次,如何详写主要内容,突出事物特点,阅读时如何抓住主要内容,更好地把握作者表达意图,是单元语文要素学习的要点。分析梳理教材内容及学习重难点,也有助于准确地提炼大概念。本单元的教材内容与学习重难点如表1。

表1 教材内容及学习重难点

从教材内容、课后作业及学习重难点看,三篇课文的学习重难点都落在学习如何分清主次,如何通过有详有略地写,更好地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交流平台、口语交际、习作的学习重难点是根据表达意图,如何有重点地表达。可见,理解详写、略写作用,体会如何详写是学习重点,学习如何有详有略介绍事物,突出事物特点,是单元学习的重难点。基于此,可以提炼出本单元的大概念:文章的详写、略写是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表达,要确定主要与次要的,写好重点内容,能更好地实现表达意图,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和共鸣。教学时,可以将单元大概念转化单元学习目标:1.分清文章主要与次要内容,把握作者写作意图,体会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好处。2.理解详写重点内容的方法,并学会迁移使用。3.能根据表达需要,抓住重点,写出事物特点。

二、创设情境任务:基于学习结果,运用要素

所谓的“预期学习结果”,是指学完本单元之后,学生能获得什么样的学习结果,形成何种素养。威金斯认为:“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4]这启示我们,要基于预期学习结果设计教学。根据威金斯逆向设计理论,确定预期学习结果之后,要先确定学习预期结果的评估证据,再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表现性任务的达成情况,可以评价学习结果,还可评价学习过程。

表现性任务,是要求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运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构答反应、行为表现或作品呈现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生活的真实问题”“综合考虑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5]创设真实学习情境要立足生活需求,设计表现性任务要依据教材内容与学情。主题引领,可以使课程内容情境化。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为主题,引导情境化学习。教学时,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调查、查阅读资料,深入了解家乡的一种风俗;在班会上,向大家介绍这种风俗。如何更好介绍?基于学习情境,可以设计一个贯穿整个单元学习过程的表现性任务,制作一个5分钟微视频,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要求配上图片、音乐来实现。

三、架构学习框架:聚焦表现性任务,深化理解

大概念是在事实、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抽绎出的更高层次概念,具有统整性,它可以为理解提供认知框架,也为单元整体学习提供路径。大概念所具有的认知框架功能,决定着可以用大概念来架构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框架,实现语文要素知识的整合、迁移运用,达成预期学习结果。

“文章的详写、略写是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表达,要确定重点与次要的,写好重点内容,能更好地实现表达意图,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和共鸣”这一大概念,整合了阅读要分清主次,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有详有略地写,可以更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整合阅读与写作这两方面的学习策略。因此,可以聚焦大概念、表现性任务,架构单元学习框架。

第一阶段:搜集家乡风俗资料

1. 调研、访问、查阅家乡风俗资料。

2. 梳理、归类资料。

第二阶段:读课文,体会详写意图,学写解说词

1.品读《北京的春节》,拓读《过年》《除夕》,体会详略写及效果。

2.比读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沈从文的《腊八粥》及冰心的《腊八粥》,自读课文《藏戏》,领悟将重点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3.课堂小练笔:将《北京的春节》改写成解说词。

臭气源经加盖密封,通过管道、风机将臭气导入生物土壤滤池,利用在滤料中培养、驯化的微生物对臭气进行处理,当臭气接触这些含有大量微生物的透气活性滤料层时,臭气中的H2S等致臭分子被微生物作为营养食物“吃掉”并转化为CO2、H2O及无机盐等无害物质,处理后的气体经绿化草坪顶部排入大气[1]。

第三阶段:交流制作方案,重点介绍家乡的风俗

1.向班级同学即兴介绍制作家乡风俗视频方案。

2.写解说词,有详有略地把家乡风俗的特点介绍清楚。

3.练习解说。

第四阶段:录制5分钟微视频,介绍家乡风俗

1.选择音乐、图片。

2.学习录制微视频方法。

3.录制5分钟微视频。

4.在班会课,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的风俗。

聚焦单元学习框架,将整个单元学习过程,划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细化2到4个学习环节,形成分段有步骤地推进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并以表现性任务为学习主线,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将调研与搜集资料、阅读与鉴赏、写作与表达交流、制作与展示等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实现了语文要素单元学习的结构化、层进化,用以致学,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

四、细化表现性任务:锚定要素,层化推进

一个高质量的表现性任务具有整体性、包容性、实践性及语言运用性。整体性,是指表现性任务贯穿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聚焦于表现性任务;包容性,是指其融合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包含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一组连续性学习任务;实践性,是指表现性任务不是教师讲的,而是学生通过具身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达成的;语言运用性,是指通过运用语言做事,用语文要素,解决问题,达成任务。

将贯穿整个单元学习过程的表现性任务分解细化,有助于分步实施,层层深入地推进表现性任务的达成。如“制作一个5分钟微视频,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 ,要求配上图片、音乐”这一表现性任务,可分解细化为“图说家乡的风俗”“解说‘北京的春节’”“撰写家乡的风俗解说词”“练说家乡的风俗”“展播《家乡的风俗》”六个子任务。“图说家乡的风俗”,以图为媒,有详有略,有重点地介绍家乡的风俗;“我为‘北京的春节’解说”,将叙事性散文《北京的春节》改写为解说词,选择重点场景,有详有略,重点突出将北京的春节热闹喜庆的特点解说清楚;“撰写家乡的风俗解说词“练说家乡的风俗”,从写到说家乡的风俗,有主有次,重点突出地写家乡的风俗,有详有略,将家乡风俗的特点说清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展播家乡的风俗”,比一比,评一评,看谁的说播效果好:谁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将家乡风俗特点、亮点、精彩点介绍得形象生动,有代入感。分解细化出的六个子任务,同样是表现性任务,这六个子任务,构成连续性、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层层推进单元语文学习活动的展开,融合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有步骤地落实学习任务,推进语文学习活动。

五、实现学习管理:连续评价,优化过程

评价即学习,评价作为一种指向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嵌入学习评价,可以优化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质量。[6]学习评价可分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基于表现性任务评价既是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也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大概念统摄下的语文要素单元整体学习过程中,嵌入表现性评价,不但可以评价语文要素的学用效果,也可以优化语文要素学用的过程,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自我管理,及时调整、改进学习方式,更好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图说家乡的风俗”“解说‘北京的春节’”“撰写家乡的风俗解说词”“练说家乡的风俗”“展播《家乡的风俗》”作为单元学习的六个子表现性任务,对其进行评价,有助于深化学习。具体评价内容如表2。

表2 表现性任务评价框架

在单元学习过程中,嵌入连续性表现性评价,一方面,评价了任务学习过程与结果,另一方面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引导学生对照学习标准,反思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的方法,实现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如是,在不断优化学习过程中,提升了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表现性风俗重难点
太平风俗美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
跟踪导练(四)4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