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敏清
(南安第一中学,福建 南安 362300)
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结合对知识的分类,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层。按照层次来讲分别是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与评价。在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中,人们普遍认为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教、学以及评价活动,让教师可以使用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活动的精准性。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应用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对教学目标进行细分,建立相应的检测机制,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1]。
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应当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用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落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得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的空间。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首先从整体上来构思教学目标,结合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设计出关于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之后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方式。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学生需要学习什么、怎样去学、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2]。
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了层次上的划分,并且指出学生在认知上的一般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层层递进的原则。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对教学内容的难度进行精准的把握,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按照从易到难、从宏观到微观的规律来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可以得到不断的深化,保障学生完整知识框架的搭建。
在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的背景下,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深入的分析。教师需要加强对教科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了解科学的教育原则,使用恰当的教育方式来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知识,达到更高层次的教育目标[3]。
学情分析是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落实的关键,教师需要正确了解学生的已有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从而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以及评价方式,让教学能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科学规律。
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中,笔者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发放了线上调查问卷,获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一些认识。通过对问卷中的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学生借助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已经对酸、碱、盐等物质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之前的高中化学学习中,又进一步从电解质、非电解质等角度来认识了这些物质,因此学生已经具备了学习这节课的基础条件。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性的教学,是一种可行的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难点是电离、电离程度这两个概念,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思维引导,让学生能够以直观想象的方式来构建出知识。
在了解了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和发展需要之后,教师就要结合对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的理解,设计分层的教学目标,并且用教学目标来设计出具体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驱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中,笔者结合化学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来设计了教学目标(表1),从而让教学可以指向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表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评价维度教学
结合对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内容的认识,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活动:
第一个环节是课堂导入的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用潮湿的手触摸正在工作中的电器时可能会发生触电事故?”从而引起学生对电解质这一概念的回忆,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来,借助之前经验来学习新的知识。之后再使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回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指向了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的发展,确保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推导出新的概念或者现象,锻炼学生提取证据、建构模型的能力。
第二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正式进入学习的主题,让学生思考“电解质是否可以再分”这一问题,并且引导学生使用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推理论证。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探索“为什么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的溶液导电能力不同”等问题,能够意识到不同溶液的电离程度不同,并且在正式的实验探究、数据分析中验证了不同溶液电离程度的差异,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这一环节指向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的发展。
第三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去探索电解质电离的影响因素以及电离的过程。由于电离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过程,因此采取了直观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动画的观察中更好地认识电离这一现象。这一环节指向了对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培养。
第四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去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让学生使用表格的方式来整理所学知识,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认知框架,并且引导学生使用所学知识去解释各种现象,从而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在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的应用中,教学评价和反馈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需要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及时地调整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升教学活动的精准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观察,精准判断学生在教学目标上的达成度,并且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推进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更大限度地挖掘出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能够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目标。
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中,笔者除了对学生观察以及评价之外,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评价量表(表2),让学生实现自主反思,促进学生的自我纠错,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表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评价量表
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清楚地了解教学的目的,带着清晰的目标意识去学习。而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之上,教师也有必要将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应用到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去,用目标精准的作业来进一步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调整,让学生在解决作业的过程中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知识框架。教师要结合对学生课堂学习结果的观察来设计诊断作业,帮助学生做到查漏补缺,提升学生的能力。
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教学中,笔者按照学生在基础巩固、能力提升、知识拓展方面的需要来设计了作业,以下是具体的作业内容:
(1)在下面的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只要是强酸或者强碱,都是强电解质,同理,只要是弱酸弱碱,就会是弱电解质
B.可溶性的碱都是强电解质
C.难溶于水的化合物是弱电解质
D.假设一种物质能够导电,那么这种物质一定是电解质
(2)现在有几种可用的物质,包括液态的氯化氢、干燥的空气、蔗糖溶液、干燥的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纯净水等,那么要想使小灯泡发亮,可使用哪种物质来作为电解质?如要确保小灯泡的稳定发亮,那么对物质的浓度有怎样的要求?
(3)结合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制作思维导图,阐述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小明开展了实验来探究各种物质的导电性,一共进行了四个实验,分别将小灯泡和蔗糖固体、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连在了一起,那么在这四个实验中,哪些灯泡会亮,哪些不会?为什么?
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正确理解作业的价值。学生在新授课阶段的学习目标主要是记忆和理解所学知识,而教师则要注重在作业设计阶段帮助学生达成应用、评价和创造等高层次的目标,让学生可以将脑海中固定的知识转化成为实际解决问题的经验,落实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使学生学习的能力得到增强。
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强调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和达成,而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学生在课堂学习以及课后作业之后达成的水平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升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线上教学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帮助学生来完善自己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来制作微课视频,让有需要的学生在课后能够借助微课进行自主复习,实现精准辅导。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能够提升教学的准确性、实效性,让教师能更加合理地引导,掌握有效评价学生的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布鲁姆教学评价理论的内涵,结合对学情的认识,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的分类,从教学目标出发来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递进式的方式来构建出知识,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