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雅琦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中国经济、文化、科技最鼎盛的时期是宋代。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说过:“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1]我国在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创造了很多艺术表现手法,这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联系,而且对后世绘画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如今的室内设计中,人们愈加追求一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与居住环境。纵观宋朝山水画的发展,无论是北宋的全景式构图还是南宋的边角式构图,都可以运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中。
研究宋代山水画对把握中国山水画的主干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感受画境中所蕴含的意象之美,进而了解整体创作思想,并将其与现代室内设计联系起来。现代人都在追求一种内敛、写意的生活境界,以山水古风构建理想的居所,向往的生活就在画境与诗意中。揽山水入怀、让自然回归人居正是新中式风格最高的艺术追求及意义。
山水画源远流长,许多画作不仅向人们展现了秀丽的河川与农家居舍,更向人们传递了宋代美学意象。祖先不仅懂得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还追求“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这一点在许多地方都可以得到相应的佐证。“唐画山水,至宋始备”,山水画的第一个巅峰出现于宋[2]。
2.1.1 画境的产生
中国山水画的画家总是遵循内心,游历各地名山大川,再有感而发、泼墨成画,从风景到意境,潜移默化到纸张上,所呈现的就是画境。画境中的“画”是指画卷本身,而画是由景物等一系列实物所构成的,在山水画中,通常“境”指山水所营造的意境,就是画家的有感而发与思绪。
2.1.2 画境的营造手法
(1)“空白”是山水画的一种营造手法,但这并不是指虚无,而是运用画家精心布置好的留白引发观者的遐思。看似什么都没有,好似浪费了纸张,但实际上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是一种时间与空间上的延展,表达了一种“象外之象,文外之旨”[3]。正如范宽的《雪景寒林图》,图中并没有描绘雪,而是运用留白这一手法表现雪景。这种营造手法使画面更加和谐、有秩序,而不是杂乱无章或堆砌得密密麻麻,使观者更为舒适。
(2)“虚实”既可以丰富空间,也可以突出主体,吸引人们的眼球。善于运用虚实会对把握主体起到决定性作用,也会使画境呈现得更为完整、自在、闲适。在营造过程中,还要有效把握大局关系,做到心中有“境”和“境”在心中,这样下笔时才能做到怡然自得。
这两种简单的营造手法可以称为“一呼一吸”,这对整个画境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要求做到“事先有数”,还要求“稳中求胜”。
谈及新中式,若追溯到源头,梁思成先生是一位不能避开的纪念碑式人物,他提出的“中而新是上品”值得推崇。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可谓是预知时代发展潮流的大胆提议。“新”不能理解为与中式室内设计背道而驰,而应理解为在中国当代文化背景孕育出的“新”,这与中式还具有一定的联系。
2.2.1 文化的渗透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直都令人折服,随着当今全球化发展,东西方文化正在互相渗透并融合。新中式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产生的,设计师将传统的东方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中,让原来刻板拘谨的厚重感慢慢褪去,但在细节的处理上仍旧流露出传统中式所拥有的古典儒雅之气。当代中国文化从没有脱离传统文化而独立存在,所以宋代山水画境的概念与新中式的融合是历史潮流的选择,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又得以继承的结合。
2.2.2 新旧思想的渗透
新中式风格的现代室内设计注定是当代人对生活品质的一种新的追求。在中国,不仅年岁已高的老人喜欢中式传统元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当感兴趣,所有的陈设都是传统的话会缺乏生机与活力,而新中式风格开辟了活力的新源泉。
《千里江山图》画作是以长卷形式存在的,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与壮美,画卷上有群山冈峦、江河湖水、茅屋人家、亭台楼阁,还有飞鸟、船只等,看起来特别细致,气势也是更加连贯、磅礴大气。此画所运用的精美绝伦的构图方式与画境营造手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好地概括了宋代山水画所要传达的悠远意境和喷薄而出的宋代美学思想。
3.1.1 平衡与均衡
在山水画的平面布局中,题款、钤印都成为“经营位置”的重要元素[4],不仅起到了“图文互补”的作用,更具有突出主题形象、平衡画面整体布局的作用。现代设计也要求不可忽略任何一个小元素的作用,要从大局把握整体。
3.1.2 整体和局部
全景式构图方式使画面整体气势雄伟,不仅渲染了空间感强的氛围,而且画面整体显得十分通透,从大到小、从远及近,描绘得十分写实、丰富;边角式构图更多地描绘了江南的自然风光,画面取景更趋于简洁。不论是全景式构图还是边角式构图,都可以营造出一个完整的意境。《千里江山图》虽然是全景式布局,但其画卷上的任一部分都可以独立成画,这就体现出画家在布局时所倾注的心血。
本案例以现代美学角度看待问题,感受画境的饱和感与层次感,通过留白和虚实等手法构建一个质朴平和的现代空间。在平面规划上,采用随意、与自然贴近的手法,使这一空间宛若天开,与自然浑然一体。种植的树木也对空间的层次感进行了修饰,不显乏味与刻板。庭院与室内空间的相互流动使整个空间更显活力与生机,同时也做到了景观丰富、移步换景、有露有藏。
利用画境的营造手法,将室内空间进行了合理的分割,打造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格局。在空间布局上,采用了圆窗留白的手法,可以呈现出框景的景象,并且在大厅的室内进行了挑高处理,但也采用了玻璃材质,使整个空间更为通透,可以尽情享受散落的阳光。还有全景式布局,力图打造一个通透的空间,在茶庄的入口处还设置了漏景,顾客不会一览无余,进入后才会发现别有洞天,是另外一番景象。在室内和室外的连接处设置了带有漏窗的木门,增加了半掩半现的神秘感,也激发了人们想要探究空间的好奇心。
本案例的功能分区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室外活动区、公共休憩区与办公区,如图1所示。
图1 平面布置
3.3.1 室外活动区
室外活动区主要集中在庭院内,庭院是展现茶庄生机活力必不可少的一个功能分区,是连接外部环境与茶庄的重点地段,做到了将自然渗透到空间的每一个角落。
3.3.2 办公区
在本案例中,步行通过门口的一个花架就能进入茶庄前台接待处,这里是给顾客留下良好印象的首要位置。为了呼应主题,在前台处的桌子上做了印花处理,使人一目了然(图2)。
图2 前台接待处效果
3.3.3 公共休憩区
公共休憩区是重点区域,不仅包括品茗区还有卫生间。品茗区分为室内与室外两大部分,可供消费者按需选择。本案的散座区主要集中在大厅。散座区的设计主要是供顾客休憩、品茗所用,遵循了合理与舒适的原则。室内和室外的连接处还设置了竹门,在采光较好的区域安装了落地玻璃,并且配备了纱幔,为消费者营造了一定的私密空间,使消费者不受打扰,让人顿觉舒适。室外的散座区适合较多人使用,是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在布置上也花费了更多的心思,种植了一小片竹林保护顾客的隐私(图3)。
图3 室外散座区效果
此外,包厢也是一个主要的品茗场所,是具有极强私密性的区域,采用与大厅散客区较为相似的色调,以达到整个空间的和谐。
色彩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就其自身而言,是没有感情的[5]。《千里江山图》是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是有步骤、分阶段的青绿设色,即先墨底、后淡彩。对应到本案例的设计来看,整体设计中的墨即窗框与水泥地,淡彩部分则是整体的家具陈设,均采用原木色来表现茶庄追求淡雅、空灵的精神境界。
在本案例中,大厅的地面铺装采用了水泥质地,极大地展现了朴素、原始的设计风格,给人一种自在又实在的感觉。座椅大多采用浅色木质,奠定了整体的基调,并且适当添加了现代化时尚元素,比如装饰品、吊灯等。紫砂茶具的“素朴而质真”契合了现代人寻求幽野之趣的理想,朴素的宋代清雅美感紧扣设计主题。摆放在室外的桌子更加贴近自然状态,让人感觉随手得来一般,在材质方面也大量运用了木质,同时辅以一些金属材料,让人感觉不一般,没有全是木头的刻板感,此外,还大量运用了玻璃,呈现出一种空间的通透感,使室内外互相渗透。
本次“一念之间”主题茶庄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由以《千里江山图》为代表的宋代山水画得到启示和灵感,将山水画境与现代新中式风格的室内设计相结合,打造出更符合现代人生活方式与习惯的休闲空间,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顾客的活动空间、空间的分割、色彩以及材质的运用,体现了宋代的美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