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视域下区域会展业发展条件及对策研究

2023-09-25 02:12陈泽金蔡蒙蒙王玉杨董泽皓
商展经济 2023年18期
关键词:会展业会展京津冀

陈泽金 蔡蒙蒙 王玉杨 董泽皓

(1. 海关总署研究中心 北京 100011;2.上海建桥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上海 201306;3.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上海 200234)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要在产业升级转型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会展业是一种新兴服务行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国传统的会展经济圈,京津冀地区的会展业发展在引领全国会展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但是,与国内外会展业发达地区相比,京津冀区域会展业近年来发展相对滞后,并且存在会展场馆容量不足、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本研究基于PEST-SWOT分析法,综合分析了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各类条件,包括政策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技术条件,以及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对策分析,包括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会和外部威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情况进行系统性分析,为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基于PETS的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条件分析

1.1 政策条件

自2004年我国会展业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后,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引导和支持会展业规范化发展的政策。相应地,京津冀区域内的主要省份和城市也都陆续颁布和实施了相关政策及规范,强调会展业发展在本地经济、贸易等方面的重要性。其中,北京市的政策条件最好,这也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2]。2021年,《北京市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和《北京市关于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明确指出“支持京津冀区域合作搭建工业、金融、会展等云平台”,以及“构建数字贸易会展交易平台”;《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优化会展设施空间布局”;北京市《关于促进我市商业会展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暂行)》则从“提升会展品牌影响力、推动品牌展会提质升级、促进会展创新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全方位的发展思路。

与之类似,《天津市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若干措施》也指出实施“线上线下融合办展,鼓励会展企业与数字化专业技术服务商开展合作,搭建数字展厅、销售线上展位,提升无接触服务、云展会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水平”;《河北省对外开放“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打造一批联通国内外、线上线下融合的商品交易市场、大型会展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此外,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在2021年印发的《关于支持现代商贸物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措施(试行)》中也提出了会展奖励项目实施细则,加大了展览项目主办单位的奖励力度,新增对引进会议主办单位的奖励。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支持,为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3]。

1.2 经济条件

京津冀区域位于中国的环渤海心脏地带,是中国的“首都经济圈”,也是中国北方经济规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区[4]。京津冀区域发展会展业的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自改革开放以来,京津冀区域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提升。2022年,京津冀地区的GDP合计10.0万亿元。其中,北京和河北均为4.2万亿元,天津为1.6万亿元,按现价计算分别是2013年的2.0倍、1.7倍和1.6倍。这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会展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增强了会展业发展的动力。在2022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报告》中,北京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为66.597,稳居总榜第二,仅次于上海。就宏观的服务业发展而言,京津冀地区的“三二一”产业格局持续稳固。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2013年的6.2:35.7:58.1转变为2022年的4.8:29.6:65.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7.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83.8%、天津和河北占比分别为61.3%和49.4%,较2013年分别提高了4.3个、7.2个和8.4个百分点。会展业作为一种新兴服务行业,影响面广、关联度高,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综上,京津冀区域发展会展业的经济基础雄厚,经济优势明显,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这是京津冀区域所具备的优势。

1.3 社会条件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居民收入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据统计,2022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7415元、48976元和30867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分别名义增长7.4%、7.1%和8.2%。就宏观社会环境而言,京津冀区域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文化事业等方面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教育领域,京津冀区域拥有众多国家级、省部级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会展大数据研究中心、北京联合大学会展研究所、北京二外会展研究中心、天津商业大学会展研究所和石家庄铁道大学会展研究所等会展业研究机构,为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持和专业人才保障[5]。

同时,京津冀区域还拥有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中国展览馆协会、北京市国际会展行业协会、天津市会展行业协会以及河北省会展业协会等会展业民间社团[6]。此外,与京津冀区域会展产业配套的酒店、餐饮、交通、办公等行业也不断发展和完善,与会展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满足了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的新需求。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动脉”,轨道“一小时交通圈”已具备规模,区域内运输和物流渠道更加畅通。凭借多方面的社会条件优势,近年来京津冀区域会展业蓬勃发展,各类与会展业相关的社会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

1.4 技术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京津冀区域会展业越来越多地融入高科技和智能化技术的最新成果。技术条件的改进极大提升了会展产业发展的水平。宏观科技产业方面,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15年的8719.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30.2亿元,占GDP的比重超过4成,提高了6.4个百分点;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2%,较2014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6%,比2013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新兴经济快速发展。以上技术条件为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持。此外,随着会展业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技术条件也成为会展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作为中国北方的互联网基地和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前沿地区,京津冀区域的会展业发展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产生了密切联系。互联网应用技术的不断成熟,为会展业发展的速度与效率提升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大数据应用技术的不断拓展也为整个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增强了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政策制定、市场营销、设计搭建、展会运营和项目管理等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和技术支持。

2 基于SWOT的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对策分析

2.1 有效发挥内部优势

在国家和地方会展业相关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北京、天津两市会展业发展基础较为雄厚,具体体现在会展资源丰富、硬件设施完善和发展环境良好等方面。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用好、用活国家层面的发展政策,突出本地发展会展业的优势,将是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的关键[7]。具体来说,应通过政策倾斜和合理规划来推动会展业的多中心化发展,建立利益协调和共享机制,加强京津冀之间的联合协作。就会展业本身基础而言,近年来京津冀区域新建立的会展场馆不断投入使用,夯实了会展业发展的基础。其中,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项目一期工程已于2021年6月正式启用,该场馆是商务部在继广州、上海之后所建设的又一个国家级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是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服务“三北”地区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会展中心。它的建成不仅为京津冀区域提供了大型国际会展场所、疏解了北京举办大型展览会的压力,而且有助于补齐中国北方会展业的短板。

2.2 合力弥补内部劣势

当前,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展馆规模不足的问题。京津冀区域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仅包括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和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京津冀区域在展馆容量方面的劣势比较明显。同时,虽然北京是我国会展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之一,但周边的河北、天津地区会展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并不理想,北京的会展业对整个京津冀区域的带动作用不够理想[8]。其中,河北省会展业发展基础较差,体现在场馆分散、专业人才不足、品牌建设不佳等方面。除唐山、廊坊、邯郸、石家庄四市具备会展业发展的条件外,河北省其他区域的会展业发展潜力还有待发掘[9]。因此,京津冀区域无法很好地形成会展业发展的合力,北京会展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应当是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相比之下,京津冀区域在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等方面仍然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也间接导致区域会展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规模受到限制,对于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总体发展是不利的[10]。

2.3 充分把握外部机会

长期以来,京津冀区域有着良好的外部资源来推动会展业的发展[11]。2021年,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在京津冀地区的企业会员共有3个,北京、天津与河北各1个。京津冀地区有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局和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等28个会展业相关单位成为全球展览业协会(UFI)会员,占全国总数的14.66%;同时,北京和天津有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中国(天津)国际机床展览会等7个国际展会获得全球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占全国总数的4%以上。

同时,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区域技术合作、信息沟通、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进而为整个地区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2]。比如,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CIFTIS)、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等为代表的品牌展会正不断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其中,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由商务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世贸组织、联合国贸发会议、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共同支持,是全球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型的服务贸易平台,也是涵盖了服务贸易12大领域的综合型交易会[13]。该展会每年在北京定期召开,展览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因此,以北京为龙头的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不断发展,为京津冀整体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2.4 创新应对外部威胁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的重要城市群区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对于带动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发展至关重要[14]。作为中国传统的会展经济圈,京津冀地区的会展业发展应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15]。但是,与中国其他会展业发达的地区相比,京津冀区域的会展业发展相对滞后。从举办展会的数量和规模上来看,京津冀区域与国际和国内会展业发展较好的地区都存在一定的差距,京津冀区域会展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2017年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将展会细分为122个行业,其中北京会展业仅涉及30个产品种类,京津冀区域内其他城市则更少;相比之下,同期上海会展业则涉及100多个产品种类。此外,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组展商数量较少,场地规模普遍较小,这些是京津冀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坚持创新,即应当充分发挥会展院校、科研院所等优势,以提升区域会展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现代服务体系构建为目标,实现京津冀会展业的创新和融合发展。同时,针对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地区差异大等问题,可通过多中心集群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倾斜和合理规划来推动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多中心化发展,培育新的城市会展经济增长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构建新的会展业合作发展的平台和渠道。

3 基于PEST-SWOT矩阵的研究结果讨论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良性发展,构建区域会展业发展体系,已经成为提升京津冀区域核心竞争力和协同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基于PEST-SWOT分析法,对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探讨,如表1所示。

表1 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的PEST-SWOT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会展业有着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进行以下几点讨论:

(1)一方面就京津冀区域本身而言,其区位优势明显,会展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完善,会展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区域层面,京津冀区域会展业的发展具备良好的政策条件,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与引导;另一方面,相关政策能够与时俱进,重视数字贸易、线上线下融合的会展业发展思路;作为互联网开发与应用的前沿地区,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近年来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优化调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科教文卫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京津冀区域的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速仍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因而会展业市场规模受到限制。其中,京津冀区域内10万平方米以上的展馆数量较少,在展馆容量方面的劣势明显,不利于自身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京津冀区域内部分地区的会展业专业人才不足,所以应充分发挥区域内会展院校、科研院所的优势,服务于会展业的发展。

(3)京津冀区域外部也带来了一系列机会和威胁,比如服贸会等国际性、综合性展会不断得到关注与认可,UFI成员认证和UFI展会认证等也提升了展会档次。但是,京津冀区域会展业发展地区差异大,需通过政策倾斜和合理规划来推动会展业的多中心化发展;区域内会展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会展业的创新和融合发展目标有待在未来得以实现。

猜你喜欢
会展业会展京津冀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会展业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