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展览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及其时空分异

2023-09-25 02:12胡淑芳宾春妹
商展经济 2023年18期
关键词:展览业旅游业耦合

胡淑芳 宾春妹

(广西师范大学旅游管理 广西桂林 541001)

近年来,中国展览业的规模和质量稳中求升,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增长新热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贯彻实施,展览业调整自身创新驱动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迈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5号)推进展览业的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国际化等科学性改革建设,明确指出以展览企业为龙头,协同发展交通、金融、旅游、餐饮等,增强产业联动。2020年,商务部办公厅《关于创新展会服务模式·培育展览业发展新功能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推进展会业态创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整合多方机构平台资源,建立合作共享展会协同发展机制,强化营销和推广。基于不同产业的特点和优势,将其进行深化拓展延伸和重组,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经济体系发展的正确选择,旅游业作为包容性广、需求弹性大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发展带动效应,因此探究展览业和旅游业两大产业的协调发展对于健全产业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融合是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产品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最终融为一体形成新业态的动态发展过程,旅游产业融合是基于此理论的细化和应用[1]。已有文献的研究视角侧重于单一的具体业态,涉及旅游业与文化[2]、体育[3]、农业[4]、会展[5]等其他产业的融合,研究重点涵盖产业融合的机制、协同创新[6]、影响因素[7]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推进,定量分析成为测算产业融合较为客观的方法,耦合协调模型[8]应用较为广泛,但传统的耦合协调模型实证结果效度欠佳。广义的展览业指展览和会议的结合体,即会展业;狭义的展览业单指展览,是本文的研究对象。国内关于展览业的研究备受关注,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主要聚焦于二者协调发展的策略、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而关于二者融合协调发展态势与时空特征仍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究。基于此,本文拟以我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展览业和旅游业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修正耦合协调模型和GIS空间统计方法,探究全国2013—2019年展览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的发展态势和时空特征,为提升展览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选取与研究方法

1.1 指标选取

本文基于指标选取的代表性、科学性和可获得性,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展览业和旅游业两大系统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其中,城市展览业发展指数是前9项计算得出的综合值,所有指标均为正向指标。

表1 展览业和旅游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来源

在样本数据的选取上,由于港澳台展览和旅游数据的缺失,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市。其中展览数据源于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的2013—2019年《中国展览数据统计报告》,筛选报告中展览频率较高的城市,以其展览中心的经纬度坐标作为数据载体,数量记为200个,POI数据源自规划云网站。旅游数据中A级景区数量、星级饭店数量和旅行社数量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其中2018年的旅行社数量缺失,通过stataMP17.0软件使用线性插值法补齐;其余数据均来自各省市的统计年鉴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所有数据经标准化处理导入ArcGIS10.8软件。

1.3 研究方法

首先,为使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文采用极值法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利用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其次,借用王淑佳等(2021)[9]修正的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全国各省市展览业和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值,每0.1区间记为1等级,1~3记为极度失调,4~5记为低度失调,6~7记为勉强失调,8~10记为基本协调;最后,运用标准差椭圆识别其空间演变情况。

2 实证分析

2.1 展览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2.1.1 展览业的发展水平

2013—2019年我国展览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由0.24上升到0.50,增长趋势缓慢,尤其是在2014年和2017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2015—2016年间超越旅游业发展水平。究其原因,2014年国内外经济复苏步伐不一,中国经济虽然复苏,但增速放缓,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很多展览市场都在进行区域性调整,华南和东北区展览业综合指数降幅较大,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展览业高度关注并且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大地区之间的展览市场差距有所缩小;2015年是展览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年份,受政府政策的引导及网络信息化的支持,展览业发展很快,展馆数量不断增加,展馆规模越来越大,规格越来越高,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和广东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为代表。江苏、四川、河南等展览数量大幅增大,广东、上海和山东仍位于展会面积前三名;2016年展览业政策环境、市场条件、互联网影响力等条件良好,展览业发展水平整体向好,但地区之间不平衡格局有所扩大,“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川陕渝”成为展览经济热点区,带动所属地区展跳览跃式发展,此外,华南和东北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出现了展览热点城市桂林、长春;2017年展览业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相对下降,初步推断原因为展览业服务需求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展会城市开始向中小城市下沉,但仍集中在长三角区域;2018年相比2017年展览发展水平有所回升,华北、华中趋势明显,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政策法律及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展览业逐渐成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载体,成就新业态;2019年展览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展览数量和面积均实现稳步增长,华东依旧处于领先地位,河南、四川、辽宁展览数量和面积均有所增长,展览行业机构、协会等数量不断增多,构建了比较完善的展览业发展结构体系。综上,我国各省市的展览业在产业形态和产业配置方面都在逐步完善,且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其社会地位稳步提升,互联网技术、消费升级、市场主体等有利条件助力其持续健康发展,但展览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办展规模小、办展能力单一、地域限制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市场活力不足、产权不清晰等问题凸显,有待进一步优化。

2.1.2 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2013—2019年我国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由0.21上升到0.79,整体上看发展势头良好,从2015年开始,各个地区的发展水平综合值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华南、华东地区区位优势明显,区域发展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西北地区于2019年超越其他地区发展占据鳌头,进展显著;西南地区2018年发展迅猛,东北和华北地区增幅较小,总体而言,东部发展强于西部,但增速略逊色,南部发展优于北部,说明旅游业区域发展不平衡。2013年首部《旅游法》颁布,旅游业进入了转型发展阶段,逐步规范化、规模化,大众旅游正在兴起;2014年“智慧旅游”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旅游市场出现新格局,旅游电商竞争激烈;2015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周边城市旅游掀起热潮,乡村旅游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2016年《“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发布,旅游业首次被列为国家专项发展计划,旅游政策利好,全域旅游成为领跑旅游经济发展新引擎,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方兴未艾;2017年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旅游模式多元化、旅游市场多元化、旅游主体多元化,绿色生态旅游成为旅游发展新动能;2018年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入新阶段,国内与周边国家构建一系列双多边合作机制,旅游投资为其注入新活力;2019年旅游业遍地开花,不同的旅游模式发展欣欣向荣,并且更加系统化和制度化。

以北上广深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他产业与旅游发展资源产生冲突,旅游业在GDP中占比较小;江苏、浙江、福建这些沿海省份受优秀自然人文资源和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影响,发展势头良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优化成为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催化剂,中部城市如武汉、长沙、成都、重庆、西安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城市;2018年后,旅游业迎来发展新机遇,西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情和自然景观成为文化旅游新宠,受到国家西部经济政策推动,发展建设逐步走向繁荣;东北地区随着“东北振兴”战略的深化改革,再加上当地雄厚的工业经济优势及厚重的历史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其中冰雪旅游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旅游业中出现的旅游乱象,服务质量不佳、旅游人才短缺等问题均限制了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旅游+”如何稳固进步,拉动区域旅游消费,成为其他行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而展览业作为新兴产业,搭上旅游发展快车实现创新融合,提质增效成为发展重点。

2.2 展览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值时空分异特征

2.2.1 时序变化

从时间上来看,2013—2019年全国各省市展览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程度由大面积极度失调发展到大面积勉强协调及基本协调,耦合协调D值均值从0.35到0.63,处于不断优化状态,结果表明旅游业和展览业耦合协调虽有所进步,但区域发展仍有局限。2013年东部和西部差距明显,东北省份和广东耦合协调状态良好,辽宁耦合协调值最高,为0.75,等级指数为8,处于基本协调状态,其次为北京,耦合协调值为0.60,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其余省市耦合协调值均处于0.6以下,辽宁沈阳将展览业作为发展旅游城市的王牌产业,北京和广东发展国内国际展览会,有利地宣传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2014—2016年极度失调大幅减少,2016年所有省市均处于低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其中以中部省份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的变化最为显著,而辽宁2015年由最初的基本协调降为极度失调,该地区的展览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出现严重失衡,原因为展览业逐渐下沉至华东地区,当地旅游业出现转型升级瓶颈;2015年后东部沿海省份耦合协调水平稳步上升,于2019年达到了基本协调状态,西南和西北部分省份实现了极度失调到基本协调的跃迁,这可能得益于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支持,展览业和旅游业良性融合发展,二者协同越来越好;海南2013—2019年展览业和旅游业发展基本协调,等级介于5~6之间,处于稳定发展状态。整体上,全国各省市展览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有所进步,受资源环境、经济等因素影响,虽然二者在耦合协同上有较强的关联性,但发展缓慢,且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2.2.2 空间演变

2013—2019年全国各省市展览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在空间上呈现“东北—西南”格局分布,平均中心均位于安徽,侧面表明展览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相对集中在中国的沿海东部省份城市,但有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展览业和旅游业在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变化明显,2013年东北、华南、西北、西南展览业优先发展,旅游业滞后,华北、华东、华中旅游业优先发展,展览业滞后,表明旅游业先于经济水平较高地区开展,展览业处于摸索发展阶段;2014年华南和西北展览业优先发展,旅游业滞后,其他地区旅游业优先发展,展览业滞后;2015年所有地区展览业均优先发展,旅游业滞后,表明展览业发展进入起步阶段,旅游业相对稳定发展;2016年出现转折,华中地区呈现旅游业优先发展,展览业滞后,其他地区展览业蓬勃发展,这与当时的国家政策规划有较大关联;2017年除了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外,其他地区旅游业发展均领先于展览业;2018各地区旅游业和展览业优先的状况有所调整,到2019年各地区旅游业优先发展,展览业滞后,整体上旅游业发展前景较好,两者发展水平差距有待缩小。

2013—2019年东北、华北、华东、华南、华中、西北、西南的耦合协调均值分别为0.50、0.52、0.52、0.48、0.52、0.40、0.44。东北耦合协调均值由0.61下降至0.59,波动幅度较小,耦合协调发展滞后;华北耦合协调均值由0.46上升至0.64,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耦合协调发展较好;华东耦合协调值由0.35上升至0.70,波动幅度较大,耦合协调发展良好;华南耦合均值由0.35上升至0.54,波动幅度相对较大,耦合协调发展较好;华中由0.27上升至0.85,波动幅度最大,耦合协调发展优秀;西北耦合协调值由0.21上升至0.44,波动幅度较小,耦合协调发展一般;西南耦合协调值由0.27上升至0.62,波动幅度较大,耦合协调发展良好。从整体上看,各地区展览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均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发展空间较大,需要重新整合资源,强化二者关联性,助力二者深度融合发展。

3 建议

全国各省市展览业和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不平衡,在普遍适用的措施和建议的基础上,各省市应结合当地的发展优势,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整合资源,寻求二者耦合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第一,制定完善的发展规划,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第二,重新整合地方优势资源,寻求展览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契合点,细分市场,做好联合营销;第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构建展览旅游品牌,形成完整的展览和旅游产业链。针对展览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的省级行政区如广东、北京、山东、浙江、江苏等,重新审视展览业和旅游业的协调关系,从被动发展的初级阶段升级到主动发展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展览旅游品牌,以龙头产业为引领,推动二者的深层次合作;对不同的市场主体消费需求制定个性化服务,提升服务水平,尤其是高端商务旅游群体,充分运用旅游对展览业的推动力,寻求互惠互利的发展渠道。针对展览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中等的省份,应充分发挥旅游的吸引功能,利用当地优秀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环境,打破二者发展壁垒,培育当地的特色品牌,缩小差距。展览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较低的省份,由于本身经济基础薄弱且地理区位条件有限,二者协同发展优势不明显,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二者协同发展创造条件。总之,不管是展览业发展优先还是旅游业发展优先,都应化优势为动力,以交叉点为中心拓展延伸,以旅促展,以展促旅,推动展览业和旅游业优质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展览业旅游业耦合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非Lipschitz条件下超前带跳倒向耦合随机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基于“壳-固”耦合方法模拟焊接装配
国务院:到202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的展览业体系
新常态下我国城市展览业发展的创新研究
旅游业
求解奇异摄动Volterra积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非线性耦合KdV方程组的精确解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