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智
摘 要:职业教育作为培育实用人才的摇篮,需要建立更加包容、灵活、开放的教育体系方能满足时代的需求,于是便催生出“学分银行”这一全新教育模式。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作为构建开放教育体系的重要创新模式,能够打破学校作为唯一有效学习场所的诸多限制,令学习者在学习与工作之间任意切换状态,灵活高效转换学习成果,进而为终身学习提供系统化的支持。
关键词:学分银行 职教集团 产教融合 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224-03
目前,我国通过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才达到了数百万的规模,这为我国在基础建设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在未来的人才竞争中,仅凭传统的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培养学习者终身学习习惯的教育理念已是大势所趋,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模式正是该趋势下进行实践探索的产物。
一、学分银行概述
(一)学分银行的含义
所谓学分银行,是一种参考金融机构运作模式的新型终身学习制度。其采用模拟银行的“零存整取”功能,让学习者在开设账户后,可将其累积的短期的、间断性的学习成果均认定、转化为学分并以类似银行货币的形式存储起来。当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便能像取储蓄存款一样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整取出来,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自行兑换相应的学历、非学历证书等。
(二)学分银行的特点与优势
学分银行既是制度,又是实体,也是平台。学分银行作为终身学习的新兴组织形式,本身具有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交错并行的特性,因而非常适合职业院校工学结合教学的开展。学习者采用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的乐趣与信心,另一方面也可提升学习效率,节省社会资源。经过一段时期的实践探索,学分银行的灵活优势逐步显现,其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其二可以引导学校走向市场;其三能协调各类教育沟通衔接;其四可以助力教师素质提升。
(三)当前我国学分银行的发展现状
1.国家政策层面高度重视,大力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建立健全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则对国家资历框架的搭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的衔接提出了具体要求。自2019年以来,这一被视作人才培养与终身学习的最关键性制度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努力实现学习成果的可追溯、可查询与可转换,为打破终身学习的制度桎梏奠定了坚实基础。
2.具体实施层面发展与停滞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作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模式。2012年以来,上海(2012年)、云南和江苏(2013年)、广东和浙江(2015年)、河南和湖北及四川(2016年)等先后成立省级学分银行,其具体实施单位大多依托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2020年1月15日,学分银行中的“央行”,即国家级学分银行正式运行,由国家开放大学具体承担建设任务。这些探索都积极推动了学分银行模式的创新,加速了学分银行发展的脚步。另一方面,我国学分银行建设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制度保障缺失、经费投入不足,以及业务增长停滞、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也阻碍了学分银行的发展。目前,绝大多数学分银行仍处于初步创立或早期运作状态,在社会中还未积累起足够信誉,权威性不强、认可度不高是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模式的特点分析
职业教育根本的落脚点是为国家、社会、企业培养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其体现形式为毕业生能进入社会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高效的特点,帮助社会与学习者个人达成这一共同目标。
(一)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的功能优势
职业教育集团是由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等组织协同合作,以资源优化配置、发掘优势互补、合作共享发展而组织起来的复合性团体,是近年来我国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创新的重要模式。根据学分银行的制度设计,学生可不按学校的教学时间自主进行学习,每完成一门课程的学习任务或参加技能培训、考证均可换算为储存在学分银行的学分。学分累积后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零存整取,学习可集中也可阶段式完成。
相比传统的集中时间、固定场所的学习模式,学分银行模式的灵活型特点尤为凸显。其弹性学习制不但突破了学习时间、学习空间的限制,还能高效灵活的将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而职教集团则有天然的资源共享、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发展的功能优势,两者相结合正好可以融合各自功能优势,帮助学习者打破学科知识的束缚,以能力单元为核心搭建自身的知识体系,帮助企业优化整合自身资源,打通校企融合、产教融合的通道。
(二)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的核心价值优势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日趋激烈的全方位竞争形势,未来的竞争力核心已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竞争。国家想要贏得未来竞争,就必须建立打破学科边界的终身教育制度;个人想要贏得未来竞争,就必须建立差异化的知识体系。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模式能够有效打破终身教育的壁垒,在协助个人建构自身知识体系、促进组织机构优质资源共享、释放国家政策红利并促进教育公平三个维度发挥重大作用。
1.协助学习者零存整取,走上终身学习“高速路”,获得多途径认可。学习者在学习道路上经常会遇到因个人身体、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无法一次性完整的完成课程的学习,学习半途而废常常会给学习者带来强烈的挫败感。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被认可、被尊重的內在需求,学习的成果被社会及学校承认,它会进一步激发个人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使之真正走上职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高速路,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保持自身竞争力。
2.促进组织机构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学分银行不仅能帮助学习者降低学习成本、提高学习的灵活性,也能更好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职教集团中的企业来说,一是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接入学分银行认定目录,在不过多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与社会影响力;二是可以发现和整合目录中的优质资源,对企业原有资源进行填补或置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收益率。通过校企间学习成果的互相认证、转换,有效将非学历教育学习和学历教育对接起来,把行业与学校更好地连接起来,最终形成目录清单、成果积累和转化机制,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推动教育深化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从国家层面来说,通过学分银行度量衡机制的建设释放国家教育政策的红利,设立一个客观、合理的量化“标尺”,打造一个统一化、体系化、效率化的终身教育公共信息平台,有效推动教育培训质量的优质化、人才成长通道的多元化、企业资源配置的趋优化。这样搭建出的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开放灵活的“高速路”网络,可以立足国情释放教育改革的政策红利,为实现全面的教育公平提供制度保障。
三、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的创新模式路径探究
国家、地方、院校、行业企业等多个层面根据服务范围、教育对象、功能需求等不同特征积极开展学分银行建设的创新探索。基于职业教育集团的学分银行模式虽有其固有优势,但在实践中其优势潜力并未被充分发掘,亟待模式的二次创新和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一)探索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的全新建设模式
学分银行建设多元化实施路径的探索已在全国各地陆续展开,如上海、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市都在积极创新学分银行建设的新模式。目前,我国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由国家开放大学承建的国家学分银行建设项目,采用的是以学习成果框架为引领的学分银行制度模式和“框架+标准”的技术路径。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建设应以其建设路径作为创新蓝本,结合职教集团各自的优势资源,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学分银行实施路径。
(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探索“1+X”與学分银行的有机结合
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可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激发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差异化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创新“学分银行”为手段重新塑造学业评价体系,打破课堂间的固有壁垒,打造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各类实践活动的崭新平台。这样的新型学分银行可将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元素融入第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考取“1+X”证书等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来获取学分。学生可通过学分转换对接体系将第二课堂上取得的分数按类型、批次、时段、难易等因素兑换为相应的“学分银行”分值。
(三)创新学分银行的服务模式,提升人才培养的多元性
单所职业院校无论办学规模有多大,其所能调动的教学资源从长远角度来看无疑是有限的。基于职教集团资源的学分银行可根据自身目标定位,充分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等多方资源,以有限的经费投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成为学分银行创新发展的又一指向。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模式,可不局限于传统学分银行的仅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之间的立交桥,还可充分利用职教集团平台中政府、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使用已经建设好的“学分银行”管理平台,形成对企业内培训、实习、校企合作项目等新形式学分的认可。在学分银行的功能设计上,可采用多目标定位、多功能服务的形式,打造基于职教集团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证明、业务咨询、学习途径推荐、资源汇聚等综合型平台。
(四)结合职教集团特色创建多元化学分银行分值兑换方式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集团可按照组建形式的不同,创建多元化的学分银行分值兑换方式。学分银行分值可依据区域职教集团、行业职教集团、复合职教集团、特色职教集团和涉外职教集团五类职业教育集团的各自特点采取多种分值兑换方式,具体可以围绕区域经济规划、产业结构特点和行业人才需求划分,或可按照具体项目的社会效用、产教融合、难度水平等因素综合确定,可单独确定每个项目的学习分值。学分银行里存储的分值,学习者可直接兑换个人所修的课程成绩。
(五)探索建立产教融合的多方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模式,可以缩小人才的需求侧与供给侧间的空间错位,促进实体产业和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该模式下可探索建设线下课堂学习、线上平台学习和企业实践学习相融合的混合式学分认证平台,打破校园学习与企业实习长期以来难以并行的状态。混合式学分认证平台中按学习难度设立对应的学分权重,对不同方式获得的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等学习成果实行互认互通,以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实体产业和职业教育有机衔接起来。
四、结语
伴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加速,以往固定化、单一型的学习模式已无法满足国家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战略需求。基于职教集团的学分银行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既有利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持续推广,又有利于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面对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充分发挥基于职教集团学分银行模式整合资源力量强、培养高端技能人才效率高的优势,打破普通教育与继续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互认互通,进而推动职业教育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纪梦超,尔宝库,祝珊珊.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现状与特征研究——基于全国学分银行观测调查[J].终身教育研究,2021(01):26-35.
[2] 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01):30-38.
[3] 齐亚丽.我国学分银行建设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9(06):78-83.
[4] 吴南中,张岩.学(下转第259页)(上接第225页)分银行服务体系:构建内容与推进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9(31):49-54.
[5] 陈戌.依托学分银行推进政行企校合作的可行性分析——以欣禾职教集团为例[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20(05):45-48+65.
[6] 季欣.基于资历框架与学分银行理念的1+X证书制度建设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3):24-27.
[7] 郭富强,赵登攀.省域学分银行推进模式及其实践探索[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