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经典育人”的实践路径探析

2023-09-25 19:35宋赫天刘紫薇慕颖
经济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经典育人

宋赫天 刘紫薇 慕颖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要义,在教学中把握好溯其渊源,考其正流,聚焦于经典,在经典与原理概论的相互交融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精心策划“经典育人”的教学方式方法,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与大学生实现当代跨时空对话,以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兴趣,进而达到使学生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深化经典理论认知的授课初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经典 育人

中图分类号:F061.3;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9-191-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精髓。作为高校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从马克思主义伟大思想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领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旷世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人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中遵循的根本指南。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中实施“经典育人”的思路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2]“要深入学、持久学、刻苦学,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学,更好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3]所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实施“经典育人”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头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天”做指引,脚踏中国现实之“地”为根基,對照历史发展之“史”当鉴借,关切时代潮流之“今”勇创新,在“板凳要坐十年冷”“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深度犁耕中,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旷世之魅力。在经典文本的追根溯源中,结合时代特征,以严谨的理论逻辑、通俗的语言,认真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中原理的精彩内涵,深入浅出地解读抽象的哲学思想。不仅应当给大学生清晰诠释“原理”内容,而且应当让大学生从经典中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魅力,从经典中把握人类社会发展大脉络,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从哪里来、历史使命是什么、如何实现历史使命。

作为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基础理论,既要溯其渊源,考其正流;又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对此如何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个关系,使这门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和现实社会实际相结合,并体现出针对性、实效性和发展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实际授课中应聚焦于“经典育人”,时刻贯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经典与原理的相互交融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在增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深度、世界历史视野广度、循序渐进的梯度、终身受益的高度多维整合中,深入谋划触动大学生内心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与大学生实现当代跨时空对话,以提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兴趣,进而达到大学生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中深化经典理论认知的讲课初心。

二、精心谋划“经典育人”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作为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公共必修课,在教学中面临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学生,理论基础参差不齐,文理学科背景不同的大学生政治知识基础差别很大。理工科院系的学生大多数没有接触过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共产党宣言》是谁写的。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育人二者之间,需要有机协调。我们马克思原理课教师就必须精心挑选适合大学生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篇章,认真打磨经典理论如何自然切入原理课堂教学的恰当路径,使学生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熏陶,掌握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进一步树立科学世界观,不断推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进步。

(一)精选经典篇章,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何选取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篇章,必须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需要,必须服务于课堂教学。例如,我们在讲述“理想信念”时,到底哪种信仰才能为我们广大青年树立起正确的理性信念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4]那么,在革命导师马克思看来,正确的理性信念应当是一种公平、正义和全人类解放的不懈追求。那么,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选取马克思的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作为经典篇章来服务课堂内容教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篇章一定要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需要,马克思主义经典必须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的原则,可精心挑选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经典篇章,梳理出东方社会论、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社会发展代价论、世界历史论、共同体论、平等论、公平论、马克思主义反思论、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创新论、共产主义论等十大板块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深化原理内涵,加深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二)创新经典育人形式,辅助课堂教学

在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经典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取一些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辅之以“经典烛照”公益性阅读活动,选取某一晚上,约上一群热爱马克思主义经典、自愿参加的师生一起学习伟人经典著作,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经典给大学生以光明指引,照亮大学生追求真理的精神世界。“经典烛照”不为盲目跟风,不为读经典走过场;不为读经典而读经典去搞形式主义,而是旨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经典理论素养、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实实在在培养真学、真懂、真用经典素养和能力作为教学价值指向,在新老对话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髓的时代传承。

还可以邀请研究经典理论的大师参加,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灵活多变的方式,不断壮大了原理讲读队伍阵容,有力推动了“经典育人”进程,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的魅力充分绽放,交汇成高等学府经典理论讲读星辰大海的美好华章。“经典烛照”通过马克思经典文本精读,搭建起课内课外、“原学”“典读”、课堂教学与公益教学、正常授课与深耕拓展间互动相长。

(三)融会贯通,彰显经典理论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5]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但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既有温度又有深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经典的魅力往往不止于经典理论本身,更在于理论照亮现实并形成变革现实的磅礴力量。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认真钻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度关注并深入研究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古今贯通、中外贯通、经典理论与现实贯通中,整合成丰富的教学素材融入课堂教学、滋养课堂教学内容,融汇并统一于课堂教学。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阐释当代时政问题,提高经典融入课堂教学的时代性和前沿性,推进教学内容时代化,以科学理论、鲜活实践、典型案例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根本之所在。使经典理论的静态知识“活”起来,彰显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当代价值,发挥其解释世界的真理力量和改变世界的实践力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浓厚兴趣。

三、努力提升“经典育人”的实效

(一)结合现实问题,探索教学改革

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问题意识,逐步构建形成从案例导入到理论分析、从实践探索到问题解读的知行统一教学模式。试行“整体优先,专题为主,探究式”互动研讨的经典教学思路。主要采用了把握经典理论重点,与时俱进,专题深入,问题切入,专题结合,逐层递进,专题拓展等形式。同时进行经典理论“微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原理课经典理论“微课程”视频库,把教材的逻辑体系转化为“微课程”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形成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满足学生自学所需要的新型网络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让经典“活”起来

平白直叙地讲经典理论并不难,难的是通过你的讲述让经典“活”起来,学生感兴趣,自觉地认同并产生共鸣,达到潜移默化,立德树人的目的。这就需要创新授课方法,将枯燥的经典理论转化为生动直观、易于接受的知识,以教学经典性和趣味性融合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彩度和吸引度。使原理教学从抽象走向具象、从乏味走向趣味,从而形成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从现实到未来、从国内到世界的经典著作授课时代化的鲜明特征,不仅满足了大学生原理与经典学习的普遍需求,形成浓厚的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课堂学习氛围,而且对于经典著作全方位进课堂、进头脑进行了积极探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教学手段的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实效性中实现教学目的。对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做出积极探索。

积极探索大数据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大数据不但正在全方位影响着人們的社会生活,而且也对思政课教学产生了积极效果。将大数据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融合,运用大数据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研究展开数据分析,从经典理论的传播、到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比较,从经典理论产生的背景分析,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三次历史飞跃;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横向时空矛盾分析;纵向历史事件比较中的突出作用;探索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生成、发展的规律,系统解答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过时、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为什么解决不了等一系列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讲究以事实说话,深化学生对马克主义经典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尽管当今世界遇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6]

适应青年学生特点,尝试采用分享式教学法。改变课堂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模式,而是采取灵活主动的分享式教学法,提前布置课堂教学主题,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课下自己查找资料、预习经典理论、形成个人的见解。课上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分享研习成果,教师点评与学生热烈互动。学生通过课堂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不但提升了对原著经典理论的理解,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自己也真正融入了课堂教学,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6页

[2]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5页

[3] 习近平.治国理政第2卷[J].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23页

[5]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J].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425页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J].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75页京畿道

猜你喜欢
经典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