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青少年文学的过去与现在

2023-09-25 02:56:01夏晓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102401
名作欣赏 2023年26期

⊙夏晓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 102401]

一、引言

随着现代文明和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越来越受到关注,对青少年文学形成发展的研究也相应增多。早在文学产生之初,描写青少年或者供青少年阅读的文学作品就出现了,经典文学对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20 世纪初,青少年文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genre),多数国家的青少年隶属于儿童这一大范畴,青少年和儿童阅读的都是儿童文学。美国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协会认为,美国青少年文学是一个变化着的文学体裁,由青少年和文学两大要素组成,并且随着青少年和文学概念的发展而变化①。当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是持续进行的,而青少年则是有着更多现代社会特征、在现代社会和文化中逐渐清晰的一个概念。本文将通过考察美国青少年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理解青少年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更好地认识青少年文学的社会价值和发展趋势,以便为中国特色青少年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青少年文学中的青少年

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青少年和青年的概念不尽相同,不同组织和机构的界定并不明晰,并且随着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而改变。1985 年开展“国际青年年”活动时,为了统计数据,联合国区分了青少年(adolescent)(10—19 岁)、青年(youth)(15—24 岁)、年轻人(young people)(10—24 岁)和儿童(children)(18 岁以下)。美国则经历过青少年群体的快速增长:20 世纪90 年代,青少年的数量从2000 万迅速增长到3000 万,大大超过其他年龄群体的人口增长,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受此影响,20 世纪60 年代的美国青少年指的是13—18 岁的群体,20 世纪90 年代则扩大到10—25 岁的青年群体。此外,英国研究者卡罗琳·史密斯认为,尽管无法确定青春期到来的准确时间,伴随着20 世纪60 年代出现的一批情绪化且问题多的摇滚少年,现代青少年的形象确立了②。

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一个过渡阶段,20 世纪之前已经受到一定的关注。18 世纪,在《爱弥儿》中,卢梭强调了青少年时期在人类成长中的重要性,及对年轻人进行引导教育的必要性;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则描写了青少年时期遇到的成长问题。然而,20 世纪之前,各国青少年的数量和对社会的影响不足。直到21 世纪,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青少年的重要性,甚至是破坏性之后(比如美国日益增多的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时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在多年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心理学家G·斯坦利·霍尔提出了复演说,即人类个体自童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是人类社会自原始到现代进化阶段的复演。1904 年,他提出了青春期是“疾风怒涛”时期的观点,促使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开始重视并研究青少年问题,这也标志着“青春期”概念的确立和青少年研究的出现③。

三、美国青少年文学的发展

随着青少年群体的确立,青少年文学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类别的基础。多数研究者认为,青少年文学在19 世纪30 年代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文学类别④。美国青少年图书馆服务协会认为,青少年文学是在20 世纪60 年后期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这种文学指的是以真实的、青少年生活的时代为背景,探讨约12—18 岁青少年感兴趣的问题、话题和生活境况的现实小说,这是青少年文学兴起之初较为狭义的定义。从发展历程来看,欧美青少年文学在20 世纪30 年代初具雏形,30 到60 年代逐渐获得社会认同,60 年代至今则在不断发展变化。

欧美经典青少年小说为青少年文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路易莎·奥尔科特的《小妇人》(1868)、小霍雷肖·阿尔杰的《衣衫褴褛的迪克》(1867)和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1884)都曾深受青少年喜爱,良好的社会反响让出版商意识到图书市场上的青少年读者。克丽丝·克劳认为,“《小妇人》对青少年产生了永久的影响。女孩的成长故事既吸引了当时的青少年,也持续吸引着现代的青少年”,并且“成功地使出版商意识到青少年女性读者的市场影响力”。⑤而《衣衫褴褛的迪克》系列小说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得到男青少年读者的热爱,燃起了出版商对这类图书和读者的关注。图书出版商率先推动了青少年文学的发展。1906 年,爱德华·斯特拉特迈耶根据当时的阅读风向和写作经验,成立了美国第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图书策划公司,推动出版了许多风靡美国的青少年小说。1922 年的统计显示,这个公司出版了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儿童图书。虽然当时多数出版商和作家为了获利,并不重视作品的文学价值,但这些出版物仍然带动了青少年图书市场的蓬勃发展,影响着其内容:从注重道德说教向娱乐青少年、关注他们成长感受的方向发展⑥。

大中小学教师与研究者也推动了青少年文学的形成。20 世纪30 年代,明尼苏达大学的朵拉·史密斯教授首次提出将青少年图书和儿童图书区分开来,并开设了美国学校的第一门青少年文学课。这是青少年文学独立的前奏,确定了青少年读物的文学和学术价值,弥补了出版商对青少年图书文学价值的忽略,引导作家集娱乐和文学价值于一体的创作。1945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的《书单》列出了供高中较成熟的年轻人阅读的成年读物,1973 年青少年和图书足够多时,又列出了青少年年度书单。20 世纪60 年代至今,“图书出版商、图书馆员和大中小学教师曾一度主导青少年读物的发展”⑦。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初高中至大学阶段,阅读的多数是老师推荐和要求的图书,出版商出版图书会贴近这种需求。此外,美国各种评奖也推动了青少年文学的发展,青少年国家图书奖和普瑞兹奖,及著名的纽伯瑞奖上榜图书基本都是学校教师推荐的读物,历年的获奖书单则反映了青少年文学的多种变化。21 世纪以来,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体对青少年文学的改编,图画阅读的倾向,数字时代电子阅读的发展,都给青少年文学带来了改变。无疑,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社会角色的凸显,青少年文学的内容、形式、出版方式等都在不断地发生变革。

四、青少年文学的阶段性特征

20 世纪30 年代青少年文学兴起之初,青少年文学多指青少年小说,但后来涵盖了以青少年为主要描写对象,或者所有青少年感兴趣的,包括为成年人创作的文学作品;既指青少年小说,也包括非小说类图书、诗歌、传记、幻想文学、信息图书、绘本和戏剧。如果将20 世纪30 年代视为美国青少年文学的起步阶段,60 年代后则是青少年文学繁荣和体裁分化的阶段,21 世纪的青少年文学则进入了多样化发展的阶段。

20 世纪30 年代至60 年代之间,美国青少年文学有着如下特征:首先,青少年文学多指以真实情节为基础,富含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即使青少年成长路上遇到困难,也会有良好的结局。其次,系列小说繁荣发展,多为奇遇、侦探等轻松浪漫传奇或恐怖故事,以娱乐读者为主。《哈迪男孩》是这类小说的典型代表。最后,多数小说回避禁忌内容,很少涉及社会阴暗面,更多“说教和不真实的乐观主义色彩”⑧。

20 世纪60 年代后,青少年文学的题材和体裁都发生了变化。题材上更多以刻画青少年的不幸和现实问题的“新现实主义文学”为主,以教会青少年如何在不那么美好的世界生存为目的。比如《局外人》(1967)透过高中生作者辛顿的视角,真实描写了贫民窟“坏孩子”的故事,贫民窟的生活与之前小说中富足的白人青少年的生活完全不同,抛弃了浪漫的外衣,揭示出美国社会的贫富等级差别和黑暗的现实。1951 年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则打破了社会的禁忌,揭示了16 岁的霍尔顿的青春期心理和美国现实世界的丑陋、虚伪,展现出当时青少年难以接受却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麦田守望者》让更多人意识到纯真的青少年时期背后的湍流,青少年文学无法仅仅描绘平静美好的表象。从体裁上来看,青少年文学转向现实主义小说、诗歌、戏剧、非小说等多种类别的文学作品。诗歌得到了重视,诗集《西瓜泡菜礼物的反思》(1967)将长期忽视的青少年诗歌引入世人眼中,成为20 世纪60 年代后青少年诗歌的开端。此外,《局外人》突破的禁忌为随后“问题小说”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除了诗歌和问题小说,青少年文学新兴体裁还有童话故事、非小说类文学、绘本等。纽伯瑞奖得主罗宾·麦金利的《美女:美女与野兽故事重述》(1978)是童话故事的代表,开辟了青少年文学改编童话故事的先河。1988 年纽伯瑞金奖图书《林肯:自画像》则是青少年文学中非小说类图书的代表。1993 年凯迪克银奖得主《臭起司小子爆笑故事集》证明了不只是儿童喜欢绘本,青少年依然喜欢跳脱新颖的绘本。漫画和绘本增加了青少年对文学的兴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读者。

21 世纪以来,数字时代的到来使青少年文学更加多样,体裁和题材有了更多突破。除了阴郁的现实小说,温暖的浪漫文学、超现实的幻想文学、童话故事大反转、惊悚故事和新型绘本纷纷出现。2014 年获普瑞兹奖的《小伤口王国》是童话故事,国家图书奖青少年文学获奖作品《芝加哥港50 幸存者:惨剧、叛变和民主权利之战》是历史小说。获普瑞兹奖的《这一个夏季》是绘本小说,《蝗虫丛林》是科幻小说。然而,数字时代对青少年文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网购的发展使实体书店减少,进入实体店的图书数量日益减少,网络搜索和归类有可能误导读者,甚至如果没有相关评论和网络的支持,许多图书无法最终出版等。这意味着现代社会推动青少年文学良性发展的基础并不牢固,青少年真正读到的优秀作品有可能在减少,青少年文学的发展仍然依赖多方面的努力——读者、出版商、图书馆、教师、评论家和诸多评奖机构。

五、结语

约翰·格林思考青少年文学意味着什么的时候指出,美国青少年文学是一个不断变化且发展着的文学体裁,不会由个体作家定义,而是从众多声音的对话中获得成长⑨,社会的发展带给它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虽然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青少年文学尚年轻,且仍在变化中,其作为文学体裁的娱乐和教育价值却毋庸置疑。通过回溯过去,透视现在,分析美国青少年文学的形成和发展,本文解读了美国青少年文学在青少年和文学共同作用之下的确立、发展、繁荣现状,以及各个时期青少年文学的特点。由此,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青少年文学,理解其发展趋势,展望其未来。在我国这样一个青少年地位和重要性日益显现的社会中,青少年文学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因此,对青少年文学进行研究,了解美国青少年文学的发展变化和趋势,对促进我国青少年文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①YALSA’s Board of Directors.The Value of Young Adult Literature.Retrieved from ala.org/yalsa/guidelines/whitepapers,2008.

②Smith,Carolyn.“Exploring the History and Controversy of Young Adult Literature,”New View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Librarianship 2002.Routledge,2002,p.1.

③Arnett,Jeffrey.“Adolescent Storm and Stress,Reconsidered,”American Psychologist54(5),p.317.

④张颖:《20世纪美国少年文学回顾》,《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15页。

⑤Crowe,Chris.“Young Adult Literature: YA Boundary Breakers and Makers,”The English Journal,Vol.91,No.6,p.116.

⑥Romalov,Nancy Tillman.“Children’s Series Books and the Rhetoric of Guidance: A Historical Overview”inRediscovering Nancy Drew,Romalov,Nancy Tillman,eds.University of Iowa Press,1995,p.115.

⑦杨贵生、赵沛林:《当代美国少年文学的基本特征》,《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第128页。

⑧Myracle L.“Molding the Minds of the Young: the History of Bibliography as Applied to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The ALAN Review,1995,p.22.

⑨Green,John.“Does YA Mean Anything Anymore?: Genre in a Digitalized World,”The Horn Book Magazine,2014(Nov./Dec.),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