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中的就业观及其科技智库特点研究

2023-09-25 02:56:01董志文太原工业学院太原030006
名作欣赏 2023年26期

⊙董志文[太原工业学院,太原 030006]

一、《梦溪笔谈》中的就业观及科技智库特点

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主流文化的渊源根基,对繁荣新时代社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传统文化传承的目标导向在于培育适应历史发展规律的人文环境,这种环境的主体是人,特征是劳动。然而,人类劳动的实践导向在于“经世”,通俗意义上讲,便是“长久性工作”,即“就有所业”。就业的思想指导来自对历代就业观的传承与发展,《梦溪笔谈》作为一本描述我国古代制造业的书籍,对现代社会就业观和科技智库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关于就业与学业的关系

《故事》篇中介绍了古代学制与官职之间的关系,我国古代社会崇尚“学而优则仕”,然而,书中描写了“工技群官司”在当时社会身居“翰林”。加之“许正坐”“进士日司举对拜”,反映出高技能工匠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这也间接反映出我国古代制造业地位的提升,这与北宋时期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儒家文化对“学人”的定位更趋向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并非“实业兴国”。这在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上会导致就业结构的单一。然而,从11 世纪以来,可以看出我国国民的就业观导向已经有了多元化转变,这种对社会制造的重视为古代理工类科技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生态。

(二)“辩证”过程的方法论指导

《辩证》和《象数》篇中描述了“技术”与“理论”的关系,即今天我们说的“工”和“理”。其中,“蹶弓”与“钧石”在“计量单位标准化”的等价反映出了我国古代“重力”与“重量”之间的统筹;“岂特物为然,人亦如是”通过对透镜聚焦的解释写出了“由物及人”的运用,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相联系,这也是古人“格物致知”之所要;“铁之有钢如面中有筋”反映出应用“事例”类比,加深对某种自然规律的理解,这是古人“触类旁通”之所要;“济水煮胶”反映出多样化地域特色的产业优势,为地方科技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玑衡求极星”则反映出科学研究中对“误差”的不断勘误,是严谨科学思维的有力指导。

这些具体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是现代科技智库的重要部分。首先,科技智库需要集聚宏观层面的研究方法,如演绎推理、事例类比、精确误差等;其次,科技智库需要溯源科技发展的脉络,这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系统性;最后,科技智库需要将科技发展的谬误不断订正,以便使所得结论更加接近现实特点。这些科技智库的客观需求都需要采纳和借鉴历史中的经典科学研究方法,优化研究路径,以便为现代化科学研究提供便捷和更高智慧的平台。

(三)工程智慧与策略优化

《官政》中讲到范文正“兴诸寺,施宴游,余才惠贫”,《权智》中讲到“盘设于盐井上”“巨石穿穴窖之”等诸多古人科技治理方面的智慧,反映出我们今天的“系统性思维”。

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系统工程性科学的发展,自我国将力学领域的思维应用到社会治理层面以来,通过这种方法对具体事件进行策略优化正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发展以来,人们更倾向于在大样本数据中寻找最优策略。如“博弈论”方法,这种方法在智库建立中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大数据思维的今天,我们如何搜集数据、整理数据、优化数据,对科技智库的建立提出了挑战。当然,一些统计学和应用数学模型能在这方面发挥部分作用,对古籍中经典治理案例的数字性优化正是我们当下研究的重要任务。

(四)文艺鉴赏领域的就业观本位

《艺文》有“崔护炼字”“山水画之信工天趣”“书法度之意在笔前”等对文艺作品鉴赏的标准,其中讲到了在“笔法”“工艺”方面的技能评价标准,这对我国文艺领域的成果评价有重要作用。

基于文艺行业就业的特殊性,评价标准对该行业的就业观甚有指导。这种指导亦是科技智库在该行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文艺类的一些就业对策或者行业评价标准类似于科技智库的构成要素,可进一步推广。

(五)工匠精神的弘扬

《梦溪笔谈》全书细致讲述了不同行业的“专业门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精神,用今天的话来讲为“工匠精神”。

可以看出,从古到今,我国的工匠精神深受人民群众的崇尚。这反映出了新时代发扬工匠精神是历史和人民所向,也正是因为这种特点,社会就业观应坚持发扬工匠精神,使各行各业在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上深入探究,最终成就“技能社会”和“人才强国”。同时,科技智库正因为科技文化的全面矩阵,使这个平台能为社会就业发挥带动力量,这种力量也是我国古代科技著作的灵魂所在,《梦溪笔谈》应是当代科技智库建设的重要参考。

二、《梦溪笔谈》与新时代就业观的形成分析

《梦溪笔谈》通过对古代工艺的陈述展开古代就业观的论述,随着新时代信息技术和硬件技术的发展,多种行业的就业特点表现出数字化和智能化特征,这直接反映在社会就业观层面。其形成须满足三方面要求:

第一,专业性宣传可引导就业兴趣和探索认知。《梦溪笔谈》中讲述了“弩机矩度”,从弩机的原理“准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到其应用案例“汉陈王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为处”,后描写了关键的加工环节“前后手势耳”和正确的使用方法“参连为奇”,最后描写了沈括本人尝试“定加密矣”。这一系列的论述呈现出一种行业应如何正确推介自己生产的专业工具,首先要把其功能和使用向读者说明,其次介绍人们的使用情况,最后论述其功能性原理。就业观与人们对从事行业的了解程度有较强关系,《梦溪笔谈》中对具体器具的推介反映出古代说明文的成文特点以及古代“说明书”的专业要点。今天,各行各业有不同的制造产品,这些产品的推介直接影响到其市场效益,又进一步反馈到社会人群生产就业的导向选择。此外,对从事职业的宣传是该工作传承的重要保障,《梦溪笔谈》中对事物说明的技法,可以激发人们从事该行业的兴趣。

第二,系统性思维促进人们就业观的完善。《梦溪笔谈》中的“活字印刷”是理解系统性思维的重要范本。“胶泥刻字”“火烧令坚”“满铁范为一版”“火炀之,药稍镕”这一系列的制作技艺,从制造活字到用活字排版,从活字所用的金属耐高温材料(熔点约2000℃)到铁板所用的松香型高分子材料(熔点约100℃),这个流程充分考虑了各种耐高温材料的流塑性和印刷版面接触程度的关系,可以说是将各种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结合。就当前社会发展而言,单一专业技术的发展已难以胜任综合性需求的挑战,反映在大众就业观层面,即对人才的需求有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考量。此外,生产环节的复杂性和人类思维的积累进化对当前的各种经营管理行业提出了挑战,过去单一的组织管理方式也不适应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这也进一步反映出了当代社会中的人才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专业性综合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历和全局性的思考方式,在就业观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系统思维的功能,对人正确认识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新时代的需求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第三,数据思维是人们就业观传承的重要载体。《梦溪笔谈》讲到《木经》,“近岁土木之工益为严善,亦良工之一业也”。古代通过对技艺进行文本汇编达到推广和传承技艺的目的,体现出重要的数据性思想,为新一代社会就业提供了从业参考。但是,这些数据性的文本资源涉及保密问题,在整理技艺类的数据性资料时,工作者首先应该随时将所工作的日志和事件数据化,确保数据的安全贮存;其次在整理层面,工作者需要将所有数据按照一定系统性规律有效排列和整理;最后在预备层面,现有集成的规律性数据的目的在于预防未来的潜在风险,所以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搜集整理的数据的内在规律,在“溯古”的同时未雨绸缪,并且在关键时刻能够合理和科学地利用。总之,数据思维是当代科技智库的有效目标之一,更是各行业职业者传承其就业观和职业认同的重要载体。

综上所述,专业性能力、系统性思维和数据思维是新时代就业观须培植的重要方向,也是科技智库建设并指导人才队伍发挥作用的充实保障。《梦溪笔谈》中的叙述逻辑和思想意蕴可以为此提供历史性智慧和可行性方法。

三、从《梦溪笔谈》的结构特点分析科技智库赋能就业观发展的方法对策

《梦溪笔谈》从多种行业方法论和哲理解释出发,阐述了我国古代不同行业所需要的思维特点、情感态度、经验方法等,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智库的重要文献。同时,该书反映出多种行业的职业特点和职业操守,是当代青年就业观的建设性读物,对新时代技能人才就业观的发展有突出作用。研究分析科技智库赋能当代就业观的具体方法对策,对引导当代青年人服务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有显著意义。

(一)质性方法的应用

质性方法是一种对人文类环境研究的方法,《梦溪笔谈》中《人事》篇和《辩证》篇展示了古人应用质性方法的智慧,以《解州盐泽》为例。作者叙述了解州盐泽周围的地域环境和盐池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这一叙述中体现了对“轴心编码”的应用,例如“北有尧梢水”“中有甘泉”“四山之水注其中”指出了方位性名词及特点。利用这种方法,在大量的文本调查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翔实完整地搜集数据,可以保证数据库的条理性和完备性。另外,这些反映特点的核心编码生成数据逻辑,并且应足够保持客观性,如《炼钢》篇中形容钢铁的“坚”“柔”“精”字等反映了炼钢技术的重要特点,这几个重要特点互为逻辑,如果将多种材料的这几种特点都按照此“编码方式”开展,则可以生成这些材料的对比数据库,这在智库建设中可以充实智库的完整性,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逆性。因为就业观的表达属于人本性和文本性范式,所以质性方法在科技智库赋能的就业观建构层面应用较为科学。

(二)统计方法的应用

统计方法主要基于数学领域的多种统计性方法,例如聚类分析,《梦溪笔谈》中关于“盐”的论述反映了这一特点,如《官政》篇中的“宋代食盐”“盐钞法”“河北盐法”组成一个聚类,“宋代食盐”部分讲述了食盐开采加工的历史和地域种类分布,“盐钞法”讲述了古代对食盐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河北盐法”部分讲了宋代的盐业经营方式和取得的效果。这种聚类的思想应用在智库建设中,可以使数据统计的模块更为完整,并使组成部分的界限更加明确,能指导更多就业群体根据智库分类寻找合适的方法和依据。

(三)专业性素材的应用

诸如前文所述,众多学科专业性方法的应用为就业观科技智库的构建提供了综合性指导。其中包括系统工程方法、管理科学方法等多种文理科系统性方法,其目的在于对多专业性就业观形成更为科学的指导。不同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必要的专业素养,导致不同人群对不同专业的基本认知有所差异。而这种差异性中也有众多统一特点,如人们对就业的社会性认知,包括人文环境、经济运营环境、心理环境、政策认同、招聘环境等。因此,差异化和一致性认知需要不断拓宽就业观科技智库的知识支撑体系,使形成的众多科学结论更好地应用于就业观教育领域。

《梦溪笔谈》是我国历史上经典的就业观指导读物和科技智库构建的重要参考指南,其文章结构和思想方法等对多专业就业观的科技智库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