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宇婷
【摘要】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以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的推力,既可满足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意愿,又能促进其思维活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依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加深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打造高效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教师可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因此,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融入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音乐、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强低年级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体验感,提升其对语文学科学习的兴趣,并借助兴趣驱动,提升语文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低年级语文课堂效率。
一、音乐情境,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音乐是微妙的语言,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音乐情境,渲染语文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音乐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年级小学生正是最好动的时候,不喜欢拘束的课堂,所以在课程导入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就尤为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入环节的情景设置,若能吸引住学生的目光,就会使整堂课效果事半功倍。如教学“我是小学生”时,可以选择儿歌《上学歌》导入,这首儿歌朗朗上口,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贴合课程内容,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配乐朗读培养学生韵律感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重复朗读课文是相当枯燥的事情,但不反复练习又很难将课文读好。此时加入一段音乐,往往会激发他们内心的积极性。在教学《小小的船》一课时,插入一段儿歌《小小的船》,课文变成了歌词,伴着悠扬的曲调,学生情不自禁地轻轻哼唱。在音乐的渲染下,学生进入到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之中,想象自己坐在月亮船上,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吟诵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感。
3.音乐结尾升华文章主题
课堂结尾时可以选择适合文本格调的歌曲,把有声的音乐和无声的文字相结合,让学生欣赏乐曲的同时唤起文中场景,不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升华文章的主题。如在《升国旗》一课结尾时,播放国歌,学生自发起立,面向教室前的国旗行注目礼,直到国歌声停止。一段音乐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让学生为自己能成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做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中加入一点音乐,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使得课堂韵味十足的同时,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画面情境,搭建语文学习桥梁
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画面,且学生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有限,很多概念都处于抽象和模糊的层面。无论是识字还是读文,学生都无法单靠语言文字来记忆,此时借助画面会让学生更有共鸣,从而达到识记和理解的效果。
1.画面使文字更生活化
在小学阶段,象形字大多集中在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而识字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象形字源于实物,源于大自然。因此,教师在教学象形字时,可以借助画面,先出示该象形字的客观实物图,再播放该字从甲骨文到现代文的转变过程,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识记该生字。例如学习生字“日”时,可以先出示太阳的画面,再出示“日”的甲骨文图形,甲骨文“日”的图形和实物太阳很相似,顿时拉近了文字和学生生活的距离。然后依次出示“日”的金文、小篆、隶书、正楷的字体。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日”从实物到文字的变化,感受古人造字的聪慧和神奇,识记生字的效果达到最佳。
2.画面使文字更具象化
低年级学生因其年龄较小,通常都会有知识储备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比较弱的特点。此时,如果有画面的帮助,就会将学生从抽象的文字带回到形象具体的空间,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教学《雷雨》一课时,笔者发现雷雨虽是夏天的一个自然现象,但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却很陌生。此时通过视频,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乌云压下来,天气闷热,闪电越来越亮,好似把天空劈开,雷声、雨声越来越响,交织在一起的情节。雷雨视频通过画面将雷雨前和雷雨时的变化展现出来,带给低年级学生的感受是单靠文字理解远远达不到的,视觉和听觉带来的效果往往比简单的文字更让人震撼。
画面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搭建桥梁。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加入灵动鲜活的画面情境,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使学生形象直观地识记汉字、读懂课文内容,在引导学生体会文字的基础上,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
三、问题情境,打造语文学习思维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逻辑还没有完全构建,需要教师的指引,那么教师就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的应用,设计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1.创设趣味性问题,吸引学生投入课堂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对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进行分析,并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创设趣味性问题,既要紧扣教学内容,又要契合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通过问题点燃学生热情,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在教学课文《青蛙写诗》时,通过“青蛙写诗时谁来帮忙”以及“他们是如何帮忙的”这两个问题展开,引导学生在文中圈画关键信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的问题,既富有趣味性,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沉浸在课堂之中。教师通过有效又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打造活跃高效的课堂。
2.创设任务化問题,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置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以学习任务为主线,围绕某个问题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学习。例如教学《找春天》一课时就可以创设任务化问题:“孩子们是怎么找春天的?”要探究这个问题,学生必须先读懂课文内容,找到“春天藏在哪儿”以及“孩子们找到了什么,即春天是什么样的”。然后学生可以通过课文中圈画的关键信息,结合自己的理解,解决“孩子们是怎么找春天的”这一问题。学生借助任务化问题可以自主将课文中的句子读明白、理解透,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思路。
情境教学法的应用,可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在综合考虑下,进行问题的设计,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四、实践情境,体验语文学习魅力
充满智慧的实践活动,可有效帮助学生在小学低年级语文学习活动中体验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从中不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时,应该重视实践体验活动设计,例如角色扮演、故事创编、课本剧展现等。
1.角色扮演展现学生个性化
角色扮演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相对简单的实践体验活动,创设出贴合课文内容的表演情境,让学生在深入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角色展现,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表达能力。在教学《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课时,学生自行分组,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学生经过扮演角色,将各种角色细致拿捏,不仅展现出了自己的个性,还提升了对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故事创编体现学生创新力
创编故事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高,教师需创设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有话想说。在教学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时,学生就需要通过观察图片来思考故事缺失的内容,即小兔子可以用哪些方法把南瓜运回家?学生可以抓住南瓜的特点(形状、大小、重量)来进行创编,例:小兔子可以把南瓜当作轮胎滚回家。在创编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加入故事的首尾将故事说完整、说具体。故事创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将想象力和创造力融入课堂,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魅力。
总之,巧妙运用情境教学法对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在满足学生探索语文知识意愿的同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升其对语文知識的理解力,提升语文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米福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2(05).
[2]唐力挥.情景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19).
[3]马连花.试论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