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类作品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2023-09-24 08:03谢青芸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7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模型

谢青芸

[摘要]小说类作品拥有高度灵活改编特性,具备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天然优势。文章以长篇历史小说《灵渠》为例,从具体实践、融合发展模式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分析小说类作品与相近文化分支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小说类作品;融合发展;IP;文化产业;模型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融合发展。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如何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结合起来,将真实历史与传统文化有机统一,将出版物运用到现实中,发挥图书的最大价值,进一步促进出版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出版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当前,融合发展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实践,如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产学研的融合等。融合发展的目的在于打破壁垒,扭转思维定式,碰撞出新思想新观点,同时依靠对方领域的优势和资源,补缺自身的不足,达成双赢。融合发展的形式多种多样,其最为关键的是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出版业是生产内容的行业,出版物本身就是内容,因而其在融合发展中有着巨大的优势,能与多个领域进行深度合作。小说类作品是其中的典型,除了纸质图书,其网络出版物如有声书、电子书、电子漫画等也十分受读者欢迎,不仅如此,小说类作品的融合发展还能延伸到其他领域。

以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灵渠》为例,该书曾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第九届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该小说作者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事件与人物为底本,展开生动形象的写作。长篇历史小说《灵渠》既有现实层面的基础,又有精神层面的延伸,具备了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的可行性。文章将从具体实践、融合发展模式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分析小说类作品与相近文化分支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一、小说类作品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

从媒介性质来看,图书是一种具有传播性的产品。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在心理层面上被影响,其会对情节、场景等相关事物产生深刻印象,从而生发了解欲望。生产图书的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可以反作用于其他文化分支以及文化本身,成为意义的主动赋予者[1]。小说类图书是出版业的主营产品之一,其拥有人物、情节等连接虚构与现实的桥梁元素,能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具有影响、带动其他文化分支发展的作用。文章将列举三种连接紧密、转化率高、效果显著、操作性强的文化分支及具体实践作为辅证,来佐证小说类图书与这些产业深度结合的可行性。

(一)图书与旅游

当前,“内容特色旅游”概念逐渐兴起,人们观看某部电影、连续剧、小说、动漫等作品后,心生向往之情,自发前往该作品的情节发生地或拍摄地观光旅游,用网络语言来说即“拍照打卡”。较为知名的例子是沈从文的《边城》。该小说出版之后,“边城”原型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进入读者视野,1984年电影《边城》上映,该地的名气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凤凰古城每年接待旅客超过1500万人次。同样的例子还有湖南的芙蓉镇,古华在1981年创作的小说《芙蓉镇》使这座在悬崖瀑布边上的小镇名声大噪,后来谢晋将小说拍成了同名电影,目前该地每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现实社会中的地理区域原本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划分,不具备某种特定含义,但文学作品赋予其精神层面的特殊性,使读者在情感上有了连接,并使该地区拥有了文化属性。文学产品的传播影响潜力深远,一部好作品能为一个地方添加底蕴与特色,赋予其各种文化价值[2]。

(二)图书与文创设计

文创产品是文化诠释通过物质表现的一种方式,文化是文创产品设计的重要基础。设计师基于自身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将文化作品原生的美学特征、人文精神、情感元素投射到固体形态上,最终形成文化创意产品。文艺作品在其中发挥了精神层面的作用,消费者在购买文创产品之前阅读过相关文艺作品,会在心里留有印象。文创产品则是利用这种正面反馈,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目前诸多文创产品已经在市场上取得成功,拥有不错的销量。例如,上海译文出版社以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为灵感,推出联名同款服装,受到网友欢迎。作品与文创产品的关系可谓是相生相伴,图书配套其他类型的产品一起售卖,可以有效提升销量。

(三)图书与演艺

演艺产业与图书关系紧密。剧场演出故事性强,剧情通常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在现场的观众受现场灯光、音乐、氛围的影响,反应程度不一。如“印象”“千古情”“山水盛典”等类型的表演,则是集合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和创意所打造的,常常以当地的神话传说、远古故事为蓝本,或改编自当地著名作家创作的小说。

二、融合发展模式—塑造IP模型,符号展现意义

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是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在内的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作品被出版后,通过实体媒介传播给读者,当传播过程结束,其价值体现在精神层面上对读者的感染力。出版人只有挖掘IP、打造IP,赋予该作品更多内涵,才能最大化增加其价值。更进一步看,出版人可以尝试将IP转化为一种符号[3]。传统意义上,符号的定义是“一物代一物”,出版人通过将IP转化为一种符号,能有效地将作品内蕴投射到其他物体上。一个景点、一部作品中的一个角色都有可能成为符号的载体,或者符号本身。出版人赋予符号某种意义,建立起该符号与大众群体的情感联系,受众则可以快速从中获取各种含义,从而产生去了解、走近它的兴趣,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根据前文例子,小说类图书有介于虚实的特点,与其他产业适配度高,操作性更强。文章将以小说《灵渠》为例,分析小说类图书融合发展实现路径。

(一)拆解結构,打造可操作模型

长篇历史小说《灵渠》以灵渠为创作主线,故事发生在秦代,距今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与其他现实题材小说相比,其改编灵活程度高。《灵渠》展现了不少特色人物,这些人物的原型虽然在历史典籍中可查可考,但只有寥寥数语,而作者在书中将这些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从情节设置上看,《灵渠》摘取若干历史文献片段,还加入魔幻神话元素,具备较高的可读性、独特性、改编性。小说改编灵活,出版人可以对其中的某句话、某个情节、某个人物进行多方面的诠释。在《灵渠》IP的使用过程中,出版人也可以随时对小说中的各类元素进行拆解,灵活运用。

(二)分析归纳,梳理模型种类

1.人物型

该模型中的要素均以小说人物角色为底本。该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形象化、可视化,最大程度呈现人物的外在与内在特点。在外在层面,《灵渠》主要呈现人物的面貌,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异于中原的生活习惯、饮食特征,等等;在内在层面,《灵渠》主要呈现人物的话语动作、心理活动、思想结构、行为模式等。如书中描写的苍梧族,“苍梧的含义即‘青色的人。这青色的人当然不是作皮肤青色之解,而是因为舜帝‘以土德王,色尚青,他们的部族都穿着青色衣服。苍梧族追随舜帝南巡,帝驾崩,族众便居留于苍梧之野,成为岭南的一个部族。”这是人物的显著特点,也是岭南地区特有的部族符号。以上元素均能通过图画、影视等方式展现,出版人在运用时,可以细分对接游戏形象、景区中角色扮演、美术设计、卡通人物等文化产业。

2.事物型

该模型中的元素为可感官、可再现的事物,主要特征是可还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灵渠》中描述的事物,如竹梆、耶若茗花、雒鸟等,在书中作为富有意义的象征,极具当地特色。如书中用来传情的美丽的耶若茗花的特点是香气飘逸,可作为文本的香料符号。在运用该模型时,出版人可以细分对接土特产商品、旅游区场景还原、美术工艺品等文化产业。

3.情节型

该模型外延最广,同时最为灵活,随着故事的开展及人物、场景的变化而发展。该模型的主要特征是可适配性、基础性。内容决定形式,而小说《灵渠》的情节内容可应用范围非常广,几乎可以适配现有文化产业体系的所有子系列,其情节在此发挥了范本的作用,是出版人改编的基础。从小说《灵渠》的主线—灵渠的建造来看,这段历史在典籍上只有寥寥数语,古今也鲜有人对其进行考证,这方面的空白对灵渠文化背景的构建来说确实是个遗憾。所谓“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灵渠是独一无二的秦朝建筑符号,蕴藏底蕴深厚的文化资源可供出版人使用。《灵渠》所讲述的故事则为灵渠当地的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情节支持,出版人可对接网络游戏、动漫、电影剧、话剧、舞台剧等产业。

三、在融合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各民族的差异性和风俗习惯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中西部地区集中了90%以上的少数民族。各民族生活聚集区虽然集中,但仍然拥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这是出版人在小说类作品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地方。一是有些虚构类图书,因为作者在实地考察时不够仔细,或者只是从网上收集资料,在讲述故事时就容易产生偏差,造成误会。例如:将A民族的服饰描写成B民族的,或者将C民族的生活习惯说成是D民族的。对这些内容出版人在改编过程中需要进行仔细核对。二是有些小说误将落后风俗套用到某些民族身上。当前,网络信息泛滥,一些粗制滥造的小道消息式文章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某些不够严谨的作者容易轻信这类谣言,认为有趣而将其应用到文章中。在IP改编时,出版人要注意鉴别信息真伪,避免引发民族矛盾。

(二)保持本地区的特色和优势

当今时代,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这既给小说类作品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互助共赢的正面影响,也给小说类作品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某些地区的文化逐渐失去了自身的独特性。一本书的同一章节、场景被拿来反复使用,或者多本书的章节拼凑在一起,形成一部“拼盘”作品,造成IP资源使用的同质化现象。若长期如此,受众看过太多相似场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从而丧失对该类型作品的阅读兴趣。因此,为了规避此风险,出版人在处理文本时要注意挖掘本地区的特色,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文化优势,提升创新高度,将当地独特符号融入场景中,剔除使用泛滥的元素。除此之外,出版人要加大版权保护力度,警惕抄袭行为,防止自身成果被窃取。

(三)警惕语言时空误用的出现

小说类作品在融合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语言时空误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语句出现的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朝代不相符;跨区域使用不相符语言。语句出现的时间与故事发生的朝代不相符,此类问题较为常见,《灵渠》也存在类似情况,比如“由楚入秦”一节中的“生前五鼎食者,死即五鼎烹耳”一句出自汉代的《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而故事背景为秦代,出现了时空错乱;又如“仇人相见”一节,“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出自元代马致远《荐福碑》。跨区域使用不相符语言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小说影视化的作品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语言已经打破方言之间的壁垒,因此作者使用某些词不会觉得突兀。但在古代,不同地域交流较少,因此语言特色鲜明,有些词语只在某地流行,一旦超出该地域范围,流通度极低。作者如果不加注意,容易犯知识性错误,会误导观众,因而其要警惕此类问题的出现。

四、结语

在大力倡导融合发展的当下,文化产业内部的交流互鉴也越发深入。如何更有效、更合理地运用知识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仍是值得探讨的话题。小说类图书作为出版业的一项重要产品,其受众广泛。小说类图书可以通过与其他文化品类合作,为观众提供优秀的文化精神食粮,提高人们对优质文化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陈伟军.扩大文化消费与振兴文化产业:基于新闻出版业的视角[J].中国出版,2012(01):19-22.

[2]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3]范周,谭雅静.文化创意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J].出版廣角,2020(06):6-9.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文化产业模型
重要模型『一线三等角』
重尾非线性自回归模型自加权M-估计的渐近分布
3D打印中的模型分割与打包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FLUKA几何模型到CAD几何模型转换方法初步研究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