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铃松
[摘要]全集类图书属于一个典型的图书品类。它的出版是一个规模大、周期长、综合性强的精品出版工程,需要遵循高质量出版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全集类图书在出版过程中要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和严格执行。文章以全集类图书《蔡其矫全集》为例,浅析图书高质量出版的理念和要求,并结合实例阐述全集类图书高质量出版的实践经验,提出实用的统筹方法,以提升编辑的精品意识、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等。
[关键词]全集;精品出版;高质量出版;实践经验;统筹方法
全集就是收录一个人的所有著作以及相关图文资料,涵括作者所书写的有意义的文字和记录下来的其他言论。全集类图书的出版并不代表将所有资料进行笼统整合和粗放呈现,相反地,它是一个搜索、爬梳、验证、精选的严谨、复杂的精神文化遗产创造过程。因此,全集类图书出版是一个规模大、周期长、综合性强的精品出版工程,需要遵循高质量出版的标准和要求,在出版过程中统筹规划、系统管理和严格执行。
文章以海峡文艺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的《蔡其矫全集》为例,试析在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引领下,如何使全集类图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提质增效,并分享几点实践经验与统筹方法,以供参考。
一、图书高质量出版的理念和要求
2021年12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围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出版业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1]。这为出版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
要求。
具体而言,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双效益,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高出版的内容质量,牢记文化使命,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另一方面,促进融合出版,让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有机融合,实现出版创新性发展,提高出版水平,构建新时代出版发展新格局。
因此,全集类图书作为精品出版项目,应以高质量出版的理念作为引领,致力于成为符合时代需求、促进知识传播、利于文化传承的精品图书。
二、全集类图书高质量出版的实践经验
全集类图书集中反映一位作家的创作成就、一个时代的社会特征及个体的思想意识等,是精神文化的记录和积淀,社会效益尤为凸显。同时,全集类图书规模较大,文体纷繁,内容庞杂,资料繁多。因此,全集类图书要实现出版,必须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要契合一定的历史机遇。这就决定了全集类图书从选题策划、内容编选、书稿审校、装帧设计到印刷制作、发行销售等,都需要参照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执行,这也给编辑出版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例如:《蔡其矫全集》共收入诗人蔡其矫创作的诗歌1299首,其中首次面世的诗作510首;该全集共8册,其中诗歌5册,译文1册,序跋、诗论等合为1册,日记、书信等合为1册。这部全集从选题策划到最后出版历时5年,可谓卷帙浩繁、规模庞大,倾注了编者和出版者巨大的心血。《蔡其矫全集》的出版过程可以为图书出版提质增效提供有益经验和启迪。
(一)选题的精选
立足特色、找准定位,是策划图书选题的关键。“‘全集剔除了一般文集的筛选和拔萃,要求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作者最客观、最真实的文字内容,包括未刊稿、私人书信、日记、便笺,看上去宽松得没了界限,其实不然,包罗万象的另一面便是巨细无遗,便是纤毫毕现,它使得扬长避短和去芜存菁失去了可能性,即使最轻程度的文过饰非和‘为尊者讳,都会践踏‘全集的定义。”[2]从学者黄桂元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并不是所有的作家、名人都适合出全集,或者具备出全集的条件。全集类图书的作者必是具备超凡脱俗的心灵质量和人格魅力,拥有足够丰厚的精神遗产、足够分量的文化建树和足够辉煌的艺术杰作的大师大家[2]。
《蔡其矫全集》也正是缘起于蔡其矫的文学建树和人格魅力。蔡其矫1918年生于福建晋江,早年奔赴延安,投入抗日;新中国成立后,其游历祖国南北,阅尽大江大海;在晚年,他仍独自行走于祖国大地。在他的人生历程中,他创作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个人风格的作品,被称为“华侨诗人”“老革命诗人”“海洋诗人”“爱情诗人”“行吟诗人”。颜瑛瑛在《蔡其矫:当代中国诗坛的文化战士与独行侠》中提道,他“一生对正义和公理的热爱、对人类和自然万物的悲悯和同情、对美的尊重与倾心、对理想永不疲倦的追求,在人间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詩歌财富”。
因此,在全集类图书的选题策划阶段,了解选题内容及验证选题的意义,厘清其是否符合高质量出版的要求和打造精品图书的条件,是编辑做好选题定位的关键。蔡其矫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直至生命的最后,他一生坚持创作近70年,创作跨越多个时代,编辑将选题定位于这位人生阅历丰富、创作时间跨度大的福建籍诗人,展现他的文学人生和人格魅力,有利于增强该全集的感染力、生命力。
(二)编辑的匠心
编辑的素养和态度对一部书稿具有重要的影响。尤其针对全集这种具有文脉培植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图书,编辑的全局观念、专业水平、责任意识等都会对全集的专业性、客观性、实用性产生巨大的影响。从主观层面来看,编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部全集能否实现高质量出版。
要实现全集类图书的高质量出版,编辑匠心尤为重要,即编辑要用心思考选题、耐心与作者沟通、细心编校书稿等。“在全集的编选出版过程中,编辑的责任与水准,不仅仅体现在版面格式、文字核准、注释规范等编辑技术层面上,更体现在对全集内容的精准把握上。”[3]例如,在《蔡其矫全集》出版过程中,编辑通过精准把握内容,多次向编者提出作品版本筛选、分类归属、体例设置、格式规范等问题,不断优化选编内容、调整文章顺序、优化分类方法、更改板块名称,使全集更加专业、规范、客观和真实。除此之外,编辑还根据该全集内容多次对编辑凡例进行修订,撰写出版说明和出版后记,让读者、研究者对该全集的诞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三)制度的保障
制度建设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4]。出版社的制度建设包括出版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印制质量的保障制度,其中“三审三校”制度是最基本的质量保障制度。在图书出版领域,出版社应严格贯彻执行《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并基于上述出版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制订符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障制度[5]。
完善的制度可增强图书出版各个流程的规范性,能够有效地提高图书出版质量,规避出版风险。在《蔡其矫全集》出版过程中,由于编者提供的稿件全部都是纸质稿件,且包含大量的手写稿,需要经过扫描或者打字录入才能将纸质稿轉化成电子稿,而在录入过程中出现不少错讹问题,且工作量大,出版社先后组织了十余人进行核对原稿的工作。除了核对原稿文字,编辑还要辨别手稿,这也为该书稿第一手电子资料的获取增大了难度。在该全集后来的编辑加工与审读把关工作中,复审、终审均提出了非常具体和专业的审稿意见,并经编辑与编者几经探讨后,由编者做出严谨的认证和详细的修改。
(四)人才的支撑
人才决定了一本书的作者资源、编辑力量、出版品质,是全集类图书实现高质量出版的根本保障。
第一,要拥有优质的作者资源。作者作为内容的创造者,直接决定内容品质。另外,全集类图书编者的专业水平、研究领域、职业精神也决定成稿质量。例如,《蔡其矫全集》的编者王炳根曾任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是国家一级作家,长期研究冰心、林语堂、郭风、蔡其矫等福建籍文学家。他曾与蔡其矫有过文学上的交往,熟悉蔡其矫的人生经历、创作成果,并多次带领研究团队前往北京、泉州等地搜集蔡其矫手稿、书信等一手资料。
第二,要建设出版人才队伍。“精品出版是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根基,精品则来源于编辑的创造性劳动。”[6]只有功底扎实、思路开阔、善于学习、紧跟时代的复合型编辑人才,才能更好地把握复杂的全集类图书的出版工作,并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出版变革。
第三,要外聘专家、学者为全集类图书出版提供专业、全面的指导,帮助提高图书编辑质量。例如:在《蔡其矫全集》出版的前期,出版社先后两次组织专家学者对该全集的出版进行规划、研讨,其中有来自高校文学院的教授、蔡其矫研究专家、文艺评论家、出版专家等各领域专业人才;在该全集的审读过程中,出版社专门邀请蔡其矫研究专家对书稿内容、体例进行审读,在内容体例和文字编校方面获得了他们的专业意见,从而有效提高了书稿的精细度、专业度。
可见,多方面人才可为全集类图书的出版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使全集类图书出版得以真正结成果实,成为精品。
三、全集类图书高质量出版的统筹方法
作为全集类图书的责任编辑,应统筹运用方法,协调好各个编辑出版环节,发挥各方力量。
(一)把控全局,精准判断,统筹安排
首先,编辑要熟悉图书出版全流程,能安排好轻重缓急的事项,做好日程规划,把控全局。一本书的出版涉及多方参与者,包括出版社也需要多个部门进行配合。从选题论证、洽谈版权、申报资助、组稿、催稿、录入排版、封面设计、“三审三校”、清样修订、专家审读到确定印刷材料工艺、宣传推广与销售等,编辑都需要具有全局意识和实施超前规划。
其次,编辑要对内容有精准判断的能力。在图书编辑前期,编辑要通过学习,涉猎大量与全集有关的资料,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以提高对内容精准判断的能力。例如,在《蔡其矫全集》编辑前期,该全集责任编辑通过阅读蔡其矫出版的作品,参观蔡其矫纪念馆,参加蔡其矫作品研讨会,与编者、学者及蔡其矫家属进行面对面交流等途径,对蔡其矫及其作品进行全面的认知和深刻的了解,以有效提高后期编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编辑要灵活穿插各项工作,统筹安排。例如,编辑可以将全集的内容按不同体裁进行分类,有效安排编校,在不同阶段分批次与编者、专家针对某个类别的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并协调推进装帧设计、“三审三校”等常规环节[7]。
(二)充分利用技术手段
在全集类图书出版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处理编辑事务、掌握出版进度、提高编辑效率,编辑可充分利用办公软件、电子化办公平台以及黑马等校对软件。办公软件除了可以绘制表格,记录和备案事项,还能帮助编辑排序条目、检索内容等。同时,一些扫描软件也可以帮助编辑将纸质稿快速转化成电子稿。例如,ERP等电子化办公平台能使编辑快速了解图书出版的进展情况,以及成本、库存等信息。另外,黑马等校对软件还能过滤出稿件中的部分硬性错误,为编校把好最后一道关。未来,智能AI软件也会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提高出版的效率和效益。
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下,出版社应开阔思路,培养人才,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实现出版资源的优化整合、创造转化、赋能增值。编辑则应树立精品意识,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探索高效的工作方法,为全集类图书高质量出版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EB/OL].[2023-06-01].https://www.nppa.gov.cn/xxfb/tzgs/202112/P020221129376042550150.pdf.
[2]黄桂元.黄桂元:“全集”的泛滥与贬值[EB/OL].(2016-10-26)[2023-06-01].http://www.chinawriter.com.cn/nl/2016/1026/c404033-28809358.html.
[3]陈学清.新时代全集的编选与编辑素养[J].黄河,2018(06):115-117.
[4]彭燕媛.以制度规范和党建引领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J].中国出版,2020(07):36-39.
[5]庄红权,胡超.出版业高质量发展战略:理念、制度与实践[J].出版广角,2022(05):23-28.
[6]迟云:精品为基,人才为本,开创出版高质量发展“新时代”[EB/OL].(2022-09-06)[2023-06-01].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NjAxMjQxMg==&mid=2653247596&idx=1&sn=71719b43a28b2960ee5534d9cdfa305d&chksm=80c214ffb7b59de9717e08e013321c043e29cf700837b0ac5808c6a1fc82cfee15d2f002e843&scene=27.
[7]王颖.策划编辑工作中的统筹方法[J].科技传播,2016(19):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