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摘 要]生长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推进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倡导唤醒及挖掘学生内在学习潜能,点燃他们的思维之花,构建师生和生生有效互动的良好课堂形式,非常适宜构建新型有效课堂。本文对生长课堂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目标,提出构建生长型数学知识,渗透德育思想;构建生长型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思想;构建生长型数学情境,渗透德育思想;构建生长型学习主体,渗透德育思想的小学数学生长课堂构建策略,以期助力小学数学生长课堂顺利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长课堂;德育;构建策略
浇灌德育之水,能够收获德育之果。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构建全新的德育课程体系是当下各门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有效渗透,同时围绕知识讲解与灌输的授课方式容易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限制了小学生数学知识的顺利生长,整体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此时强化生长课堂构建,有效渗透德育教育理念值得深入探讨。
一、生长课堂的所指
生长课堂就是指具备“生长性”特征的一种课堂模式。课堂作为教师开展授课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中最為关键的活动场所,其构建的情况关系课堂教学的效果。生长课堂主要是指将生物学中的生长现象融入课堂教学中,以此来使课堂教学实现有效“生长”的目标。这种课堂模式主要是运用了现实生活中“生长”现象这一背后的隐含意思来对相应教育意义与思想进行有效传达,所以在理解生长课堂中也要注意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生长特性来对教育本质进行有效表达。生长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则主要扮演着辅助他们学习的角色,但是考虑到不同学生本身伴有不同的生长方式与程度,所以必须要在生长课堂构建中采取差异化的教法与步骤等。
二、小学数学德育目标
德育教育是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能否顺利养成。小学阶段学生的个性塑造、德品形成都处于关键阶段,此时加强德育渗透是夯实他们未来学习乃至人生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小学数学学科而言,德育教育的总体目标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情感,主要是让小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并懂得为祖国建设献身,实际的授课中要密切联系数学史料来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培养小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数学学科本身是一门侧重思维能力运用及发展的学科,其中无论是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或者基本定理、定理等知识,本身的形成及应用过程实际上都是建立在辩证思维和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这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授课中要注意抓住这些有关辩证思维的知识,指导学生理解、分析及应用,使他们可以在有效思考实践中逐步形成“抓主要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一些具体的辩证思维模式。三是开展非智力因素的德育教育。所谓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指区别于智力因素的众多内容,如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与目标等方面发展;数学的求知欲、探索欲等;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与意志力等;勇于创新,尊重客观事实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主动探索等良好学习习惯,这些都属于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教育的总目标。
三、德育渗透下的小学数学生长课堂构建策略
(一) 构建生长型数学知识,渗透德育思想
作为生长课堂构建的重要基础,数学知识本身的生长性关系数学课堂教学的成长性特性,进而会对整个生长课堂构建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生长课堂本身的核心特征是“生长”,贵在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而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根本学习目标是为了促进自身生长或成长,而教师的课堂教学同样要围绕小学生本身的生长与成长来开展。简而言之,学生是数学生长课堂构建的主体,而教师则在这个课堂教学中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即借助有效的数学教学及指导来促进他们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而有效的学习。同理,在生长课堂中渗透德育思想期间,也必须遵从上述这些基本的数学教学流程、原则及要求,尤其是要坚定不移地突出及强化小学生自身在生长课堂中的主动学习地位。但是在数学生长课堂构建过程中,不同小学生的生长方式及程度等都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在实际的生长课堂构建中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差异化的教法及步骤,以及采用差异化的生长型教学内容,保证可以借助这些生长内容的有效补充来有效补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助力小学生在生长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好地接受德育思想的熏陶及影响,保证最大程度提升德育教育融入数学生长课堂的效果。
在小学数学生长课堂构建实践中,要注意有计划地指导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去亲近和感悟自然,在大自然这一全新教学氛围中体会及感受自然界的生长状态以及所需要的外部生长环境,尤其是要注意在生长课堂构建中充分地展现出生命特性,保证可以使全体小学生对相关数学思想形成深刻认知的同时,使他们更加喜欢数学学科知识学习,以及懂得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进行密切结合,保证可以切实将生活化数学课堂构建生长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他们可以在对待数学课堂教学内容中秉承对待现实生活的基本态度,同时以此同样可以活跃所构建的生长课堂,激活其活力,这样就可以借助构建生长课堂的机会来使学生一边学习相关数学知识一边认真对待生命和生活,有效促进了他们良好德育品质的养成。教师在“单位”部分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期间,可以指导小学生对“度”这一角度单位和“时”这一基本时间单位进行有机联系,二者看似是相互区别的两个数学知识点,但是它们本质上都是基本数学规律的具体表现形式。一周(圈)包括360度,1分钟包括60秒,此时为了有效地融入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思想,还可以将这部分的数学内容同生命教育理念、人生价值取向等相关德育知识进行有机结合,确保德育思想在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有效渗透来构建生长型数学内容。比如,可以询问学生:“时间可以用‘时’来进行度量,那么我们的生命该用什么来度量呢?”通过这一启发性问题的合理设计,可以使小学生切实体会及感受到生命的长度虽然有限,但是却可以拓展其宽度,即要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尽可能地做出更多的有价值的事情,借助这些生长型德育教学内容的补充可以在生长课堂构建中有效地渗透德育思想。
(二)构建生长型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思想
生长课堂构建的成效以及所构建生长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直接因素就是教学方法,其选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关系最终生长课堂构建及教学的效果。在构建小学数学生长课堂期间,必须立足于辅助学生深度学习和有效思考视角,保证可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辅助他们高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探究性学习活动或合作学习活动等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此方可帮助他们高效地理解及掌握生长课堂中所传授的数学知识,同时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数学生长课堂构建中的有效渗透同他们是否乐于自主学习或者是否喜好自主探究的程度等之间具有非常强的联系性。基于生长课堂构建体系可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中所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技术等的实效性,必须要注意考虑强化小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如可以巧妙地借助一些有效的教法来辅助小学数学生长课堂中的各项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避免因为某一环节存在问题而直接对后续的教学水平带来了不利影响。同理,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思想期间,也要注意针对性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确保所构建的生长课堂可以有序开展,避免生长课堂中某个环节的教法应用中存在问题,保证可以借此来最大程度提升生长课堂构建中德育思想的渗透效果。
在“负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对“负数”部分知识进行教学期间,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生長型特性,一般主要会采取如下两种基本的知识导入手段:一是借助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和常用的温度计,二是借助日常生活中比较多见的快递运货单子。借助这两种课堂教学知识导入方式,可以借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来作为本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的生长点。而在构建生长课堂期间,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传授给小学生一些生长数学知识,尤其是要对相关知识本源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及追溯,如可以借助温度计的展示,使学生可以对“零点”、负数与正数的具体表现形成深刻认知,这样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导入这部分数学知识期间对“有理数”的知识生长夯实基础。而在该部分知识导入期间,也可以联系德育教育目标,使学生意识到人生要不断前进,不断拼搏才能够犹如温度计一样不断上升,否则如果停滞不前,反而可能会逐步退步,逐步进入到人生的“冰点期”。
(三)构建生长型数学情境,渗透德育思想
在构建小学数学生长课堂期间,为了满足小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需求,推动他们高效地开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活动,有效渗透德育思想,要注意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知识学习情境,即指导学生在良好数学情境中去主动学习和探究,保证可以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在所构建生长课堂中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整个生长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在构建数学生长课堂中为了更好地进行德育思想渗透,也必须紧密联系小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出发,灵活地借助生活化情境、多媒体情境等多样化的数学情境创设方式方法来引导他们在生长课堂中高效地学习所学的数学知识,以及体会其中包含的德育思想与内容等,保证可以借助这一教学手段来促进德育思想在生长课堂构建中的融入效果。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与繁杂性等学科知识特性,而小学生此时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要思考方式,所以在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非常容易陷入学习困境,尤其是如果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忽视了他们的生长需求,那么必然会影响整体的生长课堂教学效果。而如果可以在生长课堂构建中结合教学内容与学习需求来灵活地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情境,那么可以有效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导入数学生长课堂教学中的生长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小数的认识”部分数学知识的课堂知识导入中,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也可以构建多媒体课堂教学情境,即为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工业制造或者生产实践中各种零部件的生产尺寸,在学生观察到精度达到0.001等的时候切实意识到“小数虽小,但是内涵及价值却不小”这一德育思想,保证可以使他们养成严谨、认真的良好学习态度。在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期间,必须紧密联系小学生自主学习需求,从满足学生在所构建生长课堂中主观学习和探索需求出发,保证良好情境的创设可以起到助力生长课堂中辅助学生高效学习的需求。此时,在良好的生长课堂教学情境中也更加容易进行德育思想及其他方面内容的渗透,提高了整体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四)构建生长型学习主体,渗透德育思想
此处所指的学习主体,主要是指小学生。因为无论是数学知识的生长,或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长,它们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自身的生长,即让小学生在构建的数学生长课堂中自我和自由地生长。但是除了注重在生长课堂构建中有计划地指导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学习兴趣外,也要注意对他们自身的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进行有效的培养及保护。在构建生长型学习主体期间,也要注意将教学重点放在促进学生本身创造力与探究力等数学关键能力方面,使他们可以在生长课堂中意识到数学学习不单是为了解决眼前所遇到的数学问题,更是要使他们掌握其他实际生活问题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小学生自身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在生长课堂构建中采用差异化的生长方式,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期间多会采用自己感兴趣的解题思想与方式,所以在实际的生长课堂构建中要注意指导他们独立思考,力求完成自身的蜕变。在学习“小数的性质”部分知识期间,为了可以有效锻炼小学生的辩证思维意识,可以为学生直接展示如下一道问题,即“0.2和0.20是否相等?”针对这一问题,大多数小学生结合自身数学学习情况会给出“相等”这一结论。此时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继续指导他们思考“如何证明0.2和0.20这两个数是相等的?”这一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积极自主进行思考,有的学生会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来进行论证等。通过这种辩证性分析,可以使他们意识到即便0.2比0.20少了一个0,但是二者数值依旧保持一致。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懂得树立“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这一辩证性思维意识,保证提高德育思想渗透效果。
综上所述,数学生长课堂构建是助力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一个重要课堂形式,也是有效渗透德育思想的一个重要路径。在小学数学生长课堂构建中进行德育渗透期间,可以从构建生长型数学知识、构建生长型教学方法、构建生长型数学情境和构建生长型学习主体几个方面出发来有效渗透德育思想,保证最大程度提升小学数学生长课堂构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季春苗.构建生长性数学课堂给予儿童生长的力量[J].读写算,2021(21):166-167.
[2]金斌.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长模式探究[J].考试周刊,2021(37):61-62.
[3]华秀祥.透视小学数学“生长课堂”的几点特征[J].江西教育,2021(12):66.
(责任编辑: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