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龙彪 王俊
提 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理论的科学逻辑、历史的必然逻辑、实践的正确逻辑作为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可从根本属性、基本特征两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从实践要求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必须把其本质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1 页。如何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二十大作出的这个新论断?这就需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来解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科学性、历史必然性、实践正确性,需要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基本特征,需要结合新征程的特点来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及其实现路径。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有着理论的科学逻辑、历史的必然逻辑、实践的正确逻辑作为依据。
什么是现代化?从现代化的兴起、发展历程看,随着科技、经济、文化的发展,现代化的内涵特征在不断丰富、拓展,现代化本身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范畴。至今为止,现代化大致走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8 至19世纪,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完成工业化,从传统农业国转型为近代工业国。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目前仍未结束还在进行之中,伴随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遍应用,从传统工业社会向现代信息社会转型,给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模式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带来巨大变革。
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现代化,这是必由之路。因为现代化是人类发展进步的时代潮流和趋势,是国家走向富强、民族实现复兴的必由之路。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要摆脱落后、消除贫困,就必须实现现代化。近代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现代化”从18世纪中叶出现以来,通过实现现代化,目前已有30 多个国家、约10 亿多人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既然现代化已经成为世界潮流、时代大势,那么,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民族复兴,有效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只有经过实现现代化才有可能。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在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的经济原来是很落后的;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03 页。这是新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概念。尽管“四个现代化”的具体提法后来进行了多次调整,但是中国共产党对通过实现现代化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一以贯之、始终未变。我国现行宪法依然保留了“四个现代化”的提法。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能照抄照搬他国的现代化经验和模式。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强调:“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 页。邓小平之所以强调“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意在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目标、道路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不是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外国已有的现代化目标、模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③《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人民日报》2022年7月28日。历史和现实表明,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模式、标准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只有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标准。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只有从本国实际出发自主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特点的独特道路,才能取得成功。否则,脱离自身国情,照抄照搬他国模式,现代化是不可能成功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因为不顾自己的实际国情,依葫芦画瓢地运用西方国家的现代化理念和制度、方式和方法,来谋划、推进现代化,导致水土不服,结果有的国家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还有的国家即使实现了现代化,也沦为西方国家的附庸,只能看西方国家脸色行事,没有自主选择权,不能真正有效维护本国利益。另一方面,西方式的现代化也并非尽善尽美。西方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暴露出来了许多问题,诸如社会不公、贫富悬殊、治安恶化、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对外侵略扩张等。中国的现代化要避免出现西方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那些问题,就必须走一条不同的、新的、更好的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探索、演进过程。中国之所以要走适合自己特点、体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其历史逻辑的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无中生有、主观想象出来的,是进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反复的比较中作出的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对理解中国人民今天的理想和前进道路很重要。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①《习近平同比利时国王菲利普再次会晤》,《人民日报》2015年6月25日。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腐朽的清朝政府战败、赔款、割地等丧权辱国的惨状,反而激发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现代化的巨大热情。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无数爱国人士努力探索现代化道路。但是,不管是洋务运动这样的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抑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这样的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最后都失败了。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领导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奠定了基础。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就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如果我们不抓紧推进现代化建设,就不能摆脱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历史悲剧。1964年12月,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作出“两步走”的战略部署。他指出:“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九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423-424 页。虽然当时的现代化的目标和战略部署,由于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在后来的实践中没有完全展开,遭遇了曲折,但是党领导人民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尖端科技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有利条件和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提升。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所致的开幕词中鲜明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 页。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④《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 页。。在对现代化目标内涵的认知上,与改革开放前提出的现代化目标相比较,这个新目标比原来的“四个现代化”目标的内涵更加丰富,增添了民主和文明的新要求,显然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内涵。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增加了“和谐”的新要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在推进现代化实践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上,通过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国的经济总量迅猛增加,国际经济地位快速升至世界第二位,国家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得到明显增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日益清晰、战略目标日益完备、战略路径日益明确、战略规划日趋完善。在战略方向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在现代化战略目标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界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时,增加“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涵之一,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都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内涵的新认识。在战略谋划上,对新时代新征程的现代化任务作出了分“两阶段”走的路径安排。在实践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中取得历史性成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一个国家走的现代化道路是否正确,关键要看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使得国家走向富强、人民生活富裕、民族实现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已被新中国成立后70 多年来创造的奇迹所证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起点低、一穷二白。但是,在短短的70 多年时间里中国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几百年才走完的现代化过程,在经济总量上稳居世界第二。事实胜于雄辩,中国的发展实践及其辉煌成就,充分、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未来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走得远。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也日益被其他国家的现实状况所反衬。近年来,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民生艰难,政界乱象频现,金钱政治触目惊心,社会撕裂对立,昔日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光环逐渐褪去、日益受到质疑。一些照抄照搬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发展中国家,非但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反而不如过去。国外的状况从反面证明,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简单机械地照抄照搬西方的现代化道路,是走不通、走不成、走不远的,必须从自己的国情出发,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中国迅猛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倒退相比较,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显著比较优势。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有比较优势,是因为具有西方现代化模式所没有的理论、道路、制度、体制等多方面的优势,其中的根本优势体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保持战略规划的长期性、稳定性、延续性,等等。
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可以从根本属性、基本特征两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2 页。这清楚地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第一,从领导主体看,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现代化的领导者,所以中国的现代化,必然要践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追求,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初心与使命,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第二,从质的规定性看,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这就必然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要求。
由于中国的现代化从本质属性上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在根本政治立场、价值取向、发展理念、推进路径上有着本质区别。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逻辑是以资本为中心、坚持利润至上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其结果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而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否满意、高兴、答应作为现代化成效评判的最高标准。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这个重要特征凸显了中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这个基本特征又使得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两大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具有重大的世界影响,成为可以载入史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像中国这样、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国家实现现代化。如果中国能够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那么到那时将使得世界现代化人口翻一番。其意义将是划时代的、里程碑式的,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现代化版图、全球现代化格局。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化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史所未见、世所未有。像中国这样的人口数量超十亿以上的国家要实现现代化,目前没有哪部教科书可以提供现成的答案,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照抄,必须坚持自信自立,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解决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复杂难题,战胜各种风险、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个重要特征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鲜明价值取向,即坚持把全体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指向、价值旨归。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决定的,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相较于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优越性。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一个美好、宏伟的目标任务。越是美好、宏大的理想追求,越需要全体人民长期、艰苦地不懈奋斗。因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任务,而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有足够的战略耐心,而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欲速不达,效果适得其反。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不能偏重效率,导致收入差距过大,也不能偏重公平,导致平均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个重要特征要求正确认识、辩证处理、全面把握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注重两个文明在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协调性。总结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的经验教训,有的国家的现代化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结果是物质富足了,但是精神贫乏、道德下降、社会风气变坏。事实证明,如果不注意认识和处理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两者之间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样的现代化是不科学、不完整的现代化,不是为人民群众所期待、欢迎的现代化。所以,中国式现代化要超越西方式现代化的局限,就必须协调发展、共同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大建设。一方面,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夯实现代化的物质条件,使得人民群众生活富足;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个重要特征,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和谐性、共生性。深刻反思过去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带来的深重生态危机、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走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方面,这是建设生态文明,为中国人民营造更加宜居的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世界环境治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个重要特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认识与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强调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西方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靠着自己的强大武力,通过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索要战争赔款、强占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掠夺资源、倾销商品等血腥、残酷、野蛮的方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实现一夜暴富,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包括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困难。作为西方侵略、殖民政策受害者的中国,深深懂得和平的珍贵、稳定的好处、合作共赢的必要,坚决摈弃“国强必霸”的过时老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世界和平。
从实践要求角度看,要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把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和基本特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24 页。。这个论断包括三个层面含义。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政治立场上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领导主体、必由之路。不管未来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不管前进道路遇到多少、多大的困难、风险、挑战、考验,只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只要始终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风险,战胜不了的挑战、考验,就一定能实现党的二十大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部署。
第二,“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3-24 页。。这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布局和主要建设领域的具体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中经济建设的具体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中政治建设的具体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对中国式现代化中文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对推进社会建设、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改善民生、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望的具体要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对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适应国际局势新变化、实现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新期待的具体要求。
第三,“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特点,及其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贡献。与西方式现代化道路相比较,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新”在何处?答案是明显的。一是“新”在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上。西方式现代化以资本家的利益为价值取向,导致富者越来越富有,穷者越来越穷困。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价值取向,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是“新”在现代化建设内容的全面性、协调性上。西方式现代化,特别是其早期的现代化是单维的,单纯追求物质文明的发展,不重视其他文明的发展,结果导致了物欲横流、人的异化、生态恶化等诸多严重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进步、提升的现代化。三是“新”在现代化建设路径的和平性上。西方式现代化的实现靠对外扩张、发动战争、压榨殖民地人民、掠夺他国资源,靠结盟战略、搞集团政治、制造阵营对抗。中国式现代化靠和平发展、国际合作,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
一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光明前途。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从根本上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才能凝聚起全体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团结奋斗力量,才能战胜推进现代化道路上可能遭遇的各种各样的挑战,最终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胜利。坚持和加强党对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必须在领导制度、体制、机制上发力,重点是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二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证明,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得国家由落后变为先进、人民由贫困走向富裕、民族由衰弱转为复兴,舍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其他任何道路,都不能使得中国实现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实现中国的现代化目标、完成中国的现代化任务,一方面,要坚定自信、保持定力;另一方面,要坚持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巨大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以科学的精神创新制度、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做到观念不守旧、体制不僵化、改革不停步。
三是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南、行动指针和基本遵循。要全面学习好、深刻领会好、正确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不断提出解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新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不断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四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及时、准确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把维护好、发展好、满足好最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是必须坚持敢于斗争,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现实表明,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每一项任务、落实每一项举措、实现每一个具体目标,都不可能不费吹灰之力、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必须作好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足够的思想准备、精神准备、工作准备、能力准备,强化斗争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
六是必须坚持以自我革命精神锲而不舍地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能真正做到忠诚于党、担当作为、干净做事。这就必须把党的二十大关于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建设的部署要求落实、落地、落细,促使党员、领导干部永葆初心、永记使命、干好本职、履行职责。
总之,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舍此别无他路。只要准确把握、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基本原则、战略部署,就一定能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