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学龄前儿童对动画片《小猪佩奇》都不太陌生。这部动画片受到众多学龄前儿童的追捧,但大部分家长貌似不太“买账”,比如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议论,“就知道看小猪佩奇,天天跳泥坑”“这有什么可看的”。在家长看来,这部动画片“毫无看点”。《小猪佩奇》这部动画片的画风极其简单,主人公的四肢是简单的线条,人物没有任何的表情,就连动作也十分简单,但孩子们还是看得津津有味。笔者在陪孩子观看《小猪佩奇》的过程中发现,这部动画片传递了良好的家庭相处模式和渗透到一日生活里的游戏精神。基于此,笔者以《小猪佩奇》为例,谈谈这部动画片中的家庭教育智慧,以供参考。
一、融洽和睦的家庭相处模式
(一)多才多艺,从不缺席的爸爸
在动画片《小猪佩奇》里,猪爸爸是一位建筑设计工程师,他会画画、爱弹琴,喜欢摄影和踢球,还会跳芭蕾舞。他偶尔也会“小迷糊”,比如误入池塘,不小心打破窗户玻璃,为了挂一幅画而钉破了一面墙,不会看地图,等等。在孩子面前,猪爸爸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同样爱玩、爱闹。
猪爸爸是佩奇、乔治上下学的主要接送人,外出游玩、参加校园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即使体型胖胖的,他也愿意参加佩奇所上幼儿园举办的募捐长跑;即使恐高,他也愿意陪乔治坐旋转过山车;即使工作很急,他也愿意为了实现“不破坏蜘蛛网”的诺言而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佩奇会和猪爸爸分享自己的幼儿园生活,也会向猪爸爸倾诉自己的小烦恼。当猪爸爸知道佩奇和最好的朋友苏西吵架后,他并没有责怪任何一方,而是为女儿找到了“一起道歉”这一方法,并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佩奇和苏西知道,只有性格相像又亲密的朋友,才会发生矛盾。
猪爸爸多才多艺、诙谐幽默,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教会孩子成长。在孩子的成长路上,他从不缺席。猪爸爸与传统父亲的形象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传统观念里,父亲应该是权威的、完美的、无可挑剔的。因此,相比生活中因为工作繁忙而很少在家的爸爸,孩子们自然会被动画片中幽默风趣、如朋友一样的猪爸爸所吸引。
(二)独立爱家,高情商的妈妈
猪妈妈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写的绘本故事很受欢迎。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猪妈妈总是能很巧妙地化解。猪妈妈经常坐在电脑前工作,佩奇和乔治对电脑也很好奇,经常会打扰猪妈妈工作。但即使被打扰,猪妈妈也从未对孩子大吼大叫,而是用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次,佩奇和乔治在玩投球游戏,佩奇扔得很高,乔治太小,总是接不到球。猪妈妈看到后,没有直接用语言干预,而是加入孩子们的游戏,用“中间的小猪”游戏化解矛盾,教会佩奇如何照顾弟弟。还有一次,佩奇的笔友小毛驴戴芬来家里做客,顺便学习当地语言,他问猪爸爸关于并列短语的问题时,猪爸爸不知如何解答,多亏了猪妈妈的机智解围“戴芬的行李应该放在哪呢?”,成功地转移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化解了猪爸爸的尴尬。
猪妈妈是一位高情商的妈妈,她是家里的情感调和剂,面对猪爸爸的“小迷糊”、孩子们的“小调皮”,她没有抱怨,也没有暴跳如雷,她情绪稳定且高情商,因此,孩子们很喜爱她。
(三)爱自然,会游戏的爷爷奶奶
猪爷爷、猪奶奶独自生活,偶尔也会帮忙带孩子。猪爷爷、猪奶奶虽然上了年纪,但是依旧热爱生活、热爱游戏。猪爷爷有自己的小花园,浇水、捉虫、播种、采摘,每天乐在其中。他会和佩奇、乔治一起扮演蜗牛、小虫子,为孩子们建造树屋,支持孩子们成立马戏团。猪奶奶有自己的朋友,经常参加主题派对,玩角色扮演,时而挖洞穴、时而登月球……为了迎接佩奇一家的到来,猪爷爷、猪奶奶还精心设计了寻宝游戏,请佩奇一家按照藏宝图寻找宝藏。
在现实生活中,部分人的退休生活是围着孩子转,很少和朋友聚会,兴趣爱好也少之又少。他们很爱孩子,会给孩子准备丰盛的饭菜,会给孩子买漂亮的衣服和玩具,但不会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更不会深夜带孩子们出去探险。
二、一日生活中的游戏精神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游戏集自由性、趣味性、思想性、教育性于一体,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可以激发幼儿潜在的能力。
在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游戏在佩奇的生活里是常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能够陪她一起模仿动物、自制“香水”、野餐、露营、喂“鸭太太”,甚至跳泥坑。不只佩奇一家,动画片中的其他家庭亦是如此。例如,为了庆祝小狗丹妮的生日,狗爷爷、猪爷爷扮演成丹妮最爱的海盗,开展了一场盛大的海盗体验活动。在他们的家庭生活中,游戏不是刻意行为,而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游戏可以拉近亲子关系,解决家庭中大大小小的问题,也可以让孩子们学会积极探索和遵守规则。
(一)“玩”中学习——游戏中學习知识
幼儿园阶段的学习活动必须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能够直接感知生活中的乐趣,并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需要家长发挥教育机智,将学习活动游戏化。动画片《小猪佩奇》有一集讲述了猪爸爸、猪妈妈带领佩奇寻找不同的坑,感受坑中有不同材料时跳起来的声音,如沙沙作响的沙坑、噼里啪啦的树枝坑、啪嗒啪嗒的水坑,孩子们不仅玩得开心,还记住了踩踏不同材料的声音和感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获得了不同的感官体验。
(二)“玩”中成长——游戏中锻炼自理能力
幼儿园应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比如“喂动物宝宝吃饭”“给小猫洗脸”“给布娃娃扣纽扣”等角色游戏可以帮助幼儿锻炼自理能力。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因而什么事情都为孩子代劳,导致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理能力较弱。家长和教师可以开展穿衣比赛、挑豆子游戏等,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提高自理能力。
(三)“玩”中改变——游戏中开发想象力、创造力
首先,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参与开放性的游戏,如画画、角色扮演、做手工、续讲故事等。例如,动画片《小猪佩奇》中有一集讲述了乔治第一次上幼儿园的故事。在画画时,佩奇一直在旁边叮嘱:“方向不对,形状不对,颜色不对。”这就像平时生活中的部分家长,看不惯孩子犯错,更不允许孩子犯错。乔治在佩奇一声声“提醒”下,坚持自己的想法,完成了画作——一头恐龙。羚羊夫人和小伙伴们都对这幅恐龙画赞不绝口,乔治用自己的方式证明了自己的想法和能力。家长要试着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又如,角色扮演是动画片《小猪佩奇》中经常出现的游戏,佩奇和乔治会穿上妈妈、爸爸的衣服,模仿猪妈妈化妆、猪爸爸工作的日常,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想象和创造。
其次,注重想象游戏。想象游戏也是幼儿的最爱,对他们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帮助幼儿调节心理状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产生心理压力,而想象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幼儿应对压力,并形成一种自我保护。同时,想象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弥补心理情感发展的不足。当幼儿感到孤独或者无聊的时候,想象游戏可以减少他们的孤独和无聊,保持他们心理健康发展。二是提高思维能力。在进行想象游戏时,儿童的思维转换能力可以得到锻炼。皮亚杰认为,在想象游戏过程中,幼儿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完成了现实和假想思维之间的转换。例如,在动画片《小猪佩奇》中,佩奇的自行车坏了,猪爸爸正帮着她修理,可是好朋友苏西在等着她一起去骑车,这时猪爸爸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可以想象一辆自行车。佩奇想象自己有一辆毛茸茸、亮闪闪的自行车,她“骑”着自己想象的自行车来找苏西,得到了苏西的赞赏。三是发展语言能力。在参与想象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模拟很多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场景,他们的语言使用频率会增加,语言能力会得到提高。四是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想象游戏中,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幼儿的思维是自由的,他们能通过想象创造出自己想要的事物。五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想象游戏中,幼儿会模拟出人际交往的场景。在这种虚拟的社交场景中,幼儿可以尝试去和他人交往、互动,这对他们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小猪佩奇》中有一集,苏西想象自己有一位朋友,这位“假想朋友”是狮子里奥,猪妈妈为这位假想朋友准备了巧克力蛋糕,猪爸爸赞赏这位假想朋友的鬃毛很漂亮,着装很时髦。可见,父母应一起参与孩子的想象游戏,为幼儿的成长和探索给予支持。六是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就是幼儿对自己是谁、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的认识。5~6岁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想象游戏,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将对外部刺激的注意力转向对自己内部的关注,让他们更多地关注自身思想、情感、个性的发展,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
最后,多思考、多實践。家长在和幼儿互动过程中,要多鼓励幼儿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爱因斯坦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总是先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今天在学校里提出了几个问题?”可见,家长要鼓励孩子思考,鼓励他们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避免让“我不能”束缚、限制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在《小猪佩奇》中,猪爸爸、猪妈妈经常对孩子说:“你想怎么做?”可见,在尊重幼儿自主意识的同时,家长应鼓励幼儿多思考、多实践,并在思考和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
当家长真正把游戏精神渗透到一日生活中时,孩子便会轻松愉快地参与一日生活,真正做到无处不游戏、无处不欢乐、无处不学习。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