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大山铺特展”设计解析

2023-09-23 12:00陈晓燕
东方收藏 2023年7期
关键词:人文内涵内容设计

摘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工作之一,是博物馆服务于观众最直接的手段。2022年是自贡大山铺化石群遗址发现50周年,为了满足广大民众多元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丰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展览类型,馆方特别策划了“‘龙’腾大山铺——纪念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发现五十周年”特展。此次临展是自贡恐龙博物馆对自身人文内涵、展陈形式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以期改变恐龙馆固化的标本展陈方式。文章通过阐释此次展览的设计理念和展陈方式,总结相关工作经验,以期为自然类专题性博物館的此类展陈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贡恐龙博物馆;临展;内容设计;展陈设计;人文内涵

自然类博物馆是以收藏、制作和陈列天文、地质、植物、动物、古生物等方面具有科学意义的标本,供专业研究和文化教育的机构。而自然类博物馆往往不涉及人文价值及内涵研究,相关展览也不会聚焦于此。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大山铺恐龙化石发现发掘以及自贡恐龙博物馆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人文信息的物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好在这些情况如今也逐步得到了改变。例如本次展出的张爱萍将军题词原稿(图1),虽未进行文物定级,但对自贡恐龙博物馆来说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人文价值。因此,为了丰富展览类型,此次展览一改自贡恐龙博物馆往日的风格,不再局限于以恐龙化石标本为核心的科普展览,而是以展现大山铺发现、发掘、保护史为出发点,以“人”为核心展示点,展示当时发掘科研工作中的人文精神面貌和众多相关的恐龙化石科研成果,颂扬先辈们的坚守精神,同时深入宣传“保护化石,从我做起”理念。

一、特展概况

“‘龙’腾大山铺——纪念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发现五十周年”特展于2022年8月23日正式开展,展览选取具有重要发现意义的化石标本、文件材料、名人亲笔题词以及130余件工具作为展品,配图150余幅,以图溯史,以物为证,讲述大山铺发现、发掘和保护的过程与成果,让观众能够产生直观感受并激发自身参与化石保护的主动性。

此次展览位于自贡恐龙博物馆主展馆1楼多功能厅,展厅面积200平方米左右,层高接近6米,特展主要包含三个单元的内容。展厅面积远小于大多数博物馆的典型展览空间,且展厅呈不规则状,给展览内容和形式设计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此,馆方在内容和形式选择上都做了重要的取舍。

二、展陈设计中的人文内涵阐释和体现

(一)内容设计

自新博物馆学兴起,博物馆以“物”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开始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众多博物馆无论是从陈列展览到教育活动都在逐渐朝着以为公众服务为核心目标的方向努力。本次展览直接以“人”为核心展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历史照片和展品,直观阐释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被发现、发掘、落地保护过程的人文内涵,让观众从“感同身受”到“自发唤醒”保护意识,从而实现展览主题的升华。

1.展览题目及各单元标题

此次展览并非一开始就选用“‘龙’腾大山铺”作为题目,而是经过了几轮的考虑和筛选。最初的题目为“龙腾虎跃”,“龙”特指恐龙,而“虎”则是指2022年“虎年”,整个词义寓意虎年大吉、充满活力。而后参考了专家组提供的资料和建议,最终采用中国地质科学院原院长赵逊教授题词“龙腾大山铺,盐养华夏人”的首句作为题目。我们认为,展览标题的选择标准以能体现整个展览主题为首要,这一次的展览题目符合主流思想和审美,其背后含义充分阐释了展示内容的人文内涵。

本次展览内容总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的标题“横空出世”,引自毛泽东同志《念奴娇·昆仑》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一句。以此为题,是寓意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在世界恐龙发现研究史上的非凡地位。第二单元标题“群星璀璨”,寓意自贡大山铺所发现的代表性恐龙化石,类别丰富,如群星般闪耀,同时也寓意相关研究成果硕果累累,照亮了世界恐龙研究史的前行道路。第三单元标题“匠者仁心”,寓意大山铺的成果来之不易,离不开先辈们的精心保护和守护。这三个单元标题简洁明了、寓意明显,达到了最直观的内涵表达目标,广大民众从中可以得到充分的感受。

2.内容构思及文字阐释

展览第一单元的内容设计,以采用文字拟声“回放”寻龙、护龙先辈们声声话语作为单元小标题为明线,让观众直观跟随,“重回”大山铺恐龙化石发现、发掘、保护的那些年,感受震撼,体会如今化石成果的来之不易。每一声话语都串联延续起整个大山铺的故事,脉络清晰;每一声话语,都体现了一个故事情节,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回到那一声惊呼、那一声震撼、那一声承诺……此种文字叙述方式,相较于自拟标题而言更加有力,更能体现当时人们的情感。例如第一声“我们发现恐龙化石了!”就直观展现了故事的开始,也让观众一下子就能够进入情景,勾起他们想继续“阅读”下去的欲望。其次,第一单元整个文本通过不同于常规的陈述性陈列方式,以带有人物感情色彩的故事叙述方式,让观众能够充分地和过去的人和事产生情感共鸣,感受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发现、发掘、保护过程的一波三折。

展览第二单元内容主要围绕大山铺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及伴生动植物标本所体现的重要价值来展开,同时切合标题内涵,使展陈内容与大山铺的科研科普成果形成呼应。馆方还在此部分也预设了一个高度近2米的360°圆柱形书架作为书籍阅读区,摆放相关科研科普书籍,以供观众翻阅,激发观众的学习主动性,获取更多跟恐龙相关的科学知识,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明白恐龙的形态、动作等复原设计都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时圆柱形的设计,也是为了体现大山铺的发现和科研成果犹如“擎天柱”般的业界影响力。此外,为了突出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的重要性,馆方还以世界恐龙发展分支系统图为参考,建造一棵能重点突出大山铺恐龙在整个恐龙演化史重要地位的演化树。

展览第三单元内容主要通过各时间段的工作照片、工具等展示,以此纪念过去对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保护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通过制作“寻龙护龙守龙”墙、“新旧力量”传承墙、“初心守护”留言墙三面富有直观设计效果墙壁的方式,以此展现纪念先辈、守护传承、开创未来的含义。“初心守护”留言墙所展示的前辈寄语,与留言卷轴的观众题字形成呼应,从而激发观众保护化石的主动性心理。

展览各单元内容所使用的配图均是取用馆内最真实且具有历史年代感的照片,有许多老照片和资料都是首次面向公众开放。照片是本次展览视觉体验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数量庞大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信息,对于表达“大山铺”的人文内涵无疑是最重要的历史资料,能够引起自贡民众的回忆和共鸣,同时也让观众对大山铺科学发掘、修复、装架等方面内容有一定的深入了解。

(二)形式概念设计

展览的形式设计往往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来负责,但对于整个设计风格则需要策展人的整体把握。此次展览的形式设计主要以策展人的展览形式概念设计(延伸设计)为导向,通过多次的讨论和协商、沟通,最终达成基本的展览标准。在此将有关的形式概念设计作以下说明阐释:

1.序厅及第一单元概念设计

整个序厅主要由展览标题、前言和“自贡恐龙博物馆全球外展辐射图(以下简称辐射图)”构成。辐射图设计(图2)与标题、前言内容相呼应,寓意大山铺恐龙“腾飞”万里,体现先辈们的艰辛付出得到“回报”。展览标题所配的“东坡秀龙头骨图”,源自“2021中国·自贡恐龙艺术周”某位获奖者的绘画作品,设计师以此为素材进行设计,着力彰显大山铺恐龙的特色。展览标题字体最初采用亮金色设计,符合题目的简洁大气风格,但考虑到实际灯光效果,为减小展陈风险,避免产生制作修改所造成的成本问题,最终采用灰黑色。整个展览中各级标题均采用3D字体,并配以不同颜色的字体加以区分,简洁清晰。展览第一单元主要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整个背景色以“土”和“石头”的颜色来契合整个文案设计。最终,通过富含历史年代感的图文排版设计与展品的合理布局,带领观众充分了解整个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的发现、发掘过程。

2.第二单元概念设计

第二单元的整体氛围营造,以生态绿色为背景,以设计360°翻转板的互动方式,正反面区分展示完整的恐龙骨架图和精美的科学复原图,让观众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不一样的趣味互动体验。各段文字与图板上下错位排序,使其产生星罗棋布的感觉,以此契合单元标题“群星璀璨”。对于预设书架的展示方式,考虑到整个空间面积以及观众感官体验的舒适度,最终采用一个呈横向摆放、高度不超过50厘米、半圆直径为150°的S形可坐式书架(图3)。此设计也更加人性化。另外,在单元末尾为了让观众正确地认知恐龙科学修复装架复原的过程,预设了一个半生态恐龙科学装架复原场景,整个墙面采用当年大山铺发掘的照片作为场景的背景。但由于场地、经费、展品数量等方面的限制,最终采取了简化场景的方式。

3.第三单元概念設计

第三单元以三面大型直观展示墙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觉体验:“寻龙护龙守龙”墙(图4)以60张照片构成了恐龙馆“家”的概念。整面墙的排版主要围绕对大山铺具有突出贡献的四位人物呈两侧对称式展开,合理的照片布局以及尺寸大小的选择,让设计有突出感但不影响墙面的整体和谐,凸显“恐龙馆是我家”的集体意识。“新旧力量”传承墙(图5)选取120余件当年大山铺发掘、保护化石的各类工具作为辅助展品,充分体现当时条件的艰辛,从侧面展现出先辈们的坚守精神,同时墙面底色运用黑白对比,更加直观地体现出今昔对比和工具升级。墙面的中轴线采用10根錾子呈横向展示,连接黑白两色,寓意精神传承。第一面墙和第二面墙在空间布局上形成呼应,让观众情感更加强烈。“初心守护”留言墙(图6)是以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卷轴设计为参考,寓意铭记过去、珍惜当下、开创未来。卷轴以卷动的方式横向铺开,让观众能够尽情地互动留言、书写,充分激发观众保护化石的主动性。留言墙的墙面以当时宣传呼吁保护化石的《自贡日报》作为底纹,与“初心守护”四字、卷轴观众留言相呼应,同时两侧墙面以对话框的形式表达先辈名人们的寄语,整体营造出一种“保护化石,由我做起”的良好氛围。

展览的氛围营造离不开灯光照明,此次展览的灯光设计风格在整个空间中的呈现相对单一,但聚焦和散光的运用,配合墙面色彩设计和展板设计,也相对达到了营造不同氛围层次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呈现展览艺术效果,配合灯光,地面也采用了灰黑色地胶遮盖原始焦黄色地面的方式,从而使展览效果整体和谐,让观众能够沉浸其中。此外,展览中,为了拉开观众与展品的距离,设置的警戒线不再采用过去冰冷的警戒线,而是考虑到整个展厅面积和观众参观活动范围较窄,选用绿植盆栽(图7)作为柔性“隔离”,让观众不会产生排斥感,也更愿意驻足于此,细细品味。

三、总结

此次展览不同于以往的自然类风格展,展览开篇富有历史感,但又不限于历史,而是通过精美的图文排版、不同方式的文字表达、直观的空间布局、灵活的互动体验,外加通俗易懂的场景展示等方式,集通俗性和趣味性、科学性和真实性、教育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让其富有生机和特点。而此次展览依然面临着中小型博物馆临展策展的常见问题,例如展陈空间有限、经费有限、展览前期规划不清晰、展品缺乏、宣传乏力、展区后期维护吃力等。但我们也要看到,展览虽不尽完美,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希望通过此展能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也希望能给业界提供些许参考,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汪筱林.我国古生物遗址博物馆的现状及展望[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21,6(06):38.

[2][美]波利·麦肯纳-克雷斯,珍妮特·A.卡曼著;周婧景译.博物馆策展:在创新体验的规划、开发与设计中的合作[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144.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陈晓燕(1993—),女,汉族,重庆合川人。硕士研究生,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文博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策展、科教、文创等。

猜你喜欢
人文内涵内容设计
探索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关于儿童简笔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的利用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浅析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人文内涵的特质
浅谈大学校园雕塑
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研究
台湾青春电影的审美品质与人文内涵
AR技术在传统民间家具数字化保护中的应用
苏教版新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