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版本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2023-09-23 12:04陈君英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3年7期
关键词:数学教材倍数因数

陈君英

[摘 要]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个版本数学教材,以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单元为例,从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教材内容结构、教材内容设计和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四个角度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三个版本数学教材的分析与比较,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因数;倍数;数学教材;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21-0005-04

教材是连接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纽带,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和重要载体。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人教版数学教材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以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单元为例,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同时期出版的三个版本数学教材——根据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实验版”教材)、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2011年版教材”)、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2022年版教材”),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研究。

一、课程标准中“因数和倍数”的内容要求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数的认识”中提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数的认识”中提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运算”的“内容要求”中提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了解奇数、偶数、质数(或素数)和合数。同时,在“学业要求”中提到,能找出2、3、5的倍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否是质数或合数。另外,在“教学提示”中提到,“数的认识”教学要引导学生根据数的意义,用列举、计算、归纳等方法,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公因数和公倍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形成推理意识。

通过对比三个版本的数学课程标准,发现“因数和倍数”单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100的自然数中的所有因数,了解奇数、偶数、质数(或素数)和合数等。但是,三个版本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有差异,尤其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教学要求,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向更加清晰。

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数学教材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螺旋上升的特点编排的,不同的课程理念会影响教材编排的内容和顺序,反映不同时期教材的特征。

(一)单元设置

实验版和2011年版教材的单元名称都是“因数与倍数”,2022年版教材的单元名称是“因数和倍数”,均安排在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其中,2011年版和2022年版教材增加了“探索和的奇偶性”的内容。具体见表1:

(二)内容分布

通过量化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的主题页数及其在每套教材、本册教材中的占比情况(见表2),整体把握单元内容的分布情况。

同时,我们分别统计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内容中正文、习题的页数与主题页数的占比情况(见表3),并比较正文与习题的分布情况。

由表2可知,“因数和倍数”单元在三个版本教材中的内容分布情况大致相同,该主题均占整套教材总页数的1%左右,占本册教材总页数的10%左右。由表3可知,“因数和倍数”单元在三个版本教材中的正文和习题占比相差不大,其中实验版教材的正文略多于习题,2011年版和2022年版教材的习题略多于正文。

(三)栏目设置

教材栏目体现了教材的编写风格。我们根据栏目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单元前栏目、单元主要栏目、单元内其他栏目和单元末栏目(见表4)。

由表4可知,三个版本教材的栏目设置均按照“例题—课后练习—单元练习”的体例编写,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后进行巩固练习,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可以看到,2011年版和2022年版教材的栏目设置更加丰富,新增了“阅读与理解”“分析與解答”“回顾与反思”和“成长小档案”,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梳理单元知识。

(四)编写逻辑

从宏观上看,“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主题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与运算”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和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

从微观上看,“因数和倍数”单元主要分为认识因数和认识倍数,通过因数部分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认识质数和合数;通过倍数部分的学习,学生要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以及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

三、教材内容设计分析

从内容广度、内容深度和习题背景三个角度,对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一)内容广度

内容广度是指教材中某一教学内容所涉及的广泛程度,通常指该教学内容包含的知识点个数。我们对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的具体知识点进行了统计(见表5)。

由表5可知,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的知识点基本相同,其中2011年版和2022年版教材的知识点基本一致。实验版教材中有分解质因数的内容,而2011年版和2022年版教材则将其删除。

(二)内容深度

内容深度是指教材内容的思维深度,反映了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对“因数和倍数”单元划分的16个知识点,按照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的不同水平要求进行统计(见表6)。

由表6可知,三个版本教材在理解、掌握和运用方面的知识点基本保持不变,而2022年版教材在了解方面有所增加,提供了更多的学习素材,丰富了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认识。同时,可以看到运用方面的比重较高,这符合新课标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三)习题背景

根据习题情境的不同,习题背景可以分为无背景、个人生活背景、公共生活背景、科学实验背景。我们对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的习题背景进行了统计(见表7)。

由表7可知,三个版本教材的习题背景情况基本相同,修改较少,只采用了无背景、个人生活背景和公共生活背景,其中无背景习题的使用频率最高。这是因为“因数和倍数”单元主要是认识整数中的概念教学,属于数论的内容,与生活联系较少。

四、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分析

教材编写特征主要体现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包括素材选择、情境创设和插图使用。从以上三个角度对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一)素材选择

合理的学习素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对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例题的素材选择进行了统计(见表8)。

由表8可知,实验版教材中的例题素材有数学本体性知识、数学与生活,其中数学本体性知识占主导;2011年版和2022年版教材中的例题素材全部为数学本体性知识。这是因为“因数和倍数”单元的知识是数论的初步知识,概念较多,且知识比较抽象。

(二)情境创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多次提到了“情境”“真实情境”和“现实情境”,从形式上分,情境可以分为实物或图像情境、动作或活动情境、文字语言情境、问题情境。我们对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例题与习题的情境创设进行了统计(见表9)。

“因数和倍数”单元中的实物或图像情境主要是带有算式的图片,或者带有价格的广告牌;动作或活动情境主要是让学生圈出3的倍数,或者探索6的倍数的特征;文字语言情境主要是通过卡通人物出示对话;问题情境主要是在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由表9可知,问题情境是三个版本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旨在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牢固掌握所學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

(三)插图使用

三个版本数学教材中都添加了一些插图,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利用插图提供数学信息,提高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的插图主要有装饰性图、表征性图、问题性图和知识性图,对三个版本教材“因数和倍数”单元的插图进行了统计(见表10)。

由表10可知,“因数和倍数”单元,无论是哪一版本的教材,装饰性插图用得最少,问题性插图用得最多。这是因为数学课堂通过一个个数学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可以看到教材中的知识性图有所增加,如2022年版教材借助卡通小人出示“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等内容。三个版本教材的表征性图,主要解释为什么2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等问题。

综上所述,数学教材的编排随着课程标准的改变而有所变化。通过对三个版本数学教材的比较,发现“因数和倍数”单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尤其是这个单元的知识框架和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是对其中部分知识点进行了增与删,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生数感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数学教材倍数因数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因数是11的巧算
“积”和“因数”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找因数与倍数有绝招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