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梅坚 李丹花 刘清华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病理检查结果更是临床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因此,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满足学生对自主学习能力、团队沟通合作能力、基础理论知识联系临床实际能力的需要。因此,探索新的授课模式势在必行。随着“互联网+”的概念渗透各个领域,利用互联网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SPOC)融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未来病理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方向[2]。该教学模式是利用学习通等互联网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相结合,以学生自主讨论为主,教师起辅助引导作用的教学模式;内容包括学生线上自主预习、教师线下讲授重点难点知识、学生线下自主讨论、课后教师线上答疑、单元测验等多个教学环节[3]。探索基于SPOC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4]。
病理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是医学院校大部分二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由于上课的学生较多,病理学通常采用“老师站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坐在下面听课”的大班教学模式[5]。该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利用板书或多媒体教学等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吸收知识的状态,不利于他们主动思考、理解和判断,更别提主动应用病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病理学知识的能力,不利于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培养[6]。因此,急需探索新颖的“化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的病理学授课模式。
以往的病理学成绩主要包括实验课成绩和理论课成绩,其中理论课成绩占较高的比重,约占总成绩的80%。然而,理论课成绩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依据。这样“一考定终身”的考核方式过于简单,容易给学生造成平时不认真听课,只需要在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在考试中拿到高分就行的错误观念。长此以往,学生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和临床应用,不利于培养他们的临床逻辑思维能力。基于此,需要增添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以促进学生侧重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SPOC 是一种结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7]。混合式教学主要是利用SPOC 在线教学平台及智慧教学工具(如学习通、腾讯会议等),将线上和线下的授课有机结合,规避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些不足[8]。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此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带来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利用多样性考核促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死记硬背的学习观念是错误的,从而摒弃这种不注重知识理解和应用的错误思维。再者,混合式教学可以添加多样式的教学方式,如抢答和随机选人等师生互动,线下分组讨论,线上论坛式讨论等,以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使课堂气氛“活”起来。
基于SPOC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具体过程见图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将基础知识、临床应用和相关医学研究前沿、思政教育有机融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病理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教学实施过程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教学方法可根据学习通平台工具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如“爱国主义、大医精神、奉献精神、救死扶伤精神”等。教师做教学评价时,通过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各项成绩进行综合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图1 基于SPOC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
2.1.1 课前自主预习阶段
在上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学习通平台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幻灯片、学习视频、案例分析、思考题、课前练习题、疾病的临床病理检查结果、医学研究论文等。学生根据幻灯片和其他资料自主预习、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并将不理解、不明白的知识点归纳并在学习通平台上反馈,教师随后在线上进行课前解答。在比较重要的章节,例如,在讲授胃溃疡之前,教师在学生们充分预习并理解胃溃疡相关知识后,再发布胃溃疡患者在临床就医的相关资料和思考题,要求学生将资料录制成短视频并上传到学习通。例如,视频大致内容:患者自述长期患有胃病,常常在饭后胃有灼烧感和反酸,一直谨遵医嘱按时按量吃药,近期因为工作原因压力比较大并且熬夜,胃越来越痛并且服用原来的药没有得到有效缓解。患者担心自己是不是发展到胃癌了,故前来就医。思考题:(1)该患者得的是不是胃癌,如果不是,那么患者实际上得的是什么病,你的依据是什么?还需通过什么检查项目和哪些病理学变化进行诊断?(2)患者有多大概率发展到胃癌?(3)患者的胃痛为什么在服用原来的药的基础上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请学生录制完视频后针对这些扩展问题进行课前讨论,为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交流做准备。
2.1.2 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课前的预习和教师对反馈问题的解答,学生已经充分理解相关知识点。所以课堂上的侧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应用课本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开展的教学方式有:(1)教师线下讲授。在开展分组讨论前,教师花5~10 min 通过线下授课的方式,梳理重点、难点知识,比如在讲授胃溃疡时,梳理胃溃疡的好发部位、病理变化和并发症等知识。(2)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以5~6 名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思考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上述胃溃疡的思考题,让学生们从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中的发病部位、病灶的大体病理变化和切片变化等方面讨论患者实际上患的是胃溃疡;从胃溃疡的并发症等方面讨论患者有多大概率发展到胃癌;再从胃溃疡的发病原因上讨论为什么服用原来的药并没有缓解胃痛。(3)师生互动。利用学习通的点名、随机选人、抢答等工具选择学生发表讨论后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补充和点评。(4)线上完成随堂练习。在学生发表见解后,教师在线上发布随堂练习以检测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掌握程度。(5)连线临床医生。在重要章节,例如讲到胃溃疡时,用腾讯会议连线消化内科的医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临床情景,以加深印象。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联系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2.1.3 课后复习巩固阶段
课后组织学生及时复习、梳理重点、难点,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通上完成章节测试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清除知识盲点。对于课堂上没有讨论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将其设置成讨论题,让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并在学习通上继续讨论。例如,课堂上讲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发胃溃疡的最主要原因,但是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及其致病过程却讲授得比较少,学生们对此也知之甚少。课后通过线上的互动交流,让学生了解幽门螺杆菌在1983 年被发现,2005年Robin 和Barry 这两位学者因为发现幽门螺杆菌及其在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而获得诺贝尔奖[9]。同时,也在交流中给学生渗透临床研究的前沿进展,例如介绍临床上利用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疗法(艾司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片、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片)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其改进方法等[10]。在讲授肿瘤章节时,可以发布一些肿瘤相关的前沿医学研究论文给学生作扩展阅读,让学生了解到DNA 突变是引起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且越来越多的基因导向的肿瘤精准治疗方案进入临床应用中[11],让学生及时把握医学前沿研究动态。这样的讨论不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让学生认识科研的魅力及其在临床中的作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使得成绩考核的方式多样化,如表1。除了病理学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之外,教师在预习任务点、签到、课堂抢答等互动、课后作业、病例分析、思考题、单元测试、阶段性考试等等环节设置一定的成绩权重,这一部分占总成绩的30%。最终的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0%。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摆脱“一考定终身”的命运,摒弃只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即可过关的错误观点,有利于引导学生注重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表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考核成绩权重(%)
相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基于SPOC 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是一个化转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的过程[12]。在预习环节,教师以任务点的形式发布预习资料,从而刺激学生主动预习并理解知识点。课堂上师生的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体,以分组讨论的形式促使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其中,不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团队沟通能力,更以思考题和病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应用课本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临床逻辑思维能力。混合式教学通过促进学生主动预习、主动讨论和主动思考等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13]。
传统课堂上,可能由于授课模式沉闷无趣、学生被动吸收知识和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等众多原因,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即使在课堂上不认真听也没关系,到期末考试前重点突击和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就可以过关。混合式教学增加课堂分组讨论环节,通过学生讨论临床实际病例和教师有意引导,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如何应用课本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混合式教学使得考核方式变得多样化,进一步促使学生意识到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
混合式教学通过线上给予的临床病例和思考题、实际病理检查结果、科研论文等优质资源,再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课堂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讨论、课后师生讨论三个环节将基础知识、临床应用、医学研究动态等内容糅合再整合形成更加统一的知识体系,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好病理学基础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临床和科学研究动态。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从临床和科研角度拓宽了学生视野,为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14]。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在堂课上沟通的时间和机会较少,久而久之师生关系将会逐渐疏远[15]。混合式教学的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环节都增加了师生沟通的机会。在课前预习环节,学生将不懂的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在平台上解答,促进师生沟通互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开展师生互动;课后师生在平台上继续互动讨论课堂上未详尽延伸的问题。多环节的互动沟通促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辅导,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基于线上学习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通等网络学习工具完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得课堂上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和师生讨论,在增强课堂氛围的同时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引导学生应用课本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此外,线上学习方式仅依赖于一个移动手机和电脑,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场地不再受限,可以利用大量零碎时间随时随地学习。例如在食堂排队、在操场跑步等时间都可以进行学习或线上讨论,达到“随时学,随地学”的状态,有利于提高时间利用率。
混合式教学虽然带来多种便利与好处,然而对于线上学习部分并没有十分完善的管理机制,这可能使一部分不自觉的学生浑水摸鱼。例如,在观看视频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打开视频,人却在不知在何方;在完成课后作业时,有部分懒惰的学生可能随意复制粘贴别人的结果,甚至出现共享答案等恶劣情况;在完成案例分析与论坛式讨论环节中,有部分松懈的学生不积极发言;在单元测试和阶段性考试中,有部分学生可能不是独立完成的,甚至有学生可能直接在互联网上找正确答案。这种种现象可能导致考核的不公平性,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注意加强教学管理,如多次反复提醒学生努力,在学生中设置“考官”等角色以监督其他学生,在线上考试环节多加监督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信息化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16]。在“互联网+”的时代,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17]。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师生的角色互换,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课程参与度。通过课前、课堂和课后三个阶段将课本基础知识、临床应用和医学研究动态等有机整合,帮助学生从临床和科研角度学习、理解和应用病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