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与路径优化

2023-09-22 09:03王霞
新楚文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路径优化现实困境

王霞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现代科技文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西方外来文化的盲目崇拜导致了许多中国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殆尽。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好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现实困境;路径优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5-0012-04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发展长河中文化智慧和精神追求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人文、艺术价值,我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大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涵盖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诸多方面,这些宝贵财富应得到全面而深入地挖掘和保护,然而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许多现实困境,如后继乏人、生存环境恶化、传承方式落后等,如何有效应对并探寻出一条可行之路成为当务之急。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无形性,即它是非实体存在的一种文化形态;二是活态流变性,即非遗项目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三是全民参与性,即非遗传承人应该由全体人民共同承担起传承责任;四是地域差异性,即不同地区之间非遗项目存在明显差别。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系统性的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二是表演艺术;三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以及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四是有关工具、器具、手工艺品及其他相关制品。从这个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不同类别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但也具有一定独立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归属问题[1]。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了其他的分类方式,例如按照历史时期或者地域等因素进行划分。无论采用何种分类方式,都应该以便于管理、有利于传承为出发点,同时要注意避免过于繁琐,以免限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空间。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内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出来并被视为具有重要价值、需要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及相关实物。从广义上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各个方面;而狭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主要强调其“无形性”特征,即它所依赖的载体或媒介并不一定具备实体形态。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注重其实际存在情况以及与其他文化事项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在实践层面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公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提高全社会尤其是非遗传承人群体对于非遗保护事业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二是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明确不同类型非遗项目的认定标准和程序,规范非遗申报、评审和公布流程,确保非遗资源得到有效记录、整理和保存;三是加大对于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作品的宣传力度,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范围,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商业化利用导致原真性受损;四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如旅游、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以创新思维挖掘非遗内在价值,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五是强化国际合作交流,借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平台,开展跨国联合研究、展览展示、人才培养等活动,促进各国间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相互理解、尊重和借鉴。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

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一些相关的理论,首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学说等方面的理论,其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内的理论知识,这些理论为我们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价值意义及其传承方式提供了重要支撑,而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许多传统技艺类项目逐渐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这种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正是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导致的生产过剩或供给不足的矛盾。此外,马克思还提出“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著名论断,强调个体离不开群体生活,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它所涉及的内容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因此单靠个人或者某一地区的力量很难有效地进行保护和传承。这时候就需要依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甚至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从整体上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主要的理论依据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学科领域内的理论知识同样对我们深入理解非遗内涵、特征及其传承机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民俗学注重考察民间习俗、礼仪、信仰等方面的演变历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非遗传承的内在机理;社会学则关注社会结构、人际互动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揭示非遗所处环境发生的变化对其产生和传承带来的影响;最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探究非遗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表演形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挖掘其中蕴含的深层价值。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

(一)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主体困境

在非遗传承过程中,传承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市场经济发展等原因,一些传统技艺、民俗活动逐漸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导致很多优秀的非遗项目后继乏人。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使得非遗项目面临更加严峻的传承危机。此外,对于非遗传承人来说,他们往往生活压力大、收入水平低,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和荣誉激励措施,这也是制约非遗传承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因此,如何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扶持和培养,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让更多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当中来,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客体困境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其客体即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现实困境。首先是非遗传承人的缺失问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许多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消失或者已经失传,这使得非遗传承人的数量急剧减少。我国目前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项非遗技能的寥寥无几,而且由于非遗传承人工作条件较为艰苦,待遇较低,很难吸引到年轻一代加入其中,从而出现了非遗传承人断代的现象。其次是非遗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当前,很多地区对于非遗资源的开发仍然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挖掘和创新性转化,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非遗项目因为缺少资金支持和商业价值无法得到有效推广和传播,导致这些宝贵的非遗资源闲置浪费。同时,一些非遗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和差异化经营手段,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需求,影响了非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最后是非遗知识产权保护不健全的问题。非遗涉及众多领域,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美术、文学等,因此其所属权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诸多争议和难题。

(三)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方式困境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模式。这种模式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力量,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等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二是社会参与下的“自下而上”模式,这种模式是指由民众自发组织起来,自主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研究和宣传活动;三是学校教育下的“内外结合”模式。这种模式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融入学校的课程教学之中,同时也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民俗节庆、文化旅游等活动,从而增强青少年群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认同感。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以上三种方式各有优劣势,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例如,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模式虽然能够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但却容易出现政出多门、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社会参与下的“自下而上”模式则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灵活性优势,但往往缺乏专业指导和规范化管理;最后,学校教育下的“内外结合”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难题,但也可能会面临师资不足、教材匮乏等实际困难。因此,为更加全面系统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的保护对象和传承场域,综合运用多种保护和传承方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四)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保障困境

在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首先是非遗传承人认定标准不够明确,目前我国对于非遗传承人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化的认定标准,导致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技艺无人可传或者无法得到有效传承。其次是政府主导下的非遗保护机制不健全。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主要由各级政府或文化部门来承担,但这些部门往往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手段等方面的支持,难以深入开展具体工作。此外,社会力量参与不足也是制约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现在有不少志愿者组织和公益机构积极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去,但整体上来看,社会力量的参与度仍然较低,且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引导和政策扶持,最后是非遗保护资金投入不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民生活质量日益改善,公众对非遗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更多的经费用于非遗保护工作。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现实困境的解决路径

(一)完善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政策法规

在当前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相关政策也应该进一步得到健全和完善。首先要加强立法建设,通过制定更加明确、详细的法律法规来规范非遗传承人的权益保障问题,同时还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监管机制,确保各项措施能够真正落地实施;其次是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权行为,让侵权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以此来维护非遗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采取一些经济手段进行引导,如设立专项资金等方式,鼓励企业或个人积极投入非遗保护事业当中去;最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事业向前发展。

(二)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宣传教育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因此,要想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就必须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例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以及价值意义;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可以组织一些专业技能培训班或者研讨会,向广大民众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三是鼓励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学内容之中,从小培养他们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和热爱;四是积极引导民间团体参与其中,让更多有志于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的人员加入进来,形成一个庞大的人才队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三)提高非遗保护与传承的专业人才

在非遗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具备相关知识技能、创新能力以及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因此,要加强对于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同时,还应该积极引进外来优秀人才,为非遗保护事业注入新的活力。此外,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大投入力度等方式来支持高校设立相关学科或者研究机构,培养更多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需求,总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保护和传承则是非常必要且紧迫的任务,只有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资源,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非遗保护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增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资金保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方面的支持。因此,政府应当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事业的财政投入,为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募捐、企业赞助等方式来筹集资金,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之中,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度,从而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深入开展。

(五)加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国际合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之间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到世界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去,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水平和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西方不良思潮对我们进行渗透和影响,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相关协议或建立友好关系来促进双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上的合作。

五、结语

本文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文献和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在当前背景下,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包括:法律法规不完善、传承人断层、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优化这些现实困境,首先,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其次,应当注重培养后继人才,建立健全传承机制;再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拓宽筹资渠道;最后,还需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公众参与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事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峰,张健,张建华,等.岭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实然困境与优化路径[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21,30(02):75-80.

[2]劉莹莹.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J].艺术科技,2017,30(09):132.

[3]戴莉娜.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和传承的有效途径[J].浙江档案,2012(06):50-51.

[4]胡兆凡.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传承——以太昊伏羲祭典为例[J].神州,2012(35):20-21.

[5]蒋修辉.非物质文化遗产“永城大铙”传承人认定和保护途径探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3,31(03):41-45.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路径优化现实困境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流通体系路径优化策略探讨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山西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路径优化研究
CVRP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应用研究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以影像为载体的河南非遗文化传播探究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