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弯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物理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物理知识,还要通过学习相关知识,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特征,教师不仅应改变物理学科的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还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丰富物理学科内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基于此,笔者分析了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措施,以供参考。
一、物理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高中物理学科对学生而言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还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高中物理学科涉及多方面学科知识,其对学生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物理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的能力。
第二,物理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应用各种物理模型解决物理问题,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物理学科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动手操作实验,使其对一些新的物理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理实践操作较少
由于高中物理知识点较为密集且难度较大,部分高中物理教师只注重物理知识理论教学,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使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降低,无法深入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现阶段,部分高中物理教师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部分教师机械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久而久之,学生无法锻炼自己的能力,甚至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导致物理课堂学习效率降低。
(三)没有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部分高中物理教师深受传统物理教学模式的影响,没有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容易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自主参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才能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三、高中物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措施
(一)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现阶段,部分学生不仅无法建立系统的物理理论知识体系,也未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创设一些直观、清晰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形成发散思维,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创设问题情境。由于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需要创设清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求知欲,自主解决问题。教師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转换为具体的知识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效率。
例如,在教授有关静电的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参与主题学习,并让学生不断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加深学生对静电原理知识的了解。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罗列与静电有关的重要知识点,并简单标记知识点的考查热度和整体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如“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明什么是元电荷吗?”“为什么会有元电荷这个概念?”等,帮助学生理解元电荷、点电荷、电荷守恒等概念。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理解与课本上的定义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同学们有没有观察过身边的高层建筑,它们的顶端是否设置避雷针?”等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尖端放电等物理知识及概念。最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常规的避雷针样式,并提出“为什么要设置避雷针?”“为什么没有避雷柱或者避雷台?”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尖端放电的原理和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再现日常生活场景。再现日常生活场景是物理学科基本的教学方式之一。高中物理学科注重将物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物理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再现生活实际场景,可以帮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带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有关静电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如毛衣摩擦会带电、尺子摩擦后可以吸引小纸条碎片等,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静电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和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生触类旁通的能力。
(二)创新教学理念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开展物理学科教学,不仅要注重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将物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还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科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基于学生发展特点,创新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积极交流,增强物理教学效果。
(三)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在开展物理学科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有关电势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并让其参与实验,深入了解课题内容,并应用物理知识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会产生电流?”“电池为什么能储存电?”“电路中电流的移动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等,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不能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翻阅书籍、询问教师等方式,找到问题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厘清学习思路,还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物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发散思维训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以便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学习,共同探究物理问题,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科知识,以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例如,在开展有关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电场中带电粒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等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先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将学生分组,并向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如第一个小组需验证“在电场力做正功时,电势能的变化情况”,第二个小组则需验证“在电场力做负功时,电势能的变化情况”。然后,在两个小组完成研究、分析与验證后,教师可以让各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阐述验证过程及最终结果。最后,由其他小组的学生评价其是否表述清楚、证明过程是否有误、结论是否正确等。
(五)开展物理实验活动
教师应当组织学生开展物理实验,以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创新学生思维。在开展物理实验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对物理实验活动的注意事项予以充分说明,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必要指导。在开展物理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此类现象和该现象产生的原理是什么,并让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部分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梳理与实验相关的知识点,再为其讲解在实验中需要运用到的知识点,最后画出分析示意图,帮助学生厘清思路,让学生明白是哪个环节哪个步骤出了问题,又或是对哪方面的知识点尚未完全掌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所学的物理知识开展物理实验活动,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总结能力,同时能使学生了解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查缺补漏。
结语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紧扣新课标对高中物理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和核心素养,使其学会利用多种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同时,高中物理教师要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形成物理学科的科学思维,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