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多三
音乐教学包含丰富的德育内容,而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探究渗透德育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意识。
音乐是一门以感性为主的学科,也是一门具有深刻哲学内涵的学科。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让学生思考音乐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审美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一、从教学内容角度探究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结合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音乐有人声和器乐两种表现形式,而人声是最直观、最能调动观众情绪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音乐不同的表現形式,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时,教师可以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为学生呈现这首歌的意境。在人声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独唱和合唱的方式呈现。在不同形式的演唱中,学生的声音和语调都会有所不同。独唱能表现出一种坚定和自信的感觉,合唱则能表现一种温馨和被幸福环绕的感觉。同时,不同声音之间的配合可以营造欢快、轻松的氛围。在器乐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多种乐器呈现,包括笛子、鼓、合琴等。这些乐器的不同演奏方式、速度和节奏都会对整个歌曲产生不同的影响,如笛子能表现出一种清新、欢快的感觉,鼓能展现激情、力量,合琴则能表现一种平和、温馨的感觉,等等。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人声和器乐结合,通过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这首歌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让学生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放松心情,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深刻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在专业课上对歌唱艺术的认识和审美能力,还要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对自然的感激之情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在聆听各种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的音色,并了解其历史内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拨弹式民族乐器,其清幽的曲调能体现悲苦、凄凉的情感。教师可以让学生聆听琵琶的声音,让他们感受到琵琶所传达出的特殊感情意义,体会中国传统乐器的魅力,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根据音乐作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音乐作品的主题创设相应的情境,如爱情、友谊、家庭、国家,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道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师也可以根据所教学的音乐作品中的歌词,再现一些具有伦理和道德意义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等。教师还可以采用场景表演和歌唱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情感和意义,从而加深他们对歌曲的理解和对道德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歌曲演唱水平,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唱《幸福在哪里》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整地聆听这首歌,然后让学生根据歌曲创编故事,并让他们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故事情节与歌曲中的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歌曲体验不同角色所表达的幸福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关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什么是幸福,并告诉他们在不同情况下,人们会选择不同的行动来追求幸福。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让他们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并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以音乐代表人物为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
很多学生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大多是因为音乐人的人格魅力及其充满活力的歌声。优秀的音乐人不仅可以给学生带来好的引导效果,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产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的个性塑造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聆听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等人的音乐作品,为学生讲述他们的经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高尚的品德。例如,贝多芬在双耳失聪后克服了诸多困难并坚持不懈地追求音乐事业,这种顽强的精神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坚韧不拔、勇敢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
可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音乐代表人物的故事中汲取营养,并借此渗透德育,让学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观念的启发,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从教学模式角度探究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当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个性化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获取音乐资源,并通过各种线上交流平台参与音乐学习和其他活动,为德育的渗透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增强德育的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渔光曲》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渔光曲》的相关影像资料,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让学生切实体会歌曲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并通过独立思考感悟歌曲中所体现的渔民的血泪史,了解旧时期渔民的苦难生活和悲惨遭遇。在学生对歌曲有一定的认识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资料,创编音乐小故事,然后用PPT或者小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旧时期渔民的悲惨生活,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创新音乐教学方法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德育是贯穿始终的,这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目的,是教学的需要。对此,教师应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并通过创新音乐教学方法实现德育的渗透。课堂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的设定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导入、讲解、讨论、展示等多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音乐与社会、人生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以《送别》这首歌为例,这是一首一段体的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诚挚情感,其意蕴悠远、曲调婉转,像一首别具一格的中式田园诗。在带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要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情感体验,进而塑造学生的價值观,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情感。如教师可以借助电影《城南旧事》的片段导入课堂教学,奠定歌曲的情感基调。在学生听完整首歌曲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从这首歌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中的情境吗?”等启发式问题,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然后,教师可以总结升华课堂教学,让学生体会德育。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如课堂练习、作品演奏、作品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道德观念。在评估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音乐中的德育元素,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三)深入研读音乐教材,挖掘德育元素
教师应深入研读音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努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道德观念。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多种多样,如尊重长辈、关爱他人、团结合作、诚实守信、自律自强。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作品情感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所包含的德育元素,让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德育元素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此外,在渗透德育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积极发掘音乐教材中的作品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结合音乐作品的主题渗透德育元素,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例如,李谷一演唱的《春之歌》以欢快、抒情的旋律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和希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歌曲的前半部分表现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美好、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同时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应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读音乐教材,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以增强德育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道德水平。
结语
在中职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要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积极渗透德育,让学生了解所学歌曲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教师还要通过日常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美好和快乐,以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道德修养,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宛北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