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师情感是观照生命价值和教育本原价值的主体力量。尤其是对于思政课而言,思政课的课程特性决定了教师情感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生命质量。从情感教育视域审视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的丰富内涵及表现维度,以研修唤醒、理论引导、意义追寻、实践促发等路径,促进思政课教师情感意识觉醒,激励其深层次的情感素养培养自觉,推动思政课教师探寻自我情感在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为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素养;情感培育;思政课;教师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7-0039-03
教师情感素养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生命质量,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培育尤为重要。情感教育专注于人的情感研究,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1]的教育,它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有效性提升注入一种改进力量,是认识及提升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的重要理论依据和支撑。因此,从情感教育视域审视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的内涵、表现维度,进而探讨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的培育路径,对于培育思政课教师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的含义
素养包含内容广泛,教师素养特指教师专业属性包含的素质和能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素养本位教师教育”(CBTE)将教师素养界定为“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体现为鲜明的聚焦工作特征的输出取向和注重标准达成的规范取向”。[2]这里的“胜任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聚集工作特征的输出取向”及“标准达成的规范取向”即是教师专业属性的具体表征。但这些表征涉及的范围又十分广泛,如教师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课堂管理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职业热爱度,等等,其中教师的职业热爱度、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又集中体现为教师专业属性中的情感属性。教师的职业热爱度就是教师对职业的一种情感表现,教师在表达、沟通过程中同样包含着或正面或负面或积极或消极等各种情绪,也包含着对情绪把控、调适、表达的一种能力,这些均是教师情感素养的具体体现。
有学者就将教师情感素养界定为“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对自身以及学生的情感识别、情感回应和表达以及依据个体和情境做出情感调适的品质和能力”。[3]也有学者从情感的能力和力量角度将教师情感素养归纳为“教师通过选择和实施恰当的情感策略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态度和情感的能力”。[4]但若是从情感素养形成及所包含内容指向来说,教师情感素养则是“情绪和情感相关知识的积累,相关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在具体场景中基于情感的表达、沟通与反思能力等。教师情感素养在外显上主要表现为情感流露与觉察、情感交往与应对、情绪调适与反思,内在的则主要指向与情绪、情感素养相关的人文素养”。[5]朱小蔓教授从情感生发的内在机理,将教师的情感素养界定为“由教师的生活阅历、知识学习、文化修养和职场经历共同作用、积累的价值理解定式、稳定的情感品质与情感能力,经由情感表达展现其内在文明”。[6]借鉴学者们对教师情感素养的界定,结合思政课课程特性,可以将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定义为:由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立场、生活阅历、知识结构、党性修养和职场经历等,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价值理解定式、稳定的情感品质与情感能力,以及经由情感表达影响教学效度的能力的总和。
二、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的表征
马多秀教授曾提出“教师的情感素质主要包括强烈的情感意识、积极的情感定势和较强的情感能力”。[7]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主要表征为情感意识、情感修養、情感体验、情感能力等四个维度。
(一)情感意识
思政课教师的情感意识是一种观念,表现为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重视和发挥情感的作用,能动地感知师生情感的产生、发展、变化及其对教学效度产生的影响,并力求延续或改变这种影响。当思政课教师认识到自身对学科、职业、学生的情感会对自身生命价值、工作质量、师生关系产生巨大影响时,意味着其情感意识的觉醒,一旦情感意识觉醒会激励教师更深层次的情感素养培养自觉,推动教师主体不断追寻自我情感在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简言之,思政课教师的情感意识就是从感知情感价值——情感意识觉醒——情感意识自觉——情感意识行为的思想认知表现。
(二)情感修养
思政课教师的情感修养主要指思政课教师的情感思想、情感理论、情感知识、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它包括情感理论修养、政治情感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信仰情感修养等,外显为包容、等待、平等交流、爱心、对党忠诚、理想信念坚定等行为。其中情感理论修养主要是指对情感教育理论的渊源、发展、结构、核心议题、价值意义、研究方法,以及情感发生、发展的内在机理、情感与价值观形成的关系、情感与教学之间的诸多关系等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政治情感修养是指政治立场、政治原则、政治信仰、政治态度、政治定力等方面的政治情怀;思想道德修养是指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爱国情怀、道德情操等方面的品质和能力;信仰情感修养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的真挚情感。
(三)情感体验
思政课教师的情感体验是指思政课教师在职业生活中的特定情感感受。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否热爱,积极热爱使其产生正向的情感体验,消极冷漠使其产生负面的情感体验;对职业的认同程度,对思政课教师职业认同度高,教师则会在教研活动中倾注饱满的热情、源源不断的动力,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情感能力
加登纳在研究人的智能结构时,曾提出“情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通向一个人自己感受生活(即一个人情感或情绪范畴)的能力,包括自我认知智能和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即个体对自身情感的检验与认知,也就是自我情感体验能力;人际智能则主要是指对他人情绪(mood)、气质(temperature)、动机(motivation)与意向(intension)进行区分的能力,也就是对他人情感的识别能力”。[8]苏小蔓教授提出“情感能力包括情绪辨认能力、移情能力、情感调控能力、体验理解能力、自我愿望能力等”。[9]借鉴已有观点,笔者将思政课教师的情感能力理解为:教师在思政课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情感识别力、情感表达力、情感互动力、情感导向力、情感调节力等情感向度。
三、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培育路径
(一)以研修唤醒思政课教师情感意识
帮助教师建立起清晰的情感意识,是当前加强思政课教师情感意识的重中之重。一是开展分类研修。可按照莱文森的高校教师职业发展阶段理论,[10]针对不同年龄思政课教师开展适宜性情感教育培训,落实分层分类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针对新入职青年教师,在职前培训中加强情感教育价值培训,帮助青年教师认识情感教育本身及其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灌输”情感教育理念、情感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对于职中青年教师,进行情感教育专题培训,系统培训情感的表现维度、情感类型、情感辨识等情感理论知识,以及情感教育理念、价值、核心问题、方式方法等情感教育理论知识、可操作性技巧,等等。二是建立多维研修机制。建立“老带新”“导师制”等青年教师成长机制,发挥资深教师情感素养天然相对较高的优势,对青年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强化情感在教学中的价值认识,促进青年教师情感意识觉醒;依托“教学团队”“教研室”等载体,带动青年教师对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情感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从多维度唤醒青年教师情感意识。三是评价导向引导。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引导,还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发挥激励和督促作用。[11]在教师评价机制中纳入情感素养评价项,以评价导向激励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反应、调适情感对教学效度的影响,促进思政课教师的情感意识从自发走向自觉。
(二)以理论引导思政课教师提高情感修养
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情感修养重在提高其情感理论修养。一是组织教师自主学习情感理论。区别于职前职后培训,组织开展情感理论自主学习,使教师对情感教育理论走向高层次的认识,提高教师情感理论修养。从学习内容上看,组织教师自主研读国内外高质量情感理论书籍、文献,深入把握情感发生的内在机制、情感结构、影响因素等情感理论知识,了解情感教育理论产生背景、发展历程、研究现状,认清情感教育理论亟须解决的重点问题,厘清情感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探寻情感理论与思政课内容、教学方法的融合路径等情感教育理论知识。从学习形式上看,建立定期学习分享会,由教师轮流进行情感教育书籍或文献研读收获进行分享、讨论,督促教师持续进行自主学习。二是鼓励开展情感教育研究,用研究的理论知识指导情感教育实践。同时,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情感修养、思想道德修养、信仰情感修养的提升亦是不能放松,跟进常态化的专业理论学习不可缺少。
(三)以意义追寻激励思政课教师体验情感
以意义追寻激励思政课教师积极体验发生于职业生活中的一切情感,引导教师从感性情感体验的积累走向理性情感体验的跨越,遵循了情感体验的发展规律,有利于增强教师情感获得感,激发教师情感体验的内生动力。具体而言,一是持续积累感性情感体验。引导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式运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等活动中,以及师生关系中,经常性地发起有意识的情感体验,并进行记录,逐渐形成情感体验常态化。二是走向反思性情感体验。反思性情感体验就是指基于感性情感体验,对不同情境中的情绪感受及变化进行反思,从外部去反思情感过程内部的感性体验,使其感性的自我感受上升为理性情感分析及观照,达到更深层次理解情感的状态。思政课教师发起感性情感体验后,要主动走向反思性情感体验。三是积极调适情感体验感。对内部和外部的情感体验进行调适,升华情感体验层次和深度,促进教师情感体验自觉。
(四)以实践促发思政课教师提升情感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持续训练是提升思政课教师情感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是在表情判识训练中提升情感识别力。思政课教师可以以表情判识为重点切入口,有意识地在教学或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在“为学生建构场景式学习情境”[12]中,观察学生面部表情、语音表情、姿势表情等,从而训练自身对表情的捕捉、观察、判断、对比和校正能力,以此提高自身的情感识别力。二是在内容和方式的情感认同中提升情感表达力。在情感表达内容上,深刻理解和认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伦理价值、情感态度、文化意蕴、艺术旨趣;在情感表达方式上,依据课程内容设计适宜的情感表达方式,切忌无道德原则的过度煽情娱乐式表达方式。三是在真理與真情中提升情感导向力。在教学中注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精神等正能量情感为学生导向,引导学生理性认识和抵制西方腐朽价值取向和不良社会思潮,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是在艺术与技巧中提升情感调节力。情感调节能力凝聚了情感意识、情感修养等内在情感品质,呈现为一种艺术,也蕴含大量技巧,唯有将二者巧妙融合才能达到更佳效果。一方面,要夯实情感调节能力的理论知识,掌握多种情感调节方法和手段,涵养情感调节艺术。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尝试、反复试验、提炼技巧,借助一些艺术载体授课,如开设“红色光影”学堂[13]等,利用情感调节技巧提升情感调节艺术,从而逐步提高教师情感调节能力。
思政课教师具备一定情感素养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进行情感参与的重要条件,这不仅关系思政课的生命质量,而且对思政课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要从情感教育视域审视思政课教师情感素养含义及表现维度,探讨从唤醒情感意识、提升情感修养、加强情感体验和促发情感能力等维度,协同发力培育思政课教师的情感素养,以帮助思政课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饶从满.美国“素养本位教师教育”运动再探——以教师素养的界定与选择为中心[J].外国教育研究,2020(7).
[3]王平.基于教师核心素养的职前师范生情感素养培育[J].教育科学,2021(5).
[4]程建坤,唐西胜,杜明峰.情感素养:教师情感劳动的基石[J].教师教育研究,2021(11).
[5]陈永兵.教师发展迈向“情感素养”提升新阶段——以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为例[J].人民教育,2018(13).
[6]王坤,朱小蔓.情感文明:教师育人素养的关键价值尺度[J].中国教育学刊,2019(5).
[7]马多秀.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维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
[8]加登纳.智能的结构[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9]朱小蔓,丁锦宏.情感教育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历程—朱小蔓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2015(4).
[10]米华全,徐岩.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2).
[11]陈静.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及要素优化路径[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39(2).
[12]陈静,刘秀伦.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内涵、结构及构建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4).
[13]陈静,刘秀伦.四贯通五融合:思政课实践教学生态圈构建与实践——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实证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0).
(责任编辑:杜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