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多元分层治理机制研究

2023-09-22 08:33张红涛
关键词:国家教育

张红涛

[提要] 国家安全问题的多样性、交互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决定了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必须建立多元分层治理机制。中央部门在国家安全教育中具有“中枢”地位,地方担负着接应和传导任务,与安全教育相关的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中介机构是全面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补充,高校必须承担起“主攻手”和实施者的角色,家庭则要积极配合学校建立国家安全家校共育机制,从而形成自上而下的多元联动协同治理模式。同时,就高校而言,必须从战略、战术、技术、组织和行为等五个层次入手,科学构建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和个人等五级无缝衔接的分层治理模型。只有加快完善组织、法治、科技、人才和财政等“五位一体”的科学保障机制,才能为建构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多元分层治理机制保驾护航。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遭遇长期逆流,大国博弈斗争加速白热化,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国亦面临着严峻的内外部安全威胁。国家安全问题具有多样性、交互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征,传统与非传统问题叠加影响、相互作用,单一主体和零星手段难以有效应对,国家安全治理能力与体系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客观地说,国外一些学者及组织、团体较早一些时候便对国家安全治理问题予以了关注。如马克·韦伯(Mark Webber)认为,“治理意味着多层次权威主体对不同议题的协调、管理和规制,对公共和私人部门行为进行干预的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安排,而且受到相关话语和规范的约束,并指向特定的政策结果”[1]。埃米尔·科什纳(Emil Kirchner)则将“安全治理”定义为“安全化的规则体系”,能够自动导致并产生特定的政策结果[2]。显然,国家安全治理的体系化和过程性决定了治理主体和内容的多元化与复杂性,只有真正建立国家安全教育的现代化治理机制,才能有效完成这一涉及“根本性问题”的系统工程。

一、问题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3]。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基本情况和整体特征,课题组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历时2个月开展“高校大学生国家安全及国家安全教育”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5份,收回有效问卷916份,问卷有效率为91.14%。问卷参照PSM量表进行设计,并采用 SPSS26.0、Amos26.0 等软件进行有效性检验和数据量化统计。根据对所获样本的分析结果,笔者认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形势整体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对国家安全相关教育内容均有基本认知,感兴趣程度和关注度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工作重点不突出。高校对于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缺乏有效部署和科学设计,导致战略战术模糊,结果效果均不理想;管理部门止于通知文件的上传下达及迎接上级部门的检查考评,没有形成“三全育人”的管理服务机制;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经费投入、课程建设和长效机制失位,不利于国家安全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2)内涵建设不到位。国家安全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方案,导致责任模糊、互相推诿,个别高校重视程度不够,难以形成事实合力。校领导、处科级干部、管理部门和教职工没有共同发力,临时搭建虚拟分散的教研团队,缺乏管理考核制度和激励竞争机制,特别是对“讲什么”“怎么讲”“讲多少”等缺乏刚性要求和检验标准。(3)内容方法不合理。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不合理,缺乏实习实践环节和特色教学设计,尚未形成专属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目前来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主要是由思政课教师承担,无法对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形成长期智力支撑,师资力量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学术化等要求亟须加强。对专兼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够重视,多途径多样化的职业素养与能力提升空间有限。(4)与现实需求不匹配。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形式传统单一,吸引力感染力不够,82%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对官媒宣传和自媒体监管的力度,64%的学生抱怨相关纸质读物、著作和教材太少,可供选择共享的在线课程较少,难以系统获取国家安全教育的知识内容。交叉性研究成果凤毛麟角,高水平综合期刊太少,也不利于学科良性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综合来看,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明显滞后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甚了解、不太清楚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自觉意识相对不足。

另外,自2014年“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提出以来,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学术研究迅速升温,更多聚焦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意识等方面,所涉学科高度集中在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和课程建设等领域。有学者注重教育质量和目标建设,认为国家安全教育应从“课堂虚浮”走向价值引领,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自觉将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意识转化为实践行动[4];有学者从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路径出发,提出以培养安全素养为目标导向,建立多主体的国家安全教育共同体和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内容[5];有学者探索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之中,倡导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教育引导作用[6];有学者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路径进行探索,从国家、高校和个人等维度加以优化,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体系[7]。整体而言,现有研究成果的问题意识和目标指向较为清晰,但过于注重形式和过程,忽视效果和评价,对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念养成和意识培养的机制建设关注较少。

鉴于以上,笔者认为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要持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治理机制建设,努力构建以发展导向和效果导向为中心的多元分层治理机制,加快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理念的彻底转变、事后管理到事前预防模式的根本转型。

二、总体态势:多元联动的协同治理模式

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关系校园安全和家庭和谐,关系国家前途与民族复兴,必须加快形成中央、地方、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多元联动的协同治理模式,共同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一)中央政府部门是“中枢”

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确保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确保党时刻把握安全发展的方向、坚持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8]。为此,国安委办公室须积极推进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大政方针政策的出台,并且提出指导意见引导有效实施,及时制定涵盖战略定位、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组织实施等国家层面中长期发展规划,督导省级党委政府做出符合地区实际的相应计划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实来看,中小学教育考核指标主要是学生考试分数和学校升学率,高校则仍旧以科研论文为重,品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应然地位与评价体系还没有能够真正建立[9](P.348)。对此,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教育部等具备相关职能的有关部委要努力建立包括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特色发展引导机制的实施方案,构建进退有据有序的绩效评价和业绩考核机制,加快推进主动响应式顶层设计,努力实现不同学段,尤其是高等教育阶段国家安全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机制,可参考丹尼尔·斯塔弗尔比姆(Daniel L.Stufflebeam)所提出的由背景(Context)、投入(Input)、过程(Process)和成果(Product)等四个变量组成的决策导向型评价模型[10](P.321-368),再根据学校的一些实际情况加以设立。

(二)地方要做好传导工作

作为国家安全工作的具体指导者和实施者,地方党委政府必须因地制宜、找准定位,上传下达、下情上通,切实为下一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做好引导、服务和保障工作。各级政府要加快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及时传递上级有关通知要求,练好“内功”才能真正把工作做扎实。在决策形成过程中,各级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媒体主动宣传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政策建议和主张,深化广大民众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实现社会意见的及时正向反馈,为政策落地与有效执行营造健康良好的社会氛围[11]。同时,要结合本地方实际特点,集思广益制定高校层级的国家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大力建设符合地方特色和区域特点的国家安全教育学习实践基地并积极发挥政治主导优势,努力增强与区域性国家安全教育完美配套的数字化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通过开设微信微博公众号、在线免费开放课程等形式,切实讲好涵盖地方特色内容的国家安全故事[12]。

省级党委和政府要主动指导市县两级科学规划辖区内的国家安全教育组织方案,真正发挥区域领导者和“连通器”作用。在组织架构方面,各级党委要对标中央成立高效有力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及其办事机构,由党委负责人担任主要领导;国家安全和教育等主要相关部门要主动联系对接,及时传达落实中央、省级和同级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有关通知要求。各级国家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要切实发挥指导和监督作用,协调同级各局(委、办)共同做好国家安全教育传导工作。

(三)社会作为有效补充

作为全员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社会组织、民间团体和中介机构必须聚焦责任、及时发力,努力起到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有效补充的作用。高校要积极与其主动对接,鼓励更多青年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放眼海外,事实上美国的社团组织和民间智库非常重视对国家安全教育的关注与投入,其中,“经济发展委员会”(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就定期对外发布《全球领导力教育:国际研究和外国语言教育对美国经济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的研究报告,旨在强调教育手段对国家安全的意义和价值[13]。英法等国则针对青少年建立不同类型的准军事组织和军事研究团体,通过强化国防军事教育来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工作。

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网络舆情,对于引导全社会树立浓郁的国家安全意识和协同育人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下大力气形成“个人安全我负责,社会安全我尽责,国家安全我有责”的良好育人氛围。有关社会组织机构要挖掘潜力创造新动能,辅助地方政府和合作高校共同建设教育、实践和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更接地气的专业指导和实践机会,最大化发挥社会大课堂的国家安全教育功能。同时,借助政策红利和政府引导,相关社会组织和协会团体要及时建立行业发展联盟,共同开发更高质量、更大众化的国家安全教育公共资源,定期通过广电、网站和“两微一端”等媒体手段进行传播推广,宣传普及国家安全教育的观念、知识和方法,推动国家安全教育真正深入人心。

(四)高校是“主攻手”

国家安全教育的能力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对新时代解决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尤为重要,高等学校必须始终站稳主体地位,努力发挥主导作用,时刻扮演“主攻手”的角色。高校必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国家安全教育伟大实践中涵养丰富知识、塑造正确观念和培养综合能力,真正将青年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14]。

高校具备庞大的国家安全教育教学资源,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督促指导各院系扎实做好相关工作,特别是用好思政课载体和课堂教学主渠道,提高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切实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体系化和差异化的国家安全类必(选)修课套餐,真正满足全体学生对国家安全知识的学习渴求。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结束,高等学校理应打破单边传统的封闭固化思维,坚持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主动对接社会、服务学生,加强与跟国家安全有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媒体平台等方面的合作与互融,探索搭建协同育人的校企社民综合化服务平台,研究检验国家安全教育新的路径、方法和模式。针对国家安全教育关注范围过窄、讲授内容空泛等问题,学校的教务主管部门和国家安全教研室,应该在“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中开辟专章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反分裂法》《反间谍法》《国家情报法》等基础性国家安全法律的相关内容。

(五)家庭应积极配合

家庭是最基层一级教育单位,但在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中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必须增强共同体意识,提高适配共情能力。因此,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建立国家安全家校共育机制,特别是要持续关注全体家庭成员的国家安全意识、水平与能力,及时掌握学生的安全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

家庭中的父母要自觉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以身作则、因势利导,积极承担起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的目标引导、行为塑造和价值观养成等方面发挥正向示范和激励作用。家长要及时关注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发展趋势,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国家安全知识技能,遇到难题和困境时要主动寻求学校、社会乃至政府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从小处着眼,以家风、家文化和家庭美德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为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石和扎实认知基础。

作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高校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政治安全意识和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政治表现,谆谆教导他们要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帮助他们理解清楚政治安全的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根本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在信息化迅速发展条件下,面对日趋激烈的思想领域斗争,高校学生更要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增强阵地意识,切实维护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全面提高自己的国家安全实践论水平。

三、高校主体:无缝衔接的分层治理模型

作为相对独立的高等学校教育体系,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善于从战略、战术、技术、组织和行为等五个层次入手,科学构建学校、学院、专业、班级和个人无缝衔接分层治理模型,落实落细、知行合一(如图1)。

(一)战略层:学校主动引领

居于具有战略意义的最高层,高校必须主动发挥引领作用,结合自身实际和办学层次加快内容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和保障机制等方面,重点聚焦高质量规划教材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现代化。

作为全员育人的主体,高校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不断优化教师工作队伍,创造条件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高校要及时主动实施跟国家安全教育有关的“金课质量工程”建设,将国家安全培训专题纳入“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智慧教育公共课技能学习和新老思政课教师培训之中,充分利用寒暑假教师培训时机提高广大从业教师自行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的素养和能力。同时,在教师聘用年度考核、绩效评价、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等环节,适时引入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考查环节,重点关注教师培养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效果和水平。

图1 无缝衔接的分层治理模型

具体来说,高校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主体性的国家安全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价值,科学定位学生的角色和作用,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杜绝教师的“满堂灌”现象,拒绝课堂效果打折扣。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管理和服务的人本化人性化教育思想。以学生为本,突出表现为以绝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导向,以带动学生思考的国内外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真正走进课堂、努力贴近学生,用深度、温度和强度感化学生的爱国热情,筑牢国家安全的防火墙。三是坚持以服务学生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为目的。既要维护国家安全,也要培养安全人才,更要提高全民安全意识,着力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四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能力。国家安全教育的目的是以自身强有力的安全能力,屏蔽化解外来安全风险,克服消除潜在安全威胁,维护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由此,学生必须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学说的主要内容,努力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国家安全理论,积极参加“4·15”国家安全教育日等实践活动。

(二)战术层:学院高效实施

在学校整体战略框架下,基层学院必须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和专业特点,制定本学院不同专业的国家安全教育培养方案。学院要鼓励具备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学术背景的专任教师,在全院乃至全校开设国家安全选修课程;同时主动协调专业课程和公共课学习的关系,发挥优势主体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发展效应,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对维护国家安全的巨大潜力,在一流本科课程和“课程思政”专业建设中合理布局国家安全教育有关内容[15]。在“课程思政”教学背景下,适时探索该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叉融合,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大安全类的新兴学科。

做好国家安全教育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16],综合运用专题式、研讨式和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国家安全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全方位、高层次、宽领域提升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其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能力。同时,各基层学院还要积极拓宽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加快体系化和系统化的科学发展进程。“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大学就适时成立了多个国土安全教育计划和若干研究项目,国土安全迅速成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中心内容,部分满足了美国政府和社会对国家安全教育的现实,客观上也推动了美国国家安全学科的建设步伐[17]。

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加强国家安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任课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讲授水平,特别是围绕文化、反恐、资源、生态、网络、极地、深海和太空等非传统空间的安全问题,加快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国安、军队和公安等公务人员辅助配合的国家安全教学团队,积极完善专兼职教师岗前培训、定期培训、专题培训和学术交流等能力提升机制,确保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国家安全形势的同频共振。

(三)技术层:专业支持维护

以校园安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高校学工、宣传和保卫等部门要加强消防管理、校园稳定和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在新生入学的承启阶段,学工部门要联合教务、保卫和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等单位,组织开展“反邪教安全警示教育”系列主题活动,运用喜闻乐见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扫码关注公众号进行线上签名和反邪教答题等形式,增强大一学生对校园反邪教和意识形态安全的认知与了解。

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增强教育内容的趣味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对于网络监控、舆情捕获、信息研判、风险评估和预警防控等过程的无害化处理也可以提供最可靠的技术支撑和智能化解决方案[18]。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建立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网站专栏,实行专人维护和责任管理,及时更新内容,用漫画、案例和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定时推送丰富多样的国家安全教育视觉盛宴和网络大餐,更广范围增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及时性和影响力,引导大学生更好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实现国家安全教育网上阵地为我所有、为我所用,牢牢把握国家安全教育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同时,鼓励教师将团队或个人的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和优秀教案有偿推送至校园网,利用多媒体以声、色、光、画等多种手段表现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好奇,让网络真正成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平台。

只有大胆利用B站、哔哩哔哩和知乎等学生喜欢的虚拟社区平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知识交流和咨询服务,才能使网络成为师生无缝对接交流的重要场所,实现向课堂之外延伸。在操作维护过程中,要加大实施“净网行动”力度,加强日常监管和巡查力度,及时监视并屏蔽非法内容和不法言论。针对学生自主上传的国家安全内容和跟帖评论要及时关注并严格审查,避免负面舆论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各高校还要充分利用彼此的科研和技术优势,把国家安全教育的专题网站与校园网及远程教育网进行相互链接,让更多优秀媒体资源进入虚拟校园和学生中间,实现不同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共有共享。

(四)组织层:形成多重合力

引导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与国家安全教育相关院系的专业课教师,协同开设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或选修课,报请教务部门审批设置1个标准学分和12-16个课堂学时。同时,以宣传、学工、保卫、教务和马院等为基础单位,加快形成一支专业化的任课教师团队,组织编写并投入使用统一的规划教材。在集体备课过程中,要鼓励任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推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现场参观和案例分析等方式的融合应用,及时挖掘更新教材内容,特别是真实鲜活的案例素材。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要更多采取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组织课上课下相结合的分组讨论、情景再现和成果展示等教学模式,努力形成知识储备、教师传授、师生互导、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为一体的国家安全教育主客体耦合发展机制。

辅导员(班主任)是联系学院、教师、班级和学生的桥梁纽带,是国家安全教育效果最直接的推动者和见证人。辅导员(班主任)对国家安全问题的灵敏度,决定了其所负责学生自发自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与水平,必须要以年级、专业、班级和宿舍为单位,以重要时间节点和节假日,特别是国家安全教育日为契机,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官网及中国大学生在线视频号、微博、快手和抖音等直播平台,积极组织本年级学生共同观看“千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等团体教育类专题节目。同时,鼓励广大学生结合国家安全问题,从兴趣和爱好出发组建形式不一的特色学习小组,重点围绕反诈防骗、网络安全和政治安全等内容进行专题学习与讨论。

班级是最基层一级自组织单位,是打通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国家安全教育知识群体性输入的最有效单元。班级负责人要结合班级具体实际和国内外时政热点积极开展主题班会和党团日活动,邀请辅导员(班主任)参加并进行点评讲解。班委会要充分考虑青年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身心特点,采取主题观影、专题讨论、案例解析、情景再现和有奖竞猜等形式进行展开,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让班级全体学生都成为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受益者,积极营造“人人讲安全、人人为安全”的班级氛围,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国家安全“防火墙”。

(五)行为层:个人自我修炼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国家安全是立国之本,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青年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有人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加强自我修炼和主动学习,提升个人安全素养,才能不断夯实国家安全教育基石,为百姓福祉安康贡献力量。

青年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意义,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复兴责任感。在微观层面,广大学生要坚守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目标,主动接受国家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学习,坚持理论学习与行动实践相结合的政治要求,尊重教师和课堂的教育主体地位,奋发学习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内涵、时代价值、实践要求和体系建设等内容,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思维、法治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提高实践层面的规则意识、程序意识、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深入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国情、社情、民情和校情,培养贯彻、落实、践行和传播国家安全知识的自觉行动,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及人民安全为宗旨、主权安全为首要和政治安全为根本的行动原则,努力掌握有效应对、处置、化解和斗争的方法,强化底线思维,提高个人修养。

广大学生还必须意识到网络安全、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网络风险防范意识和大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努力掌握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新时代青年要勇担民族大任,结合自身专业积极投身国家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和重点科技创新领域的伟大实践中,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民族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青年学生要依法规范个人的国家安全言行,矢志做国家安全知识的“传播者”、安全底线的“守护者”,共同打造一道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堤坝。

四、戮力推进:“五位一体”的科学保障机制

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和效果保持,离不开机制化服务保障机制的建构与落实。只有加快完善组织、法治、科技、人才和财政等“五位一体”的科学保障机制,才能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教育之路,为建立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多元分层治理机制,建构新安全格局以更好保障新发展格局而保驾护航(如图2)。

(一)加强组织建设

国家安全教育的组织建设,包括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内容、具体领域、实施路径、考核评价、管理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围绕不同阶段确定相应的学习内容和达成目标,以期“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增强自觉维护国家安全意识,具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19]。教育部直属教育指导委员会要及时组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专门指导委员会,积极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教学的指导、交流、评估和督导等工作。国家教材委员会要及时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专门教材组织进行编写、出版、审查和发行,加快教材建设的质量与速度。

图2 “伍位一体”的保障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力和领导力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维导向,真正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特别是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作为考验相关部门服务管理水平和高校党委执行落实能力的重要内容,并通过评优评先、教学竞赛、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火热度和吸引力。官方智库、研究团体和学术期刊要主动开展国家安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研究与探讨,积极打造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实施专项研究支持计划,探索融入各学科专业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尝试专题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国家安全的发展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遵循高等教育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体系。高校要常态化加强自身组织管理和自身建设,从领导体制到管理机制,从激励约束到服务保障机制,为齐心协力实施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特别是要加强内部自组织能力和监督评价机制建设,并将最终结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

(二)加速法治进程

从长期看,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不仅要经历长期艰辛的发展过程,更需要制度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国家安全所涉领域,我国政府出台修订了多部法律法规,特别论及环境安全、交通安全、核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等方面。早在2015年,《国家安全战略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就从战略高度和专门法层面对国家安全教育进行规划布局,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教育水平为目的,确立国家安全教育日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倡导走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教育之路。笔者以2018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例,第一章第四条就明确规定:“国家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加强反恐怖主义的能力建设,运用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外交、军事等手段,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20]——教育手段对反恐与社会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国家安全教育的法治化进程,需要整合优化教育法、环境保护法、交通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和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中涉及国家安全教育知识方面的内容,结合国家安全战略(2020-2025)和《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适应国内外时局要求酝酿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教育法》。《国家安全教育法》的预期颁布和实施,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理论指导,借鉴吸收美俄等国家安全教育的立法经验,按照大安全和大治理的理念要求,调整升级国家安全教育的有关法律规范,加快制定国家安全教育的专门法,保障我国国家安全教育的有效实施[21]。在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立法过程中,要侧重运用法治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始终维护国家安全,同时明确各部门的权力及责任范围,为多元化规范化系统开展青少年国家安全教育提供科学示范和法治保障。

(三)注重科技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态度、专业的技术、精细的标准提升国家安全治理的效能,才能推进安全治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才能增加安全治理的预见性、精准性和高效性[22]。作为一种治理方式,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国家安全治理的广度和深度,只有不断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和投入强度,才能有效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技术密度和现代化程度。

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涉及政治学、社会学、军事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更加侧重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因此,在支持未来学科发展时,必须因势利导推动跨专业、交叉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例如,“新文科”建设应在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中设置专项开展理论与应用的综合研究,重点开展重大理论基础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旨在增强国家安全研究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还要对理工科的实验实证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真正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解决中国实际和中国问题。工程技术和应用类研究,要在国家自然基金等理工科项目中有所体现,突出问题导向,紧跟时代前沿,侧重实践意义和可推广价值。尤其要加大对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新兴技术等领域和产业的研发投入,聚焦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和网络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

2022年,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开始下设4个二级学科,分别是国家安全的思想与理论、国家安全战略、国家安全治理和国家安全技术。但是,从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覆盖范围必须持续扩大和常态调整,应该将特色行业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与应急管理和生产安全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吸纳进来,加强校际科技交流和校企创新合作。中央、省、市和县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共同发力,切实加大对高校国家安全实验室和科研团队建设的创新支持力度,真正为国家安全教育贡献科技之力。

(四)提供人才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强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化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高端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为国家安全教育工作和构建新安全格局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

培养一支质量更高、能打硬仗的师资队伍,是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应有之义,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建设平安中国的战略举措。作为一级学科,国家安全学的定位是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综合性、交叉性的核心支撑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宏观、全局和全球战略思维,能够观大势、察风险、谋远略、控全局的国家安全专门人才,以及具有国家安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特殊人才[23]。只有不断加大对跟国家安全相关的高层次、专门性和特殊性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才能造就更多具备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和素养的新时代大学生,才能有效拒止国内外敌对分子和反华势力的渗透与拉拢,才能更好保证国家的政治安全、制度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人才培养是功在当代、泽及后代的伟大工程,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发展与发展安全的辩证统一关系。人才安全目标必然要求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坚持以德为先,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第一位,围绕抓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本质,彻底解决好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和方向问题。国家也要加大引智力度,创造更优发展环境,吸引海外人才回流返乡,为保障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储备更多智慧。同时,通过借鉴美俄等国家的经验做法,可以在师生中间设置“国家安全教育发展基金”和“国家安全教育支持计划”等奖助教学的科研项目,重点培养一批跟国家安全教育领域相关的高层次人才。

(五)加大财政投入

作为全民性免费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国家安全教育的物力财力保障,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部门的投入和学校自有资金的按比例拨付。省级及以下政府的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软科学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学术研究要设立国家安全教育研究专项和规划教材编写出版专项,同级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资金方面的支持,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事业单位协同开展研究,特别是要加大对大中小学的分段教育内容和衔接教育手段的探索支持力度。

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区域特点和地域划分,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已经建成和规划建设的爱国主义实践基地、民兵训练基地和红色文化景区等思想政治教育实体,合作建设一批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切实提高国家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教育厅、国安厅和总工会等省级相关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和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估和示范教学展示活动,划拨专门经费重点培育数门与国家安全教育有关的一流本科专业课程,选拔一批专精于国家安全教育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名师[24]。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积极联合财政部门,鼓励支持高校拨付专款建设国家安全教研室和教育教学团队,在省内建设一批国家安全教育虚拟仿真实验室,提供专门的教研设备和活动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研究人员,最大程度为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保障与支持。

猜你喜欢
国家教育
国家公祭日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国家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把国家“租”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