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月 (甘肃医学院)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带有民族特色的合唱作品越来越多,其中蒙古族的合唱作品《蒙古靴》就是其中一种,这一作品备受国内和国外民众的青睐,充分展现了蒙古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合唱作品《蒙古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创作者是通过人声多种演唱技法来进行演唱,以蒙古族语言为基础,并利用带有蒙古族音乐风格的象声词、衬词来模拟大自然中的声音,如马蹄声、骏马奔驰的声音等。该作品向人们呈现出蒙古草原上人民前进、蒙古马奔腾的画像,营造出充满生命力的草原景色,充分展现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对自然的尊重。可从作曲技法和创新等方面来分析合唱作品《蒙古靴》的音乐形态,以促进蒙古族合唱作品创作的现代化发展。
合唱作品《蒙古靴》的创作者是色·恩克巴雅尔,是蒙古族人,于1956 年出生于内蒙古阿拉善盟。色·恩克巴雅尔的母亲是著名歌手,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于1977 年学习声乐并考进内蒙古广播艺术团,1987 年色·恩克巴雅尔和好友创建了内蒙古青年合唱团,并带领该团响彻国际。色·恩克巴雅尔创作了多首合唱作品,并荣获了多个奖项,1992 年考入蒙古国国立文化艺术大学,开始系统化学习音乐作曲理论,作曲技巧更加娴熟。2000 年色·恩克巴雅尔的合唱作品《蒙古靴》由内蒙古青年合唱团在第一届世界奥林匹克合唱大赛中演唱,并获得了金奖;2022 年,色·恩克巴雅尔的《大地之声》获得了混声无伴奏合唱金奖,《蒙古象棋》获得了有伴奏合唱金奖;2004年,《八骏赞》再度被评为华人经典作品;2006 年,色·恩克巴雅尔先生获得突出贡献青年称号。
色·恩克巴雅尔的作品几乎都带有浓郁的草原文化色彩,其创作取材于草原游牧生活,来自于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在蒙古国留学期间,色·恩克巴雅尔探索了该国大部分地区,对这篇草原有着更加深沉的思考和感悟,这也使得其在作品中呈现出了对草原、大自然的敬畏之前,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蒙古靴》这一合唱作品的创作基石便来自于色·恩克巴雅尔对游牧文化的喜爱,也是其民族自豪感的体现。因此在对这一作品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对蒙古族的民族历史进行研究,深入理解和感受游牧人民的生活,结合色·恩克巴雅尔等人的生活经历,以真正体会《蒙古靴》这一合唱作品中所蕴藏的情感,以及所呈现的蒙古族文化。
在对合唱作品《蒙古靴》的调性分布与和声应用进行分析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分析该作品的调性布局。这一作品的调性布局充满了蒙古族音乐风格特色,以民族五声调式为主,同时在乐曲转调、过渡段中又融合了西洋大小调体系,有着较强的民族音乐表现力。《蒙古靴》主要分为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源》和第三乐章《火种》都是采用的羽调式,第一乐章由男低音声部演唱,呈现乐曲主题动机,并展开四个声部;第三乐章则是在第一乐章的基础上进行变化,重新回到羽调式;第二乐章《步调》则以徵调式为主,叠加了四个声部。
二是分析该作品的多重调性叠加。所谓多重调性指的是通过纵向重叠不同的、多个调性来进行创作,这种作曲技法的特点在于有着清晰的调性层次,不同调性的和声层次分明。《蒙古靴》这类民族五声调式作品中,多调性则主要体现于叠加不同的宫系统调。一般情况下,传统合唱作品的四个声部调性完全相同,创作者一般会于纵向设置与之对应的和声,不太使用多个不同调性叠加的方式来进行创作。然而《蒙古靴》这一作品却充分展现了多调性叠加创作手法,其既应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又未抛弃传统的民族调式,两者的结合使得作品更加多元化,充满色彩。比如说,在《蒙古靴》作品中其音乐主题动机贯穿于整曲中,引子部分的主体材料在三个乐章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这一音乐材料的变化,紧紧联系着三个乐章,声部的叠加让主题材料的变化更加复杂,整体上具有统一性,但是又有着各自的不同,旋律颇具特色。
第二乐章中《步调》的16 小节至28 小节四个声部在横向上呈现了四度关系转调,四个声部的调性如下:在1 至15 节中女高音声部采用的是bE 徵调式;女低音声部采用的是bB 徵调式;男高音声部采用的是F 徵调式;男低音声部采用的是C 徵调式;在16 至27 小节中,女高音声部采用的是bA 徵调式;女低音声部采用的是bE 徵调式;男高音声部采用的是bB 徵调式;男低音声部采用的是F 徵调式。所有的合唱声部前后都是上四度关系。这四个声部在调性上有所不同,但是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了大量的四度叠置效果,使整个作品更加灵动。
三是分析作品的多种和声色彩运用。《蒙古靴》这一合唱作品中三度、六度叠置出现较多,同时也进行了四、五度叠置,这一创作方式充满了蒙古族特色。四、五度结构和声的基础是四、五度和声音程,在作曲过程中一般使用平行进行写法,该和声具有线性逻辑。《蒙古靴》中的第一乐章《源》四、五度叠置和声段落较多,既有单独四度结构的创作,也组合运用了四、五度音程。比如说乐曲引子部分的第五小节,先是男低音声部,然后进行上四度叠加,变成双声部演唱。第十小节开始之后,又上四度叠加了男高音声部,旋律上采用了多重调式叠加。
色·恩克巴雅尔的合唱作品《蒙古靴》中运用了复调写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是模仿复调
该作品中融入了大量的蒙古族音乐元素,其在作曲中添加了各种草原声音,有蒙古马奔跑的声音,有蒙古族人民穿蒙古靴走过草原的声音,也有风吹草原的声音。而且其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声音,也营造出了相应的画面感,多声部的混声合唱使得草原中的声音元素有效呈现于音乐作品中,同时也在创作过程中利用复调技法来展现蒙古马追逐的姿态。《蒙古靴》中的模仿复调有两种体现形式,一种是定格式模仿中的八度模仿。第二乐章《步调》中的71 小节至77 小节中,女高音声部和男高音声部互为严格的八度模仿,女低音声部则和男低音声部互为严格八度模仿,反复的应用,使得整个乐曲的旋律更具层次性;另一种是节奏模仿。如第二乐章《步调》中最开始时,模仿声部重复于开始声部旋律的节奏,使得旋律音调处理更加灵活。
2.二是对比复调
对比复调的应用主要有四种手法。
第一种手法是呼应式手法。在出现一个声部的动机音型之后,再于其他声部出现,相互呼应。呼应式的模仿形式可能是节奏上的相似,也可能是音调上的相似,没有硬性规定,较为灵活。《蒙古靴》这一合唱作品中的引子部分就使用了呼应式手法。男低音二声部开始便出现了主题动机,男低音一声部在上四方度开始模仿,之后高音声部也开始在双声部上方四度模仿,三个声部反复出现,形成了呼应。
第二种手法是节奏对比。可将四个声部分为两组,每一组的织体都比较简单,但是音响效果十分丰富。《蒙古靴》作品中的乐曲节奏对比十分明显。第二乐章《步调》中就有这一典型的节奏对比,其将女高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分为一组,女低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分为另一组,高声部那一组先演唱,以十六分音符为主,之后再由低声部那一组演唱,以八分音符为主,然后两组进行轮唱。在这个过程中运用到了休止,使两组声部之间对比更加鲜明。
第三种手法是运用长音衬腔。这种方式在蒙古族风格音乐作品中较为常见,《蒙古靴》这一合唱作品中就使用了这种方式,用于衬托主题材料。一些节奏较为紧凑的主题旋律中,可加入时值较长,宽广的旋律,将其作为衬腔与主题进行鲜明对比,以丰富旋律色彩。
第四种是等时值连续进行的衬托手法。这一手法在合唱作品《蒙古靴》中有所应用,第一乐章《源》中的第25 至42 小节是等时值连续进行的段落,其作用在于突出主旋律声部,25 至30 小节的主旋律由男高音一声部演唱,其他声部则是衬托主旋律声部,音型以十六音符为主。
《蒙古靴》这一作品中采用了多种复调手法进行创作。这些复调手法的节后,充分展现了乐曲的主题动机,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音乐结构,各声部之间相互呼应,并且相互对比,彼此之间具有协调关系,构思上十分完整。复调创作的特色在于结合了多种旋律,其能够揭示音乐形象,向听众呈现出作品中所描绘的蒙古族风情和人文历史。
在分析合唱作品《蒙古靴》曲式结构的时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分析作品的曲式结构。该作品由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源》 《步调》 《火种》这三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源》、第三乐章《火种》采用的是单三部曲式结构、第二乐章《步调》采用的是复三部曲式结构。主题旋律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但是形式上有所变化,三个部分首尾呼应,有着鲜明对比。具体来看,第一乐章《源》是由男低音声部进入主题动机,呈现出长调民歌风格,彰显了蒙古族历史特色。主题动机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弱拍进入,并且点缀了重音记号、断音记号,提高了动机部分的生动性。女高音声部从第三小节开始进入,以32 分音符和16 分音符为主,同时还结合运用了休止符,演唱方式使用了象声词;男低音一声部和二声部同时从第五小节进入,起到铺垫作用,主题动机在此时第二次呈现。第7 至8 小节,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模仿蒙古靴经过草地的声音,第10 小节男高音声部叠加进来,采用降e 羽调式,与男低音声部同时进行,形成三种调性叠加;第14 小节开始,融入了马头琴伴奏声,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加入演唱;第16 小节开始节拍发生了变化,第18 小节和弦改变,与之前形成对比;19 小节开始马头琴伴奏声开始展现主题动机音型,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开始呼应,拍子变化频繁,音响效果十分丰富;25 小节开始,女低音声部、男低音声部和马头琴伴奏声相结合,尽心象声词演唱;之后的小节结合伴奏声部的节奏型,又有不同声部的solo,同时还融合了马头琴伴奏声部旋律,充分展现了音乐中所体现的蒙古族民族魅力。第二乐章《步调》采用变奏手法,先有一段过渡性乐段,之后进入第二张乐曲引子部分,该乐章中四个声部都有着不同的调性,采用了中调式交替写法,调性虽然不同,但是都是以上方四度关系进入,每一个声部的旋律从横向上来说都具有独特性,但是其在纵向上地融合,又颇具民族和声特色,四度叠置的和声效果突出了蒙古族的音乐风格;第三乐章《火种》于bB 羽调开始乐曲,马头琴伴奏声部、四个声部同时进行合唱,采取了衬托式演唱,主要突出男高音的solo 声部旋律,其采用的唱词属于固定节奏型,能够和长音衬腔演唱进行对比。二是分析作品变奏特点。《蒙古靴》作品中第一乐章《源》采用了固定低音和固定旋律变奏,在演奏至第34 小节的时候,乐曲发生了主题伴奏,主旋律从男高音一声部变为女高音一声部,其他声部则进行了固定音型变奏;第二乐章《步调》中采用了自由变奏创作,其由三个部分组成,实施了三次变奏,通过和声、曲式的变化,来改变主题,在节奏和调性方面也进行了自由变奏。《蒙古靴》合唱作品中的三个乐章曲式结构,属于大型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乐章《源》,同第三乐章《火种》形成首尾呼应两部分,第二乐章《步调》则是主题展开部分,三者相互对比又具有统一性。
合唱作品《蒙古靴》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现了人声器乐化。合唱作品中存在着多个声部,有着丰富的音乐色彩,而且在不断地创新过程中,合唱内容形式也有了较大的变化。色·恩克巴雅尔所创作的《蒙古靴》中尝试了人声器乐化形式,这创新了合唱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推动了合唱艺术的前沿发展。在该作品中不仅有四个声部合唱,还设计了马头琴伴奏声部,将民族作曲技法和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通过象声词的使用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增强了作品张力,也使得作品更具器乐性。《蒙古靴》作品创作中利用象声词来弥补传统合唱中单一的歌词表达方式,通过拟人化手法来呈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比如说第一乐章中的“wu”,模拟了自然界中猫头鹰的叫声。除此之外,作品中还使用了大量的衬词,有效衬托了和声声部,充分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
其次,《蒙古靴》合唱作品的创新还体现于拍子的交替运用,其使得旋律更加丰富,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节拍运用。比如说第二乐章《步调》中交替运用了四四拍和二四拍,同时还加入了三八拍,这推动了乐曲旋律的发展,而且使乐曲的情感更加饱满,变化更加丰富。
再者,《蒙古靴》合唱作品中运用了无确定音高唱段,这一创作手法让乐曲更具灵性,可有效烘托热烈气氛,突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说,在第三乐章《火种》中没有写出实际高音,但是创作者对旋律的走向进行把控,第一小节、第二小节中的四个声部都集中于高音区,演唱的时候采用重音唱法。后两小节的力度逐渐减弱,四个声部逐步转低,和前两个小节的高昂情绪形成对比。
最后,在《蒙古靴》合唱作品中有效运用了蒙古族的马头琴乐器,使用带有民族特色的乐器来进行伴奏,与人声相结合,呈现出更具艺术效果的演奏。不同于其他艺术,合唱艺术具有集体性,民族特色乐器的伴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作品的情感表达能力,更容易激发听众的共鸣。蒙古族合唱艺术的发展时间较短,但其合唱风格却已经闻名世界,备受喜爱。大多数蒙古族合唱作品中,都是采用的混声无伴奏形式,以马头琴作为伴奏乐器的合唱作品并不多。《蒙古靴》中增加了马头琴伴奏声部,这使得其作品风格鲜明,与人声的结合,带来了别样风采。通常情况下合唱中增加乐器伴奏的目的,是为了修饰人声,但部分情况下乐器伴奏也会作为合唱中的重要声部出现,其不仅仅是为了人声伴奏,也是为了迸发音乐情感,突出整个作品的音乐张力。伴奏乐器的作用,体现于不同的演奏形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和声织体的衬托功能和作用。和声有着一定的形象意义,不同材料的组合能形成不同的音响效果,展现出不同的思想情感。常见的和声织体类型有主柱立式和声进行、分解和弦的和声进行等。其中柱立式和声进行的作用在于丰满了合唱音效,节奏上伴奏乐器、合唱声部同步进行。《蒙古靴》中马头琴伴奏声部中,大部分都运用了柱立式和声。比如说,在第一乐章《源》中的17小节进入部分,马头琴与合唱声部中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一同演奏,采用的是柱立式和声进行旋律,其中合唱声部的主旋律,以后十六分音符为主,与合唱部节奏同时进行,音响效果十分饱满。分解式和声进行,则是把纵向和声,转化成横向和声,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马头琴的乐器旋律性,马头琴伴奏与合唱声部的结合,使得乐曲更具流动性。
二是复调性对比副旋律的功能与作用。这种处理方法在合唱作品中较为常见,通常运用于作品中的一大段落中,这一段落和作品主旋律形成了对比,呈现出复调音乐风格特征。《蒙古靴》中马头琴伴奏声部、合唱声部之间有着一定的对比性,而且相互呼应,具有复调性音乐旋律特征,马头琴声部和合唱主旋律声部具有整体性,同时声部之间层次分明。和声基础上,伴奏乐器旋律性的增加,促使马头琴伴奏声和solo 声部相呼应,和四个声部形成对比。
三是伴奏乐器在合唱中具有领唱作用。《蒙古靴》这一作品中,有大段运用了马头琴来演奏主题旋律,其和合唱声部有着鲜明对比。第二乐章《步调》中的第二次变奏乐段里,马头琴有着较好的领唱效果。乐曲第四十五小节开始,马头琴伴奏声部演奏的主题旋律部分,节拍舒缓,不同于合唱部密集的节奏,形成了复调性对比。
四是作品中体现马头琴伴奏特点的部分。《蒙古靴》作品中加入马头琴这一伴奏乐器之后,作品的风格更加突出,呈现出了独特性。演奏技法伤的独特性,让作品旋律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马鸣、马蹄的音响效果,让作品更加饱满。第二乐章《步调》引子部分和主旋律部分的连接句中,使用滑奏技法演奏马头琴模仿马鸣音效,并且利用了延音符号等特殊演奏方法,一定程度上起到引领作用。
总而言之,加强对合唱作品《蒙古靴》音乐形态的分析,十分有必要,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够深入挖掘蒙古族的音乐创作内涵,创新蒙古族音乐创作方式,有效结合现代作曲技法和民族作曲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