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书法课程思政探微

2023-09-21 15:03安徽省宿州应用技术学校卜祥雨
中国篆刻 2023年3期
关键词:书法课书法思政

安徽省宿州应用技术学校 卜祥雨

书法课程思政是将书法课程与思政渗透同向同行,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达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目标。它将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书法课程,隐性体现书法课程的育人功能和每一位书法教师的育人责任。

一、为什么要开展书法课程思政

1.青少年成长、国家发展的需要

漫漫人生路,关键只几步,青少年正是人生拔节育穗期;我们要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赢得先机,要想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图伟业,就必须明白:国与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对青年才俊的争夺。对青少年的思政教育,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立德树人就是抢占青少年思想高地,是必须严防死守的战场,也是必须精耕细作的“责任田”。学校是育人之所,所有老师、所有课程,都有育人的责任,书法课、书法老师自然也不例外。

2.书法思政的现实要求

当前的书法思政大多还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书法是书法,思政是思政。国家一直要求我们德育建设要进专业课程,但现实中思政真正融进书法课程的并不够,最多只是处于两者简单相加的初级的混合阶段,离融合即“盐溶于水”的阶段尚有距离。当然也谈不上更高阶段,就是思政和书法课程真正地起化学反应,化合在一起,产生一种新的状态:改变原来单纯书法课的价值,不论是书法课程设置还是日常授课,让书法自带教化阳光,自带思政基因,真正地在质上有新的生成,书法与思政化合才是我们的书法思政的目标。这些年书法思政之路不可谓不曲折,二者经历着先是混合、进而融合,最终要化合,目前只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实际上课程思政永远在路上,它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3.借书法课程进行思政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开展书法思政,还因为书法课程中思政元素、思政资源极其丰富。拥有资源不发掘、不利用,如花开幽谷、煤田自燃,于人而言,就是浪费!事实上,书法中的执笔、坐姿、运笔、线条的牵丝引带、汉字的间架结构、作品的谋篇布局、墨的浓淡干湿、文房四宝的前世今生、秦砖汉瓦的来龙去脉、林林总总的碑帖、灿若繁星的书家……书法的每一角角落落都有大把大把的故事、成堆成堆的哲理、无穷无尽的感动、启迪与思考……书法课程就是思政教育的绝佳“富矿”,老师授课时可以思政渗透的切入点俯拾皆是,比如我讲中职书法课,会很自然地把书法中的法度要求与企业生产的规章相联系,以培养学生的规矩意识;把书写中的揖让关系与生活中的君子之养、生产中相互协作相联系;把书法中单字、字组与整幅作品的关系和个人、企业、国家的关系相类比,在讲清楚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整幅作品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同时也把个人与集体(企业)、国家的关系等交代清楚了,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教学目标……

二、要弄清楚书法思政渗透什么

推动课程思政过程中,大家对于思政二字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目前大多理解过于狭窄,要么把课程思政仅仅理解为弘扬爱国主义,或者拘囿于确立“四个自信”,或者局限于端正“三观”。固然这些都是课程思政的应有之义,但是我们不能理解得如此简单,不然很多思想政治课之外的其他专业的老师就很难加入大思政中来,也就很难实现“三全育人”目标。习近平总书记讲过: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总书记这句话是有梯度的,小到做人的道理,大到民族精神的弘扬,层层递进,言简意赅。应当并且能够纳入课程思政的东西无限广泛,比如单单讲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就何其丰富:勤劳、简朴、诚信、友善、孝顺、团结、爱国、敬业、谦虚、坚韧、刚毅……书法是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所有真善美的东西都可以、也都应该融入书法课程,这本身也是追求、弘扬真善美的过程。也就是说一切有利于学生进步的,一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一切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的,一切有助于祖国振兴的因素,都是书法思政的因素,都是书法思政要渗透的内容。

三、如何渗透是关键

书法好比我们的身体,思政则是我们的灵魂,书法中植入了思政,书法课才是有温度、有生命和有灵魂的。思政工作常常面临一深刻就枯燥、一生动就肤浅的悖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思政这个魂缺少课程(比如书法)一类的体作为依附。习近平总书记“如盐化水”的比喻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盐化水”意思是说,有效的思政工作犹如食盐,食盐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但是我们不能光吃盐。吃盐的最好的方式,是把它溶解到各种食物里,自然而然地来享受,去吸收。盐溶解到水里、食物里,思政融合到课程里,思政有了依托,课程有了灵魂。

如何渗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厘清认识,精准用力

书法思政,书法与思政并非平均用力,而是把百分之九十的精力用在培养学生的书法知识与能力上,百分之十的精力用在价值引领上。书法课是画龙,思政就是点睛。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书法知识点都要融入思政,也不是一个书法知识点只对应一个思政角度,有可能有多个思政切入点。不必生拉硬扯,为思政而思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嘛!书法思政,不是说把书法课上成政治课,书法课上的思政教育不是书法与思政的简单相加,不是拼接,是渗透,是水乳交融,是潜移默化,是1+1=1,是说者好似无意,实则听者有意。思政渗透要坚持成效优先,兼顾数量,意思是要注重效果,不必面面俱到。

2.增强渗透能力

在书法思政的建设方面,亟须解决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的问题。也就是说老师们有了育德意识还不够,如果对课程思政中思政的广度、深度、切入角度、情感温度等问题理解、处理不到位,就会限制他去做,这是育德能力问题。比如很多书法老师从书法课程中发现不了、挑不出来思政元素,不知道怎么引申、深化、渗透。其实老师们首先知道要渗透什么,然后不妨把书法课程当中的一些思政元素做个系统的梳理。笔者作为中职书法教师,一直致力于在深入了解所任教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中职书法思政元素库,以期让自己在做课程建设或者授课时,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参考。若能建设一个书法课程思政的元素库,形成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教案,或者能够建设成一些书法思政的精品课程,为同道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帮助与借鉴,则意义会更为深远。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3.整合思政元素

书法思政犹如掘宝挖矿,首先我们要做挖掘工作,把书法课程里边所富有的思政元素,想办法挖出来;然后进行提炼,把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是一个冶炼的过程;最后,把冶炼出来的毛坯进行工艺火候的把握,进行打磨、深度加工,变成一个实实在在的思想教育与书法教育紧密的高质量的整合。就是说,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要精心备教材、备学生,对教材要重构。一届学生要有一届学生的对策,哪怕是平行班,授课的内容与方法都应有所不同。既成的教案固然重要,因时而化的导入、有针对性的案例、适时适度的拓展,更是难能可贵。绝无说教、灌输的痕迹,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才是书法思政该有的样子。

4.坚持问题导向、知行合一

书法思政要言传更要身教,抓大又不能放小。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就是要求教师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重大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同时还要深入学生实际,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书法思政工作。书法思政要追求实效性,教师要明白书法思政的难点所在,要能解决学生思想上的那些堵点、痛点。比如有的学生对书法学习没有兴趣,还声称:我又不想当书法家、我写字本来就不好、练书法可能帮助我将来拧螺丝……这就是难点、痛点、堵点。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你会发现他们对任何一门功课的学习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困惑,老师就要及时疏导。可以结合国家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工匠精神、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讲清楚书法学习必须重视字内字外功夫,讲清楚拧螺丝也要讲究拧螺丝之外的素养的道理,“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嘛;从书法家勤奋、严谨治学态度等讲良好习惯对精彩人生的滋养;讲有情怀的人生、讲职业幸福感……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教学,教师是主导,课堂是老师的主战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融入思政元素,要把选择权交给老师,让老师真正成为课堂的导演,而不只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

四、书法思政的评价

书法思政融合渗透是否成功和有效,虽不能秤称斗量,但也还是能从多方面作出评价的:

①要看学生是否更热爱书法了,书写水平是否有所提高。

②这堂课是不是融入了情感,学生认同不认同;与学生有没有情感的共鸣,学生是否因你的课,有过心里一颤、眼眶一热的感动,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一个星期看不出来,不妨看一个月。打动学生,有时就是一句话或一笑一颦,就如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只要一缕风、一个心灵契合而已。

③思政是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动不如行动,思政的效果最终还要看学生外在表现,比如:课前笔墨纸砚的准备是否精心,节约是否到位;书写时是否气定神闲;注意力、自制力是否持久、专注;玩手机是否更节制;是否随手捡起了垃圾;是否将书法技艺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活动自觉融合,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价值信仰;对自己的专业、民族、国家是否认同,抑或是学会了更多更深的思考……

书法思政效果的评价,凝结为一句话:如果学生心中有爱、眼中有光、举止有规,就是成功!

教师要有为国育才的思想,要能切实明确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心胸。学生的成长是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是各科老师、家长、社会所付心血的结晶。就像他身上的那块肌肉,也不知道是吃哪顿饭长的,但其中的营养一定来自某顿饭、某口菜。让书法思政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那道最可口、最有营养的美味佳肴吧。

猜你喜欢
书法课书法思政
书法
书法欣赏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书法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推动书法课型创新优化书法课堂教学
书法欣赏
书法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