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认真贯彻省委人才工作部署,坚持把推进“四链”融合发展作为建设高水平现代化强市的战略支撑,面向全市10 大重点产业领域,构建“四链”融合工作体系,加快建设在全国、全省有较强影响力的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
一是实行顶格推进全域攻坚模式。将人才引领“四链”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列为市委书记人才项目,召开全市动员会议、工作推进会议4 次。出台《实施方案》,分产业制定任务清单,建立分管市领导牵头挂帅的超常规推进机制。市委人才办牵头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调度、通报、督导、考核等机制,开展“四链”融合项目路演和观摩评议,充分调动各部门单位抓“四链”融合的积极性。在省委组织部指导下,举办人才引领“四链”融合专题研讨会暨东营市“四链”融合评价体系专家论证会,探索构建人才引领“四链”融合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各链条和区域发展质量,为全省科学评价和指导“四链”融合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举办“四链”融合专题培训班,对标苏州、深圳等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四链”融合发展理念,推动工作提质增效。
二是创新产才城融合发展路径。坚持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深入实施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575 名(个),9人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与历史累计数量持平。统筹实施科技创新青年人才集聚、“千名英才”三年行动、博士后人才倍增等专项引才计划,引进青年人才4 万余人。壮大产业人才队伍,实施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和“金蓝领”聚才提升计划,年新增工程师、高级工程师3000 余人。出台“人才金政40 条”,为人才提供全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支持保障,实施“才聚东营”十大赋能行动,促进产才城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打造“四链”融合示范场景。聚焦全市重点产业领域,按照“一产业一平台,一平台一院士”模式,布局建设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碳中和联合研究院、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国家级先进橡胶材料与高端绿色轮胎研究院、黄河三角洲前沿技术研究院等一批引领型平台,引进干勇、匡廷云、瞿金平等30 余名院士专家,加速实现10 大重点产业领域全覆盖,以战略人才力量引领“四链”融合创新突破。
四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着眼破解东营高校院所少的现实问题,探索建设东营科教城和黄河人才智谷(虚拟大学园),创新“政行企校+园区”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多方合作共建产教联合体,构建产教融合循环生态体系。对接全市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推动驻地高校发展调整学科专业33 个,重点打造10 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创新校企联合引才育才模式,推动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与企业合作建设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支持东营职业学院“双聘制”引进博士20 人。
五是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探索建立“链长(政府)+链主(企业)+链服(行业组织)”联动发展机制,培优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山东省高端石化创新创业共同体,集聚各类国家、省级创新人才60 余人,吸纳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等成员单位89家,孵化上下游企业42 家,辐射带动形成高分子材料和先进碳材料两大“雁阵形”产业集群。支持东营高新区建设胜利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和全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公共创新基地,集聚各类创新人才4800 人,实现石油技术与装备产业全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