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区域活动,探究材料运用

2023-09-20 06:25陈慕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4期
关键词:生活化区域游戏

陈慕

导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游戏材料和幼儿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材料的特点能刺激幼儿的行为方式,幼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材料的操作方式。基于种类丰富多样、使用灵活多变、收集易存易放的特质,生活化材料适合被投放在区域游戏中。但追踪投入后的使用情况,却发现生活化材料并没有得到幼儿的青睐。由此笔者通过幼儿区域游戏时段的聚焦观察,将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到生活化材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再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剖析和解读,从而为幼儿自主运用生活化材料提供针对性引导和支持策略。

皮亚杰指出:“幼兒的智慧源于材料。”幼儿在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区域游戏是一种幼儿园极为常见也极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对幼儿的能力发展和认知水平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区域材料来实现。所以,区域游戏开展与实施的关键就是区域材料,不仅影响着游戏质量,还关系到幼儿能力的发展水平。鉴于生活化材料蕴藏着深厚的教育价值,教师要通过多维度运用促进幼儿区域游戏水平的发展。具体而言,通过聚焦观察幼儿自主运用生活化材料的情况,帮助幼儿提升区域游戏的经验,从而实现幼儿均衡和个性化发展。

一、聚焦活动材料,观察生活化材料的教育价值

福禄贝尔曾说过:“源于生活的活动,会是人类最容易理解的,也会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许多美学的教育元素都蕴藏在幼儿的生活中,它们随手可得,却又在色彩、造型、图案上自然雕琢、别具一格。这样“特殊”的生活材料让幼儿既感到熟悉又充满新奇,产生了与幼儿的情感共鸣,唤醒了幼儿创作的热情,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同时材料还是区域游戏的物质保障,如果可以提供与生活相关的丰富多样的材料,幼儿就能在区域游戏中展现更多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

(一)生活化材料贴近幼儿生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引申,并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生活化材料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操作起来简单方便。这类带有熟悉感的材料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认真参与、体验生活,探寻好奇、激发兴趣。所以,生活化材料非常适合被应用于幼儿游戏中。

(二)生活化材料易收集、可回收,节约资源

为了满足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探索需求,幼儿园需要阶段性投入大量材料。幼儿年龄小,操作时容易损坏材料,随着班级活动的推进区域游戏主题也频繁在更换。如果每次投入大量高结构材料,不仅价格高昂也无法存储过多更替下来的资源,生活化材料的优势由此更为突出。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物品,如可回收材料:易拉罐、薯片桶、快递盒等;掉落的自然物:树枝、石头、松果等;使用完的办公用品:笔、纸、回形针等。这些材料不仅容易收集,回收成本低,也能促进资源的再利用。在满足幼儿游戏的同时,也为幼儿开展了一堂现成的环保教育活动。

(三)生活化材料的可塑性强

《指南》指出,开放性的非结构化材料本身就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对材料做开放性的投放,能使幼儿在自主作用于材料的过程中,生发出更多、更综合的活动。生活化材料恰恰就是这一类材料,没有固定的使用方式,可以根据区域主题和幼儿发展需求不断创造出新的玩法。例如树叶,在美工区它可以被制作成拓印画,在科学区可以用放大镜研究它的叶脉,在益智区可以进行分类游戏,在音乐区它可以变成表演道具。所以相较于那些玩法被设计好的高结构材料,生活化材料代入感强,融合度高,更适合幼儿的区域游戏。

(四)生活化材料能更好地帮助幼儿表达感觉和想法

游戏材料就像一座桥梁,将幼儿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巧妙连接。因为自身的可塑性,它们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索、摆弄时将自己对外部世界的理解表达出来,使幼儿把感觉变成行动、把想法变成形式、把概念转化成形状、把印象变成作品。通过使用生活化材料,幼儿还可以把形象和感觉具体化,发展肌肉和技能,增强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当现实世界的模糊认识变得清晰时,他们就获得了内在的力量。

二、聚焦活动现状,观察生活化材料的差异问题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以幼儿的探索和实践为途径,旨在发展幼儿的综合能力,是生活化材料运用的最佳方式。教师运用定点观察,对幼儿园七个区域中的生活化材料及投放进行研究,针对观察的现状展开分析和思考,寻找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区域的幼儿运用情况存在差异

观察区域游戏可以发现,在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幼儿材料运用率较高;在生活区、益智区、表演区、阅读区,材料运用率较低。但大部分情况下,相比生活化材料,幼儿更倾向选择高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有着较强的目的指向性,操作时也有明确思路,所以受到幼儿的喜欢。在区域中投放较多数量的高结构材料就会影响低结构材料的运用,教师需要重新对材料投放比例进行思考,既要满足每个区域中不同层次的操作游戏,又要提高自主运用生活化材料的比例。

(二)不同能力的幼儿运用情况存在差异

观察区域游戏可以发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也会影响生活化材料的运用情况。每一个幼儿使用材料的感兴趣程度、注意力持久度、对新事物的喜爱度、情感表达能力、抗压受挫能力等都是截然不同的。能力强的幼儿选择生活化材料较多,也能结合活动主题变换运用。能力弱的幼儿由于想法较少或动手能力较差,更喜欢直接的、明确的高结构材料。男孩与女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孩更喜欢美工区,运用生活化材料的频率略高。男孩则更喜欢运用高结构材料进行探索。所以可以进行材料的分层投放,供给不同游戏水平的幼儿。

(三)不同区域中生活化材料的种类存在差异

观察区域游戏可以发现,每个区域投放的生活化材料种类大同小异,材料看似很满重复率却较高,以至于幼儿失去兴趣。《指南》指出,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手工、歌唱、表演等艺术活动。教师要将现有材料分类整理,添置不同种类、充足数量的生活化材料,便于幼儿游戏。

三、聚焦活动策略,观察生活化材料的自主运用

(一)巧妙利用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和材料形成互动

生活环境不仅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来说还是一门隐性课程。教师应将生活化材料运用于班级环境中,和幼儿形成积极、有效的互动。在入园签到的环境中,我们利用吸管、毛球、木夹等材料制作签到墙。幼儿可以通过穿插、按夹等方式进行签到,既让我们了解入园情况,也让材料得到最大限度运用。在游戏区环境中,我们为幼儿设置不同难度的操作墙。一星墙上有材料的基础玩法,幼儿可以按部就班直接模仿示意图进行操作。二星墙上有材料的组合玩法,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材料的组合运用创造出不同的玩法。三星墙上只有空白的设计图,幼儿可以先自由设计玩法,再进行创造性游戏。这样的设置不仅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幼儿,更将材料的运用方法藏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

(二)设置不同材料库,满足幼儿拿取的需求

通过观察和梳理数据,我们针对各区生活化材料种类大同小异的状况,将区域材料重新整合,力求最大程度发挥材料支持、引导、暗示的作用。结合区域内的实际情况和材料特质,可以在班级中设立固定材料库和移动材料库两个资源库,将固定材料库放置在班级中间区域的角落中。放在中间区域是为了方便每个游戏区的幼儿拿取材料,放在角落中是为了不影响幼儿的日常活动。在固定材料库中,投放的是比较大型的生活化材料,如奶粉罐、树枝、纸盒等,它们的体积偏大且有一定的重量,幼儿游戏时使用的数量不会太多,适合集中投放。移动材料库,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移动的材料库,我们将其放置在移动推车上。材料有马赛克、吸管、木片、彩纸等,它们的体积小,游戏时使用数量很多。如果将其放置在固定材料库中,幼儿就会反复取用,十分不便,利用小推车方便灵活的特点做移动材料库再合适不过。设置两种不同的材料库能较大程度上解决每个区域材料应用的需求,方便幼儿在活动时灵活取用。

(三)运用套袋,保障材料数量,体现精细化分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要想幼儿自主运用生活化材料,提供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的材料是必要条件。根据观察数据表上材料的耗损情况,我们按照最低标准每种大件50个、小件200个再次收集,保障材料的充足性,将其整理进纸盒中,一种材料一个纸盒。整理后发现虽然材料数量充足,但因为颜色、大小、形状的差异纸盒中杂乱无章,于是采用套袋的方法,在一个纸盒中放置多个小纸袋,將同种材料按照特点再次分类。例如,纸盘按照形状区分、瓶盖按照颜色区分、纸张按照材质区分等。这样材料的特征非常明显,幼儿选取时也有了更多参考。另外生活化材料是易耗品,不仅要及时补充,针对安全性和完整性问题也要及时做出调整。

(四)精心准备游戏导入,调动幼儿运用材料的积极性

在区域游戏的导入环节中,教师经常会介绍新的材料,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采用生活化材料导入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幼儿重视材料,也能给幼儿提供新的思路。如之前区域游戏“送给弟弟妹妹的礼物”中存在纸盒不美观、不适合用来做礼物盒的问题,在第二次区域游戏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出示各种装饰类材料,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如何装饰纸盒,可以包上漂亮的包装纸,可以系上丝带,还可以贴上贴纸等。一旦有了奇思妙想,幼儿便会积极投入运用。教师要营造浓郁的游戏氛围,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解决幼儿不愿运用材料的问题。

(五)借助绘本阅读,为幼儿运用材料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绘本是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在每个区域中投放相应的绘本,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提升知识和经验,发散材料的运用思维。在科学区的造纸实验中,幼儿使用树纤维、胶水和水进行制作,发现制造出来的纸和日常使用的纸不一样。在阅读《蔡伦造纸》绘本后,幼儿发现这种造纸方法是古代发明的,制作的纸没有那么细腻,并不适合现代书写,所以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加入树叶、花朵等多元化材料,使其变成更具欣赏价值的花草纸。在区域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阅读思考、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挖掘绘本素材,让绘本在材料运用上发挥重要的参考价值。

(六)分享游戏记录,帮助幼儿借鉴同伴运用材料的经验

在聚焦观察时,教师除了可以观察幼儿游戏的状态、语言、表情等动态元素,还可以观察幼儿游戏的表征等静态元素。在区域游戏时,应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在幼儿的记录纸上会呈现很多信息,如符号、数字、图案等。解读出这些信息,就能知道幼儿在游戏中的所思、所想、所做。在探索滚动的游戏案例中,幼儿在记录纸上绘制了各种图案和符号,听幼儿表述后得到了这些信息:乒乓球是球形可以滚动、吸管有一个圆面可以滚动、木块有棱角不可以滚动、回形针太轻了不可以滚动。从这些信息中,不仅可以看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了哪些材料、材料的特质是什么样的,还可以看出幼儿动手探索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分享记录内容有助于所有幼儿整理经验,不断丰富认知,与同伴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激发运用生活化材料的兴趣,共同解决材料运用的问题,满足学习需求,达成发展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幼儿自主运用生活化材料,首先需要分析观察从数据寻找到材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应运用焦点追踪策略,调整材料的投放和分类,解决外界因素的干扰,最后要从内部出发,通过剖析个案观察调动幼儿运用生活化材料的积极性,支持幼儿对材料深度探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帮助幼儿成为主动的、独立的学习者。

猜你喜欢
生活化区域游戏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分区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