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伶利
导读:3—6岁幼儿处于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能为幼儿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提升奠定基础,对后续知识获取有著重要的启蒙作用,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
著名投资人查理·芒格说:“我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读书的,沃尔·巴菲特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由此可见,阅读是一项多么重要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强弱影响人的一生,广博的知识和缜密的思维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这些都需从大量阅读中获得。早期阅读习惯培养不仅能促进幼儿形成阅读意识,更能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第三代心理学开创者马斯洛曾说:“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为养成自主阅读习惯是获取知识的最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幼儿的一切,使幼儿受益终身。
一、建立良好早期阅读环境,将早期阅读渗透到生活环境中
营造一个良好阅读环境和氛围,是培养幼儿建立早期阅读习惯的基础。比如,可以在教室创设安静、温馨,光线充足的“阅读小天地”,投放各种可供选择的图画书、阅读工具、纸和水彩笔等,将书放在幼儿够得到的地方,让幼儿坐下来自由阅读和创作。同时,进行定期更换书目,满足不同水平幼儿阅读需要。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在不同时间段进行阅读,尽量为每位幼儿创造阅读机会,培养他们阅读兴趣。
二、尊重幼儿具体阅读特点,将早期阅读渗透到兴趣培养中
(一)充分了解幼儿年龄的特点
不同年龄段幼儿阅读特点具有差异性。我今年带的是大班,这个年龄的幼儿具有较明显的外部特征,自我意识初步形成,能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他们情感稳定性显著增强,大多数在班上有了固定的朋友,爱学好问,有着很强的求知欲,阅读兴趣、创新意识和表现欲望大幅提高,表现与诉说方式呈现多样性。幼儿在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表现,教师应细心观察,应对相应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鼓励幼儿自主阅读,不要中途提出问题打断幼儿,如“小乌龟有几个同学啊?”“旁边的大树是什么颜色的?”“她为什么叫小红帽呀?”“鳄鱼先生的牙齿怎么了?”等。这种干扰幼儿阅读的提问不能促进幼儿对读物的理解,还会影响幼儿专注性,降低幼儿阅读欲望。教师应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想法理解故事内容。幼儿只有沉浸在故事中,才能体验阅读乐趣,了解书中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二)渗透多种引导,让幼儿学会耐心阅读
1.建设适宜阅读环境
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可以让幼儿感到安心放松,更容易专注于阅读活动。柔和的灯光、舒适的座位和有趣的装饰物可以帮助幼儿享受阅读过程。在安静、无干扰的阅读环境中,幼儿可以更好地培养耐心和专注力,学会等待故事的发展,理解并欣赏文字内容,不断提升阅读能力,融入阅读情境,培养阅读兴趣。
2.运用鼓励进行引导
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当教师用鼓励的语言描述幼儿的努力和进步时,他们会感到被认可和支持,情绪会变得积极和愉悦。这种正面情绪可以促使他们积极投入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比如,当幼儿在阅读中展现出耐心和持久力时,可以表扬他们的努力:“你真棒!你一直专注阅读这本书,真的很了不起!你的耐心和坚持让我很骄傲。”教师还可以在幼儿遇见困难时鼓励幼儿:“我知道有时候读起来很困难,但你一直在努力,坚持下去!每次你都在进步,你一定可以克服困难,变得更好!”
3.借助共读营造氛围
通过“一班共读一本好书”的形式,可以创建阅读共同体,让全体幼儿参与阅读、讨论和分享。这种集体性的学习环境可以增加互动和合作,让幼儿感觉自己是团队的一员,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方便同伴之间、亲子之间、师幼之间的交流。幼儿年龄小,缺乏独立阅读能力,做事随心所欲,在没有教师看管或在家独自看书时,不能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共享读书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快速融入故事情境,培养阅读耐心,加深情感体验,还可以拉近幼儿之间的关系。与同伴分享阅读的喜悦、困惑、惊喜和感动时,幼儿会增强情感共鸣和情感智慧。通过这种集体学习体验,幼儿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体验情节起伏,获得更多乐趣和启示。教师可以制定共读计划,决定每周或每月读几章或多少页,向幼儿和家长传达阅读理念,以便家庭参与活动,也可以每周或每月安排集体讨论会,让幼儿有机会分享阅读体验、观点和感受,表达对故事的喜爱,谈论遇到的困惑。
三、关注幼儿阅读认知规律,将早期阅读渗透到合适书籍中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阅读的匹配性至关重要。在日常教学中,有时教师没有从幼儿的需求出发认真选取适宜的课外读物,容易让幼儿逐渐丧失阅读兴趣,所以书目的选择和推荐值得重视。
(一)大、中、小班要分清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具有不同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书籍选择上应有所区分。针对小班幼儿,选择互动性强的绘本为宜,故事长度、趣味性、清晰度也要和幼儿的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相匹配。这些绘本包含抬页、翻页等触摸元素和明显的声音效果,结构清晰,通俗易懂,能吸引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可使用生动的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讲述故事,让幼儿更好地参与阅读。针对中班幼儿,可以选择图文结合的绘本,带有简单的文字描述和生动的插图,有助于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和注意力。教师可以适时简短解释生字词,帮助幼儿感受作品。针对大班幼儿,可以挑选内容简单明了、与其经验和兴趣相关、知识性较强的绘本,以便他们提升学习能力。
(二)选择符合幼儿认知的绘本
首先,故事主人公要有鲜明的个性,如绘本《大耳朵图图》中的图图。这样能有效吸引幼儿,带领他们了解故事,体会人物心态。教师还可以选择带有动物元素的绘本或幼儿从没听过的新颖故事,帮助幼儿开阔视野,掌握新知识。
其次,不要出现繁杂的人物和画面,以免干扰幼儿阅读,分散幼儿注意力。
最后,读物要充满童真童趣,具有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色彩丰富、主题鲜明、趣味橫生的绘本是阅读首选,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可爱的小兔用手比划着对妈妈的爱,这样想象丰富、情节生动、内容感人的故事能吸引幼儿阅读。又如,绘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运用相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能让幼儿感受阅读乐趣,愿意主动阅读更多同类书籍。
(三)尽量丰富阅读材料来源
幼儿园阅读材料既要涵盖古今中外的书籍,也要包含历史人物介绍、经典故事、科学故事、科普图书等。丰富的阅读材料有助于拓宽幼儿阅读范围,教师可以优先选择图文并茂的绘本,激发幼儿的兴趣,发现幼儿的爱好,针对性制定培养策略。
(四)保证阅读材料的层次性
读书角的读物要对不同层次、阅读能力的幼儿都有吸引力,包含幼儿熟悉的和完全没有看过的作品。幼儿阅读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更换书籍,增添类型相同、形式不同的图书,维持全体幼儿的阅读兴趣。
四、培养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将早期阅读渗透到规则方法中
幼儿的特点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自觉性弱。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书角的书被撕得破破烂烂;几名幼儿争抢同一本书;一些幼儿想看书,却被周围的同伴吵得无法继续阅读。这时需要对幼儿阅读习惯进行培养,通过有效管控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培养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和持续性。
教师应和幼儿共同制定阅读行为规范,确保读物不被损坏。幼儿喜欢争夺喜爱的图书,出现喧哗、吵闹、抢夺等情况,对同伴阅读积极性造成影响。阅读规则的设立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如下:两到三个幼儿阅读同一本书,避免抢夺撕扯;学会爱惜图书,不能在图书上随便图画;每个幼儿每次只能拿一本书,看完后要将书归位。在图书角阅读规则的约束下,班级可以形成共同阅读的氛围,幼儿不仅能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还能清楚规则的重要性。
五、积极转变幼儿家长观念,将早期阅读渗透到家园共育中
现在社会新闻报道了越来越多“小神童”两三岁的年纪就识字数千,这让广大家长对幼儿识字的认知有所偏离,将幼儿阅读当作识字教育,将识字量作为阅读目标,要求幼儿不断重复记忆汉字。这种教育方式增加了幼儿的心理负担,抹杀了幼儿的天性,对阅读习惯培养没有任何益处,甚至可能引起幼儿的逆反心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对文字的兴趣,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可以采用举办家长讲座、召开家长会或开展校内宣传,引导家长将早期阅读习惯培养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从认知出发潜移默化地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幼儿和家长相处时间最长,喜欢模仿家长的一举一动。家长需要多花时间陪伴幼儿阅读,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帮助幼儿养成主动翻阅图书、睡前阅读、文图对照、关注细节、分析人物等阅读意识。此外,家庭和校园要形成教育合力,引导幼儿在书店、图书馆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读物,学会鉴别、取舍读物,养成阅读意识和阅读审美。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时期培养良好早期阅读习惯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细致的引导、家长的关心和陪伴、同伴的阅读分享。只有从生活各个方面进行引导,才能让幼儿产生浓厚阅读兴趣,愿意主动选择新的读物,认识到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各个阶段完成“好读书,读好书”的目标,真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通过日常阅读习惯的渗透教育能让幼儿爱上阅读,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实现远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