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华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喝水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但是,吞咽障碍患者受疾病困扰,吃不了、喝不下,还会伴随营养不良、脱水、误吸、呛咳、窒息、吸入性肺炎等问题,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那么,导致吞咽障碍的原因是什么?应当如何治疗呢?
吞咽障碍的致病原因
吞咽指人体摄入的食物与水经过口腔、咽腔、食管的传输,最终到达胃的过程,是一系列极为复杂的生理性动作。整个吞咽过程分为认知期、准备期、口腔期、咽期、食道期,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可能导致吞咽障碍。吞咽障碍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器质性原因
如果患者患有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头颈部和上消化道的肿瘤,如头颈癌、脑肿瘤、食管恶性肿瘤等,或者出现吞咽部位及其邻近器官的炎症,都会直接影响吞咽功能,造成吞咽障碍。此外,老年人年岁渐长,身体机能开始逐渐退化,可导致吞咽肌肉无力,也会引发吞咽障碍。
2.神经性原因
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等,会导致吞咽相关肌肉运动无力或者运动不协调,造成神经性吞咽障碍。
3.精神心理性原因
部分精神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癥、癔病等,会造成患者对吞咽动作存在抵触情绪,甚至部分患者会害怕进食,严重时可引起吞咽障碍。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吞咽障碍?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有被呛到的经历,这很正常。但如果您经常发生咳呛,怀疑自己可能有吞咽障碍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自测。
1.对比吞咽障碍的常见症状
(1)流涎或食物从口中淌下;
(2)吞咽前、吞咽过程中或吞咽后,经常发生咳嗽或呛咳;
(3)吞咽触发延迟——喉头在吞咽时不上提或下降;
(4)进食时间过长,咀嚼时间长,一口食物需要分多次咽下;
(5)食物或液体从鼻腔溢出,吞咽后口腔中残存食物;
(6)吞咽时头颈部姿势异常,吞咽疼痛,口、喉部位感觉减弱;
如果您出现了上述症状,甚至伴有体重明显减轻、饮食习惯改变、反复罹患肺炎等问题,则有可能是发生了吞咽障碍,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2.进行吞咽障碍筛查试验
洼田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等可用来评测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
(1)洼田饮水试验:
实验者端坐,喝下30毫升的温开水,观察记录饮水所需时间、呛咳情况。
★1级(优)能顺利地1次将水咽下;
★2级(良)分2次以上咽下,没有呛咳;
★3级(中)能1次咽下,但有呛咳;
★4级(可)分2次以上咽下,但有呛咳;
★5级(差)频繁呛咳,不能咽下。
能够在5秒之内完成1级动作的实验者为正常,用时5秒以上完成1级动作或只能完成2级动作的实验者为疑似吞咽障碍,只能完成3~5级动作的实验者则可判定为异常。
(2)反复唾液吞咽试验
受试者取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横放在受试者的喉结、舌骨处,让受试者尽量快速反复吞咽。受试者的喉结和舌骨随吞咽动作上举,越过检查者的食指,然后复位,此为一次吞咽反射完成。检查者触诊30秒,确认吞咽次数。受试者在30秒内至少完成3次可判定为正常。一般有吞咽障碍的受试者,即使顺利完成了第1次吞咽动作,后续吞咽也会变得困难,或者喉结、舌骨没有充分上举就已下降。
3.前往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
医生会通过吞咽器官功能评估、摄食评估、吞咽造影检查、吞咽喉镜检查、测压检查、内镜下咽喉感觉功能测定、超声检查、表面肌电图检查等检查项目,来明确患者的吞咽功能情况。
帮吞咽障碍患者顺利饮食的改善建议
吞咽障碍患者可以通过专业治疗、康复训练、调整日常生活习惯等手段,改善吞咽功能,甚至完全恢复吞咽能力。
1.调整食物性状
调整食物性状能提高吞咽障碍患者进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患者进食密度均匀、黏性适当、不易松散的食物。这类食物通过咽喉和食管时易变形,而且很少残留在黏膜上,适合患者食用。若需进食流质食物,可合理应用增稠剂增加食物的黏稠度,使人更容易完成。
2.调整进食姿势
正确的进食姿势可以降低食物进入气管或发生胃反流的风险。建议可以坐立的患者保持躯干竖直、头部前屈的姿势坐立进食。无法坐立的患者进食时,应呈30~45度半卧位,头后垫枕头保证头前屈。禁止患者以平卧位进食。患者进食后仍需保持半卧位30分钟以上,防止食管反流。
3.配合康复训练
(1)间接训练:针对与摄食、吞咽活动相关的器官进行功能训练,包括口唇闭锁练习、下颌运动训练、舌部运动训练、冷刺激、呼吸训练等。通过提高吞咽肌肉力量、速度和肌肉协调能力,来进行安全有效的吞咽。
(2)直接摄食训练:对患者的进食环境、进食体位和姿势、食物形态、食物性状、食团入口位置、一口食物的数量、进食速度、吞咽辅助手法等,进行专业指导,制定训练方案。比如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引导患者采取侧方吞咽、空吞咽、交替吞咽、用力吞咽、点头样吞咽等特定吞咽方法,保证进食安全。
4.进行吞咽治疗
(1)吞咽电刺激治疗:治疗仪器输出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对患者喉颈部神经肌肉进行电刺激。电刺激治疗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复苏,帮助恢复喉上抬运动控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从而提高吞咽功能。
(2)球囊扩张术:用机械扩张的方式,对存在环咽肌失弛缓症(环咽肌不能完全松弛所致的疾病)或吞咽动作不协调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3)间歇置管技术:进食时插管,不进食时拔除管道,可刺激患者舌根部,诱发吞咽反射。
(4)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刺激治疗,可改善吞咽障碍的相关症状。
5.进行细心护理
吞咽障碍患者宜在安静的环境下进食,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同时,陪护者可通过语言示意、手势示意、身体姿势示意等方式,提醒患者进食,以促进患者更好地完成吞咽动作,减少误吸风险。此外,进食前后帮助患者清洁口腔、咽部也十分重要,这样做能够防止食物残留,避免造成误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