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雪
(山东德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0)
大多数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这是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表现。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税收筹划成为一种被法律允许的企业避税措施,相比于其他避税措施相比,税收筹划在降低风险、降低成本方面具备较强的综合性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在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时,必须充分认识到税收筹划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价值,将其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进行有效应用,本文首先对税收筹划的基本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从理论角度来分析,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为,纳税人从实现自身(一般表现为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角度着手,在充分了解税收相关法律法规内容、内涵的基础上,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基础上,制定能够使公司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的调整与管理方案,其内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投资、理财、公司分立、公司合并等多个领域[1]。
税收筹划在实践中一般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不违法性。税收筹划的一切内容都应当在法律边界内进行,其根本目标在于在不违法的基础上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达到最大化,因此,税收筹划应当具备不违法性而不是合法性。同时,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同时也是税收筹划行为与偷税漏税行为的本质区别。
二是预先性。即税收筹划方案的制定应当在企业各项具体活动开展之前,具体而言,税收活动在实践中具备典型的滞后性特征,即交易在前、纳税在后,因此,只有对交易等企业行为进行规范,才会进一步影响后续的纳税行为。因此,相关单位如果想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必须在行为产生之前,结合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预先对行为的实施方法、可能产生的额外成本、税收成本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真正发挥税收筹划的作用与作用。
三是风险性。税收筹划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首要风险就是法律风险,即税收筹划很可能在某一策略制定的过程中越过了法律的限制,使企业产生法律风险。另外,税收筹划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大,将其应用到实践上也存在无法成功的风险。
在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产生的所有行为基本都会涉及税收,例如材料采购、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投资等,都需要向有关单位进行税务申报,并缴纳相应的税收。对于企业而言,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实践中通常会采取多种避税措施减少纳税压力,而税收筹划只是多种避税措施之一。这一措施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关系十分紧密,具体而言,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都需要对每一笔支出进行精准核算,核算其范围是否达标[2]。
在具体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领导层、管理层尤其应当重视的是,企业是否实现了自身对于资源的最合理利用以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否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调动。会计核算工作就能够通过数据对上述情况进行有效表达。上述工作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而企业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必须采用科学的避税方式,税收筹划就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举措,能够将合理的依据提供给企业会计用于一系列的核算工作中。
例如,通过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等数据比较明确地反映出来,而企业为负债所支付的利息都能够通过会计核算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当中,并与应该缴纳的税额相抵扣,因此,负债比率、企业支付利息总额之间明显成正比。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企业负债比率超过一定水平,就必然会给企业带来比较严重的财务风险。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提供充分的数据来控制企业的债务,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3]。
合理性原则是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具体而言,税收筹划本身应当具备合法性的原则,但是这是税收筹划工作正常进行的基础原则。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还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即企业具体的税收筹划不仅要严格遵循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还要在充分分析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合乎法理、合乎事理,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才能取得预期成绩。
成本效益原则也是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的主要原则之一。具体而言,税收筹划的目标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同时,税收筹划只是企业降本的手段之一。因此,相关企业应当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在进行税收筹划时,不应当只以最高水平降税为根本目标,更重要的是应当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综合考量,严禁为了税收筹划牺牲企业其他的经济利益,否则很容易出现税收筹划收益远远高出企业所支出成本的情况[4]。
在收入确认与结算阶段实施税收筹划应当按照以下思路进行。以企业销售活动为例,在产品售出之后,企业对收入进行结算时,会计人员在具体结算方式、时间确认等方面存在多种选择方式。首先,在通过对相关税务法律内容进行分析之后可知,采用直接收款方式完成的商品交易与买卖行为应当在当天就完成会计范畴的收入确定,并由销售方提供销售记录、款项票据等资料作为会计凭证,并根据提货单交付时间进行纳税金额的核算。其次,在对委托核算的情况进行会计核算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将货物发出时间、交接手续申办时间作为纳税金额核算的时间基准。再次,在预收款情况下,在会计范畴通常应当将商品发出时间作为核算依据。最后,对于分期付款等情况,应当对最后一笔款项入账的时间、货品交付时间等综合情况进行分析之后综合进行时间的确认。
在实际税收筹划的过程中,核算人员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合理选择适当的手段,对营业额到账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并可以通过延长收入确认方式的手段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最终增加企业的收益[5]。
在成本费用利用阶段实施税收筹划应当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在实际情景中,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将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负担,结合费用类型一般可以将其划分为允许全部扣除、按比例限制、允许加计扣除三种情况。首先,针对这些情况,相关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区别使用。例如将全部扣除费用的列足,保证这部分费用能够享受到正常的补税政策。其次,对于按比例限制费用,应当以限额为基准进行扣除费用的控制,利用税收政策对限额内的费用进行合理利用。最后,对于允许进行加计扣除的费用,应当对这一部分的费用金额进行适当增加,这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减轻税务负担,最终提升经济效益。
在存货计价方法阶段实施税收筹划应当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在企业对内部现有的存货在会计范畴进行计价时,应当参考产品、产品原材料的实际价格,在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择更加合适的计价方法,同时,在计价方法选择完成之后,尽量采取单一的计价方式,这有助于保证后续计价环节的稳定,尽量不要对方式方法进行更换。对于企业会计工作人员而言,其在实际进行产品计价工作时,必须事先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以及当前市场的实际变化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在综合所有内容的基础上完成税收筹划方向的调整。
首先,当企业会计人员通过对市场环境进行观测,如果发现某一产品或者产品原材料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价格稳定上涨的趋势,那么会计人员就可以采用先出账、后纳入的会计方式对其进行处理,这种操作方法能够有效控制后期成本支出的增加,提高当期销售成本,也能够降低企业需要缴纳的税收。
其次,当某一产品或者产品原材料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况,会计人员就可以采用平均计算法进行税收筹划,这种方式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加稳定的环境,帮助企业规避营业额波动产生的影响,为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经营效益的实现创造出更加良好的环境条件。
最后,当发出存货环节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时,将会对企业的期末存货成本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并体现在企业的税额与经济效益方面,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可以采取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对其进行处理,有助于提升企业税收筹划的科学性。
例如,使用先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时,主要依据采购时间顺序进行存货发出的安排,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货物在发出、流转过程中进行核算。体现在实际操作中,即首先将先入库的存货成本转出,并在期末核算成本,最终获得结存余额,以实现对存货发出成本的有效结转。再如,当会计人员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进行存货计价时,需要等待企业完成货物验收,并针对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核算,将收货数量、结余存货数量作为权数,最终实现对于货物指标的准确核算,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有效数据[6]。
在固定资产折旧阶段实施税收筹划应当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固定资产折旧是企业合理避税比较常见的手段,不仅能够为企业节省比较多的税收,同时也能够通过缩短产品折旧年限的方式加快企业成本回收速度。当企业财务税率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字时,企业的所得税与无息贷款存在非常大的相似性,为企业税收筹划预留出充足的时间。
在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以及具体的税收筹划过程中,会计人员主要采用直线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技术方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采用不同技术方法所产生的具体折旧数值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例如,在对同一个物品分别采取加速折旧、直线折旧两种方式进行折旧时,其折旧的金额并不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变化,甚至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两种方法在计算方面的差异,导致细化至具体年份阶段存在区别。因此,在折旧方法选择过程中,会计人员必须在满足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以降低企业纳税成本为目标,综合所有因素对折旧方法进行科学选择。
例如,在某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时,其会计工作人员选择工作量法作为折旧活动的基本方法。在实践中表现如下,该企业在2019年购置了该固定资产,即某电子产品生产设备,该设备在购买时企业所支付的原价为1014万元人民币,在税收筹划前利用平均年限法对其进行了资产计提折旧,时限为6年,无净残值,在这一基础上,设备的年折旧额即达到了174.5万元。
同时,会计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检查时发现,该设备在实践中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存在较为明显的磨损,在这一前提下,年限平均法并不具备较强的适用性,因此采用工作量法进行计提折旧,该设备在企业内部运行的总工时为12028小时,在1-6年的时间阶段内对应的折旧额分别为216.80、160.62、199.81、193.20、163.26、113.31,单位均为万元,累计折旧额为216.80、377.42、577.23、770.43、933.69、1047,单位均为万元,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企业增加货币时间价值,从另一方面为企业节省更多的税收[7]。
在长期股权投资阶段实施税收筹划应当按照以下思路进行。在实际工作情境中,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核算主要可以采取权益法、成本法两种主要手段,其衡量因素为,企业在被投资对象中的份额与控制权占比。在实践中,如果投资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波动性,即先盈利后亏损时,会计人员就可以采取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除企业的所得利润。权益法在实践中主要是以企业亏损情况作为核算标准,并对企业进行相应扣税的一种手段[8]。
例如,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如果由于经营不当、市场环境等因素导致企业利润率明显不足,产生亏损时,就可以采用盈亏抵补方法进行税收筹划,体现在操作层面,就是可以利用某一年企业的亏损额抵消企业未来某一年的收益,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在盈利年份需要支出的所得税税额,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另外,当企业在一个长时间阶段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时,也可以采取收购、兼并等手段,为企业预留出更多的时间,提升税收筹划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纵观全文,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明显增加,在这一时间阶段,降本增效是保障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税收筹划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对税收筹划的基本概念、特征进行了阐述,发现其具备不违法性、预先性、风险性三个基本特征。其次本文对企业税收筹划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阐述,进而发展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合理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两个基本原则。最后本文从收入确认与结算、成本费用利用、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长期股权投资五个方面对税收筹划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相关单位可以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本文的研究内容,对自身的税收筹划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方式进行针对性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战略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