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中医非药物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2023-09-20 13:52王茸慧李云飞王丽云刘学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特应火针性皮炎

王茸慧,李云飞,王丽云,刘学伟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特应性皮炎是以皮肤湿疹样改变、剧烈瘙痒和干燥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炎症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与环境、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为机体免疫调节失常所致[1-2]。据调查,全球范围内儿童特应性皮炎发病率为15%~25%,成人发病率为7%~10%[3]。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方式多样,大致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两大类。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组胺药、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及JAK抑制剂等,虽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长期服药后容易出现药物依赖性,停药后易复发[4]。考虑本病患者多为儿童,部分患儿服药困难,故非药物疗法有一定优势。中医非药物治疗作为中医治疗的特色,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且临床效果确切。为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中医非药物治疗研究和完善意义重大。笔者查阅近年文献,对常见的中医非药物干预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研究情况进行概述,为该病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中医理论

中医古籍中并无“特应性皮炎”对应的具体病名,1994年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001.9-94)将其规范为“四弯风”。《医宗金鉴》“四弯风生腿脚弯,每月一发最缠绵,形如风癣风邪袭,搔破成疮痒难堪”,形象概括特应性皮炎的特点[5]。中医学认为,其为胎毒遗热加之后天饮食失节,外感风、湿、热之邪,致使心火亢盛,脾失健运而发[6],多分为心脾积热证、心火脾虚证、脾虚湿蕴证及血虚风燥证4个证型[7]。中医非药物疗法是特应性皮炎治疗的常用方式,临床操作简便、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针刺疗法、耳针疗法、推拿疗法、艾灸疗法、情志疗法、饮食疗法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辨证施治,可疏通经络、祛瘀行滞、调畅气血,能有效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2 中医非药物疗法

2.1 针刺

2.1.1 普通针刺

针刺可开郁通滞,畅行津液,从而达到调节气血,表里双清之效,具有操作方便、显效迅速、不良反应小等优点。现代研究表明,针刺可调节人体免疫、影响T细胞活化、维持Th1和Th2细胞分泌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情况[8]。刘茜茜等[9]将6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予针刺联合吡美莫司乳膏及单用吡美莫司乳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特应性皮炎症状积分及皮肤病生活质量积分变化,并进行3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针刺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更明显,复发率更低。杨强等[10]将1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予针刺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抗组胺药,治疗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皮损评分及经皮失水率改善更显著,即针刺联合中药疗法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皮肤屏障修复,且安全性更高。姚兆银等[11]观察纳入102例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予健脾祛风汤治疗及予健脾祛风汤加针刺联合治疗,12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为96.08%,且研究组的特应性皮炎评分(SCORAD)及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由此得出在中药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针刺治疗可明显提高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2.1.2 火针

火针通过将针具烧灼至白炽后刺激腧穴治疗疾病,既有热效应,又有针刺的刺激作用,可激发经气,调畅气血。现代研究表明,火针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还可降低IgE水平,调节免疫功能[12]。王丹等[13]观察当归饮子联合火针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患者情况,治疗4周后与氯雷他定联合丁酸氢化可的松治疗相比,当归饮子联合火针组在临床症状、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方面疗效更明显,复发率更低。邓玫等[14]对比观察8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别予毫火针治疗和曲安奈德乳膏联合氯雷他定治疗,10 d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IgE水平及疗效,得出毫火针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疗效确切,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还可有效降低血清IgE水平。陈广贤等[15]观察岭南火针配合氯雷他定治疗成人特应性皮炎的疗效,纳入11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予氯雷他定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岭南火针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后疗效评分及血清IgE、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水平,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的疗效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临床疗效更为突出;且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IL-4、IgE水平明显降低,干扰素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岭南火针联合氯雷他定治疗还可有效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血清炎症反应。火针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一大特色,在皮肤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尤宜于皮损肥厚型特应性皮炎患者,可有效改善皮损情况[16]。

2.1.3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以线代针,相比于针刺可对组织起到更持久的刺激作用。研究表明,穴位埋线能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gE水平,减少IL-4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含量[17]。谭颖等[18]将9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观察组主穴取大椎、曲池、三阴交等,配合膈俞、足三里等辅穴,对照组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1个月后根据2组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IL、干扰素等水平,得出穴位埋线治疗可有效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症状和T淋巴细胞作用。杨扬等[19]对比观察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为穴位埋线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对比治疗前后SCORAD评分及瘙痒程度,统计2组有效率及复发率,得出穴位埋线治疗组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比针刺治疗组更佳。

2.2 刺络拔罐

刺络拔罐是针刺的延伸,即用三棱针等快速点刺腧穴或局部出血,并迅速将火罐或者气罐拔于出血点,以祛邪外出,即“菀陈则除之”,取通因通用之意。现代研究显示,刺络拔罐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及局部组织的循环状态[20]。丁木云[21]观察刺络拔罐治疗特应性皮炎心火脾虚型患者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患者EASI评分、瘙痒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失眠VAS评分及疗效,结果显示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的疗效与口服西替利嗪联合地奈德乳膏效果相当,且不良反应较小。陈达灿教授刺络拔罐治疗特应性皮炎,主穴为肺俞、心俞、膈俞、胆俞、三焦俞,皮疹腰以上较重者加大椎,腰以下较重者加委中,该方通调全身,扶正祛邪并举,在止痒和改善皮损情况方面起效迅速[22]。

2.3 耳针

耳针是通过短毫针针刺或压豆方式刺激耳穴防治疾病的方式。《灵枢·口问》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五阅五使》曰:“耳者,肾之官也。”中医认为耳穴和脏腑、经络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耳穴治疗可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阴阳,运行气血,且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23]。王宇杰等[24]通过临床研究发现耳穴贴压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血清中的炎症因子。也有研究表明,耳穴压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25]。朱璐等[26]观察98例特应性皮炎脾虚心火型患儿,治疗组予耳穴压豆联合0.03%他克莫司,与单独使用他克莫司比较,4周后2组症状及瘙痒情况均较前改善,耳穴压豆组在睡眠质量方面疗效更明显。耳针操作简便,临床上患儿依从性也比较高,常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

2.4 刮痧

刮痧以藏象及经络学说为基础,采用特定工具作用于皮肤表面,使皮肤表面出现点状或片状瘀血,具有祛邪排毒、畅通气血、舒筋活络作用[27]。实验研究发现,刮痧疗法多作用于神经及循环系统,可正向调节免疫功能[28]、加快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等。卢懿[29]对比观察4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并随机分组,试验组予中医刮痧加中药熏洗,对照组予西替利嗪治疗,观察2组瘙痒程度、有效率及起效时间情况,发现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瘙痒程度缓解更明显,起效时间更短。

2.5 推拿

推拿是基于中医理论,运用恰当的手法施术于体表腧穴或部位防治疾病的疗法,有疏通筋络、调节脏腑、行气活血之效。2013年《特应性皮炎中医诊疗方案专家共识》就明确提出推拿治疗,主要治则为健脾补肾,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宜清天河水、揉中脘、推两侧膀胱经等,缓解期宜摩腹、捏脊、按揉双侧足三里等手法[7]。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按摩手法可调节人体免疫系统,调整人体胃肠功能,同时可促进保湿润肤剂的吸收[30]。张蕾[31]观察72例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患者,分别予捏脊加外涂愈肤膏及单纯外涂愈肤膏治疗,并于初诊及治疗2、4、8周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捏脊疗法治疗脾虚湿蕴型特应性皮炎疗效确切,在改善睡眠方面的疗效更明显。推拿疗法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尤适用于小儿,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6 艾灸

艾灸通过艾草燃烧的温热效应刺激相应腧穴,疏通经络,祛寒除湿,从而达到预防及治疗目的。《扁鹊心书》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现代研究表明艾灸有抗菌抗病毒、调节免疫、镇痛抗炎等多方面的作用[32-33]。肖丹[34]采用随机对照的法,观察72例轻中度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组予艾灸疗法联合中药,对照组仅予中药口服,4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EASI、瘙痒及睡眠评分,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瘙痒及睡眠程度方面疗效更突出。金栽民[35]观察4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治疗组予艾灸加针刺治疗,对照组予酮替芬及CLEANG药膏治疗,8周后比较2组SCORA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艾灸联合针刺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艾灸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式,尤宜于寒湿型及慢性特应性皮炎患者。

2.7 情志疗法

情志疗法是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将情志-脏腑-疾病联系起来的治疗方式,即“情志相胜”理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怒伤肝,喜伤心,忧思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阐述了情志与脏腑之间紧密的生理及病理联系[36]。现代研究表明,情志异常会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影响人体内环境的稳定[37]。特应性皮炎患者大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比健康人群更易出现焦虑、抑郁及交往障碍等情况[38]。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还应关注患者心理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及沟通,从情志角度改善病情。徐丽华等[39]对比观察100例特应性皮炎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予心理护理联合行为干预,1个月后比较2组疗效,研究组较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情绪和瘙痒症状改善方面更为明显,睡眠质量也有明显提升。由此可见,心理干预疗法在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8 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或配入适当药物,经过烹饪加工成有药用效果的食品,达到治病、调养、防病、保健的治疗方式。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提出“药食同源”,日常生活中很多谷物、蔬菜、水果既是食品,也可用于治疗疾病。饮食疗法需遵循“五味贵知,不可偏胜”的原则,辨证施膳。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饮食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对花生、鸡蛋、牛奶、坚果和贝壳类等有明显的过敏反应[40-41],生活中可在日常食谱中逐一添加,一旦发现过敏情况,应尽量避免食用此种食物,科学调整饮食结构。Celik等[42]研究发现,孕妇妊娠期间摄入多种发酵食品与之后婴幼儿患特应性皮炎的风险呈负相关,可能与摄入的益生菌及发酵产生的代谢产物有关。因此推荐有高敏风险的孕妇孕产期食用发酵食品,来降低婴幼儿患特应性皮炎的风险。刘虹[43]通过数据挖掘和整理,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总结出特应性皮炎风湿蕴肤型药膳方核心代表为猪肚、黄芪、粳米、薏苡仁、山药等,血虚风燥型药膳方核心代表为川芎、熟地黄、猪腰子、枸杞子、淡豆豉等。

3 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非药物疗法可有效调节机体免疫力,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睡眠、情绪焦虑方面效果显著。目前特应性皮炎的中医非药物疗法以针刺、拔罐、耳针、推拿、艾灸等方式为主,而情志疗法及饮食疗法不仅在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和预后中不可忽视,对该病的预防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阶段心理调摄方面的研究较少,待进一步深入。随着临床试验的不断推进,联合疗法研究越来越多,不同的中医非药物疗法联合使用如针灸结合、针罐结合等方式,可优势互补、增强疗效,临床上根据症状、皮损表现及舌脉象等辨证施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44]。

特应性皮炎是皮肤科常见病,且大多病程较长。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中医非药物疗法具有治疗成本低、不良反应少、避免产生药物依赖性及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可避免患儿服药困难问题,值得推广。现阶段研究大多存在样本量较少、诊断标准不统一、随访时间较短、基础理论研究不完善等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积累临床数据、完善诊疗标准、进行作用机制研究等,进一步推动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特应性皮炎相关研究及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特应火针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火针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神奇的火针疗法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痒,痒,痒——说说异位性皮炎
中医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78例临床观察
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