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坚,何冰丽,曹永仪,冯才鑫,梁 杰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广东 湛江,524000)
静脉畸形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血管性疾病,由静脉发育异常导致,往往随人体的生长发育而呈相应比例的增大,不会自然消退[1,2]。常表现为局部肿物,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触之较柔软,颜色可为紫色或蓝色,病变层次越靠近皮肤,颜色表现越明显。层次越深的,其颜色易被正常肤色覆盖[3,4]。静脉畸形本身压迫周围正常组织可引起疼痛、相应功能障碍,还可因为“美”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心理问题,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会给患者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以及心理负担[5]。
对于静脉畸形,应当及早诊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激光、注射硬化疗法等,同时也有一些新颖的治疗方法:如博来霉素聚桂醇泡沫、西罗莫司、缓释疗法[6-8]。
对于局限性的、病变位于非重要结构的静脉畸形而言,手术效果更好;对于与某些重要静脉相连的静脉畸形(如颞肌区静脉畸形与颅内静脉畸形相连),硬化治疗是禁忌,这时需考虑手术;有的静脉畸形在经过非手术治疗后,会形成局部血肿,这也可行手术;少数表现为大面积静脉畸形的患者,其他治疗方法如激光、硬化治疗效果差,可考虑手术,但此类病变往往夹杂着神经、肌肉等重要组织,即使是术前已完善超声、磁共振和静脉造影等相关检查,也不会降低术中精准分离病变组织的难度,因此也并不会从真正去除静脉畸形[9-13]。
对于考虑行手术治疗的静脉畸形患者而言,术前进行硬化治疗,可减小病变范围和出血,然后再行择期评估,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9,11]。而术后的主要问题是疤痕、出血、神经肌肉损伤、清除不干净等。
近年来,硬化治疗静脉畸形在临床上越来越普遍,有时甚至是首选治疗方式,常联合超声技术经皮治疗静脉畸形,常见的硬化剂有乙醇(Ethanol)、十四烷基硫酸钠(Sodium Tetradecyl Sulfate;STS)、聚桂醇(polidocanol)、博来霉素(bleomycin)。
1.2.1 乙醇(Ethanol)
乙醇疗效最好,但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症状相对最重,包括肿胀、疼痛、发热、组织坏死、心衰、溃疡坏死、神经损伤、肌肉纤维化和消化道反应等[14,15]。Lee等[16]报道了使用乙醇治疗静脉畸形,结果在30例患者中,8例(26.7%)出现了各种急性并发症,包括浅表缺血性大疱、组织纤维化、组织坏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神经麻痹、术中短暂性肺动脉压升高。Cao[14]等研究得出,要在乙醇的功效和毒性之间取得平衡往往是困难的,也不令人满意。因此,乙醇在静脉畸形的应用地位逐渐降低。
1.2.2 十四烷基硫酸钠(STS)
十四烷基硫酸钠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洗涤剂;临床上常用3%的溶液形式进行治疗静脉畸形;根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3% STS单次治疗的最大剂量为10mL[17]。Hong等[18]通过对91例患者行STS治疗后发现有48例(52.7%)肿物较前变小,45例(49.5%)疼痛症状较前减低,11例(12.1%)发生皮肤颜色改变、大疱形成、短暂性轻度神经麻痹等轻微并发症。Tan等[19]使用STS治疗静脉畸形后发现,72例患者中有48例(67%)症状较前改善;其中有35例在治疗前后行磁共振成像,19例(54%)减少,而并发症有6例:分别为皮肤坏死和/或溃疡、暂时性感觉异常、和轻微过敏反应。而这些经后续的对症处理后均康复。
1.2.3 博来霉素(bleomycin)
博莱霉素是一种抗有丝分裂药物,通过影响细胞黏附分子从而破坏细胞间相互作用,在肿瘤领域广泛应用,同时,它还是一种纤维化诱导物,可以使内皮细胞纤维化[20,21]。通过经皮给药治疗,博来霉素对静脉畸形的总体有效率为70%~100%,完全有效率为20~57%[5]。Nevesny等[22]长期应用博来霉素治疗静脉畸形后分析指出:有64%病变体积缩小50%以上,而并发症轻微。Mohan等[23]在8年时间里通过博来霉素治疗静脉畸形,有效率为96%,未发现肺纤维化病例。在一项荟萃分析中[24],对于未成年人,建议博来霉素剂量为0.5~1mg/kg,最多6mg;对于成人,每疗程的最大剂量为10~15mg,最大累积剂量为100mg。推荐治疗间隔是3~4周,治疗次数1~12次不等。常见的并发症是发热、流感样症状、伤口感染和色素沉着,而肺损伤并未见到。
1.2.4 聚桂醇(Polidocanol)
是一种常见洗涤剂硬化剂,兼具内皮细胞溶解特性和局麻作用,常将其与空气按照一定比例制备成泡沫型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6,25]。侯昉等[25]回顾性分析了53例接受聚桂醇治疗的静脉畸形患儿,50例(94.3%)有效,并发症3例(5.7%),而并发症主要为红肿、疼痛、发热,无皮肤破溃坏死、肺栓塞、肌肉挛缩等严重并发症。Dominik等[26]通过对20例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聚桂醇治疗,18例(90%)有效,而并发症为1例(5%),为咀嚼功能欠佳。Altunbulak等[27]报道了在232例静脉畸形患者中,聚桂醇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2.3%,治疗期间未出现重大并发症。经皮硬化治疗静脉畸形,疗效确切,不仅可以减小术中出血,而且可以缩小病灶体积,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做准备。在超声技术加持下,能实时显示病变范围,术中操作时能有效避免损伤正常组织,进一步增加安全性[28-30]。
激光治疗通过损伤血管使其闭塞和纤维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局部照射激光但激光穿透深度仅在3mm以内,仅适用于粘膜和皮肤病变,对较厚的静脉畸形则效果较差[31-33]。
因而,越多研究者将激光直接作用于病变组织内部。Lu等[34]使用810nm二极管激光腔内治疗静脉畸形(38例患者行56次治疗),在后续随访评估里,54次有效,2次治疗效果一般;没有大的并发症。不同波长激光疗效有所差异,AKtas等[35]比较了1470nm和980nm激光在静脉内消融治疗,980nm组共78例患者治疗后有68例(87.2%)有效,23例(29.4%)出现轻微并发症,随访一年内有7条静脉再通;1470nm组共74例患者治疗后有效率达100%,19例(25.6%)出现轻微并发症,随访一年内有2条静脉再通,表明1470nm激光疗效更好。Elena等[36]使用1470nm激光对17例弥漫性静脉畸形患者进行了26次治疗,结果显示16例(94%)与弥漫性静脉畸形相关的疼痛减轻,在后续随访时间里,11例(65%)的临床症状继续有所改善;5次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皮肤烧伤、1例自限性气胸、1例坐骨神经病变和1例股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只有动静脉瘘需要干预,无一例危害生命;使用激光行静脉畸形内消融是有效且有前途的,它兼具微创与患者易耐受的优点,可以联合手术或硬化治疗,而且并没有明确的的次数限制或者是毒性的报道[36-38]。
Zhang等[39]用Tessari法成功制备了博来霉素聚桂醇泡沫(BPF);Sun等[40]研究了BPF的稳定性能,结果显示含3%聚桂醇+0.1%博来霉素+空气经过Tessari法制备出的BPF稳定性能最好,泡沫直径和泡沫壁厚最小。He[6]等分析比较BPF与聚桂醇泡沫治疗静脉畸形,结果显示BPF组有效率(79%)明显高于聚桂醇泡沫组(56%),治疗后并发症轻微。通过制备这种复合型硬化剂治疗静脉畸形,证实了BPF疗效比常规硬化剂好,而安全性能与聚桂醇大体一致,在治疗静脉畸形上,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通过调节来自PIK3/AKT通路的信号进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值[41,42]。在一项II期实验中,口服西罗莫司治疗复杂性血管异常,招募了12例毛细血管静脉淋巴管畸形和3例静脉淋巴管畸形,完成6个疗程治疗后,对其疗效评估,分别为11例(92%)、3例(100%)有效;而毒性反应表现在血液/骨髓、胃肠道、感染、淋巴肺/上呼吸道,后续对患者进行了5年的随访,没有一例因为这个而出现死亡[7,41]。目前对于西罗莫司治疗静脉畸形的相关数据而言,总体是好的,期待有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证实[42]。未来,西罗莫司在静脉畸形的研究上取得更多更好的结果。
平阳霉素,产自中国,与博来霉素有相似的结构和疗效,已广泛使用治疗静脉畸形[43,44]。平阳霉素治疗静脉畸形时,从注射部位快速扩散从而增加肺损伤的概率,且易从体内代谢而导致局部药物浓度降低从而失去药效[8,45];因此,有研究制备一种含平阳霉素的缓释装置。Han等[45]制备了一种平阳霉素聚乳酸-乙醇酸微球制剂,经过动物实验表明,该制剂缓释药物完毕为20天,试验结束后将动物处死解剖观察,未观察到明显的毒性作用。Zhang等[8]制备了壳聚糖/甘油磷酸二钠热凝胶,搭载平阳霉素研究缓释性能,并对热凝胶的相关组分进行了参数上的优化,优化后的热凝胶体外释放平阳霉素的时间为2周。细胞和动物实验证实了热凝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搭载平阳霉素后证实了其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有抗增殖作用。在用于家兔体内时,表现出其优秀的缓释性能,在3周后,观察到明显的静脉血栓和炎症反应。此研究表明了平阳霉素脂质体热凝胶能较长时间维持局部药物浓度,起到控制性给药的作用,为静脉畸形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对于静脉畸形,尽管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过病史、临床特征、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确诊;对于其治疗,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其病变大小、部位、侵犯层次、有无合并其他疾病以及患者自身需求来进行多学科、多种方式及早治疗。目前硬化治疗占据主流,同时借用影像学技术实时将硬化与激光、手术联合起来治疗也屡见不鲜。博来霉素聚桂醇泡沫、西罗莫司/雷帕霉素、药物缓释以及材料科学将进一步推动治疗静脉畸形的进程,但仍需更多研究者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