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慢性伤口中的应用研究

2023-08-26 07:25吴益娟张静瑜詹淑珠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7期
关键词:疼痛感病患负压

吴益娟,张静瑜,詹淑珠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烧伤科,福建 厦门,361101)

慢性伤口根据伤口类型可将其分为静脉性溃疡、动脉性溃疡以及创伤性快样等,形成慢性伤口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通常是由于静脉宫内异常、感染等因素所导致的,并且慢性疾病、血管问题等诸多因素也会对伤口愈合带来不同影响[1-2]。如果未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肿胀或者继发性感染的发生,造成残留上皮细胞受到损伤,加大自行愈合难度[3-4]。为此及时处理与干预慢性伤口对改善预后尤为重要。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VSD)能使创面处于一种负压状态中,有效吸出创面渗出物或者坏死物质,冲洗创面,避免细菌对创面造成侵扰,防止创面感染程度有所加重。有研究表示,尽早对慢性伤口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加快伤口的恢复速度[5]。精细化护理干预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对病患实施精细化、优质化的护理干预,能够加快病患身体恢复速度。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慢性伤口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治疗的行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慢性伤口患者(样本纳入例数为80例)。纳入指标:①伤口面积在5cm×7cm至6cm×10cm之间;②创面污染比较晚上,无法实施一期闭合创面处理;③受伤部位以上肢或者下肢为主;④病患及其家属本研究内容表示完全知情与了解,自愿签署声明协议。排除指标:①合并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合并身体重要脏器或者功能异常者;③短时间内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类等药物治疗者;④需实施植皮术治疗者;⑤临床治疗配合度、依从性比较差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6例(65.00%)、女性14例(35.00%),年龄19岁至60岁(平均值39.58±5.94岁);观察组:男性24例(60.00%)、女性16例(40.00%),年龄20岁至58岁(平均值39.23±5.75岁)。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即快速对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消毒,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引流,清除创面上的污染物或者腐皮等,使用无菌敷料进行完全覆盖、包扎,定时进行伤口清洁、敷料更换,一直到伤口完全愈合;对病患实施健康康复指导,引导其开展康复运动恢复等。观察组则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负压引流管干预:保障高效负压是VSD治疗的重点之处,负压值通常控制在-450mmHg至-125mmHg间,结合伤口的深浅程度、面积大小对应调整负压值。在进行负压引流过程中,VSD敷料需处于塌陷状态中,敷料外部能够清楚看见管型,时刻关注薄膜下有无液体积聚,如果负压有所衰退或者消失,需及时明确原因,对应干预。合理放置引流管并加以固定,防止出现折叠、扭曲、受压或者堵塞等不良情况,保障引流的畅通(如图1)。如果病患伤口较大,坏死组织、渗出物较多,术后1d至3d可能会发生引流管堵塞情况,需及时对其使用庆大霉素(剂量为80000U)联合生理盐水(剂量为500ml)进行连续冲洗,以此来保障引流管的畅通。在进行VSD填充前,需使用带有生理盐水的无菌纱布,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对创面附近皮肤组织进行擦拭,在使用浓度为75%的酒精进行擦拭,在为其张贴透明膜时,不宜牵拉皮肤,防止张力性小疱的产生(图2)。另外还需时刻关注引流液的液体颜色、气味以及剂量,做好对应的记录。如果引流物颜色呈鲜红色,需及时暂停引流吸引,告知医生对其进行对症干预。

图1 固定引流管

图2 创面附近皮肤擦拭

(2)心理干预:大部分病患由于伤口愈合速度较为缓慢、存在难以耐受的疼痛感、害怕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不佳、治疗费用等,可能会产生一系列消极心理情绪,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对其表示鼓励与关怀,主动与其进行交流与沟通,根据其心理情绪的个体差异对其实施精细化、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服务,详细为其讲述VSD治疗有关知识以及治疗优势,利用成功案例来增强其治疗自信心,促使主动积极参与临床治疗与护理服务。

(3)疼痛干预:术后病患可能会存在不同情况的伤口疼痛感,护理人员需对疼痛感性质、程度进行评估,对于轻度疼痛者,可通过聆听音乐、观看电视等方式来转移其专注力,对于疼痛难以耐受者,需根据医师叮嘱合理使用镇痛类/镇静类药物进行干预,缓解其疼痛感。

(4)并发症干预:时刻关注病患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趋势(如血氧饱和度、心率等),注意患肢皮肤组织颜色、温度以及运动等各项指标的改善效果。需及时倾倒引流物,避免引流物上行而发生感染;定时更换引流袋或者引流瓶,使用消毒液(含氯)进行清洗与浸泡,对伤口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实验及药敏实验,均1次/周。每间隔1h或2h帮助病患进行翻身运动,对体位进行更换,避免局部皮肤组织由于长期受压而出现压疮。对于实施四肢手术治疗者,需将其患肢抬高(高度控制在20°至30°),便于加快血液的循环流动,缓解肢体的肿胀感,尽快开展肢体活动,对患肢进行按摩、推拿,动作轻缓,防止静脉血栓的产生。

1.3 评判标准

(1)临床护理效果评估:详细记录两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VAS评分。其中VAS评分:在护理干预后使用视觉模拟评估量表[6](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对两组疼痛感进行问卷调查,分数0分至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愈加强烈。

(2)心理状态改善效果评估:在干预前、干预后分别使用焦虑评估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界点分数为50分)与抑郁评估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界点分数为53分)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分数越高,心理焦虑程度或者抑郁程度愈加严重[7]。

(3)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估:护理干预结束后及时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评估量表(总分为100分)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分数越高,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分为以下三种情况:满意(85-100分)、一般(75-84分)及不满意(0-74分)。总满意度=100.00%-不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5.0统计学软件计算,其中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护理效果评估

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临床护理效果评估()

表1 临床护理效果评估()

2.2 心理状态改善效果评估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心理状态改善效果评估(,分)

表2 心理状态改善效果评估(,分)

注:两组入院时比较,P>0.05,同组入院时和出院时比较,P<0.05。

2.3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估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估[n,(%)]

3 讨论

临床治疗慢性伤口通常采取清创、换药、等待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在实施皮片移植修复或者皮瓣转移修复,但此种治疗方式可能会导致伤口感染率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程迁延、加重伤口疼痛感等情况的发生[8-9]。VSD能够对伤口渗出液、坏死组织进行高效且彻底的清除,对肉芽组织的成长发育能够起到刺激影响,改善伤口附近的肿胀程度,及时为患处输入营养物质,有利于刺激、影响生长因子,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缓解疼痛感,具备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伤口愈合时间较短等优势。

常规护理干预通常是围绕疾病临床症状而实施的,能够满足基础性治疗需求、护理需求,但是针对性、灵活性较差,难以满足病患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应用局限[10]。精细化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将以人为本视为基础护理原则,通过对病患实施细致化、周密性以及高效化的护理服务,将各个方面的护理措施做到精准化、优质化以及细节化,旨在提高病患生存质量[11-12]。本研究: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以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体现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伤口换药次数,缓解伤口疼痛感,加快伤口的恢复速度。究其原因,精细化护理通过对病患实施VAS干预、疼痛干预及并发症干预等护理服务,按照病患伤口深浅程度、大小对负压值进行调整,保持负压引流处于正常状态,保障引流管的通畅,加快伤口的恢复速度,减少换药频率;遵医嘱使用镇痛类药物,有利于改善病患疼痛感。本研究: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消除病患不良心理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其对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究其原因,护理人员通过对病患实施精细化心理干预等护理服务,主动与其交流,对其表示鼓励与关怀,有利于消除其不良心理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将精细化护理干预使用于封闭式负压引流修复慢性伤口患者临床治疗中,具备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加快伤口的愈合速度,提高满意度,值得推荐。

猜你喜欢
疼痛感病患负压
材料作文“疼痛感”升格指导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情绪干预及注射手法对儿童预防接种疼痛感的影响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术后疼痛护理评分与患者静息及活动性疼痛自评结果的比较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