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从这个认识出发,我谈谈讲解、练习、示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讲解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教师们无不要求自己把讲解工作做好,很多家长也都拿讲课的好坏来衡量教师的优劣,而好坏又往往以多寡为标准,讲得越多就是讲得越好。在我看来,现在的问题,至少以白话课文而论,不是讲得太少,而是讲得太多。难字难句需要解释。课文的组织层次或是中心思想,如果不很明显,也需要讲一下。作者是怎么个人,这篇课文有没有什么背景,如果课本上没有说明,也需要说几句。这些讲解是必要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是多余的。过去几年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或文学理论课的风气很盛,现在有的已经纠正了,有的正在纠正中,这是好的。然而,这里面仍然有一个分寸的问题,要讲得不多不少,要讲得切合实际。讲得太多,占用的时间太多,一则没有充分时间让学生多练习,二则不知不觉造成学生的错误认识,以为上语文课是为了学会讲语文,不是为了学会用语文。
讲解和练习都是为了教好、学好语文,很难分主次。但如果要追问两者之间的关系,恐怕只能说是讲为练服务,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学生的语文课学好没有,要看他阅读的能力如何,写作的能力如何,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必得多练习才能提高。现在语文课里的练习有三个缺点:一是少,二是偏,三是死。练习少,因为时间被讲解侵占了,上面已经说过。何谓偏?偏是偏重作文,忽略用词、造句的基本练习,忽略阅读的综合练习。关于阅读练习,现在中学课本里编进了一些“阅读课文”,实际教学时如何处理我不知道,很可能是变成了“备用课”,有时间就跟别的课文一样讲一遍,没有时间就“你们自己看看吧”。我认为这种阅读课文要好好运用:如果不讲,但是要提问,要讨论,要测验。指定课外读物,也不可放任自流,得同样提问、讨论、测验。重视作文,这件事本身是好的,可是要知道,如果只有作文而没有别种练习来配合,作文的水平也是不容易提高的。何谓死?是说练习大都着重试验学生是否把念过讲过的东西记住了(练为讲服务),不太注意学生能否创造性地运用(讲为练服务)。比如,问学生一个词或成语怎么讲,就不如要求他在句子里用一下;要他分析一个已经讲过的句子,就不如要他分析一个没有讲过的句子,更不如要他改換句法,把一句话拆成两三句或者把两三句话合成一句。
最后谈谈教师的语文实践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周围一切人说的和写的。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说的话、写的文字跟他对学生讲的道理不尽相符,那么,学生会丢掉以前听到的道理而模仿当前的榜样,至少是会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告诉学生应该说普通话,但是自己用方言讲课,学生就知道“说普通话”云云只是说说罢了。推而至于写字、用字眼、造句,无一不是如此。不但语文科的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各科教师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摘自《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名篇精选》,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年版,有删改;原载《文字改革》,196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