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强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2023-09-19 22:12张家蔚薛晓鸥朱玉莹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13期
关键词:阳化志强经期

张家蔚,薛晓鸥,李 军,朱玉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一种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种植在子宫体外的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渐进性加重性痛经、难治性不孕、极易复发等特点。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为10%,其中25%~35%的女性患有不孕症,39%~59%的女性患有盆腔疼痛,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和生殖健康[1-3]。西医多采用手术、药物等方式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且易复发。中医药在缓解症状、辅助妊娠、抑制复发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痛经”“月经不调”“不孕”“癥瘕”等范畴,现代医家多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基本病机是血瘀,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4]。首都国医名师郭志强教授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的中医理论,提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因阳气亏虚,不能推动冲任气血,导致浊阴(瘀血)积于冲任、胞宫而成,认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能仅活血化瘀,治疗应抓住“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的病机,扶阳与抑阴相结合,内服与外治并用,现将其治疗思路分述如下。

1 “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内涵

“阳化气,阴成形”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此揭示了阴阳物质的运动变化规律,即阳主化气、主动,在机体新陈代谢活动中主要发挥温煦、气化、推动作用,阴主成形、主静,主有形物质的化生。“阳化气”与“阴成形”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运行。《医理真传》言:“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阳气不足,稍有阻滞,百病丛生。”阳之动主宰阴之变,阴类物质的生成和消长、输布和变化以阳气为主导,如阳化气不足,阴阳动态平衡被打破,阴类物质从而凝结聚敛,形成“阴成形太过”的病理状态[5]。

2 “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

月经乃有形之实体、属阴,阴类物质(月经)的产生和排出依赖于阳气的温煦、推动和气化作用,阳气具有激发、推动脏腑气血运行的作用,阳气充则阴血行,阳气弱则阴血滞,唯有阳气充足,才能推动经血下行。阳气亦有温煦作用,有助于血、水、津液之气化,若阳气失于温煦,则血不得化,停留无动,则生瘀血。正如《景岳全书·妇人规》言:“瘀血留滞作癥,惟妇人有之。其证……或积劳积弱,气弱而不行。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一有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郭志强教授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总以阳虚为发病之根本,阳虚不能行血,亦不能化血,导致“离经之血”留滞而成形,虽病理实质为血瘀,但发病的内在条件则是阳虚。现代女性暴脐露腰、贪凉饮冷、不避空调等不良生活习惯均暗耗人体之阳气,导致“阳亦常虚”[6]。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亦经手术金刃,损伤阳气,临床常伴四肢不温,腰腹冰冷,大便溏泻,面色白或黯沉等阳虚之证候。肾阳为元阳,主一身之阳气,且冲任之本在肾,肌体新陈代谢,推动和气化“离经之血”都需要肾阳的功能来维持。阳气亏虚,气化失司,“离经之血”易于凝结,瘀血阻滞冲任胞宫,导致疼痛、不孕和月经失调。有形之瘀在体内伏留积聚,日久又进一步耗伤阳气,产生“阳气更虚,瘀结更甚”的恶性循环。

现代研究表明,肾阳虚血瘀与自噬功能被过度激活有密切关系,而该病理生理机制亦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进展过程,肾阳虚血瘀可能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生物学本质[7]。肾阳虚证与血瘀证均存在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低下、自由基含量和微量元素变化等共同的病理改变, 这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的病理特征一致[8]。符合了“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这一中医理论观点。

3 扶阳抑阴法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3.1分期施治,补阳泻阴择时机 郭志强教授基于“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的病机,治疗以“扶阳抑阴”为基本原则。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具有平时减轻、经期加重的特点,故治疗时强调分期施治。非经期当以补为主,经期当以泻为主,并依据妇人脏腑之盛衰,月经周期藏泻之状态,顺势补阳泻阴,顺应妇人生理周期,因利乘便,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3.1.1非经期温肾助阳,补不足之气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阳气虚为发病之本,其异位病灶有形之阴结也多在阳气不足的情况下产生,非经期重视求本,“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郭志强教授认为女子以肾为先天,《四圣心源·血瘀》:“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则根于坎中之阳(即肾之元阳)”,故温阳当以肾阳为主。非经期常用自拟方两固汤,方药为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山药、当归、续断、淫羊藿、锁阳、怀牛膝、熟地等。本方取五子衍宗丸中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三味意在平补阳气,以求少火生气,助阳之气化。淫羊藿、续断此二者不独益肾壮阳,且其性善通行,能化阴结。《日华子本草》记载:“续断……能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破癥结瘀。”《本草正义》言:“淫羊藿,禀性辛温,专壮肾阳……盖亦因其温通气血,故能消化凝结。”研究表明淫羊藿可以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分泌,从而抑制内膜细胞的增殖[9]。此外,补阳之道还应佐以阴药,正如张景岳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故于方中加入当归、熟地等滋阴养血之药,在非经期使用,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除此之外,郭志强教授也常用怀牛膝。《药性论》言:“怀牛膝……补肾填精,逐恶血流结,助十二经脉。”郭志强教授认为怀牛膝补肾活血,补而不滞,又可引导诸药入肾,所谓“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佐使,则不通病所”。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质多为阳虚质,临证时郭志强教授经常观察患者面色,询问患者平素是否贪凉冷饮,问大便情况,起夜次数,触诊鼻准、手足及腰腹,以判断脾肾阳虚之程度。若患者嗜食冷饮,便溏,此为脾阳不足,常在两固汤的基础上加入炒白术、党参、炙黄芪温补脾阳;若患者面色暗淡,触诊鼻准、手足、腰腹凉,起夜频,多责之肾阳亏虚,则加入黑附子、肉桂、鹿角胶、杜仲、补骨脂以补元阳[10-11]。

3.1.2经期温阳活血化瘀,泻有余之形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血动之时,经血积留不得行”为病机特点,行经期胞宫以通泻为顺,此期是泻其阴血,促进子宫收缩,排出浊阴瘀滞的最佳时机。“血得温则行”,故经期当侧重温阳活血化瘀,使有形之邪得以消散。郭志强教授常用《妇人大全良方》中的温经汤加减,温经汤原文主治“寒气客于血室,血凝不行”“绕脐寒疝痛彻,其脉沉紧”者。方中肉桂既能补肾助阳又能温阳化瘀,具有扩张血管、抗凝血、止痛之效[12]。人参(以党参代之)甘温补气,助肉桂通阳散寒,当归、川芎活血调经止痛,莪术为气中血药,“破积聚恶血”、开通气血瘀滞,牛膝通行血滞,且能引血下行。现代研究认为,服用温经汤能够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程度和时间,能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软化病灶,达到祛邪兼固本、化瘀不伤正的目的[13]。郭志强教授在原方基础上常加入丹参、益母草、泽兰,《妇人明理论》载“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丹参祛瘀生新之力显著,药理研究认为丹参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速内膜细胞凋亡,益母草、泽兰能够促进子宫有规律的收缩,以排出瘀滞,推陈致新[14]。三棱、莪术临床常作为药对,以攻逐顽瘀,消积止痛,《医学衷中参西录》载:“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不能建此奇功。”此外,郭志强教授认为经期不可只活血化瘀,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活血的基础上灵活辅以散寒、行气、止痛、消癥之品,可达事半功倍之效,寒凝血瘀者加熟附子、炮姜、小茴香温阳散寒;气虚血瘀者加黄芪、白术健脾益气,“补气以生血,新血生则瘀自散”;气滞血瘀,痛经明显者加元胡、石楠叶等行气通络止痛,若兼癥瘕包块,痛处固定者,加水蛭、虻虫等虫类药物,破血逐瘀,消癥止痛。

3.2内外同治,温阳通络多法参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藏匿于下焦阴络之中,病位较深,病处隐蔽,不易透解,对于盆腔深部之病灶引起的各类盆腔疼痛,手术或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15]。郭志强教授亦从温阳化阴入手,提倡内外同治,通过灌肠、外敷等多种治疗途径给药,使阳气通达于阴络,而达“通则不痛”之效。

3.2.1灌肠法 大肠与胞宫相邻,直肠血管与子宫血管可形成互通的网络[16],中药灌肠能使药效直达病所,浓度高,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对于广泛盆腔瘀血状态、后穹隆、卵巢、直肠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引起的结节和疼痛具有明显优势[17]。郭志强教授自创化瘀宁坤灌肠液,临床研究已证实其具有减轻盆腔疼痛,促进病灶消散的治疗作用[18]。常用药物:附子、桂枝、水蛭、三棱、莪术、赤芍、桃仁、牡丹皮、没药、昆布、败酱草、虎杖、红藤等。方中附子、桂枝温经通络,附子取其辛散,走而不守之性,在助阳的同时达化瘀消癥止痛之功,一般用量为10 g,桂枝“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塞”,同时善用虫药水蛭,张锡纯认为其能破血逐瘀但不伤血,乃化瘀之真良药也。瘀血阻滞,血不利则为水,日久则湿瘀互结,形成异位囊肿,故用赤芍、丹皮、败酱草、虎杖等化瘀祛湿以消癥。

3.2.2外敷法 郭志强教授常用药渣外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所致的痛经、肛门坠胀以及性交痛。中药外敷能借助温热之力使药性透过皮毛腠理,循经络传至脏腑及病变部位,从而起到温经通络止痛的作用[19],临床常嘱咐患者煎完中药后不要倒掉中药药渣,将药渣淋黄酒,纱布包裹蒸后热敷下腹或腰骶部,或用温阳化瘀中药研细末,温开水调成团,敷贴于神阙穴,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3.3生活调治,护阳避阴善始终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程较长,不易根治,除药物治疗外,饮食、起居、房事等生活因素常常影响疾病治疗。郭志强教授强调生活调摄应注重护阳避阴,少食冷饮,减少空调的使用,防止阴寒伤及脾肾阳气,穿衣有度,不暴露腰脐以顾护下焦元阳,经期产后,余血未净之时应避免房事,以防经血逆流而化瘀。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气郁之表现,不利于阳气的宣通和畅达,故临证当充分重视患者的情志管理,应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阳气条畅,则瘀血易消。

4 验案举隅

患者,女,30岁,2006年7月6日初诊。主诉:痛经8年,未避孕未孕2年。现病史:患者平素贪凉饮冷,8年前出现经行小腹冷痛,伴腰骶疼痛,便溏。2年前因痛经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B超示左侧子宫内膜异位症(直径>5cm),行左侧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病理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术后痛经复发,剧烈难忍,近2年未避孕未孕。现为求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就诊。月经史:12岁,6 d/30 d,量中,色鲜红,有血块、夹膜,痛经明显,经前3~4 d小腹凉,末次月经:6月29日。婚育史:已婚,G0P0,未避孕。刻下见:怕冷,下腹痛,腰酸,乏力,少腹凉,纳可,眠差,多梦易醒,便溏,舌淡黯,苔白,脉细弱。辅助检查:B超子宫8.0 cm×6.4 cm×5.9 cm, 后壁肌层回声欠均,增厚,提示子宫腺肌症可能,子宫肌瘤(1.7 cm×1.1 cm),盆腔少量积液。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原发性不孕。中医诊断:痛经;癥瘕;不孕症,脾肾阳虚兼血瘀证。处方1:菟丝子15 g,枸杞子15 g,当归15 g,熟地15 g,党参15 g,益母草15 g,川断20 g,女贞子15 g,黄精15 g,怀牛膝15 g,紫河车10 g,淫羊藿10 g,炒白术20 g,肉桂10 g,8剂,服至基础体温升高,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处方2:熟地15 g,枸杞子15 g,菟丝子15 g,覆盆子12 g,山药15 g,当归15 g,川断20 g,淫羊藿10 g,锁阳10 g,怀牛膝15 g,巴戟天10 g,补骨脂15 g,党参15 g,炒白术25 g,14剂,经行停,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处方3:党参 15 g,莪术15 g,丹参15 g,益母草15 g,当归15 g,赤芍15 g,川芎10 g,熟地15 g,泽兰12 g,川牛膝15 g,肉桂 15 g,桃仁12 g,红花12 g ,小茴香10 g,3剂,月经1~3 d服,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处方4:中药灌肠(化瘀宁坤灌肠液):炮附片10 g(先煎),桂枝10 g,细辛3 g,三棱15 g,莪术15 g,桃仁12 g,赤芍15 g,牡丹皮15 g,没药10 g,水蛭10 g,昆布15 g,虎杖15 g,红藤20 g,败酱草20 g,连翘15 g。25剂,每剂浓煎至100 mL,每晚灌肠,每日1次,经期停用。嘱患者忌寒凉饮食,衣被、居处均应保暖,避免露脐暴腰、赤足涉水。

2006年8月24日二诊:末次月经2006年7月29日,经量偏少,色鲜红,血块较前减少,痛经明显减轻,腰酸、腹痛减轻,乳房胀,便溏较前减轻,小便正常,舌苔白,脉细滑。处方1:继予初诊处方2,加益母草15 g,14剂,经行停。处方2:初诊3方加鸡血藤20 g,3剂,月经第1~3天服用。处方3:初诊1方,12剂,月经第4天起服至基础体温升高。处方4:中药灌肠(化瘀宁坤灌肠液),25剂,用法用量同初诊处方4。

2006年11月22日—2007年1月25日三至四诊:患者服药期间痛经、腹痛、下腹凉,畏寒等症均较前好转,守方不变,继续采用一诊加减方以温肾助阳,活血化瘀进行治疗。

2007年3月8日五诊:月经逾期未至,末次月经2007年2月2日。刻下无明显不适,无腹痛,乳房胀,无腰酸,无阴道出血,舌红,边有齿痕,脉细滑。辅助检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16 019 mIU/mL,患者已孕,治法应温肾健脾安胎,予以寿胎丸合胎元饮加减,处方:菟丝子15 g,川断20 g,山药15 g,桑寄生20 g,炙黄芪20 g,党参20 g,白芍20 g,炙甘草10 g,苎麻根12 g,白术20 g,何首乌15 g,12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之后患者每周复诊1次,期间无腹痛,无阴道出血,微有恶心、呕吐均可忍受,余无不适,给予五诊方随证加减至孕3个月后停药,随访痛经未再复发。

[按] 本案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较为典型,伴有进行性痛经、不孕和慢性盆腔痛。患者平素贪凉,损伤脾肾阳气,阳气推动气化功能下降,瘀血阻滞,则经行腹痛,阳虚瘀结日久,气血运行不畅,故出现慢性盆腔痛。《圣济总论》言“妇人所以无子,由冲任不足,肾气虚寒也”,患者元阳亏虚,胞宫冰冷,冲任不畅,不能摄精成孕,结合腰酸、少腹凉、便溏、舌脉等症,病机总属阳气虚(脾肾阳虚),邪气实(瘀血阻滞),治法当温阳化瘀,调经促孕。方1为卵泡期所用方,予两固汤加炒白术、党参、肉桂以温补脾肾,益母草活血化瘀,因其经后期胞宫阴血不足,故加入紫河车、黄精、女贞子填补真阴之品,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方2为黄体期所用方,此期阳气渐盛,应鼓舞阳气,为行经做准备,患者平素贪凉,且行手术,伤及脾肾阳气,予两固汤加巴戟天、补骨脂温肾阳,暖胞宫;加党参、炒白术温脾阳,改善便溏,腰腹凉等阳虚症状。方3为行经期所用方,予《良方》温经汤加减,因患者阳虚,牡丹皮其性微寒,易伤阳气,故去之;患者经行腹痛,少腹不温,加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止痛;经期重在化瘀祛邪,故加入泽兰、益母草、丹参促进瘀血排出;加入对药桃仁、红花,二者既能养血又能活血,使血充而瘀化,此外还加入党参、熟地补气养血,防祛邪太过而伤正。方4为化瘀宁坤液,患者盆腔疼痛予以灌肠治疗以温阳化瘀,通络止痛。除辨证施治外,日常调养在本病中尤为重要,还应嘱患者戒掉贪凉饮冷等不良生活习惯,起居应注意保暖,避免病情加重。二诊时,患者痛经症状明显缓解,少腹冷痛、便溏等阳虚症状好转,守方不变,因其月经量偏少,于方2加入益母草,方3加入鸡血藤增加活血化瘀之力,三诊至五诊守方加减,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顺势调经促孕。患者五诊时发现怀孕后,郭志强教授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影响妊娠结局[20],给予补肾安胎治疗,诸证改善,获得良效。

5 小 结

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不孕、复发”三大难题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和生殖健康,西医治疗不良反应较多,且难以根治,效果局限。此病病程较久,久病多虚,临床中多是虚实夹杂的状态,治疗中单纯用祛瘀之法,很难达到预期疗效,郭志强教授治病求本,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的中医理论,以扶阳抑阴立法,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不能仅活血化瘀,更要重视温阳,注重分期施治,内外同治,生活调治,一定程度上改善异位病灶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值得临床借鉴。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阳化志强经期
经期延长是怎么回事
通阳化浊方与四妙勇安汤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家兔的粪便代谢组学比较研究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
学习“集合”,学什么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软组织肉瘤的发病机制及治法
经期不适需调养,准确辨证药食疗
经期如何穿衣
来例假不能洗头?经期洗头到底伤了哪儿?
“阳化气,阴成形”与中医肿瘤关系探究
Analysis of Tibetan Plateau Vortex Activities Using ERA-Interim Data for the Period 1979-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