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菁 | 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幼儿园
进入大班后,孩子的各项身体和运动机能有了很大提升与发展。每天,他们从幼儿园上下楼梯多次,像要展现自己的特殊才艺般,花式动作轮番上阵。“老师,阳阳又从3格台阶上跳下来了,林林也跟着跳了。”“老师,晗晗不好好走楼梯,非要直接往下跳。”……离园前的最后几分钟,孩子们的“告状”、保育老师的“批评教育”、隔壁班教师的“温馨提醒”在我耳边此起彼伏。我想,有必要询问一下孩子们的意见。于是,一场关于“跳楼梯的对话”就这样开始了。
实录一:为什么喜欢跳楼梯?面对孩子如此感兴趣又执着地跳楼梯行为,我提出了疑问:“你们为什么喜欢跳楼梯?”孩子们沉默了。我接着说:“我们先抛开跳楼梯的行为到底对不对,说说你们喜欢跳楼梯的理由。”阳阳说:“我在视频里看到有人跳楼梯,动作很帅、很酷。”林林说:“我想试一试自己到底能往下跳几格。”晗晗接着说:“跳楼梯挺刺激的,跳下来很有成就感。”毅毅说:“我一格一格跳下来,挺省力的。”哲哲说:“跳下来觉得自己像一个超级英雄。”
思考:听到孩子们的回答,我陷入了沉思:也许,跳楼梯的行为在成人世界里已经被贴上标签,意味着“危险”“不守规则”“离经叛道”等,但在孩子眼里,就是单纯的喜欢,有些小小的刺激、挑战性和成就感,我们不能将成人的对错标签过早标记在孩子的行为上。尊重孩子,要从聆听开始,入心、共情,站在儿童的立场换位思考。
实录二:楼梯真的不能跳吗?在一部分孩子讲述喜欢跳楼梯的理由后,我问道:“有人持不同的观点吗?”雯雯说:“跳楼梯太危险了,会把自己摔伤。”辰辰说:“楼梯应该一格一格走下去,跳下去的话会影响其他小朋友走路。”小语说:“跳楼梯可能会导致骨折。”我说:“虽然我们有很多喜欢跳楼梯的理由,但是跳楼梯还是有一定危险的,也可能影响别人。”那么,楼梯真的不能跳吗?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快乐地跳呢?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想对策,最终形成了一份安全跳楼梯协议:跳楼梯时要有教师在场,确保小朋友的安全,尽量避免人多,以减少碰撞,还要有防护措施。
思考:“跳楼梯的对话”告一段落,我开始深入思考以往教学行为的一些约定俗成。例如,看到一些违规行为,经常批评教育;听到一些争执和告状行为,经常进行调解;遇到一些和成人标准相左的事件,经常以“教师”身份引导劝说,但这样的惯性教育行为,真的关注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缘由了吗?有时,我们恰恰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于是,我尝试改变教育行为,从说“不能跳”转变为可以“尝试跳”,前提是让“跳”的行为更合理、更安全。尊重孩子,要从聆听开始、理解出发,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与愿望,让师幼在平等对话中共商共议,解决问题。
实录三:玩转楼梯王。在师生共同达成跳楼梯的安全协议后,我和孩子们一致认为,室内有跳楼梯的良好条件,既有教师在身旁,又能满足人流较小的需求。于是,孩子们从一级台阶到二级台阶、三级台阶、四级台阶,不断往下跳,同时创造出更多玩法。例如,林林和雯雯一起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输了谁往下玩跳一格或二格台阶;还有孩子把垫子铺在台阶上,玩起了滑滑梯。楼梯成了孩子运动的场地,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思考:从一开始对跳楼梯的告状,到对跳楼梯的安全约定,再到最后玩转楼梯,跳楼梯还是那个“跳”,只不过,孩子不用再觉得违反规则,可以光明正大地“跳”、安全有趣地“跳”。在我心中,这个“跳”是一种打破约定俗成的教育观,不以成人眼光评定幼儿行为的对错,在理解与支持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创造时机和条件,给予幼儿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