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自媒体”概念辨析研究

2023-09-19 04:17:13张涵宋晓楠
声屏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自媒体学者传统媒体

□ 张涵 宋晓楠

“自媒体”概念的研究现状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实现快速发展,网民规模稳定增长。[1]互联网产业的迅速发展,催生出了不少新型媒体行业,自媒体概念的引用也在各领域逐渐增多,引发公众对自媒体概念的探索。

外国学界对“自媒体”概念研究的兴起及发展。美国专栏作家丹·吉尔默首次提出了“自媒体”这个概念,其涵义是:“自媒体是一种通过数字技术和世界范围内的知识系统连接起来的普通公民,能够提供和分享自己的真实观点和新闻”。[2]自媒体概念的出现,使得大众的观点得到表达的可能,分享的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多。“自媒体”的概念起源于“参与型新闻”,即“公民新闻”,是西方学者普遍关注的一种现象。[3]丹·吉摩尔在他的《草根媒体》中写道:“我了解到的消息要比美国那些只看电视、听广播或看报纸的人要多得多,我所获得的新闻更加全面和多变。事实上,我编出自己的新闻。”国外的媒体环境与国内的不同,例如美国的有线电视节目收看需要付费观看,并且比较昂贵,具有捆绑销售的嫌疑,但随着社交化媒体的不断深入发展,可供选择的媒体平台逐渐增多。根据美国咨询机构The Convergence Consulting Group调查显示,美国2012年有9760万户的家庭付费电视用户,2013年这个数字减少了15万户,2014年又减少了2.6万户。

自媒体是国外媒体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发展得比较晚,但更新比较迅速,研究时间比较短。在国外,自媒体的名字叫做“We media”,但到了后来,它就变成了新媒体,这一点从《赫芬顿邮报》和迈克尔·哈耶特的《平台: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一书中就能看出来。国外一直大力支持自媒体的发展,也一直在寻求更好的发展。国外学者对于“自媒体”概念的特点思考不多,结合内容多为国外媒体的分析和自媒体的发展,研究内容没有大的更新。国外学者的研究内大多数为“自媒体”概念的引入以及影响方面,对于国外的研究,有利于针对我国对自媒体研究的总结经验,开阔研究视野。

我国学界对“自媒体”概念的引入及研究。“自媒体”概念的引进,最早出现在国内的“We Media”——“网络旗手”“博客教父”——《南方周末》发表的《Blog:个人日记挑战传媒巨头》一文中,其中引用了吉尔默3.0的观点,把“We Media”翻译成“自媒体”(个体媒体),诠释了“博客时代”的来临。[4]由于中英翻译间存在理解差异,对于语义的分辨仍有待考证。学者李惠民等认为被翻译为中文“自媒体”的“We Media”或“We Media”在美国属于学术命题范畴且在学术上是一个伪命题,通过翔实的论证进一步推断得出“自媒体”是一个因“跨语翻译”之故被“误读”术语的观点。[5]学者刘丽以“自媒体”概念的引入到逐渐成熟是凭借着时间点为分界,以此来对“自媒体”概念进行划分。[6]《从“We Media”到“自媒体”——对一个概念的知识考古》一文描绘出“We Media”到自媒体概念的行走轨迹;[7]学者张彬通过对自媒体概念的讨论,并对“自媒体”概念下定义,对“自媒体”概念之后的发展做出了思考;[8]学者郭元飞从自媒体的主体性质角度出发,认为自媒体更多强调的是主体个人,并指出了自媒体的管理体制;[9]学者邓登瑶从国内国外自媒体概念和特点进行整合分析,并结合自身对自媒体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新的想法;[10]学者李伯骐从自媒体与传统媒体以及自媒体与新闻传播的联系入手,认为“自媒体时代”不能进入新闻传播领域,这个概念是一个虚幻的;[11]学者张骁对自媒体概念拆分总结提炼出自媒体概念,并且为自媒体的发展路径提出实践措施;[12]学者耿凯丽中指出自媒体概念应随着自媒体发展而演变,并总结出自媒体出现的新特点。[13]

从这些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学者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较大的重复,更多的是感性的,更多的是定性的,而不是量化的。学界对它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应有的程度,需要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自媒体”概念研究的不足之处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研究可以发现,国内外学者对“自媒体”概念的研究数量和研究内容有很大差别。国外研究成果集中于对“自媒体”概念本身含义的思考,国内研究主要是对“自媒体”概念的特点以及对自媒体发展产生的一些思考。通过在中国知网的相关内容检索发现,国外在“主题”搜索“we media”,得到相关内容共有92条结果;国内在“主题”搜索“自媒体”,得到相关内容共有3196条结果。这个结果说明虽然自媒体的概念是国外最先提出的,但是国内对自媒体的探讨更为丰富,这与自媒体在国内外不同的媒介环境有很大的关系。阅读相关文献内容可知,国外研究“自媒体”概念更多的将“自媒体”作为一种文化背景,而国内对“自媒体”概念的研究多集中在“自媒体”概念本身,并从国外研究的“自媒体”概念加以汇总,这对“自媒体”概念之后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目前的学术研究成果显示,对于“自媒体”的概念目前仍无具体定义,“自媒体”概念的特点依然不够明确和全面,很多都是学者对“自媒体”概念的自我认识。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各种媒介平台层出不穷,具有强互动属性和强社交属性的新媒体强势发展,如今的信息时代已经超出之前自媒体下定义的信息时代,这时对“自媒体”概念的界定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自媒体”概念的涉及范围已不单单局限在新闻传播领域,很多其他领域也出现了“自媒体”概念。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中,“自媒体”概念被泛化,如何界定产出内容是否来自“自媒体“的方法还没有完全界定。

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信息传播的途径更加广泛,受众的地位也随之提高,不再是单纯地接收信息,而是逐步获得与传统媒介同等的地位,因此传统媒介“把关人”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弱,进而带来一系列的传播问题。由于自媒体的产出内容多为传播者自身对内容的理解和传播,导致虚假新闻频发,并且会对接收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更为准确地概括“自媒体”概念成为一大难题。

不同媒体发展时期的“自媒体”概念辨析

传统媒体时代的“自媒体”概念。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于新闻事件的报道,主流媒体的影响力较高,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报纸的权威性最高,能够很好地把控新闻的敏感性。因此,人们对于报纸的报道内容的准确性和接受程度较高。声音的传播同样在传统媒体时代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及时性,国家政策、政务信息都会在官方广播平台进行播出。因此,广播媒体在如今也仍具有一大部分的受众群体。随着媒体技术的提升,传播方式逐渐从纸质转到影像,使新闻内容以画面的形式直观地传达给受众。因此,影像所获得的关注相比于报纸和广播要广泛得多。在传统媒体时代,自媒体所获得的受众并不多,这主要受制于当时传统媒体平台的官方性和权威性以及受众对官方媒体的绝对信任,而当时的互联网还尚未广泛普及和应用。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会是媒体的参与者。媒体与传媒是不同的概念,传媒是传媒经营的范畴,媒体是传媒的组织形式。内容、渠道和商业模式是传统媒介的三大要素,自媒体更多是指自身产出内容和自我运营,更具有原创性。媒体本身包含的内容要比自媒体所包含的内容多,因此可以说自媒体是媒体的一部分。

新兴媒体时代的“自媒体”概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不再单单依赖传统媒体的渠道,而是倾向于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自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之后,伴随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体,因此它在发展的各个阶段表现出了不同的形式。自媒体的种类众多,不同的平台有着不同的属性和功能。微博的开启,通过实时更新的热搜榜能够有效了解当日最时新的新闻低,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不同的新闻进行浏览。微信公众号既可以个人开通也可以企业开通,用户可以关注不同的微信公众号来获得不同的信息内容。微信公众号平台的传播影响力已在媒体中占据一席之地。小红书平台作为近些年新出的媒体平台,主打女性群体内容的产出,如美妆、穿搭、好物分享等。小红书平台作为“新晋流量”,不仅将女性群体的受众聚集起来,同时加深了账号运营的自行产出,通过平台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及平台的流量加持,小红书平台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广泛。短视频的广泛传播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速度越来越快,同时了解的信息内容也逐渐增多,但公众越发对内容的质量更为关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牢牢抓住了用户社交互动的心理需求以及受众情感需要,也为自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媒体”概念的形成环境依赖于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营造出的传播环境和传播范围是之前传统媒体时代所不能抵达的高度。自媒体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促进了“自媒体”概念的完善。

探究“自媒体”概念的本质

新兴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使信息的传播更方便、更快捷,而且也使信息的反馈更及时,不再只是传统媒体时代的单向传播。信息的传播和反馈之间的传播模式形成一个循环,增强了新媒体的社交性和互动性,这就导致受众和媒体的地位发生了颠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的地位逐渐平等。

媒体的更新换代,从传统媒体发展到自媒体,从博客的开始到微博的扩大到微信公号的增多再到抖音短视频等媒体的迭代,人们不再单凭借文字和图片的形式来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语音、视频和直播的方式获得更多的信息。这些概念都与“自媒体”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新媒体时代是指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等数字化信息传播技术诞生以来的这一历史时期,以数字传播、网络传播和全球传播为主要特征。[14]自媒体虽然包含“媒体”二字,但是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自媒体具有传播过程的绝大部分流程和属性,而媒体平台则需要承担从采访到写作到编辑到评论的全过程并且还需要对产出内容进行传播,但是自媒体平台的创作者对于传播的功能并没有承担。自媒体平台由于创作者多为个人拥有,因此对于内容的编写具有主观性,可以凭借个人喜好进行创作,这就导致自媒体平台的内容生产者可以进行广告内容的编写和传达,但是这在传统媒体的媒体中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传统媒体的内容是专业和严谨的。“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也会导致部分内容生产者为了获得关注和流量,不顾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导致虚假新闻泛滥,破坏了媒体的健康生态。

针对自媒体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阶段,发现“自媒体”概念的本质应是对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的创新性突破,但是自媒体针对内容的传播过程没有相对应的措施,因此,这对之后要解决自媒体所面对的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

猜你喜欢
自媒体学者传统媒体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管子学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学者介绍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4:05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1:50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2:54:56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