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现状与建议

2023-09-19 03:18李长江王进国柯淼
水产养殖 2023年7期
关键词:亲本苗种种业

李长江,王进国,柯淼

(1.云阳县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 404500;2.云阳县双土镇人民政府,重庆 404527)

水产品已成为我国居民生活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之一,为保障“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优质蛋白源的需求与追求也在不断增加,为水产种业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同时也对其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业具有国家基础性、战略性,水产种业作为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动物蛋白有效供给的重要来源,是水产养殖全产业链的核心源头,是渔业的“芯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水产种业已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发展水产种业是加快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1]。

“十四五”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已连续3 年要求加强种业建设与发展,从“打好种业翻身仗”[2],到“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3],再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4],对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水产种业发展迎来了更大机遇与挑战。《“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提出促进水产种业振兴,并规划为“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种业创新攻关”“提升水产供种能力”等3 方面,将水产种业提升工程,纳入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提升重大工程[5]。召开了全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工作推进会[6],进一步研究、推动水产种业工作,2023 年要求加快国家畜禽和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7]。各级政府也因地制宜制定了水产种业发展相关规划,并正在深入、有序推动相关工作,为水产种业振兴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国水产品种的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85%以上,水产遗传育种中心和原良种场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基本实现了“中国鱼主要用中国种”[8],水产养殖用种总体有保障、风险可管控[9],但重点品种“卡脖子”问题仍存在,水产种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现分析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建议,以期助力深入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 水产种业现状

我国水产种业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漫长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水产苗种主要依靠天然采集“靠天吃饭”的局面,到基本实现了“中国鱼主要用中国种”,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国水产养殖种类资源丰富,建立有535 个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10],建有水产种质资源库,“十四五”期间,规划建成世界领先的国家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5],部分地区如重庆、广西等地“十四五”期间,也规划建设水产种质资源库[11-12],已在全国31 个省市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种场近700 个。截至2022 年,我国已审核通过水产新品种达266 个[1,13-15]。我国制定了主要水产养殖种类种业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水产种业技术水平在多数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产种质的技术研究,在大多数领域位居世界前沿[10],现代育种技术逐步成熟,水产种业相关专利规模处于绝对优势,且专利数量总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16]。2021 年,我国水产苗种产值达742.90 亿元[17]。通过多年的经营与发展,种业企业种源控制技术初步建立[18],水产种业企业软、硬实力均在不断增强,种业市场逐渐集中。水产种业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完善,水产新品种审定日趋严格,为水产种业发展从源头上保驾护航。水产苗种生产许可和产地检疫制度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水产种业健康发展。各级政府在水产种业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科研支持方面持续扶持,对水产种业发展高度重视,为水产种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 存在的问题

2.1 水产种业卡脖子问题

有研究[19]认为,在当前,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阶段,受精鱼卵、其他小虾种苗及对虾种苗、鳗鱼苗等3 种水产苗种,是主要“卡脖子”种类,制约了相关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存在部分水产苗种种源主要依赖进口、良种供不应求、引进亲本及苗种质量不稳定、病害风险大等问题。

2.2 水产种质资源鉴定与实际应用较弱

2.2.1 水产种质资源鉴定

水产种质资源性状鉴定和登记等管理体系还没有系统建立起来,存在“有种质库、无数据库”的问题[20],重要性状缺乏精准鉴定。部分原(良)种场,因建立与认定较早,繁殖亲本未经精准鉴定或数据缺失,或亲本更新换代后未经鉴定,仍沿用以前鉴定数据申报认定,申报鉴定的亲本与繁殖用亲本存在“两张皮”现象。部分水产苗种繁育企业用于繁殖的水产亲本,本身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繁殖用亲本本身已杂交多次,且生产性状等下降,却仍在大量繁育上市,导致性状差、带病水产苗种流入市场等问题依然存在。水产种质资源鉴定,特别是水产养殖用种质资源需加强精准鉴定,亟需建立相应数据库。

2.2.2 水产种质资源鉴定实际应用

基层渔业主管部门,特别是区县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基本无实施水产种业精准鉴定的条件与技术能力,对引进、出售的水产亲本、苗种只能被动通过外部特征、肉眼以及简单的仪器进行观察与检疫,以及根据开具的检疫检验合格证明进行认定。大部分中小水产养殖企业(户),自身无鉴别优良水产苗种的条件、能力与技术,在苗种选购上地位被动,只能依靠经验碰运气。水产种质资源鉴定结果在实际应用中较少。

2.3 水产种业进入门槛和付出成本低

《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对苗种生产许可设置的进入门槛和量化标准较低,水产种业企业取得苗种生产许可条件的投入与付出成本低,加大性状差、带病鱼苗流入市场的风险。

2.3.1 水产种业进入门槛

部分育种企业存在无证经营[21],一些水产品品种自身繁殖能力强,且对繁殖技术要求不高,加之渔业主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够,致部分水产养殖场未经苗种生产许可,却在繁殖销售水产苗种。部分水产苗种的规格鱼苗培育技术已经很成熟,育苗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很多养殖户自身已经具备相关技术能力,但未经苗种生产许可,却在引进水花或小规格鱼苗进行标粗再销售。

2.3.2 获取水产种业许可付出成本

在苗种生产许可的获取方面,苗种生产企业很容易达到现行相关资质条件和要求,投入与付出成本低。

2.4 部分水产种业企业并未开展繁殖,在水产种业科研方面零投入

水产苗种繁殖因受气温自然条件和市场价格规律等影响,特别是大宗淡水水产品苗种繁殖逐渐向沿海等地区集中,内陆部分地区大宗淡水水产品苗种繁殖集约化程度低、成本高、利润低、时节滞后,逐渐趋于淘汰。部分内陆地区水产苗种生产企业为了抢抓生产时节、降低成本、抢占市场,更倾向从广东等沿海地区引进水花及小规格鱼苗进行标粗再销售。部分内陆地区水产苗种生产企业长期未开展水产苗种繁殖,保有的优良亲本仅用作获取苗种生产许可资质,致苗种繁育设施年久失修或拆除,原有苗种繁殖技术人才流失,企业被迫转型或被淘汰,更加剧了当地苗种繁殖减少,出现难以逆转之势。部分水产种业企业仅仅采用“引进-培育-销售-再引进”模式开始水产苗种生产,并未实质性开展水产苗种繁殖,苗种繁殖技术及能力极低,水产种业科研方面更是零投入。

2.5 部分水产种源面临断档风险

受部分天然水域“禁捕”及部分地区天然水域渔获物禁止交易等相关规定影响,部分水产亲本原种引进与更新换代面临断档风险。

2.6 水产种业信息和水产优良品种推广渠道不畅通

2.6.1 水产种业信息

水产苗种品种众多,加之其特有的带水运输、繁育特性,有别于其他种业。部分水产苗种繁育、供、销信息存在不对等、不通畅情况,水产苗种生产企业,在繁育具有地域特色土著优质水产苗种和引进优质水产新品种时,面临滞销风险,水产养殖企业(户)面临不知道从何处购苗、找谁购苗、如何购买到优质鱼苗等困境。小区域范围内的水产养殖用苗种被当地苗种生产企业主导,区域性水产养殖用种业多样性削弱,养殖品种选择面变窄。

2.6.2 水产优良品种推广

部分水产养殖企业(户)通过多年经营与养殖,形成固定思维与养殖模式,在无外界与政策导向刺激的情况下,无强烈养殖优良水产新品种的意愿,致水产优良新品种难以得到迅速推广。水产养殖企业(户)的养殖意愿,也导致水产苗种繁育企业不愿意引进新的优质水产新品种。部分水产养殖企业(户)有引进优良品种需求,但当地水产苗种繁育企业无对应品种供应,加之自身无相关信息与资源,导致迟迟找不到相应引进途径。

2.6.3 水产种业企业横向联动

小区域范围内的水产种业企业,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甚至存在恶性竞争和打价格战现象,生产的水产苗种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核心产品,企业之间供需信息联动不够,形成的合力较弱,区域内养殖用品种丰富不起来。

2.7 部分特色土著优质水产品苗种出现断供

部分具有地域特色土著优质水产品,消费者对其需求大,养殖经济效益高,水产养殖企业(户)养殖意愿强,但相应苗种繁育、供应企业少,出现苗种供应不足,甚至出现断供采购不到苗种的情况。

3 建议

3.1 加强水产种业基础性研究与政策扶持

牢牢把握种业的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协调处理好水产种业的公益性。有针对性地重点开展“卡脖子”种类保种、育种、扩繁、防疫、创新等研究,在重点领域、品种方面,早日取得突破,逐步改变依赖进口这一现状。加强对科研单位和种业企业在“卡脖子”种类上的研究扶持。多渠道推进重要养殖种质资源引进与交换,进一步保障良种供应,缓解供需关系。

3.2 健全体系,加强鉴定,强化应用

3.2.1 健全体系,加强鉴定

深化建立健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快建立、完善水产种质资源数据库,加强重要性状精准鉴定,在精准鉴定技术方面,不断深化突破,形成较全面、系统性、可操作性强、应用广泛的精准鉴定体系与核心技术。从顶层制度设计、体系建设、技术应用、装备配置、业务水平、专业人员配置等多方面,加快提升基层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鉴定、鉴别能力等相关建设。

3.2.2 强化鉴定与评价结果应用

对现有水产原(良)种场开展繁殖亲本精准鉴定与综合性评价,淘汰一批性状差、性状退化的亲本,对经鉴定与评价为优良亲本的予以系统性标记、登记。建议加强对水产种业企业繁育亲本性状鉴定与认定,以及繁育亲本监管,将繁殖亲本精准鉴定与综合性评价情况,作为水产原(良)种场资质审核的重要条件;将优良性状鉴定与评价结果运用到水产种业企业资质审批中去,从源头上保障水产养殖用种业性状稳定与优良,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性状差、带病苗种产出和流入市场。对种业企业鉴定出的优良性状品种,及时向社会各界公开,以便苗种培育企业、水产养殖企业(户)点对点采购,以便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对苗种引进、销售进行监管。

3.3 提高门槛和付出成本

3.3.1 提高进入门槛

从核心技术、亲本性状鉴定与综合评价结果、保种能力、基础设施条件、繁育能力、技能人才、优良品种推广能力与推广效果等多方面,探索提高水产种业进入门槛,筛选出一批优质水产种业企业,重点培育壮大一批有发展潜力的水产种业企业,淘汰一批落后的水产种业企业。

3.3.2 提高付出成本

不断完善水产苗种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苗种生产许可制度建设与贯彻执行,深化水产种业监管体系建设,探索多途径的、切实可行的、高效的监管手段与方式,加大水产种业执法监管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加强水产苗种培育、销售企业引苗监管与销售监管,加大对水产苗种生产、运输、销售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水产苗种相关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并向社会公示公开相关信息,进一步增加违法成本,力争让水产养殖企业(户)购买到放心水产苗种。严格水产苗种跨区域流动检疫检验和开具相关证明,做到来源清晰可追溯,严防性状差、带病苗种上市流动。建议加强水产种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注重社会及用户反馈评价体系建设,并将相关内容纳入苗种生产许可、水产原(良)种场资质认定、审核、考核中去,增加失信成本。

3.4 加强统筹、分类施策和引导与激励

3.4.1 加强统筹,分类施策

在大宗淡水水产苗种繁育方面,既已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逐渐向沿海地区集中趋势,建议更应尊重自然条件与市场调节的选择。加强政府统筹,大力加强沿海地区苗种繁育企业建设,不断提升其繁育与核心技术能力,鼓励沿海地区苗种繁育企业从“七大水系”引进亲本原种,对不同水系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繁育与销售,确保地域水产种业优良特性与适应性。结合统筹规划与实际情况,针对部分内陆地区现有的水产原(良)种场,建议逐步侧重于其保种功能,必要时予以政策性保种支持,以应对大规模病害、外来生物入侵等未知因素保供应急。中部及西南地区水产原(良)种场,可探索与沿海地区错开繁育时节开展繁殖,加强与西部及高海拔地区合作,将繁育的水产苗种供应到西部及高海拔地区,探索将西部及高海拔地区土著优质水产品种,引进到中部及西南地区,开展繁殖再反向销售。挖掘土著水产种质资源[22],加快内地现有的水产原(良)场转型升级。

3.4.2 加强引导与激励

在水产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和新技术示范、推广方面,建议像其他方面种业一样,纳入政策性补贴范畴,因地制宜制定相应标准,予以适当、必要的补贴。针对部分地域水产种业企业,应用政策与市场激励机制,刺激其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土著优质水产苗种繁育,引进、推广优良水产新品种,开展新技术示范推广,达到增加区域养殖用水产种业多样性的目的,进一步缓解供需关系。

3.5 特设通道

大宗淡水水产品亲本原种的获取,具有其特殊性,大部分都是从“七大水系”的天然流域捕捞,天然水域“禁捕”及部分地区天然水域渔获物禁止交易相关规定,严重制约了水产亲本原种的获取与更新换代,建议制定相应政策,特设通道。

3.6 聚焦地域特色与重点品种

聚焦地域特色与重点品种,如浙江省聚焦三大重点品种种业提升和五大潜在优势品种种业培育[23]。加大特色水产繁育设施建设[24],鼓励水产种业企业与科研单位深入合作,加强地域特色与重点品种繁育技术研究,形成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苗种供应能力。在水产原(良)种场认定标准上,建议强化保种能力与功能的同时,强化地域特色土著优质水产苗种繁育能力相关认定。

3.7 加强水产种业公共信息建设

建议搭建水产种业市场营销平台[25],加强水产苗种供需信息建设与监管,及时公开水产种业企业苗种供应信息,并将其深入公开到养殖企业(户)中去,力争形成水产苗种随时、随地、随便挑选格局,避免出现急需、急购却不知从何购、找谁购、买不到的情况。建议将先进的水产种业研究成果、优质水产品种适时向社会公众展示,特别是向水产养殖企业展示宣传,如广东省已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起到了良好的展示、宣传、带动效果。

3.8 加强区域合作

小区域范围内的中小水产种业企业之间应加强合作,抱团发展,加强信息与资源共享,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合力。小区域范围内的中小水产种业企业,尽可能培育出自己的核心产品,在部分苗种生产上形成核心技术,与周边种业企业差异化繁育、引进养殖品种,丰富区域内养殖品种。与水产养殖企业(户)加强沟通与协作,充分了解养殖企业(户)需求,开展订单式生产,能一定程度上避免种业企业之间出现恶性竞争和打价格战的情况。

猜你喜欢
亲本苗种种业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亲本保护对策研究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云瑞10系列生产性创新亲本2种方法评价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