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核心,要突出其在电视节目中的重要价值。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推动国家稳定发展的持久力量。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中文化的作用在于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和引领潮流,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为了尽快适应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对其健康发展形成制约的因素,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对文化类电视综艺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前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积极推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新媒体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新媒体;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4-0063-04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随之大放异彩,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加以改革创新,让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电视综艺节目传播给受众人群,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传统文化。在新媒体背景下,随着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爆火,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一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虽然制作精良,但内容曲高和寡,很难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只拥有少部分欣赏者。还有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内容缺乏创新、千篇一律,质量难以保证,给观众造成了审美疲劳。此外,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之间的衔接较弱,每个节目几乎都是独立的,在新媒体环境下,降低了节目的影响力,不利于其传播与创新。新媒体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类电视节目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只有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在市场中找准定位,实现精准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这就需要在新媒体背景下探寻新的路径,使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突破圈层束缚,打造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并非那些只受少数人群喜爱的阳春白雪。针对节目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满足受众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需求,以此体现出节目的社会价值。
二、新媒体背景下
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现状
近几年来,从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来看,有两个问题表现较为突出:一是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形式比较雷同;二是在各大新媒体平台的轰动效应较强但品牌度较弱。
第一,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数量猛增,但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基本相似。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类型上有着很大的变化,中央电视台自2001年《百家讲坛》这一类节目播出以来,在观众心中已成为文化标杆,并被其他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广为借鉴和参考,自此之后,我国文化类电视节目便如雨后春笋一般,大批量涌现出来,比如《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全》等。与《百家讲坛》相比,这些节目在模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不是以说教为主,而是在节目中融合了体育竞技的相关理念,为观众营打造出一种扣人心弦的气氛,用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从而提高节目的传播效果。在《朗读者》《一封家书》《传承者》等节目中,融入了大量情感和情怀元素,这类节目在央视的引领下,其他家电视台也随之跟进。此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收视效果[1]。但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欣欣向荣之时,也出现了一些弊端,比如很多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较为雷同,缺少独特的个性与创新性,完全呈现出跟风状态。
第二,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虽然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效应较为轰动,但品牌度相对来说较弱。文化类节目就目前来看,在设计方面创新性不足,节目之间的相似度较高,通常大多数节目都重点强调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核心元素,不论在央视还是在地方电视台都存在这种现象。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进行节目策划时,会选择一个切入点,同时不断挖掘相关内容,这种方式会使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播出过程中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但这种效应只是暂时的。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电视台并非电视节目的投资主体,而是与其他企业合作,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比如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都是由电视台与企业联合制作而成,虽然从资本运作的角度来看这种合作的方式也算合理,但是过于偏重于经济效益方面,会对节目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失去品牌吸引力,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前两季的播出受到观众的热捧,但是到第三季播出的时候,观众对其评价明显下降。因此,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想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从长远角度出发,视品牌效益为重中之重[2]。
三、新媒体背景下文化类综艺节目
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
(一)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曲高和寡
从豆瓣评分来看,两季《朗读者》的评分都在8分以上,而《国家宝藏》这档节目第3季的评分已经达到9分以上,可见,我国大部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评分是非常高的。但从收视率来看,又是另一番景象,《国家宝藏》这档节目最火的时候收视率是0.605%,并且在第二季播出時,收视率下滑到0.3%左右。整体来看,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现象[3]。与娱乐类的综艺节目相比,虽然文化类综艺节目凭借自身的文化内涵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但是对广大观众来说,在欣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要求,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受众需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并且对某一领域有相关的学习兴趣。虽然近年来在突破自我方面,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比如邀请一些明星或打造多种节目体验模式,以期吸引受众的目光,但长期以来作用不明显,仍给广大受众群体留下了比较刻板的印象,文化类综艺节目曲高和寡的状态很难被打破。
(二)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过度娱乐化
传播知识和文化是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终极目标,因此,不同于其他类电视综艺节目,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会显得比较严肃和正统。但是在如今“娱乐至上”的环境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难免会受其影响,当前,部分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为了突出新鲜感和个性化,已经将重心放在了节目内容的娱乐上,导致整体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呈现出娱乐化过重的现象,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之间出现了偏斜,包装过于商业化,甚至引用一些边缘话题,这种情况很容易将观众的注意力放在内容的娱乐方面,无法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过度的娱乐化内容会降低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质量,虽然为了节目效果请来了一些流量明星,节目中的娱乐内容也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但时间一长,电视节目制作会逐渐偏移制作方向,使得一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缺乏相应的文化内涵,以至于严重影响了节目的品质和播出效果。因此,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制作上要严控品质,拒绝过度娱乐,将重心放在文化内涵上,从而更好地传播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三)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之间的衔接较弱
目前来看,大多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都是相互独立的状态,缺乏在节目结束后所进行的相关衔接工作,这种情况降低了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影响力。虽然从某种角度来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其播出过程中会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这种关注度只维持在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播出过程中,一旦节目结束,关注度也随之下降,这无疑使一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工作受到了很大限制。并且,从某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来看,其形式缺乏深度和趣味性,一方面无法吸引更多受众群体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无法引发受众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这两方面的情况导致节目组对于这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无法连续制作。
四、新媒体背景下文化類电视综艺节目
创新传播策略
(一)用平民视角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当前来看,大多数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很难打破曲高和寡的现象,由于受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观众会不自觉将传统文化与阳春白雪放在一处,对此类节目的态度也表现出在远处观望不作细致了解的态度,这也造成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类电视综艺类节目呈现出曲高和寡的局面,不利于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播。为了能够使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接近大众,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需打破原有的壁垒,将受众目标集中在普通老百姓身上,从平民视角出发来制作节目。
比如,《国家宝藏》这档节目有一点做得非常好,为了使古老的文物更贴近民众,让民众真实感受到文物的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同时,更能激发民众对文物保护的责任感,节目组在表达手法上下了很大工夫,通过专业与通俗以及真实与艺术相结合的多重表达手法,在受众面前呈现出文物的前世与今生,不仅使文物本身有了丰富的情感色彩,还促进了文物与受众之间产生的联系与共鸣。
再比如,理论都市节目《开卷有理》,这档节目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策划,并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与人民网联合推出,节目特色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现代语言特色和其思维逻辑相结合,无形之中拉近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使受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节目成功将马克思主义比较晦涩的理论通过新颖的方式传播,使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4]。
(二)坚持内容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任何节目的核心竞争力都是内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也不例外,内容创新是当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急需解决的问题。当前,一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因过度娱乐化,导致节目质量下降严重,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若想健康长久发展,必然要围绕内容下工夫,以文化为核心的同时以叙事为重点,使受众视野变得开阔,并向受众提供多样化的视角与思考。
比如,《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为了让古老的文物“活起来”,在节目制作时特意采用了二元混合的叙事场景模式,以文物为中心,将其所处的时代与其所蕴含的内在文化相结合,呈现出文物的前世和今生,不同的维度展现出文物不同的魅力,同时将节目主持人和国宝守护人相互串联起来,在历史文化中成功融入了艺术表达,实现双赢局面。在节目播出期间,还特意邀请了许多明星来担任国宝守护人,不仅能起到为传统文物代言的作用,还能与古老文物进行深度“交流”。节目中加入根据文物史实改编的精彩舞台剧表演,以此来展示文物的前世。《国家宝藏》电视节目的这种呈现方式,成功将传统文化与粉丝文化进行结合,一方面利用了明星效应,另一方面将文物本身的历史文化演绎得格外生动活泼。《国家宝藏》这档节目为了平衡明星们所带来的娱乐性,节目组又穿插了纪录片的形式,向受众详细讲述了文物今生的故事,同时邀请了九大博物馆馆长和其他研究文物的专业人士,在节目现场对文物进行解读和讲述,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节目的质量和创新水准[5]。
此外,节目采用前世和今生的架构,不但能使节目的逻辑性增强,而且也可以对文物本身及其背后所蕴藏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的展示,加强了受众对节目的观看效果,使观看效果既流畅又完整。所以,当前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必须重视内容创新,讲好中国故事。
(三)打造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多媒体矩阵
在当前新媒体背景下,需拓展更广阔的传播途径与播放平台,从而成功打造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多媒体矩阵,比如快手、抖音、小红书以及当下其他短视频平台,剪辑节目精彩片段,以激发受众对整个节目的兴趣。除此之外,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要借助新媒体的便利条件,不仅在国内进行宣传与播出,还要打造出全球化的精品节目,不仅让身处海外的同胞能够观看我国优秀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还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既能给身处异国的同胞们强大的文化支持,也能让全世界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使我国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能够从新媒体入手,创新自身的传播方式,掌握国际化的传播途径,通过多渠道传播,增强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竞争优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背景下,人们对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节目组在进行节目制作时,要不断反思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在新媒体背景下会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机遇。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要以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受众的需求为根本,坚持弘扬正能量,为受众群体制作出品质精良、内涵丰富且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促进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健康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明燕.文化类电视节目创新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2(04):179-181.
[2]段志燕.媒体融合下文化类节目的产业化发展[J].传媒,2022(07):40-42.
[3]谢丽亚.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传播路径创新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5):175-177.
[4]刘建辉.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策略分析——以《经典咏流传》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06):118-120.
[5]路瑶.文化类节目创新传播研究——以《故事里的中国》为例[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1):123-128.
[6]于洋.朗读类文化综艺节目的情感传播研究——以《见字如面》《朗读者》为例[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9.
[7]赵红勋,吕成凤.内容有态度 创新需升级——2019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观察与思考[J].现代视听,2020(01):16-22.
[8]吴超凯.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3(01):46-48.
[9]吕一夫.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新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1):153-155.
[10]冯国慧.文化自信语境下的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创作探析——以《舞千年》为例[J].视听,2022(06):60-62.
[11]刘燕.融媒体语境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探析——以央视《2022中国诗词大会》为例[J].东南传播,2023(01):133-136.
作者简介:
徐卉雯(1990-),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四级导演,研究方向:综艺制作与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