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话中的《论语》

2023-09-18 08:00李长昊
月读 2023年9期
关键词:樊迟孝廉秦观

李长昊

《论语》自西汉以来,就已经典化。到了南宋,朱熹将《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并作注释。《论语》在明代成为科举取士的标准教材。士子不光要熟读背诵《论语》等经典的原文,甚至还要背诵朱熹的注释。至此,只要是读书人就要精通《论语》。

在反复背诵过程中,读书人记录下周围生活中误解《论语》词句的例子,甚至自发地利用谐音梗歪解《论语》,使枯燥的读书生活产生趣味。前人这些有趣的歪解,成为打开《论语》的“另类”方式。

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三云:

魏博节度使韩简,性麄质,每对文士,不晓其说,心常耻之。乃召一孝廉,令讲《论语》。及讲至《为政》篇,明日谓诸从事曰:“仆近知古人淳朴,年至三十,方能行立。”外有闻者,无不绝倒。

这一则笔记是记录了魏博节度使韩简,生性粗鲁质朴,每与文士对谈,常常不知道他们说话的内涵,自身感到这是一种耻辱。由此,我们能看到韩简知耻近乎勇的态度。于是他找来一名孝廉为他讲解《论语·为政》。第二天,对他的手下说:“我最近才知道古人是很淳朴的,三十岁年纪才能行走站立。”笑点是出在韩简理解“三十而立”有误。

《论语·为政》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此处的“立”字,意为“有所成就”。这则文段表面上是讽刺武将出身的韩简文化素养低,其实根源在于那位孝廉竟如此解读“三十而立”,《北梦琐言》的作者孙光宪在该则后也点出了孝廉就是鄙薄之辈。

由此歪解“三十而立”的手法,后世衍生出不少笑话。明代八股取士后,读书人需要在破题解题上加以训练,就有了下面这则笑话:

以“三十而立”为题,一生作破曰:“两个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不敢坐焉。”又一生作破曰:“年过花甲之半,惟有两腿直站而矣。”

有关八股文从《论语》上出题的故事,《红楼梦》第八十四回中也有所体现:

贾政翻开看时,见头一篇写着题目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他原本破的是“圣人有志于学,幼而已然矣。”……贾政道:“你原本‘幼’字便扣不清题目了。‘幼’字是从小起至十六以前都是‘幼’。这章书是圣人自言学问工夫与年俱进的话,所以十五, 三十, 四十, 五十, 六十,

七十俱要明点出来,才见得到了几时有这么个光景,到了几时又有那么个光景。师父把你‘幼’字改了‘十五’,便明白了好些。”看到承题,那抹去的原本云:“夫不志于学,人之常也。”贾政摇头道:“不但是孩子气,可见你本性不是个学者的志气。”又看后句“圣人十五而志之,不亦难乎”,说道:“这更不成话了。”

贾宝玉不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足见其“愚顽怕读文章”,以及对八股的厌恶。

另一部笑话集《拊掌录》中有这样一则:

王荆公尝与客饮,喜摘经书中语,作禽言令。燕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久之,无酬者。刘贡父忽曰:“吾摘句取字可乎?”因作鹁鸪令曰:“沽不沽,沽。”坐客皆笑。

段子中的王荆公是王安石,刘贡父是刘攽。这个段子是说王安石在宴会上行酒令,要求是经典中的语句来模拟禽言。王安石满腹经纶,用“知之为知之”句模拟燕子叫声,足见其对《论语》的精熟。更妙的是刘攽的应对,“沽不沽,沽”,谐音《论语·雍也》“觚不觚,觚哉”句。鹁鸪,即斑鸠,常在树上发出咕咕的叫声。此处刘攽、王安石的酒令均出自《论语》,可谓巧妙。一方面反映出宋代士人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反映出他们的机智敏捷、才思巧妙。

北宋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这样一则笔记:

秦少游在东坡坐中,或调其多髯者。少游曰:“君子多乎哉?”东坡笑曰:“小人樊须也。”

秦观参加苏东坡的聚会,有人拿秦的大胡子开玩笑。秦观说了一句“君子多乎哉”。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

太宰問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

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孔子是说自己少年时贫贱,因此掌握了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技艺么?不会那么多啊!秦观巧妙利用“乎”“胡”谐音,自我解嘲,且从字面上讲,君子就该胡子多,暗示自己是君子。苏轼则回应了一句“小人樊须也”。这句是出自《论语·子路》: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樊迟向孔子求教种庄稼、种菜的问题。孔子对他不甚满意。当樊迟离开后,孔子评价他的这位弟子:“小人哉,樊须也!”樊迟,名须。老师称呼学生是直呼其名。孔子这句话批评学生已经是说得很重了。苏东坡同样利用“樊”“繁”谐音,歪解“樊须”为茂盛的胡须,小人才是大胡子呢。更为巧妙地用“小人樊须也”回应了秦观的“君子多胡哉”。典故对典故,二人可谓是熟读《论语》,且机智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像这种利用谐音歪解《论语》原句的,冯梦龙的《笑府》还有一则:

师喜昼寝。弟子曰:“‘宰予昼寝’四字如何解?”师曰:“宰者,杀也;予者,我也;昼者,日中也;寝者,眠一觉也。”又问:“如何贯串?”曰:“便杀我也说不得,到日中定要眠一觉。”

讲笑话的人把《论语·雍也》“宰予昼寝”一章中“宰予”的名字进行了歪解,产生了特殊的“笑果”。

古代的笑话集《启颜录》《笑林广记》中还有很多关于《论语》章句的小笑话,在此笔者就不赘述。希望诸位读者在阅读完《论语》之后,翻看翻看这些小笑话,解颐之时,或许能进一步理解《论语》原意以及认识到汉语的精妙之处。

猜你喜欢
樊迟孝廉秦观
唐代“孝廉”名实考论
——兼论《孟子》升经问题
解读《论语》
秦观:人生比诗词忧郁
秦观拜师
浅谈儒家思想对东汉立碑之风的影响
《秦观 踏莎行》
《论语》中的语境还原与文意理解
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从《论语》中“子教樊迟”浅议如何引导学困生
纳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