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日藏汉籍文化研究探讨

2023-09-17 09:45齐娜
新楚文化 2023年6期
关键词:影响研究

【摘要】自古以来,中国文化对东亚各国的影响都是巨大而深远的,特别是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崇尚和向往,遣隋史、遣唐使制度的制定使得来华的僧侣以及留学生在中日之间承担了书籍交流的重要角色。他们带回国了大量佛教、天文、历法、制度等各方面的经典。除此之外,朝鲜、越南甚至美国、英国等国家也有不少珍贵的汉籍。近年来,国内学者们注意到古代传播到域外的典籍具有很高的文艺价值及学术研究价值,域外汉籍的研究掀起一股热潮。专家们从目录学、资料研究法、历史学等各角度对域外汉籍展开了探讨。文章主要以日藏汉籍为主,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研究的趋势,试图探索融入汉籍文化教育方法与手段。

【关键词】域外汉籍;日藏汉籍;影响研究;汉籍文化

【中图分类号】G2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3)06-0069-04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示范课院级培育项目,《日本社会与文化》(项目编号:2022SP04KCJS05);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2022年度品牌课程建设院级培育项目,《日本社会与文化》(项目编号:2022SP04KCJS01);西安翻译学院亚欧语言文化学院202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院级培育项目,“基于OBE理念的‘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2022SP04JXGG11)。

一、引言

在古代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国家尤其是东亚各国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巨大且深远的。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中就有百济国上贡《论语》和《千字文》的记载,这是中国古代典籍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

随着日本对中国文化的崇尚和向往,遣隋史、遣唐使制度的制定使得来华的僧侣以及留学生在中日之间承担了书籍交流的重要角色。他们带回国了大量佛教、天文、历法、制度等各方面的经典,为促进日本文化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日藏汉籍甚至被日本人作为国语经典而备受瞩目,因此,对其研究一直是日本学者高度关注的焦点。

除了日藏汉籍之外,属于东亚文化圈的朝鲜、越南甚至美国、英国等国家也有不少的汉籍。这些域外汉籍一直被人们所遗忘,但其实有着很高的研究价值。对域外汉籍进行整理研究,可以促进中国文化史、思想史、文学史、汉语史、汉字史等领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1]。而中国很长时间以来都忽略了这方面的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兴起。近年来更是引起了高度关注,已经逐渐向一门新学科的方向发展。下面就近40年来中国国内对域外汉籍,以日藏汉籍为主的研究阶段进行梳理。

二、域外汉籍的研究阶段及成果

第一阶段(1980年-1989年),域外汉籍研究首先受到台湾学者的关注。如林明德编写的《韩国汉文小说全集》,陈庆浩、王三庆编著的《越南汉文小说丛刊》,之后王三庆又编写了《日本汉文小说丛刊》,为“域外汉文小说”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自1968年开始,由中国台湾联合报国学典籍研究馆举办“中国域外汉籍国际学术会议”,针对中国域外汉籍的流布、出版情况、现存状况与研究概况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了大量的课题研究,并形成了论文集。

第二阶段(1990年至今),这一时期域外汉籍研究开始引起大陆学者的兴趣。尤其是日本汉籍研究领域比较注重“以书籍为纽带的中日文化交流”,发表了诸如《中国典籍在日本的流传与影响》《中日汉籍交流史论》等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注重书籍的流布以及对日本文学的影响。进入21世纪,对域外汉籍的研究进入了高潮。2000年域外汉籍研究所在南京大学成立,在張伯伟所长的带领下,2005年出版了《域外汉籍研究集刊》第一辑。《集刊》主要收入域外汉籍中有关文学、语言、宗教、历史、思想研究等领域的学术论文及书评。《集刊》的出版,促进了域外汉籍这门新学问在中国的展开。除此之外,研究所还编写了“域外汉籍研究丛书”与“域外汉籍资料丛书”。包括凤凰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张伯伟编《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及《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的由张伯伟编写的《朝鲜时代书目丛刊》;2007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卞东波的《唐宋千家联珠诗格校证》;2011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由张伯伟主编,俞士玲、左江参编的《朝鲜时代女性诗文集全编》;201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张伯伟、郭醒、童岭、卞东波点校的《注石门文字禅》;2012年凤凰出版社出版的金程宇《和刻本中国古逸书丛刊》。2014-2016年,研究所还有以下“域外汉籍资料丛书”的出版计划:张伯伟《日本世说新语注释丛刊》,张伯伟、曹虹《韩国历代辞赋汇编》,张伯伟《日本汉文诗话汇编》,金程宇《域外所藏稀见唐宋文献汇编》,张伯伟《高丽朝鲜时代中国行纪资料汇编》。域外汉籍研究所大量研究成果的问世,使之成为此领域的研究重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研究机构也不容忽视。如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成立了“域外汉文古文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2007年成立了“文史研究院”等,这些研究机构也为域外汉籍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

学术会议方面,2006年浙江工商大学与日本二松学舍大学联袂举办了“书籍之路与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美国、越南、泰国等国家的多名国外学者对域外汉籍的研究进行了讨论。2014年南京大学域外汉籍研究所分别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及高丽大学汉字汉文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韩历史学家论坛”“东亚汉籍及其交流”研讨会。

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域外汉籍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宏观研究居多。大多是对中国所藏的国外汉文典籍或者国外所藏的中国汉文典籍进行汇编的研究,其中还有对域外所藏的在中国已经失传的典籍进行影印整理。

这些研究工作可以说都是巨大的工程。很多被列为国家级项目,这也说明了域外汉籍的研究工作量大,任务艰巨,同时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三、域外汉籍的研究趋势

(一)影响研究

目前域外汉籍的发展已经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分支,与语言学、文学、文献学、历史学等跨学科研究紧密相连。研究呈现出整体的、宏观的研究倾向。而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影响研究相结合,发掘域外汉籍对东亚汉文化圈乃至西方的影响是必然的。日本汉籍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多。

日本学者比较注重汉籍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影响,着眼点在于从接受者的角度进行研究,即当时的日本人是如何理解并如何接受的。这一过程存在于日藏汉籍的不同抄本以及不同版本的注释作品中,也存在于日本汉诗以及其他文学作品中。比如与和刻本汉籍比起来,日本人所写的汉籍著作有明显的加工痕迹,其中夹杂有日语语法,被日本学界称为“准汉籍”。但是在中国学者对汉籍的定义中,“准汉籍”也被认为是域外汉籍的一种。因此,将日藏汉籍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研究汉籍与“准汉籍”之间的影响关系,透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遗传基因。同样,这种研究方法可以推广至域外汉籍与朝鲜半岛、越南、马来半岛等文学作品的影响及接受关系。影响研究可以对两种文本进行相对细致地比较与分析,是微观的、具体的研究[3]。《域外汉籍研究集刊》为年刊,到2022年共23辑,每年收录30-40万字的研究论文,笔者对历年收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查阅,其中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相关的论文只有十几篇,在整个《集刊》中的篇目数量很少,并且还有一部分是翻译日本学者的论文。可以看出,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但是权威期刊中的数量占比却比较小。其中日本汉籍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占多数,其他域外汉籍的影响研究则更少。因此,在影响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4]。

(二)比较研究

比较研究仍然是影响研究的一个方法,这里所说的比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递国与接受国之间的比较,而是接受国与接受国之间的比较。域外汉籍的“域外”是一个空间概念,包括了东亚汉文化圈在接受和理解中国文化的过程中所留存的大量汉文典籍,除了中国原有的典籍之外,还包括了古代域外人士包括朝鲜人、越南人、日本人等所编写的汉文典籍。如上文所列举的研究成果,目前的比较研究大多局限于中外比较,横向的比较比较欠缺。实际上,日本作者和朝鲜作者在理解和消化同一中国文化时所采取的态度以及程度应该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也造就了日本文学、朝鲜文学独自的本土文学特色以及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差异。对这种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也是域外汉籍研究的新方向。

(三)日藏汉籍文化的应用研究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中国文化自己以及民族自豪感是当代教育者应该具有的责任与义务。根据教育内容,融入域外汉籍文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探索。比如《日本文学》《朝鲜文学》《日本社会与文化》等。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域外汉籍本身属于外国文学的一部分

域外汉籍的概念主要包含三部分。一是中国典籍的域外抄本,二是流传至域外的中国典籍,三是由域外人士书写的汉文作品[5]。这里所说的域外汉籍指第三种。域外人士运用汉文书写,其过程就包括了对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典籍,应属于外国文学。比如日本汉诗就属此类。日本汉诗是中国古诗流传到日本的一大分支,也是日本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平安及之后的文学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汉诗在日本奈良平安时期、五山时期、江户时期以及明治时期经历了四次创作高峰,不同时期的汉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代表当时时代特色的汉诗[6]。

在文学课中对这些日本汉诗进行赏析,探讨其对中国古诗的接受或化用,既是比较研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日本汉文小说有很多是直接改编中国明清小说而来的,文学传播中引入这些篇章,可以窥视日本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国形象。

2.域外汉籍可以反映对中国文化的接受情况

外国文化尤其是东亚文化,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中外文化比较问题,这时可以引入域外汉籍的相应段落来窥视当时外国对中国文化的态度[7]。通常在文化教育上,介绍某个节日或某种食物是受中国影响的,学生听了也不会有特别的印象。由于这类课程一半会在高年级设置,学生对于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文化的说法已经比较熟知了,课堂上再去重复,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日本社会与文化》课的先行课程是《日本概况》,关于节日文化、饮食文化在低年级已经有所了解。而在高年级阶段要讲到节日文化、饮食文化时,引入域外汉籍,既增加了难度又增加了深度,能够达到高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求和目标[8]。这些文化的影响与传承均可从域外汉籍中找到当时的记载。比如中日都有的“青团”,在日本汉籍中是如何记述的,可以参考《倭名类聚抄》《文德实录》等文献。而讲到节日文化时,有关日本端午节的由来,可以参考“六国史”(《日本书纪》《続日本纪》《日本后纪》《続日本后纪》《文徳天皇実録》《三代実録》)中的记载。学生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到该节日的接受与变异。与其直接告诉学生某节日或某种食物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远不如让学生通过汉籍文献自己发现中国文化传入的过程更有趣。学生能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并从中享受到研究的乐趣,也能对域外汉籍有所了解[9],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文化是如何流传并影响日本的。

3.域外汉籍的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域外汉籍所涉猎的内容包括了天文、历史、文学、社会制度、思想等各个方面,课堂上对域外汉籍的引入及分析,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学生可以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很多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都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就什么问题进行研究。域外汉籍可以为学生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可以根据在分析和阅读域外汉籍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题目和研究内容,并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对比等方法,最终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10],而不是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拿来东拼西凑,毫无创新性可言。比如前面提到的“青团”,在《文德实录》是如何被描述的,是否明确提出用艾草来制作,在其他域外汉籍中又是如何被记载的,两者有何不同等,这些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域外汉籍的资料名称或相关内容,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一个小课题就完成了。学生可以借鉴此种方法撰写一篇中日文化比较的论文。可见,将域外汉籍引入课堂既能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也能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促使他们解决问题。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国内学者们注意到古代传播到域外的典籍具有很高的文艺价值及学术研究价值,域外汉籍的研究掀起一股热潮。开展日藏汉籍文化的探讨研究,对于加强古籍整理和学术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弘扬中華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亟待进行的工作。文章对域外汉籍近4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梳理,并提出了今后仍有进一步研究可能的趋势,尤其是日藏汉籍文化的应用,为当代文化传播和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苏天运.域外汉籍的学术价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2-28.

[2]王勇.从“汉籍”到“域外汉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41(06):5-11.

[3]宋丽娟.清代西人的汉籍收藏及其小说文献学价值——以马礼逊藏书书目为中心[J].明清小说研究,2021(04):225-239.

[4]王雯璐.日藏西学汉籍研究初涉[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

[5]张伯伟.域外汉籍与中国文学研究[J].文学遗产,2003(03):131-139.

[6]郭雪妮.域外汉籍研究与东方文学教学[J].河南教育(高教),2016(12):118-120.

[7]杨杞.日本东京各图书馆收藏的中国古籍[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05):48-49.

[8]严润开.美国著名的华文汉籍文献收藏的特殊文库[J].情报杂志,2001(04):99-100.

[9]谢辉.梵蒂冈图书馆收藏中国传统古籍的历程与价值[J].图书馆论坛,2022,42(10):150-160.

[10]朱本军.海外汉籍数字化加工现状与实践研究[J].古籍保护研究,2020(01):112-129.

作者简介:

齐娜(197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中日文化比较、中日文学比较。

猜你喜欢
影响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影响研究
适龄人口变化对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高校瑜伽形体选项对女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