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燕,邵婧婧
(1.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 山东 临沂 276000 ;2.日照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山东 日照 2768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近年,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农药残留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由于农业生产具有周期长、产量低等特点,为保证农作物增产增收,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农药。同时,由于我国农药管理和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对农药使用缺乏有效控制,致使大量农药残留在食品中,给人们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因此,为确保食品安全、促进农业发展,必须加强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1]。
农药是用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化学防治制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因而在农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由于农药对人畜毒性较大,随着国家对农产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各种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各种农产品检测方法层出不穷。在检测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一些样品在检测过程中农药残留量超标。截至2021年,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市场规模达到91.68亿元,同比增长56.74%,增速明显加快,预计到2029年,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行业微生物污染检测细分市场规模将达到62.76亿元。
农药的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危害。由于农药自身的毒性较大,进入人体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肝肾功能损害、肝脏中毒、胃肠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等,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或紊乱,引起组织细胞病变,甚至导致死亡。近年,我国因农药残留超标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进行有效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尚不成熟,仪器设备落后。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重视,农药残留检测技术也将会进一步得到提高和完善。目前,已有多个仪器厂商推出了新一代的气相色谱仪器,其运行速度更快、分析时间更短、灵敏度更高,将会进一步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2]。
气相色谱法是最早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利用被测物质在气相色谱上的分配系数不同,在通过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组分进行分离,从而对被测物质进行分离和测定。气相色谱法具有操作简便、仪器价格低、灵敏度高、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应用广泛。目前,常用的气相色谱法有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气相色谱法通常采用保留时间定性,通过其特征峰来定量的方式。由于农药在被检测时会产生多种气体成分,因此在检测时,需要使用特定的色谱柱和色谱柱填充剂。目前,农药残留检测中常使用的气相色谱法主要有顶空气相色谱法、气相-红外联用技术、气质联用法等[3]。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根据物质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而分离的,其核心是流动相。固相萃取技术、固相吸附柱净化技术与气相色谱法相比,其分离效率更高、准确度更好。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被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的检测。目前,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分析主要采用液相色谱法。常用的固相萃取技术有动态顶空进样法和静态顶空进样法2种。其中,动态顶空进样技术是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样品,使样品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再对样品进行萃取和净化处理,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动态顶空进样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首选方法[4]。
免疫分析法是一种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可分为放射免疫分析、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荧光免疫分析等。酶免疫分析是一种快速、灵敏的免疫分析方法,由标记抗体与检测抗原结合而成,酶抑制免疫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中,酶标板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中常用的一种固定抗体的仪器,主要用于测定低浓度的微量物质,如抗体、抗原等;酶免疫层析法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反应测定抗原或抗体含量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等优点,需要用到专门的设备;EIA法又分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固相吸附免疫分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固相吸附免疫分析是一种以胶体金作为载体,与待测物结合后将其固定在固相上,用抗原抗体反应测定目标物含量的方法;GIA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技术,但该技术相对比较昂贵,且对操作人员有一定的要求。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人吃了含有这类农药的蔬菜水果后,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昏迷,甚至死亡。因此,用酶抑制法测定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残留量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可靠的检测方法。
酶抑制比色法主要通过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化学反应进行检测。根据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与碱性过氧化物酶的反应速度,计算出残留的农药残留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是将酶试剂加入待测样品中,使其与酶标板上的底物结合,通过检测其结合产物与显色剂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从而计算出样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含量。其原理是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碱性条件下,与酶试剂发生反应后产生有色物质。由于酶抑制法需要使用酶试剂,检测人员需要对被测样品进行处理,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且灵敏度低,因此其在实际检测中应用不多。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酶抑制法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将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
农药残留检测标准是指我国政府机构、行业协会以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根据相关标准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对于规范企业生产和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有效提升农药残留检测标准的科学性,检测机构需要对现有的农药残留检测标准进行不断完善,并针对具体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落到实处。
在具体的食品检测工作中,检测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检测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一方面,食品检测人员必须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进行科学、有效、合理的检测,掌握相关的检测技术,确保检测数据具有真实性和准确性,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要求,对不符合操作规范的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整改。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检测机构必须加强对检测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定期组织培训活动、技术讲座、经验交流等活动,从而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5]。
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主要应用的检测设备为气相色谱仪、酶标仪等。这些设备可以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由于仪器设备具有操作简单、价格较低等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样品检测,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我国对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很多企业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仪器设备的研发,有效提升了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通过制定完善的检测管理制度,可提高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制度建设中,检测机构应明确农药残留检测的职责分工,对现有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将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纳入日常监管中,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同时,检测机构应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明确其工作职责。此外,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使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通过建立农药残留检测管理组织,可以为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检测机构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结合检测工作的具体内容,例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种类和不同季节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同时,在管理过程中,检测机构应充分考虑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加以改进和优化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综上所述,近年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种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在具体的食品种植生产中,农药是最主要的生产资料之一,有效保障了粮食产量。然而,在实际应用农药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导致农药残留问题的产生,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因此,检测机构必须加强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充分发挥技术的应用效果,保障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并制定优化其应用效果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