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静
王邦才教授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杏林悬壶40余载,勤求博采,熟谙经典,临床辨证准确,随证治之屡起沉疴。笔者有幸侍诊并认真研读王师著作,获益良多。现将王师临证重用白术治疗便秘经验归纳如下: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白术为土部专经之药,清代医学家黄宫绣谓之为“脾脏补气第一要药也”。自古以来,医家就喜用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但因其性燥,《中药学》指出阴虚内热或津液亏耗燥渴者慎用,且便秘常见归因为大肠津液不足、传导迟滞,故白术通便之功效在教材中鲜有记载。
最早记载白术治便秘可追溯到《伤寒论》,云:“伤寒八九日……若其人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成无己《注解伤寒论》注解:“此小便利,大便坚为津液不足。”由此可见大便坚(硬)是使用白术的重要指征,且去桂加白术汤中用白术2两,为此方用药量之最,意在生津、润肠、通便,故张仲景可谓使用白术通便之鼻祖。到清代,较多的医家论著开始提示白术具通便之功,如《本草崇原》曰:“质多脂液,乃调和脾土之药也……燥而能润”;徐灵胎《伤寒论类方》谓:“白术生肠胃之津液”等。近代张山雷之《本草正义》述白术:“能振动脾阳……最富脂膏……滋津液。”20世纪70年代,魏龙骧《医话四则》中明确提出“白术通便秘”。白术治疗胃肠道疾病时可双向调节,既能抑制,又能刺激肠管[1]。此外,肠道为白术多糖代谢的主要场所,与益生菌生长相互影响[2]。白术少量可健脾止泻,重用则运脾通便的双向调节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现代医家们所认可[3-4]。白术补而不滞、通而不燥、润而不腻、能守能攻的特性,实为脾虚便秘的图本之治。
便秘是以排便困难持续发生并伴排便量少、质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后不尽感及排便次数减少,平均每周少于3次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便秘属于祖国医学“大便难”“秘结”“脾约”等范畴。王师认为,便秘一证虽病位归于大肠,但与脾、胃、肺、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如内伤饮食(饮食过于精细,嗜食肥甘,贪食、饮冷无度),复外感寒邪(如夏贪凉吹空调、冬爱美着薄衣),病机则本虚标实多见,而因脾虚致便秘者亦不在少数。叶天士有言:“脾宜升则健,胃主降则和……仲景急下存津,治在其胃,东垣大升阳气,治在其脾。”王师治疗便秘遵李东垣所言“治病必求其源,不可概用牵牛巴豆之类下之”,临证之时必详查虚实,对于虚证为主的便秘者,用药谨慎,升清降浊,注重通降。以下五类便秘者可重用白术:① 湿邪困脾之湿阻便秘;② 脾虚推动无力之气虚便秘;③ 日久伤津之津亏阴虚便秘;④ 老年人习惯性便秘;⑤ 压力大、精神紧张且静而不动致便秘。
新版《中国药典》中记载的白术常用剂量为6~12 g[5],但王师推崇脾虚为主、虚实夹杂之便秘须用大剂量白术方能奏效,且因炮制方法不同功效亦有所侧重。炒白术优在燥湿之功,生白术则胜在运脾通降之能。王师临证常用生白术剂量为30~60 g,对于大便黏滞不畅,脾湿症状明显者,用量可增至100~120 g,重用白术,运脾畅中,不通便而便自爽。临证加减时,兼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兼腹胀者,加枳实、厚朴、槟榔;兼食滞者,加莱菔子、炒麦芽;兼血虚者,加熟地、当归;兼肠燥者,加郁李仁、火麻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生地;兼肾阳虚者,加肉苁蓉、巴戟天;兼脾阳虚者,加甘松、干姜;兼血瘀者,加桃仁、红花。
嘱患者养成以下良好习惯:① 起居有常,每日定点按时排便;② 饮食有节,三餐有时营养均衡,多食粗粮、果蔬;③ 不妄作劳,适当锻炼,强身健体;④ 调摄情志,舒畅情绪,保持乐观精神。
患者吴某,女,48岁,2017年12月31日初诊,便秘8年余,加重两个月。患者8年来大便干燥难解,状如羊屎,平素4~5日一行,每每临厕努挣乏力,曾服用蜂蜜、麻仁丸、乳果糖等,效果不明显。刻下症:大便干结难下,4日未解大便,胃脘作胀,纳谷不香,食后腹胀加重,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精神可,夜寐尚安,小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王师察色按脉后辨证为便秘(脾虚气滞型),治宜运脾生津,理气通便,方以枳术丸加减。处方:生白术100 g,枳实30 g,厚朴20 g,火麻仁30 g,杏仁、桃仁各10 g,莱菔子20 g,陈皮1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二诊:2018年1月7日,患者大便已解,便质较前变软,成条,3日一行,但仍有腹胀,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原方去陈皮,加槟榔、大腹皮各20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三诊:1月14日,患者大便正常,每日1次,胃胀得舒,纳谷香,脉缓和,舌淡红,苔薄白,诸症俱平。续服前方5剂,以善其后。
按语: 《内经》提及“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说明人到中年以后胃肠功能逐渐减弱,进而影响气血津液的化生。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与肠道相连,脾失健运,纳谷不香,脾胃左升右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糟粕停滞不下。本例患者年近半百,便秘8年余,久病必虚,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津亏则肠道失濡润而便燥难行,如水涸河干,舟不能行。王师深悟“增水利行舟”之理,指出虚证便秘者不宜用峻下之品,勿犯虚虚实实之戒,临证擅用畅中法以健脾助运,促进通降,常以枳术丸为底方,重用生白术顾护脾胃,健脾润下而不滋腻,增强运化而通便不伤阴,常用剂量为30~100 g;枳实用量亦较大,常用20~30 g。两者相合,运脾畅中之力增强,使得大肠传化物而不藏。本例患者组方中虽用通便及润肠之药,但唯独重用生白术,目的明确,重在健脾生津,脾健则有助于化生气机,气机得化则津液得生,血运得旺则肠道涩滞可解,胃肠蠕润有力则大便自通。白术少量健脾止泻,重用健运脾阳化生气机,同药异用双向调治,体现了中医之不传奥秘在于剂量。